中山(中山市)

中山

中山市一般指本詞條

中山,古稱“香山”,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東地區性中心城市之一、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並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

前身為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北接廣州市番禺區佛山市順德,西鄰江門市區、新會區珠海市斗門區,東南連珠海市,東隔珠江口伶仃洋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

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80多萬人。

2018年12月,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17,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2名,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8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山
  • 外文名稱:Chungshan、Zhongshan
  • 別名:香山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廣東省
  • 下轄地區:18個鎮、6個街道
  • 政府駐地東區街道松苑路1號
  • 電話區號:0760
  • 郵政區碼:528400
  • 地理位置:中國華南、廣東省中南部
  • 面積:1783.67平方公里
  • 人口:331.00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孫中山故里孫文西路步行街岐江公園中山城
  • 火車站中山站中山北站小欖站
  • 車牌代碼:粵T
  • 行政區劃代碼:442000
  • 地區生產總值:3632.70億元(2018年)
  • 人均生產總值:110585元(2018年)
歷史沿革,古代,近現代,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城市巴士,快速公交,公共腳踏車,軌道鐵路,高速公路,地方文化,民間藝術,文化活動,語言,美食特產,美食,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古代

中山古稱“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個島嶼,此時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漁獵、生活。近十幾年,在中山發現了多處新石器時代的古人生活遺址,包括有南朗鎮的龍穴彩陶遺址、石岐區白水井遺址大涌鎮的全祿遺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製石器、夾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鎮的龍穴遺址還是一個由新石器時代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沙丘遺址,在後期的遺存中還發現有青銅器和鑄銅石范等物。
先秦時期屬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中山屬南海郡番禺縣轄地。
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中山屬南越國領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中山重回漢朝中央管轄。
秦漢時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開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
三國時,中山屬於吳國領地。
西晉末年,晉朝皇族之間爆發了史稱“八王之亂”的宮廷權力爭鬥,為躲避戰亂,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嶺南,其中一部分來到香山島上。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中山改為東官郡轄地。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永初元年(420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中山屬東莞郡轄地。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中山屬寶安縣(古東莞縣)轄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中山屬東莞縣轄地。因為中山盛產海鹽,官府開始在今珠海市山場村設立了名為香山鎮的軍事營鎮。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由於香山寨的發展,升級為香山縣,中山始有縣級行政區劃,此時的香山縣隸屬於廣州府。
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軍的追殺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滅亡後,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員的後裔流落定居於香山。
明朝,香山北部地區開始淤積成陸,此時才與大陸相連。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逐步修築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圍,香山縣圍墾的田地在不斷增加,農業產量也在提高。
在清朝嘉慶年間,由於農業的發展,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

近現代

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民國十四年(1925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縣。
1949年後,先後屬珠江、粵中、佛山地區。
1953年3月12日內務部批准設立石岐市(省轄市),以中山縣石岐鎮的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
1959年3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岐市,將原石岐市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中山縣。
198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山縣撤縣改市(縣級),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為地級市。
1951年1月,中山縣設定1個區級鎮(石岐鎮)、11個區。
1953年3月改設17個區、3個區級鎮。同年6月,中山縣分出珠海縣後,全縣設15個區,3個區級鎮。
1955年8月,全縣各區均以區(鎮)所在地命名。
1957年2月,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縣34個公社合併為7個大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全縣共轄34個耕作區。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為石岐鎮;12月,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縣級鎮,仍稱中山縣石岐鎮,屬中山縣和佛山專區雙重管轄。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其中張家邊區轄欖邊、南蓢、翠亨等7個公社。
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
1976年12月,全縣設3個區級鎮、25個公社。
1983年12月,中山獲準撤縣改市,屬佛山市管轄。
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5年,轄9街道24鎮:中山港街道、中區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郊區街道、環城區街道、岐江區街道、蓮峰區街道、煙墩區街道、三鄉鎮、三角鎮、大涌鎮、小欖鎮、五桂山鎮、古鎮鎮、東鳳鎮、東升鎮、民眾鎮、沙朗鎮、沙溪鎮、坦洲鎮、坦背鎮、板芙鎮、阜沙鎮、南頭鎮、南朗鎮、神灣鎮、浪網鎮、黃圃鎮、港口鎮、翠亨村鎮、橫門鎮、橫欄鎮。市政府駐東區。
1996年9月,將中區、煙墩區、蓮峰區、岐江區4個街道合併為中區街道;同年12月,石岐郊區街道改為北區街道。
1998年1月1日,環城區街道正式更名為南區街道。
1998年,撤銷翠亨村鎮、橫門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蓢鎮。
1998年8月,撤銷管理區。
1999年,撤銷沙朗鎮併入西區街道,撤銷坦背鎮併入東升鎮。
2000年5月,撤銷中區街道辦事處和北區街道辦事處,組成石岐區街道辦事處;撤銷浪網鎮,將其併入民眾鎮;6月8日正式實施。至2000年底,全市設定19個鎮、4個街道、1個開發區,轄94個居委會、400個村委會。
2002年,中山市轄5個街道(東區、西區、石岐、環城、中山港)、19個鎮(港口、三角、民眾、南蓢、三鄉、坦洲、神灣、板芙、大涌、沙溪、橫欄、古鎮、小欖、東鳳、南頭、阜沙、黃圃、東升、五桂山),400個村委會、124個居委會。
2003年9月1日,南蓢鎮更名為南朗鎮。
2005年11月10日,撤銷五桂山鎮,設立五桂山街道辦事處。至此,中山市轄6個街道、18個鎮。
2008年末,中山市戶籍總人口146434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2615人。轄6個街道(石岐、東區、西區、環城、中山港、五桂山)、18個鎮(港口、三角、民眾、南朗、三鄉坦洲、神灣、板芙、大涌、沙溪、橫欄、古鎮、小欖東鳳南頭阜沙黃圃、東升)。市政府駐東區街道。
2009年末,中山市面積1770.42平方千米,轄6個街道、18個鎮,120個社區、159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東區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下轄18個鎮,6個街道,區域內含有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翠亨新區。市人民政府駐地東區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北接廣州市番禺區和佛山市順德區,西鄰江門市區、新會區和珠海市斗門區,東南連珠海市,東隔珠江口伶仃洋與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全境位於北緯22°11′—22°47′,東經113°09′—113°46′之間。行政管轄面積1800.14平方公里。市中心陸路北距廣州市區86公里,東南至澳門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總面積1783.6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中山市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區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五桂山、竹嵩嶺等山脈突屹於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為全市最高峰。地貌由大陸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沖積平原、海灘組成。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積的24%,一般海拔為10—200米,土壤類型為赤紅壤。平原和灘涂占全境面積的68%,一般海拔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和基水地,灘涂廣泛分布有濱海鹽漬沼澤土及濱海沙土。河流面積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門水道自北向南流經市西部邊界,由磨刀門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瀝水道自西北向東南經過市東北邊界由洪奇門出珠江口。其間汊道縱橫交錯,其中小欖水道、雞鴉水道橫貫市北半部,匯入橫門水道由橫門出珠江口。水系劃分為平原河網和低山丘陵河網兩個部分,平原地區河網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響,具典型河口區特色。

氣候

中山市地處低緯度區,全境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太陽輻射能量豐富。總輻射量以7月最多,達51141.3焦耳/平方厘米;2月最少,僅23285.7焦耳/平方厘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43.4小時,占年可照時數的42%;年最多日照時數為2392.6小時(1955年),占年可照時數的54%;年最少日照時數為1448.2小時(1994年),占年可照時數的33%。年平均氣溫為22.0℃。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13.6℃;7月最高,達28.5℃。極端最高氣溫38.7℃(2005年7月18日和19日),極端最低氣溫-1.3℃(1955年1月12日)。瀕臨南海,夏季風帶來大量水汽,成為降水的主要來源,年平均降水量為1791.3毫米。影響全市的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暴雨、低溫、霜凍、低溫陰雨、乾旱和雷暴。

水文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東臨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門、橫門、洪奇瀝等三條經市境出海。市境內平原廣闊,山丘起伏,雨量多而強度大。水系可以劃分為平原河網和低山丘陵河網兩個明顯區別而又互相聯繫的部分。平原地區河網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響,具典型河口區特色。中山市平原河網是珠江河口區網狀水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呈現大致自西北向東南伸展的扇形網狀河系。市境內平原河網的河道,河床高程均處於海平面以下,且坡降很小。絕大部分河床的縱橫剖面均表現為波狀起伏,僅磨刀門水道河床的縱剖面出現倒比降。中山市低山丘陵區的河流,大部分流入珠江各乾支流,小部分獨流注入珠江河口灣伶仃洋,因此仍屬珠江水系。受地質構造和地貌形態的影響,各河溪表現出以五桂山為中心向四周流散的放射狀格線分布的特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中山市屬豐水地區,年降雨量1738毫米,降水量共達29.18億立方米,西江和北江流經該市的磨刀門、橫門、洪奇瀝總水量1497億立方米,每畝平均水量達12.57萬立方米。此外,中山市地處濱海,可利用潮差進行排灌。

礦產資源

中山市的地質發展歷史悠久,地殼變動頻繁,但地層分布比較簡單,富礦地層缺乏,現已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產僅有花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其中石料主要是黑雲母花崗岩、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廣泛分布於市內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嶺儲量最為豐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為主,主要分布於市內東部龍穴、下沙一帶沿海地區;耐火黏土主要分布於火炬開發區濠頭村附近。

生物資源

中山市大中型獸類的主要活動場所分布於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區,現存的經濟動物主要有小靈貓、食蟹獴、豹貓、南狐、穿山甲、板齒鼠和各種鳥類、蛇類等;平原地區以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鼠類為主;水生動物有魚類、甲殼類和多種貝類。植被代表類型為熱帶季雨林型的常綠季雨林,植物主要種類有610多種,隸屬於105科358屬,森林覆蓋率為12.95%。

人口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常住人口331.0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2.4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8.35%,比上年末提高0.07%。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12.49‰,死亡率2.87‰,自然增長率9.62‰。年末戶籍人口176.92萬人。全市有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陳旭東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危偉漢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楊文龍
統計截至2019年2月,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日本守口市
1988年4月18日
美國檀香山市
1997年10月13日
2002年11月11日
澳大利亞凱恩斯市
2003年9月19日
墨西哥庫利亞坎市
2007年6月1日

經濟

綜述

2018年,中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32.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59億元,增長2.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0.59%;第二產業增加值1780.23億元,增長4.5%,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1.20%;第三產業增加值1790.88億元,增長7.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2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7:49.0:49.3,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2%。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2.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2.8%,金融業增加值增長2.7%。民營經濟增加值1908.6億元,增長5.9%,占全社會GDP的比重達52.5%。全市人均GDP110585元,增長4.6%,按年平均匯率折算16711美元。
2018年,中山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漲1.4%,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1.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3%。交通和通信類、醫療保健類,分別上漲2.4%和1.8%;食品菸酒類、居住類、教育文化和娛樂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分別上漲1.6%、1.5%、1.1%、0.8%和0.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衣著類價格分別下降0.7%、0.8%。年末全市新增就業62009人,城鎮登記失業1088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
2018年,中山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5.23億元,增長0.8%;其中稅收收入234.67億元,增長6.3%。全年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7.89億元,下降3.8%。其中,教育支出70.35億元,增長5.7%;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類支出25.74億元,增長7.7%;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33.68億元,增長32.2%。民生類支出為273.7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62.5%。
2018年,中山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增長5.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7%。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下降16.4%;集體投資增長4.2%;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下降3.0%;私營個體經濟成長3.2%。民間投資增長5.0%,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的70.2%,占比同比下降0.3%。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0.3%,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0.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0%,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的17.4%。製造業投資下降14.4%,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下降6.1%。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0.4%。全年億元以上投資項目629個,完成投資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84.3%。其中,億元以上非房地產項目213個,完成投資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22.8%。
2018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65元,比上年增長7.6%。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04元,比上年增長7.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63元,比上年增長7.5%。全年中山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058元,比上年增長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180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603元,增長8.5% 。

第一產業

2018年,中山市糧食作物播種6.34萬畝,增長25.3%;經濟作物種植5.82萬畝,下降0.2%;蔬菜種植22.74萬畝,下降7.1%;水果種植6.53萬畝,增長33.3%。糧食總產量4.11萬噸,增長40.8%;蔬菜產量35.79萬噸,下降10.1%;水果產量10.23萬噸,增長19.9%。
2018年,中山市出欄生豬18.09萬頭,下降26.4%;三鳥上市53.29萬隻,下降9.9%;肉類總產量2.15萬噸,下降14.7%。

第二產業

2018年,中山市工業增加值增長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4.9%;民營企業增長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5%;股份制企業增長6.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2.7%;重工業增長3.5%。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長8.1%,中型企業增長0.7%,小型企業下降2.0%。分行業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9%,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11.6%,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8.3%,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下降21.7%,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16.4%。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5%,其中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3.6%,石油及化學行業增長2.2%。傳統優勢工業增加值增長3.3%,其中金屬製品業增長8.7%,食品飲料業增長3.9%,家用電力器具製造業增長4.2%,建築材料業增長17.5%,家具製造業增長5.8%,紡織服裝業下降5.3%。
2018年,中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9.95億元,下降0.9%;營業利潤205.73億元,下降2.8%。民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4.99億元,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9.49%,下降0.3%;資本保值增值率108.20%,提高3.4%;流動資產周轉率1.77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64%,下降0.2%;資產負債率56.40%,下降2%;全員勞動生產率14.14萬元/人·年,增長9.9%;產品銷售率98.31%。虧損企業虧損額33.34億元,增長3.7%。虧損企業虧損面16.25%,同比擴大3.2%。
2018年,中山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5.73億元,增長10.9%。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施工產值263.57億元,增長21.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62.83萬平方米,增長12.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29.45萬平方米,增長2.2%。建築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53.79萬元/人·年,增長19.9%。
2018年,中山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5.4億元,比上年增長8.1%;利潤總額41.2億元,下降5.1%。其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6%,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4%,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下降12.4%。

第三產業

2018年,中山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0.79億元,增長4.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79.15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1.64億元,分別增長4.0%和11.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365.79億元,增長4.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25.00億元,增長6.1%。在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197.24億元,下降5.3%;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94.12億元,增長19.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9.18億元,下降34.2%;糧油食品類零售額102.78億元,下降2.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5.22億元,下降6.3%;日用品類零售額25.32億元,增長0.2%。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1.20億元,下降5.0%。
2018年,中山市進出口總值2341.88億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出口1801.97億元,下降12.3%;進口539.91億元,增長2.6%。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262.06億元,比上年減少267.6億元。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84個,增長115.5%;契約利用外資6.99億美元,下降15.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5.27億美元,增長3.5%。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2.43億美元,占全市的46.1%。
2018年,中山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9.09億元,下降1.7%。全市機動車擁有量140.85萬輛,增長9.7%。汽車擁有量110.12萬輛,增長13.6%。其中個人汽車101.31輛,增長13.6%。全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405.96億元,增長92.1%。
2018年,中山市接待過夜海內外遊客1412.18萬人次,增長5.9%。其中,外國遊客和港澳台遊客78.29萬人次,國內遊客1333.89萬人次。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412.70萬人次,增長1.85%;旅行社接待總人數162.85萬人次,下降11.7%。組團國內游104.40萬人次,下降8.0%;出境游21.79萬人次,下降4.5%。全年旅遊總收入294.10億元,增長2.33%,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72億美元,下降22.9%。年末全市共有酒店(賓館)595家,其中星級酒店15家,酒店客房數40775間,客房開房率49.4%。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930.49億元,增長9.5%。住戶存款2642.90億元,增長8.5%;非金融企業存款1839.43億元,增長13.5%。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036.39億元,增長8.1%。住戶貸款2192.11億元,增長12.4%;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794.97億元,增長2.9%。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共有證券營業部56家;期貨營業部1家。全年證券交易額9477.82億元,下降14.8%。其中,股票基金成交額5916.85億元,下降20.5%;期貨成交額717.25億元,下降57.8%。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各類保險公司62家。商業保險全年保費收入191.70億元,下降1.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1.29億元,增長9.0%;壽險保費收入140.41億元,下降5.3%。商業保險各項賠款及給付52.81億元,增長9.4%。其中,財產險賠賠款及給付26.63億元,壽險賠款及給付26.19億元,分別增長15.1%和4.1%。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中山市專利申請量49041件,增長16%;專利授權量34114件,同比增長2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8165件,增長5%,發明專利授權量1875件,增長26%,PCT專利申請量244件,增長42%。全市有187家企業通過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貫標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超2300家,其中規上企業占47.5%。
2018年,中山市共有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65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5家,省級國際眾創空間2家,省級孵化器11家,省級眾創空間10家。
2018年,中山市新增認定市級工程中心169家、省級60家,省級工程中心累計達325家。全市擁有市級以上創新科研團隊38個,院士工作站8家,國家級創新平台(及分支機構)11家,市級協同創新中心27家。全市共有3個項目已公示獲得省科技獎。

教育事業

2018年,中山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5.70萬人,增長6.3%;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94萬人,增長3.2%;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學生2.32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國小在校學生31.17萬人,增長4.8%;幼稚園在園幼兒14.36萬人,增長2.9%。全市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8.70%,普通高考錄取率達97.57%。
本科院校
香山大學(籌辦)
廣東藥學院(中山校區)
專科院校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中山校區)
高職院校
中山市新華專修學院
普通高中
職業高中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共有文化、文物機構14個。其中文化機構6個,文物機構8個。市、鎮兩級共有廣播電台、電視台10個,有限廣播電視用戶93.12萬戶。全年報紙出版總印數2519.4萬份,全市有市級和鎮級檔案館26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5.80萬冊(件)。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共有衛生機構894個,增長10.9%。其中,醫院6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7個,村衛生室18個,門診部137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4419人,增長 6.6%。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800人,增長8.4%;註冊護士11636人,增長7.5%。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各類運動場所9300個。舉辦市級運動競賽34次,參加省級以上競賽人數1775人,獲金牌77枚、銀牌92枚、銅牌151枚。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76.3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78.23萬人 ,參加失業保險154.0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57.8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55.80萬人。
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社區服務設施數288個,重點優撫對象3136人,60周歲以上優撫對象13234人,優撫事業費用11487萬元;社會救濟總人數42223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戶數3418戶,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6394.8萬元,自然災害救濟費100萬元。

交通運輸

綜述

中山站開通直達北京、上海、桂林、貴陽、南寧、鄭州、昆明、長沙等數十個大中城市的高鐵服務,南沙港鐵路中山段動工建設;深中通道全面開工,中開高速、東部外環高速、西部外環高速動工建設,廣中江高速三期、香海高速加快推進,在建高速公路里程達215公里,超過歷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總和;105國道南段、坦洲快線等8條幹線公路動工建設,興教路、軒朗路(二期)通車,長江路、康華路、景觀路加快改造,坦洲寶珠南路、匯財街等跨界道路建成通車,打通翠沙路、富康北路、大沙南路等5條斷頭路;中山港新客運碼頭開工建設,中山至深圳機場水上客運航線通航。(截至2018年)
2018年,中山市貨物周轉量139.98億噸公里,下降11.3%;旅客周轉量23.04億人公里,下降4.2%;港口貨物吞吐量11965萬噸,增長48.7%。

城市巴士

中山市公共運輸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是具有國家道路運輸二級企業資質的市內規模最大的國有公交客運主導企業,公司在國內較先以城鄉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服務社會,並在國內率先自發推行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全部巴士裝有冷氣與螢光幕提示燈,車上語音系統以國語、粵語、兩種語報站。
巴士公司中山巴士、小欖巴士(欖運)、古鎮巴士、南朗巴士。

快速公交

為推進公交骨幹網路建設、推進各鎮區與中心城區快速接駁,中山市計畫從2013年至2015年分四個階段建設主城區快速公交系統。
中山市首期快速公交專用道示範線——“城區利和廣場至火炬區太陽城”(BRT),該線路全長12.9公里,預計投資1.1億元,投放60輛公車,高峰發班間隔為5分鐘,實現全程30分鐘內到達。計畫7月動工建設,年底前投入運營。
中山快速巴士中山快速巴士

公共腳踏車

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市公共腳踏車於2011年10月9日正式啟動,建成180個站點,投入4000輛公共腳踏車,為全市人民提供服務。
廣珠城軌—中山北站廣珠城軌—中山北站
公共腳踏車辦卡地址:2014年之前開通有“中山紀念堂”、“竹苑壹加壹”、“假日廣場”、“博愛醫院”、“中山公共汽車總站”、“北區公園”、“人民醫院”、“西區郵局”、“南區市場”九個辦理點。

軌道鐵路

  • 鐵路線路
廣珠城際鐵路,簡稱廣珠城軌,由北面的廣州市廣州南站途經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的珠海站,並經延伸線連線珠海機場,又設一支線由中山市小欖鎮經中山市古鎮,跨西江,連線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東甲。該線和廣深城際軌道交通是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A」字型網路中的兩條主幹線。2011年1月7日正式通車,從廣州南站到珠海北站最快僅需41分鐘。
深茂高速鐵路(建設中),鐵集團廣東西部沿海鐵路建設籌備組對外發布《新建深圳至茂名鐵路地質勘察監理招標公告》,透露深茂鐵路將設18個車站,東起深圳北,終點至茂名東站。其中,深茂鐵路將在中山設民眾、中山北、橫欄三個站點,跨越6個鎮區。
  • 城市軌道交通
中山捷運(規劃中)日前,《中山市綜合交通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專家評審會上明確全市幹線道路遠景總體網路布局為“三環、二十三射、十七連”,還提出構建“X”型國鐵網路,市內規劃6條捷運線路,其中1、2、3號線爭取在2020年前後啟動建設。
  • 鐵路車站
截至2018年9月,中山市共有中山站中山北站小欖站古鎮站南朗站南頭站東升站共7座鐵路車站,均為廣珠城際鐵路的站點。

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4京港澳高速公路,S43廣珠西線高速公路、S26深羅高速公路、擬建的中開高速公路共同構成了中山高速交通大骨架。

地方文化

民間藝術

中山民間藝術豐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龍獅鶴鳳、崖口飄色等。中山是民歌之鄉,民間流行的民歌有鹹水歌高棠歌、大繒歌、客家山歌、鶴歌、姑妹歌、漁鼓龍舟、小調兒歌等,其中以鹹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這兩種民歌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坦洲鎮等大沙田區。中山舞龍分為木龍、火龍、金龍、沙龍、草龍、游龍、板龍、雲龍等8個種類。2006年,坦洲鹹水歌小欖菊花會沙溪涼茶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朗崖口飄色、五桂山白口蓮山歌、沙溪鶴舞、黃圃麒麟舞、黃圃飄色等5項民間藝術形式被納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文化活動

慈善萬人行
慈善萬人行入選廣東"一城一特"春節文化活動名錄,創辦於1988年,是借鑑香港“百萬行”的民間慈善活動,在中山開展“萬人行”的敬老活動,藉助社會力量敬愛老人們,命名“中山敬老萬人行”。1989年起易名為“中山慈善萬人行”,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七舉行,2000年起改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現在慈善萬人行已經成為中山新春最具特色及最有意義的春節傳統活動,同時也成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為中山人民津津樂道的城市名片。
小欖菊花會
小欖鎮位於中山市北部。小欖人種菊從南宋開始,已有700多年歷史。而舉行菊花會,則起源於清代乾隆元年即丙辰年(公元1736年),以每隔60年舉辦一屆“甲戌菊花大會”的歷史傳統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菊城”,以後小欖每年秋季舉行一次。每到花期,種菊人將藝菊移到菊社觀摩品評,交流菊藝心得,成為中山小欖的傳統節日。菊花會期間,萬盆菊花競相開放,小欖人除了舉行大型的菊花展覽,還要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有曲藝、飄色、舞龍、舞獅等多項文藝表演。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喜氣洋洋地歡度這最具小欖特色的盛會,統統聚焦於由菊花組成的藝術海洋,盡情感受著來自“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小欖的魅力。
小欖菊花會小欖菊花會
嶺南水鄉旅遊文化節
中山市民眾鎮是嶺南一帶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水鄉特色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景區,有“嶺南水鄉”的美譽。嶺南水鄉民俗民風濃郁,極富嶺南地方特色。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有如世外桃源。為更好開發挖掘本土旅遊優勢資源,發展鄉村生態旅遊,中山於2007年推出“中山市嶺南水鄉旅遊文化節”,舉辦“和諧鄉村”攝影展、名優農產品展銷會、鄉村美食風情街、動物演藝秀、水鄉運動會、水鄉民俗展、水上民歌邀請賽等豐富多彩活動。其中極具鄉土氣息的“水鄉運動會”最有趣味性,民眾參與性也強,包括水上拔河、扒禾桶、水上捉鱔、水上捉鴨、夫妻背跑等多項賽事。

語言

中山市的語言狀況較為複雜,主要使用漢語方言,包括粵方言、閩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粵方言的人數最多,占總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沖積平原區和中部的石岐地區。
粵語方言,一般稱作白話,分為4種:
(1)石岐話,主要分布在石岐區、東區、西區、南區火炬開發區南朗鎮
(2)沙田話(近順德話),主要分布在南頭鎮黃圃鎮東鳳鎮小欖鎮阜沙鎮東升鎮橫欄鎮港口鎮民眾鎮坦洲鎮板芙鎮及西區的沙朗、南朗鎮的橫門等地。
(3)三角話(近東莞話),主要分布在三角鎮
(4)古鎮話(近新會話)主要分布在古鎮鎮
中山閩語分為3小片:
(1)隆都片:隆都話俗稱西鄉村話,是沙溪大涌兩鎮方言,中山市內的坦背鎮觀欄村、南區月山村、寮後村、金溪村沙田村、樹涌村,板芙鎮的深灣村神灣鎮的芒涌村,珠海市淇澳島等較小的“方言島”。使用該方言的人口約12萬人。
(2)東鄉片:又可以分為張家邊話和南朗話,分布在火炬開發區和南朗鎮。
(3)三鄉片:三鄉話分布在三鄉鎮。
中山客家話又稱為“伢子話”,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鎮南朗鎮三鄉鎮神灣鎮坦洲鎮等地區,人口約25000人。其中五桂山是純客語點,是各點中客家話人口最集中的一個,可作為中山客語的代表點。

美食特產

中山特色美食中山美食在全國乃至海外都有名,"吃在中山"是珠三角市民、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的共識。中山有大小食肆6000多家。

美食

區域
美食
城區
東部
沙田風味、南朗鴨粥雜交三黃雞、茂生圍香焦
西部
南部
北部

特產

小欖地區盛產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應運而生,其中最負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選用豬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狀薄片用糖醃製, 外面拌一層半鮮半乾的糖漬菊花瓣而成。
盛產於中山市神灣鎮的鳳梨,名之為神灣鳳梨,神灣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別適宜鳳梨生長。經過長期選種培育,神灣所產的鳳梨,一般每個一市斤左右,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是芯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濃郁果香留齒頰間經久不散。
荼薇花食品
小欖鎮除盛產菊花外,以荼薇花為原料所製成的食品,也是有名的傳統土特產品。如荼薇蛋卷,是以雞蛋漿烘乾為皮,荼薇花瓣、砂糖為餡,食來既有蛋香,又有濃郁的荼薇花香。
中山所產的龍眼,以欖鎮九洲基的脆肉龍眼最為有名。石硤龍眼的特優品系--中山脆肉龍眼,質量後來居上。
中山(中山市一般指本詞條)
中山粉果,歷史悠久,其中以金吒為代表,它是以豬腮肉(肉質不膩)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調料。金吒的吃法可要講究:從尖端食起,到肉餡時,先吮一口油香,然後咬肉食。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濺。
稱旅遊食品、紀念品,粵語自鑄新詞謂之“手信”,經濟而傳神。 杏仁餅在進入市場以前,前身就是民間的炒米(粉)餅。後經大戶人家管飲食的傭人通過改用綠豆粉又加料、升檔發展而來的。

風景名勝

中山故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位於南朗鎮翠亨村,坐東向西,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於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它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並設有一道圍牆環繞著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築。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環下雕繪一隻口銜錢環的飛鷹。樓房內部設計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牆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戶在正梁下對開。居屋內前後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
孫文西路旅遊文化步行街
孫文西路古稱迎恩街,東起悅來路口中山百貨大樓,西至鳳鳴路口。路兩旁的低層建築風格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式風格建築與嶺南騎樓建築的混和,建築學上稱為“南洋風格建築”,至今還保存著精湛木雕、灰塑、南洋騎樓等中西合璧建築物,無論颳風、下雨、日曬,遊人顧客均不受天氣的影響。騎樓建築往往幾座或十餘座毗連一起,形成參差錯落的連續界面效果,外觀統一。每逢節假日,還有豐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雜技表演、曲藝演唱、燈謎競猜及舞獅舞龍等活動。主要景點有人力車銅雕、《小城故事》浮雕、中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思豪大酒店、青年文化廣場。
南區馬應彪紀念公園
馬應彪紀念公園位於南區沙涌村,2005年,由馬應彪後人出資建成,占地面積約三畝。公園內有三幢不同風格的歐陸式建築,正中為仿義大利式的兩層建築“一元堂”;左邊有仿英國式的三樓建築“南源堂”;右邊有仿西班牙式的三樓建築“婦兒院”,後改為“沙涌先施學校”,校內置有娛樂設施供學生娛樂。其中,馬公紀念堂建於1933年,是香港先施公司創辦人馬應彪為紀念先父馬在明而建。紀念堂坐北向南,總占地面積約8100平方米。紀念堂規模頗大,正門為四柱三間三樓坊。進門中央置有一重檐八角攢尖頂的“在明亭”。
石岐區景點
東區景點
西區南區景點
楊仙逸故居
環城美食街
其他景點

著名人物

人物
籍貫
活躍時期
主要事跡
香山
漢朝
蒼梧太守、廷尉
香山
唐朝
尚書左僕射(尚書省的副職)
神涌
明朝
龍巖丞,官至御史
縣城
明朝
長樂縣知縣
黃經
石岐南門麻洲
明朝
任霑益州同知,旋任教職,得泗州學正
縣城
明朝
潛心研習《大易》、《中庸》,追封翰林院編修
縣城
明朝
擢南京國子祭酒
小欖
明朝
仁都
明朝
官至廣西南寧參將
麥揮
小欖
明朝
按敘晉鎮撫
袁三接
鄉籍未詳
明朝
官至光祿寺少卿、應天府丞升府尹
小欖
明朝
禮部尚書
小欖
明朝
入閣掌理朝政實權
小欖
明朝
吏部給事中掌計典
鍾寶
淇澳
清朝
平定台灣
麥佑
小欖
清朝
授刑部主事,升山西司郎中
縣城
清朝
由庶吉士授內閣中書
何耀泰
小欖
清朝
官至山東文登協副將
何士祥
小欖
清朝
署香山協副將
香山
清朝
海門營參將
不詳
清朝
封內閣中書銜
龍瑞村
清朝
殿試一甲第三探花及第
小欖
清朝
授廣東水師提督
小欖
清朝
金門鎮總兵、浙江定海鎮總兵
孫中山
香山
近代
“中華民國國父”
香山
近代
"中國革命空軍之父"
阮玲玉
南朗左步關村
近代
中國早期影星
朱慕飛
西椏
近代
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祖籍中山
現代
入選「壹電視大獎」的十大電視藝人之一
祖籍中山
現代
偶像實力派
中山
現代
前世界盃桌球賽男子單打冠軍、團體冠軍
祖籍中山
現代
華人地區著名影視巨星
祖籍中山
現代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中山
現代
最有氣質的快樂女聲
中山
現代
香港TVB選秀節目《超級巨聲》第二季冠軍
備註
中國近現代規模最大的四大百貨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創始人馬應彪、郭樂、郭泉、劉錫基、李敏周、蔡昌、蔡興等均為香山人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最安全城市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暢通工程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