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愚,番禺人。官至禮部侍郎,著有詩作。唐朝時代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愚
- 出生地:番禺
- 性別:男
- 所處時代:唐
人物生平,作品,
人物生平
魏、晉、南北朝之後就是隋、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古代中國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但是,到了晚唐,由於統治階級的貪得無厭,使土地兼併加劇,加上連年的天災和“安史之亂”的折騰,農民簡直是活不下去了。——鄭愚,就出生在這樣的年代。
然而,不管中原地區有多么混亂,卻還亂不到嶺南來,在相對穩定的局面下,小小的香山島已經形成了一些名門望族。到鄭愚出生時,他家“家世殷富,騶僮布滿山谷,皆紈衣鼎食”(見《香山縣誌》)。說他家的土地、牛馬、僕人多到漫山遍野,這大概是事實;說連僕人也穿絲質的衣服,大碗酒大塊肉地過日子,就恐怕有美化之嫌,但無論如何,邊遠之地民風淳厚,剝削也沒有那么沉重,這卻是可信的。
鄭愚是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的進士,做過朝廷里的秘書省校書郎(主管校勘史籍和訂正文書訛誤的官員),鹹通初年(公元860年)授桂管觀察史,鹹通三年,嶺南西道節度使蔡京施行苛政,竟至官逼民反,朝廷命鄭愚代之,任邕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當時的邕州(今廣西南寧)真可謂天災人禍,又加上南詔國的入寇,嶺南東道的兵變,局勢笈笈可危。鄭愚獨力支持,才使得邕州安然無損。大約在876~877年間,唐僖宗晉升他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當起了實際上的丞相。881年,黃巢起義軍攻入廣州,隨後又移師直指京城長安,他再度臨危受命,被召回京,官拜尚書左僕射(即左丞相),在任3年,病故於任上,沒有子嗣。由此可見,鄭愚一生操勞國事,確實是公而忘私的。
鄭愚是見諸詩史的第一位香山籍詩人。《全唐詩》輯錄了他的一首題為《泛石岐海》的詩,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首用白描手法吟詠香山風物的詩歌:
“此日攜琴劍,飄然事遠遊。台山初罷霧,岐海正分流。漁浦揚來笛,鴻逵翼去舟。鬢愁蒲柳早,夜怯芰荷秋。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樓。愴然懷伴侶,徒爾賦離憂。”
這裡的“台山”,指石岐以南的南台山,後來是香山八景之一的“南台秋月”的所在地;“岐海”指石岐海,後來也成了八景中的“石岐晚渡”。從這首詩我們知道當時的石岐是個漁港,而且還是船來船往頗為繁忙的口岸。虞翻和王粲分別是三國時代吳國和魏國的名士,都是鬱郁不得志者,說明鄭愚雖然年少才高,此番離開家鄉,是想闖一番事業的,但想到了國家的多災多難,對此行的未來,憂慮頗深。他還寫過一首《醉題廣州使院》: “昔年百姓受饑荒,太守貪殘似虎狼。今日海隅魚米賤,大須慚愧石榴黃。”
前兩句是對民生疾苦的體恤,後兩句是對豐年的由衷喜悅。由此可見他的心與民眾的貼近。
古籍《唐詩紀事》記載了一段關於鄭愚的佳話:
當他以桂管觀察使的身分拜會在海內負有重名的魏國公崔鉉時,順便帶了文稿請他指教。崔鉉見他衣著華麗,以為他只個花花公子大草包,便把他的文稿放在案上,看也不看,只禮貌地留他吃飯。當鄭愚離席更衣時,眾賓客都以為他自慚形穢而逃席了,沒想到他換了一身紅色的繡錦,重又回到座位來。崔鉉在他離開的片刻,好奇地翻看了他的文章,不由得拍案叫絕,慨嘆說:“也只有像他那樣的才子,才配得上這身漂亮衣服啊!”
說句題外話,沙溪鎮近年多次舉辦國際休閒服裝節,我看,大可以把鄭愚老先生的名號亮出來,早在唐代,他已經在領導國內的時裝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