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平(魯迅的第二任妻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許廣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

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主編,並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嬰。1932年12月,與魯迅的通信集《兩地書》編輯出版。

1949年後歷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等職務。

1968年3月,受“四人幫”逼害,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廣平
  • 別名景宋(筆名) 許公(魯迅對孫伏園說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番禺
  • 出生日期:1898年2月12日
  • 逝世日期:1968年3月3日
  • 職業:《醒世周刊》主編
  • 畢業院校: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保存魯迅手稿,編輯完成《魯迅全集
  • 代表作品:《兩地書》《魯迅回憶錄
  • 兒子周海嬰
  • 籍貫:廣東澄海
人物生平,學生時代,結識魯迅,抗戰後,個人生活,顯赫家族,堅決抗婚,刻骨初戀,結緣魯迅,善待朱安,主要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故居,紀念碑,

人物生平

學生時代

1898年2月12日,出生於廣東廣州的一個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撫,到父親時家道中落;母親是商人的女兒,能作詩詞。
1917年,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
1918年,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本科。
許廣平訪問越南與彭真、胡志明(右起)許廣平訪問越南與彭真、胡志明(右起)
1919年,許廣平投身五四運動,任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編輯,曾發表許多關於婦女問題的意見。
1921年,畢業於直隸女師,擔任了短時期的國小教師。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1924年改稱“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結識魯迅

1925年3月,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身份,第一次給教過她兩年書的老師魯迅寫信,得到魯迅當天就熱情地回信。從此,許廣平經常給魯迅寫信,有時還登門謁見,向魯迅求教。在魯迅的教育和啟發下,她的思想不斷提高。她擔任了學生會總幹事,成為學生運動的骨幹,與劉和珍等攜手並肩戰鬥,並寫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統治的檄文。當北洋軍閥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殘酷迫害女師大的進步學生時,魯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護了學生。年8月8日,許廣平因避難住進了魯迅西三條胡同的家裡。10月12日,許廣平以“平林”筆名, 在魯迅主編的《國民新報》副刊乙刊上,發表了《同行者》一文。
1926年,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在校期間與魯迅一起發起揭批驅逐北師大校長楊蔭榆的運動。8月,魯迅離開北京赴廈門大學任教,許廣平同車南下,到廣州的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任訓育主任。
1927年1月,魯迅也到了廣州,擔任中山大學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許廣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 廣州的反動派進行了反革命大屠殺。腥風血雨籠罩了廣州城。魯迅憤而辭去了中山大學的職務,10月3日,許廣平和魯迅在上海開始共同生活。
許廣平(左)與周恩來、彭真許廣平(左)與周恩來、彭真
1930年,魯迅因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被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許廣平曾多次陪同魯迅外出避難。
1936年10月,魯迅與世長辭後,許廣平決心完成魯迅的未竟之業
1937年4月,她將魯迅1934至1936年的雜文13篇編成《夜記》出版。又以三閒書屋名義自費出版了《魯迅書簡》的影印本及《且介亭雜文末編》等書。11月上海淪陷後,為了保護魯迅的全部遺稿及其他遺物,留在上海。
1938年4月,編成了《集外集拾遺》。同年8月,由胡愈之發起,許廣平、鄭振鐸等二十人組成“復社”,以“魯迅紀念委員會”的名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資助下,編輯出版了六百萬字的《魯迅全集》(二十卷本)。同時,許廣平大無畏地投入了抗日鬥爭。她積極為抗日將士募捐日用品、藥物和其他慰勞品,許廣平為《上海婦女》《婦女界》《上海周報》、《申報》副刊《自由談》、《文匯報》副刊《世紀風》等報刊雜誌撰稿, 並發表了大量紀念魯迅的文章,以打破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宣傳。
許廣平在人大常委會上發言許廣平在人大常委會上發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開進上海租界,許廣平在寓所被捕,關押在北四川路日本憲兵司令部,備受折磨,卻寧死不屈。最終在關押了76天之後,內山書店為她保釋。“食她之賜”安全隱藏4年之久的鄭振鐸稱頌她為“中華兒女們最聖潔的典型”。
1942年3月1日,許廣平得以釋放。但遭此迫害,雙腿已不良於行,頭髮白了許多。

抗戰後

1945年12月,與馬敘倫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任常務理事。翌年,被推選為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常務理事。
1946年秋,將經徵集到的魯迅書信手稿和抄件八百餘封整理出版了《魯迅書簡》。接著又秘密北上,整理魯迅北平故居的手稿和藏書,並會見了中共駐北平辦事處的葉劍英等人。
1947年,擔任上海婦女聯誼會主席,積極為《民主》周刊等撰稿。這時,她與上海學聯的中共地下黨組織保持了密切的接觸,不僅對學生們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表示道義上的聲援,而且還多次慨然捐款。
1948年10月,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經香港秘密轉入解放區。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政務院副秘書長。
兒子周海嬰(右)和孫子周令飛(左)兒子周海嬰(右)和孫子周令飛(左)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來,一直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外還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婦委會主任、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等職。解放後不久,許廣平把魯迅著作的出著作權上交給國家出版總署,還將魯迅的全部書籍、手稿及其他遺物捐贈國家有關部門。
1955年6月19日,率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訪問演出。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民主德國等國訪問演出。
1959年10月,完成將近十萬字的《魯迅回憶錄》。
1961年春,率中國婦女代表團第一次赴日本訪問。在29天裡參觀視察了27個城市,並受周恩來總理的委託,專門約見了溥傑的夫人嵯峨浩
1961年6月6日,經毛澤東周恩來親自審批,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6.6是我有歷史意義的一日。我活著,要為中國、人類做些有益的事。”——許廣平)
1968年3月3日,因受“四人幫”偷盜魯迅全部書信手稿一事的刺激,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終年70歲。

個人生活

顯赫家族

許廣平是顯赫的近代廣州第一家族許拜庭的後人,家族中人才輩出,如反英軍入廣州城鬥爭的功臣許祥光、有“許青天”之稱的許應鎔、廉潔清官許應鏘、民國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辛亥革命元老許崇灝、有"鐵血將軍"之稱的東征名將許濟、紅軍名將許卓、著名教育家許崇清等。
許廣平的祖父許應騤慈禧太后的乾兒子,曾經做過浙江巡撫,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獲賜可在宮中騎馬,因此許家稱得起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族。堂兄哥許崇智(許應鯤之孫,父許炳衡)是黃埔軍校創立人,粵軍總司令;另一位堂哥許崇清(和許廣平同祖父,其父許炳暐,許崇灝二哥)則為廣州前教育局長;許崇濟(和許廣平同祖父,許崇灝三哥)為粵軍第四師師長;許崇灝曾任孫中山行營參謀、建國粵軍參謀長、國民政府考試原秘書長,與堂兄許崇智並稱為“辛亥雙雄”;堂弟許卓(又名許崇耆,許應鎔之孫,父許炳蔚)則是紅軍烈士;還是香港演員許紹雄的姑婆。
許廣平的父親許炳枟因系庶出,在這個大家族中處於受歧視被排擠的地位。他雖然是評詩的好手,又自稱為詩人,但卻沒有功名在身,終生未能做官。他是個半開化的紳士,從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許廣平經過鬥爭,居然被允許像男孩子一樣讀書、學官話、上學堂,連纏足的罪也免了。

堅決抗婚

許廣平出生後的第三天,父親許炳枟在外面的宴會上,“碰杯為婚”,將她許給姓馬的紳士家。
馬家雖然被許家的人稱為“鄉下人”,但並不是老實誠樸的農民。是典型的土豪劣紳的行徑。照那時的眼光看,馬家與許家結親已是門不當、戶不對,何況馬家又不是什麼好人家,而是橫行鄉里的劣紳。因此,許廣平懂事後,就堅決反對這門親事。漸漸地許家上下也不支持這門親事,只有她的父親內心雖然也很痛悔,但迫於“道義”,仍然堅持著,最後連他也動搖了。馬父特地趕到省城來找許父商定親事,許父幾次避而不見。馬父“迫得藉郵寄意”,向許父發出“最後通牒”。據後面許廣平的信,此事還真驚動了官府,官府還真認可了他所謂的理,故有“官府之催迫,皂隸之臨門”之語。
許廣平(魯迅的第二任妻子)
後來,許廣平的三哥出面,不知經過怎么的周折,總算退掉了這門親事(也許只是暫時平息,不了了之),許廣平則北上來到天津的姑母家,並於當年考入天津女子師範學校。但馬家並未死心,1921年馬氏子千方百計打聽到許廣平的信址,寫來一封賣弄文詞、輕佻肉麻的信(即抄件的第二封信),繼續催問親事。遭到許廣平的堅決反對。

刻骨初戀

許廣平進入女高師不久,結識了在北京大學就讀的廣東青年李小輝。他們原有表親的關係,在異地他鄉,從相互關心,到往來密切,逐漸產生了感情。許廣平稱他是“一位熱情,任俠,豪爽,廉潔,聰明,好學”的青年。
許廣平(魯迅的第二任妻子)
1923年春節前幾天,許廣平因照料在天津求學時的同學常瑞麟的兩個相繼患病的妹妹而患病。隨後在常瑞麟的“醫專”的校醫室去診病,醫生診斷為扁桃腺炎,給吃了些普通的消炎藥。因校醫室沒有病房,就住在瑞麟家裡。不料廣平高燒不斷,喉痛加劇。
李小輝打聽到許廣平患病住在常家,就焦慮地前來探望,一連探望三次,第三次探望時帶來了西藏青果,說是可以清火治喉痛,他自己也留了一點,因也有一點喉痛的感覺。到患病的第六天,也就是春節初五,許廣平竟由昏迷而進入彌留狀態。這時常瑞麟的父親請來了外國醫生,診斷為猩紅熱。醫生一面給她吃藥,一面為她粗脹的頸部開刀,擠出了大量膿液。這樣,許廣平的病情才一天一天地好轉起來。
許廣平在病中時時想念李小輝,問周圍的人,他們總是支支吾吾地說:“小輝也患病了,但已好了。”或說:“等你全好了再去看他吧。”許廣平身體康復才得知李小輝已在正月初七日夜裡去世。

結緣魯迅

相戀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女高師),就讀國文系。
1923年,許廣平二年級時讀到魯迅講授的《中國小說史略》,便對魯迅心生傾慕之情。
1925年3月11日,女師大發生了反對校長楊蔭榆的學潮,作為學生自治會總幹事的許廣平正是學潮中的骨幹。為了解除時代的苦悶,探討中國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動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從此他們在鬥爭中相互支持,在事業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上相互關懷。
1925年10月12日,許廣平以“平林”筆名,在魯迅主編的《國民新報》副刊乙刊上,發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頌魯迅“以熱烈的愛、偉大的工作給人類以光和力”,使“將來的世界璀璨而輝煌”,並表示她將不畏懼“人世間的冷漠,壓迫”,不畏懼舊社會衛道者的猛烈襲擊,與魯迅攜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著愛的方向賓士”。
1925年10月20日,與魯迅兩人相戀。這一天的晚上,在魯迅西三條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魯迅坐在靠書桌的藤椅上,許廣平坐在魯迅的床頭,27歲的許廣平首先握住了魯迅的手,魯迅同時也向許廣平報以輕柔而緩緩的緊握。於是,魯迅首先對許廣平說:“你戰勝了!”許廣平不禁報以羞澀的一笑。接著,兩人熱烈地接吻。第二天,剛剛寫完小說《孤獨者》四天的魯迅,又一氣呵成了一篇以婚戀為題材的,充滿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說——《傷逝》。
廣州圖書館前許廣平與魯迅的雕塑廣州圖書館前許廣平與魯迅的雕塑
1927年10月30日,魯迅和許廣平終於在上海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

善待朱安

作為陪伴魯迅走過最後十年歲月的女人,許廣平是魯迅的伴侶卻不是妻子。如果勉強可以稱為妻子的話,那許廣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魯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
魯迅去世之後,許廣平在困難的歲月里也經常匯生活費給朱安。
1947年6月間,朱安病逝於北平。許廣平匯錢為朱安辦了喪事。在魯迅去世前幾年,朱安曾拒絕接受周作人的錢,卻樂於接受許廣平匯寄的生活費。朱安也對人說:“許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確是個好人。”
魯迅一家魯迅一家
許廣平不僅在經濟上支持朱安,對她的身世也深懷同情。朱安去世後一年,許廣平在一篇散文里寫道:“魯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長輩叫她‘安姑’。”這末句很有感情,也是頗細膩的一筆。

主要作品

時間
作品名
備註
1925年10月12日
《同行者》
以“平林”筆名, 發表於魯迅主編的《國民新報》副刊乙刊
1937年4月
《夜記》
整理魯迅1934年至1936年的雜文十三篇編成
1937年
《魯迅書簡》影印本
以三閒書屋名義自費出版
以三閒書屋名義自費出版
1938年4月
1938年8月
魯迅全集》(二十卷本)
胡愈之發起,許廣平、鄭振鐸等二十人組成“復社”共同編輯
1959年10月
1961年8月22日
《許廣平對魯迅博物館的意見》
就“博展方針”“組織領導”“陳列內容”“人事安排問題”四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而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人物評價

許廣平生下來就叛逆成性。1949年之後,許廣平很少與許家人聯絡。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她那樣的出身隨時會帶來災禍。不過,許廣平對廣州故里很懷念,土改時期還曾回到過自己的舊居去看過一次。另外還有一次,許廣平路過廣州時,還特地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墳上看望。
就像那個時代的無數年輕人一樣,許廣平當初拚命掙脫家族的羈絆,要去尋找個人的自由和光明。兜兜轉轉幾十年後,卻不承想,自認為是反方向的每一步,其實不過是在替家族書寫不同角度的歷史。馮乃超評)
許廣平與魯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攜手,十年憂樂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來。許廣平的人生價值在魯迅的生命中得到了體現;她叩開了魯迅的愛情之門,給予魯迅一個溫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魯迅事業的得力助手,又是魯迅精神最忠誠的繼承者和最熱忱的弘揚者。這一切源於許廣平的才華智慧,源於她與魯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於她能自覺地將自己融入魯迅的事業中 。中國知網

後世紀念

故居

許廣平故居位於廣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內許地(33號、34號),面積約100平方米,為兩層建築,是廣州市為數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婦女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廣平(魯迅的第二任妻子)
該故居是頗具嶺南特色的兩房合院,由許廣平的侄子及後代居住。許廣平屬許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歷經160多年,全是磚木式結構。
原來的大宅院被分隔成各家各戶。兩邊廳房外的四扇木雕門上的鏤刻、浮雕裝飾已色彩斑駁。小天井被三間違章搭建的廚房占領著。
因年久失修僅可隱約看到兩邊廳房外立的四扇色彩斑駁的木雕門,木結構的支撐大多已剝落殘裂。僅可從青磚大屋屋脊的垂獸裝飾隱約看出當年許氏家族的輝煌。

紀念碑

2011年9月27日下午,許廣平先生紀念碑暨周海嬰夫婦塑像落成儀式在上海福壽園隆重舉行。儀式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委會、上海市文廣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魯迅紀念館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主辦,主辦單位的代表和許廣平、周海嬰家屬、生前好友等近百人參加了落成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