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錦、人海如潮,熱鬧非凡,是廣州人民的一場嘉年華。
金桔,因為粵語中“桔”和“吉”同音,買一盆放在家裡象徵大吉大利;桃花,象徵大展鴻圖(桃),青年人則希望能行桃花運;水仙象徵富貴吉祥。
廣式
插花:迎春花市插花,除保持我國傳統花道的東方神韻,也吸取了西方插花的濃烈奔放,並形成獨特的廣式插花風格。花籃多用天然藤草飾其框架,增加自然風采,且真花、假花共插,以假亂真,相映成趣。
作為明代“廣東四市”之一的廣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揚五洲,飲譽四海。迎春花市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景觀。其不但呈現了古老的嶺南
春節習俗,更與廣州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迎春花市融合了廣州人“講意頭”的傳統,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花卉語言。
關於中國
花文化,自古至今有來自封建
士大夫的莊重自持,也有來自革命時代的精神“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菊花表示
高潔,茶花表示戰鬥……文人中,也有不少“走馬觀花”,比如擅長“詠物言志”的
秦牧描寫花市的文章就不止一篇,而我想到最多的卻是
魯迅先生“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
赤練蛇”之言。現今回頭看,這些布滿時代烙印的“花文”有的蘊韻深刻,有的難免牽強可笑。在廣州各區爭先拍得花市
標王的態勢下,如果學習魯迅諷刺當年“失戀詩”泛濫的方式,把花市稱之為一台全民“各取所需”的遊戲,未免有點大煞風景。可是,當花市臨近,商業炒作聲四起,花香與“鳥語”並存,“花意”貌似已經不濃———文化辦操心的是如何找到傳承人,以便接下來申請國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花商在意的是如何抬高價錢,以便應對越來越貴的檔位租金;青年男女在戀愛中乞求得個好意頭,卻在哥們的江湖文化中逛花市以湊熱鬧,並互罵為。
在沒有官方操辦背景的“文革”時期,花市被罷停,
芳村自發的“花圩”不用大張旗鼓照樣可以讓廣州人過年在花市中揮霍春光。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把花市的各取所需看做民俗在當今社會的與時俱進也未嘗不可。如今想想也沒有多少事情可以供我們集體矯情地回憶和盡情地歡呼了,儘管“鳥語”越來越多,花市在廣州市民生活中仍然難能可貴。
歷史傳奇
廣州花市起源於“花渡頭”。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當時
廣州花市與
羅浮山的
藥市、
東莞的
香市、
廉州的
珠市,被稱為“廣東四市”,影響甚廣。到了清朝中期,老廣州花市又有所發展,由各城門擴展至城內,而且還整天營業,並由單一的
素馨、
茉莉花向多樣化發展。
辛亥革命後,
老城拆除,花市擴展至
高第街一帶,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花街也更加繁華。但是,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在20世紀60年代才形成的。在藩署前的花市逐漸成為年宵花市,並遷到了雙門底,除賣花以外,還賣古董、年宵品等。雙門底成為過年時候廣州最熱鬧的去處。即便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天天有
日本飛機在頭上亂飛,市民還是喜歡到這裡逛街賣花。
新中國成立後,年宵花市從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八起,一連三天。為了避免擁擠,廣州市區
教育路、
西湖路也相繼設除夕中心花市。
20世紀60年代:迎春花市迎來“第一春”
1956年,為了更好地發揚花市傳統,分散於各街巷的店鋪被集中到
太平路(今
人民南路),人們用竹竿搭成牌樓和花架,名曰“
迎春花市”。20世紀60年代,是廣州花市的第一個鼎盛時期。1960年,全市花市增容至4個,當時國家領導人經常光臨花市,與民同樂。“文革”臨近時,許多地方的迎春花市都充滿了“革命氣息”,當時行花街常常見到“非洲人民站起來”以及“
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標語。
20世紀80年代:洋花爭春,市民網上逛花市
到了1980年代,廣州迎春花市迎來了第二個鼎盛時期,這個時候,洋花進來了,迎春花市進一步擴大。根據風俗,花市結束,花農必須把售不出去的花砸爛,2000年花市,
越秀區說服客商把花農賣不出去的花都買下送給老人院的孤寡老人,這一行動得到了眾多青年志願者的支持,此“護花活動”後來得到了廣州其他花市的效仿,廣州花農沿襲了一兩百年的除夕夜過後摔花砸花的陋習,戛然而止。
2008年越秀花市首創“網上花市”和“手機花市”,市民輕觸滑鼠或手機,便可安坐家中逛花市。2009年,全國首個免費上網的無線迎春花市也在越秀區
西湖路迎春花市開鑼。而
海珠區花市也出現了備受市民歡迎的“海珠康園手工藝作品慈善義賣點”。
文化傳承
廣州迎春花市
講述人:潘劍明,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1966年出生,廣州
珠村人,少年時開始逛迎春花市,有將近三十年的“
行花街”經歷。
廣州名片: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你認為迎春花市對市民生活有哪些重要性?
潘劍明:首先,迎春花市提醒人們春節將至,是時候為除舊迎新做準備了,例如置辦年貨、大掃除等,同時也通過搭建花市牌樓、擺賣年花等營造過年的歡樂氣氛。年年有新花樣,也開闊了市民的眼界。市民在花市上既能看到國內外的各色花卉,又能品嘗到各種地方特色小食,觀看文藝表演。
除此之外,花市也為很多人提供了一個進行社會實踐和體驗生活的機會。很多學生、白領租個檔口擺賣年花或工藝品,湊熱鬧的同時也學習做生意。其實,以前迎春花市還是青年男女進行情感交流的好機會。那時候要到花市擺攤,常常會叫上老友去幫忙,大家都很樂意。遇到美女光臨,擺攤的小伙子更是樂意與之傾談一番,時能聽到“見你長得漂亮,就便宜一點賣給你吧”這樣的對話,十分有趣。
廣州名片:幾十年“行花市”的經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潘劍明: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花市,大家都是用桶裝著花在街兩邊擺賣,沒有搭棚架檔口,即街兩邊賣花,中間行人。而現代則是中間搭棚賣花,兩邊行人了。後來有了廣播,在迎春花市上就能聽到一些本地民謠,還有香港的《好一朵迎春花》等迎春賀年歌曲。
廣州名片:回憶一下小時候逛花市的情況?
潘劍明:以前由於場地狹窄,每年的花市都要占用很多街道、公共道路,只剩下一兩條行車道給汽車行駛,交通十分不便。場地不大,人又多,完全是被人流推著走,讓人想好好挑選一下年花都難。十幾歲的時候,一聽到要行花街就怕,因為行花街的人好多,擔心自己和父母走散。那時候行花街很容易就會發生小孩走失的事情,而且又沒有喇叭廣播,一旦走散,很難找到。所以那時候行花街只顧著緊緊地跟著父母,根本無暇顧及周圍的年花和燈飾。人流密集,扒手也容易得手,行花街還要時刻留神錢包,歡樂輕鬆的心情自然大打折扣。廣州有句歇後語“大姑娘行花街———顧得上不顧得下”,從中就可以想像當時行花街“人貼人”的擁擠情景。
廣州名片:這種狀況什麼時候得到改善?
潘劍明:大概在1986年後。首先是場地變大了,不再需要占用太多公共道路。如這些年天河區的花市主要都設在
天河體育中心,黃埔區的則設在該區的體育館裡。場地大了,不影響交通之餘,還讓市民不用人貼著人行花街,不用老是擔心會被“打荷包”。其次是交通便利,市民出行更方便。以前去行花街,很多人都是騎腳踏車或坐公車,而很多人即使是開車也不怕沒地方停車,花市周圍都有專門的停車場,還有捷運,更方便。以前很多人在花市上買了年花,擠公車回到家,花都掉了一大半。
專業評估
花市體現了廣州人求實重利的特性
廣州名片:迎春花市體現了廣州怎樣的地域生態價值?越秀區文化館:廣州迎春花市與廣州人的生活密切相關,還融合了廣州人“講意頭”的傳統。這些廣州獨特的花卉語言具有求實、重利、善變的特徵,與廣東人講求實際、重功利的傳統心理相符。比如,標價的數碼與發財致富有關,“3”、“8”、“9”與“生”、“發”、“久”諧音,寓意生生猛猛、發財大利、長長久久,而花卉的價格也很講究。
其次,廣州迎春花市廣采博收,品種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廣泛,充分體現了嶺南文化的兼容性這一鮮明特點。花市一開始只限於素馨花,後來隨著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開發出不少品種,並不斷吸收外國品種,如
茉莉、
水仙、
曇花等。
花市傳統韻味有淡化趨勢,它應該是全民傳承
廣州名片:有人說迎春花市越來越大,但節日氣氛卻大不如前,是這樣嗎?
越秀區文化館:與傳統迎春花市相比,現代花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一方面,花市的規模越來越大,花卉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花市的傳統韻味有淡化的趨勢,在花市期間,有大量非花卉的擺賣攤檔,雖然擴大了花市的規模,但一定程度上沖淡了花市的傳統氣氛。此外,花市嚴格的時間性規定也給花卉經營者帶來了一定的經濟風險;每年花市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抽調一兩萬名人員參加營造和組織管理工作,對各方面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花市也面臨著經濟虧損的局面。
廣州名片:迎春花市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落選,為什麼?
越秀區文化館:雖然廣州迎春花市在2007年已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落選,具體原因很難說,或許傳承人缺失是一個問題。但是花市本來只是一個賣花的市場,到後來人們才慢慢形成過年行花街這樣一個有濃郁嶺南特色的習俗,很難找到具體的傳承人,它應該是“全民傳承”,比如通常搭棚的就僅僅負責搭棚,不一定在花市上擺攤,而擺攤賣花的或是花農或是市民,很少有既搭棚又擺攤賣東西的,即使是年年都想到花市擺攤的也不一定能投得到攤位。可以說所有廣州人都是花市的傳承人。
民間語文
廣州童謠《行花街》:“年卅晚,
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
陳毅元帥1966年寫《廣州花市》“來年花更好,建設亦相同。旖旎春如錦,看花人更紅。”
吳麗妮(廣州人,90後女大學生):“過年在廣州沒地方可以去,所以花市年年都行,沒開始的前幾日都很興奮,到來的時候就變得很悶。”
往屆花市
2010年迎春花市
簡介
2010年廣州迎春花市共設10個花市,各區迎春花市將會在2月初分別開放,其中
花都區花市首先在2月4日打響頭炮率先開鑼,而越秀、
荔灣、海珠、天河、黃埔、白雲等
老城區花市則從2月11日上午8:30至14日凌晨2:00開放3天。越秀、荔灣、
海珠、白雲、蘿崗、
番禺、花都區的舉辦地址和規模不變。天河區和黃埔區的舉辦地址和規模都將改變,天河花市舉辦地址由天河體育中心改為
天河公園,黃埔花市主體舉辦地址在
黃埔體育場內不變,盆桔、盆花展場改在其對面八十六中國中部東側空地中設定。
特點
首先是高檔年花受市場供求關係影響,有漲有跌。據了解,
蝴蝶蘭生產數量略有增多,預計普通規格品種價格下降10%至15%左右,價格介於30元/支-65元/支之間;高檔
蝴蝶蘭由於數量有限,價格浮動不大。
其次是傳統年花質優價平,仍為花市主流。來特別為市民鐘愛的四季紅山茶數量較大幅增加,價格也會下降一成左右,預計介於300-800元之間。花市期間,大盆年桔供應數量減少,預計價格上漲10%-30%左右,最高價格可升至1500元。其他傳統年花,包括
國蘭、
鳳梨、
菊花、
杜鵑、
一品紅、
牡丹等數量都有所上升,受市場經濟回暖影響,預計價格大致持平。
再有是花市花卉出現新品種。蝴蝶蘭的新品種
滿堂紅,花期可以維持至少4個月,價格也與普通蝴蝶蘭相仿。而象徵著高貴典雅的香水百合在佛山試驗種植成功,預計價格會明顯低於往年。受廣大市民歡迎的
蘋果樹,價格略有下降,預計每盆介於300元-1000元之間。
各區花市開放情況
各區花市 地址 開放時間
1.廣州
黃埔區2013年迎春花市將於2013年2月7日至2月9日開放,將新增
黃埔公園盆景展,開放時間為2月10日至2月24日。
2.2013年天河傳統迎春花市將於2月7日至9 日在
天河體育中心舉辦。
詳情
越秀花市融入粵劇、講古節目,據花市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廣州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
花市,除了有更多新的花卉品種,越秀區花市將會加入更多與往年不同的創意和特色。將粵劇、粵語講古等融入活動中,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到更多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場傳真
2010年,廣州迎春花市有所變化,
天河區和
黃埔區的舉辦地址和規模都改變了,全部花市也不是同時開放,花都花市最早,在2月4日開放,而越秀、荔灣、海珠、天河、黃埔、白雲區花市要到2月11日才開始。
2010虎年春節將至,隨著最受關注的越秀區西湖花市檔位投標的圓滿結束,廣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又將開幕。越秀區兩個花市設定約400個攤位,數量有所減少,將為市民逛花市留出更多的人行通道。在爭奪最激烈的工藝品競投中,大一的梁嘉敬和
曾永毅,以12390元的破紀錄標價,奪得了西湖花市
光明廣場前一檔位3天的經營權“經濟好,加上又是
情人節。”這是越秀花市檔位價格走高的原因。2010年越秀區花市將會加入更多與往年不同的創意,越秀區的花市還特意預留了五六個攤位,展覽廣州剪紙、
石灣公仔、
肇慶裹蒸粽等民間工藝,屆時將邀請廣、佛、肇的大師親臨現場展示,與市民交流互動。同時,為配合2010年迎
亞運的主題。越秀區的花市還將邀請體育明星參與。西湖花市主牌樓則以南越寶鼎燃燒聖火為主體,中央是一個巨大的LED顯示屏,據說這是有史以來花市主牌樓第一次運用LED顯示屏,花市期間將播出豐富的城區宣傳、亞運宣傳和賀年喜慶宣傳節目。
另外,2008年越秀區啟動了“網上逛花市”。據介紹,越秀花市還將沿襲這個傳統,安排兩個攤位放置電腦,方便市民查看、了解花市的情況,其中會設定有獎問答。
各區花市各具特色,花市之間存在競爭
除了越秀花市,廣州還有
天河、
荔灣、
海珠等其他9個迎春花市,天河花市舉辦地由
天河體育中心改為
天河公園,由於場地制約,花市檔位數由原來的618 檔縮減至238檔,將只設盆花和鮮花兩類、不設工藝品檔。據了解,雖然天河公園很大,但並沒有那么多可用於搭建花市檔口的空曠地方,“畢竟不能為了搭建檔口而破壞公園本來的綠化和公共設施。”花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白雲區的迎春花市位於
遠景路,全長約600米,有檔位221個,其中盆花60檔、桃花20檔、鮮花50檔、工藝品66檔、盆桔(地攤)25 檔。盆桔檔的面積為54平方米,其他檔位的面積為9平方米。另外,白雲花市的棚架將採用新型的輕質鋁合金材料搭建,相比以前所用的鋼管材料,更加安全和快捷。每年都到花市工作的劉小姐告訴記者,不同區花市之間也會有一定的競爭,總的來說各具特色。海珠的花市在
濱江路,可以邊逛花市邊看江景,是另一番風情。“就場地面積來講,天河區往年的花市都設在體育中心自然是最大的,有
新城區的特點,而越秀花市是中心花市,處於中心地帶,鄰近
北京路、
文明路、
文德路,遊客多,聚集了大量人氣,特別容易有過年的氣氛。”
以前花市里主要是
劍蘭、
菊花、桃花、桔子等國產的花卉品種,在1986年之前在很多花市上連蘭花也見不到。而現代的迎春花市,不僅能看到各種蘭花,還有很多外國花卉,如“豬籠入水”、“五代同堂”等,原產地都在外國,引進後用的中文名稱融入了廣州人特別講究的好意頭,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