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小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0年11月
- 畢業院校:華南師範學院
- 學歷:碩士研究生
- 籍貫:廣東省東莞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1975年,葉小帆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中文系。1979年,她考取“文革”後暨南大學中文系第一屆研究生。1982年,葉小帆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在著名的文藝理論家饒芃子教授的指導下,葉小帆在比較文學這個當時還鮮為人知的領域嶄露頭角,初有建樹。她的學術研究得到美國史丹福大學中西比較文學教授劉若愚的認可,準備招收她為博士生。而就在這個時候,廣州市委有關領導找到她,希望她回廣州工作。她放棄了去美國深造的機會,告別了大學講壇,挑起了廣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的擔子。一年後,葉小帆被提拔為廣州市文聯秘書長。不久,升任為副主席。其間,她白天處理繁雜的事務和業務,晚上提筆撰寫文學作品評論,發表了近百篇文章,一些評論多次獲得廣東省、廣州市文藝評論的獎項。
人物事跡
1991年,廣州市政府提出創辦廣州電台,並把該項工作列為當年廣州建設的十件大事之一。葉小帆出任新成立的廣州電台副台長,並主持日常工作,成為了廣州廣播事業名副其實的“拓荒”人。葉小帆借鑑境外電台的運作模式,以創新的理念與非傳統的手段,處理諸如項目審批、資金啟動、人員招聘、節目策劃、開播運作等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創出了多個“全國第一”。她採取租借臨時台址的形式,使廣州電台於1991年12月1日,如期向南粵大地送出了第一聲問候。她帶領廣州電台,以不斷的變革創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行業的歷次變革中屹立潮頭。她打破當時全國電台每天最多只播10多個小時的工作慣例,率先在廣州電台實行每天24小時播音,開創了全國省會城市廣播節目全天候播出的先河。她打破廣播節目足不出戶的傳統,於1992年春節前夕,帶領有關編播人員,在廣州迎春花市中創設了中國首個花市戶外直播室,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主持人與市民親密接觸。1992年10月18日,創設了中國大陸首個戶外常設直播室——《廣百假日直播室》,逢周日播出節目2小時。
1994年,葉小帆擔任台長。同年,她運用控股的方式投資組建了國內首家廣播節目製作公司,創造了國內電台在市場上自由選購節目商的先例,成為了廣播節目製作市場化最早的實踐者。1996年,在廣州電台工作了5年的節目主持人梁永斌,受聘到香港鳳凰衛視工作。臨行前,葉小帆專門帶領有關人員在中國大酒店舉辦了現場直播的“梁永斌告別廣州電台燭光酒會”,還親自授予梁永斌“廣州電台榮譽主持人”稱號。這是廣州媒體第一次為人才流動而舉行的現場直播節目。深受感動的梁永斌,以後不管到哪裡工作,都堅持不懈地主持廣州電台《我的黑膠時代》的節目。
葉小帆不但重視廣播節目形式和內容的創新,而且還十分重視加強電台的硬體和軟體的建設。她積極爭取國家廣電總局的支持,不斷擴大廣州廣播的頻率資源。在她的努力下,廣州電台已由開播時的一套節目發展到4套節目,同時,計畫開辦25套有線數字廣播節目。在軟體建設方面,葉小帆大膽探索,善於總結,著力推動,使廣州電台逐步形成了“新聞節目的地域化與都市化”、“頻率定位的專業化與特色化”、“主持人體制的市場化與多元化”、“廣告經營的頻率化與社會化”、“經營創收和收聽率雙目標考核的頻率總監負責制”等被譽為“廣州廣播模式”的鮮活經驗,為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鑑的思路和方法。
葉小帆身為廣州市政協委員,十分重視和支持政協的各項履職工作。在她的關心下,廣州市政協通過廣播平台,開設了“政協委員話民生”節目;通過引進電台一些人物採訪節目,豐富了廣州的文史資料工作。此外,葉小帆特別關心推介廣州廣播的發展歷史,並爭取廣州市委宣傳部的支持,於2006年創立了廣州廣播博物館,並堅持免費開放,使廣大市民有機會通過珍貴實物和歷史聲音了解廣州廣播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