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南京市秦淮區大仙寺)

大仙寺(南京市秦淮區大仙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仙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是南京市唯一的一座前殿供佛、後殿奉仙的寺廟。大仙寺是一個佛道結合的寺廟,寺廟中最可愛又最可敬的仙家,大家都稱:三位老太爺。

相傳明代時南京大石山有黃大仙顯靈,眾人募資建大仙廟,大仙廟是道教廟宇。後大仙廟屢建屢毀,2007年更名為“大仙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同時保留道觀。2009年重建並對外開放。因此成為南京地區獨具特色的廟宇: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後面大仙殿供奉三位老太爺:黃大仙,張大仙,王大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仙寺
  •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大仙寺
傳說,佛,道,

傳說

南京鐘山南麓光華山外,土城頭東有座石山,人稱大石山,山上有座廟,因祀奉“黃大仙”又稱大仙山。 此山來歷,起於秦始皇鑿秦淮河,斷金陵王氣的傳說。秦始皇巡遊江南,見一山擋道,抽鞭揮去,斷為三截:山底為今江寧區境內的方山(又名天印山),山腰為句容縣三岔鎮境內的赤山,山尖落入今江寧區東山鎮為東山,鞭子帶的土渣,落在東山與方山之間,即今東山鎮的竹山,而鞭鞘向回收時,帶起的幾塊碎石落入白下區石山村境內,便成了這座石山。 至於此山供奉黃大仙的廟,創建於何時,方誌闕軼,無從稽考。但從朱元璋築南京城的外城時,大仙山始終圍繞進城內,最後只好改道的傳說中,大仙廟或可追溯到明代初年。
南京大仙寺宣傳冊正面南京大仙寺宣傳冊正面
中國的黃大仙信仰,始之久遠,傳之彌廣。所祀奉的黃大仙,一說為漢代張良杞橋納履的黃石公;一說為晉代得道成仙的黃初平道長;也有廣說為當地的靈狐地仙者。 古往今來,百里八鄉及南京城內的善男信女,前來求嗣祈福、消災許願者絡繹不絕。尤其到了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大仙山廟會時。廟會一般要持續三天時間。“大仙廟”屢毀屢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當地佛教信徒牽頭,自發捐款在此復建寺廟。據碑刻記載指獻者有1000餘名,捐款160000多元。為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滿足信徒民眾的需要,經白下區政府批准,此地為正式佛教活動場所,改名大仙寺。
日前,白下區舉辦大仙寺對外開放暨大雄寶殿落成慶典。慶典由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棲霞寺監院曙光法師主持。市佛協副會長傳義、白下區副區長刁海捷等領導分别致辭。這是南京市唯一的一座前殿供佛、後殿奉仙的寺廟。

這是大仙寺大雄寶殿供奉的三尊佛像,三尊佛像是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三世佛旁邊各有二位菩薩立像和坐像,在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各是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見《華嚴經》、《藥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三世佛又有以過去、未來、現在為三世的,名“豎三世佛”。正中是現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迦葉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不過,大殿常見的是“橫三世佛”,“豎三世佛”罕有設定。
南京大仙寺宣傳冊反面南京大仙寺宣傳冊反面
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像。據說,佛涅盤以前,囑咐了十六位大羅漢,讓他們不要涅盤,常住世間為眾生培植福德。這十六位羅漢是:一賓度羅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惰闍、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羅怙羅、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見《法住記》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五代以後,或加上《法註記》的作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成為十八羅漢。或者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惰闍分為二人,加上難提密多羅(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
大仙寺供奉的三尊佛像大仙寺供奉的三尊佛像

(從左向右 張老太爺 黃老太爺 王老太爺)
大仙寺供奉的三位老太爺大仙寺供奉的三位老太爺
大仙寺是一個佛道結合的寺廟,寺廟中最可愛又最可敬的仙家,大家都稱:三位老太爺。從左向右,分別是張老太爺(也稱張神醫)、黃老太爺(大當家)、王老太爺(王商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