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台灣省台中縣大仙寺)

大仙寺(台灣省台中縣大仙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仙寺是一座位於台中縣白河鎮,為台灣著名的古剎,建於康熙四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仙寺
  • 類型:寺廟
  • 地區台灣
  • 朝代:康熙
歷史沿革,寺廟傳說,

歷史沿革

巡禮:經過大山門、小山門,就到達大殿,大殿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阿難、迦葉尊者列兩旁,禪房立於左右二邊,圓通寶殿中供奉著觀音菩薩,寺里共有大雄寶殿、圓通寶殿、釋迦寶殿、其中的特點,在於每一寶殿皆有一頗具氣派的廣場。
台中縣志》上這么寫著:「大仙寺位於台中縣白河鎮,為台灣著名的古剎,建於康熙四十年。」。
大仙寺在歷代祖師的主持之下,於乾隆十二年、五十五年,嘉慶元年、十四年、廿三年、同治八年,均有修建的工程,廟寺也擴建良多,廂房亦增加不少,造福佛國不遺餘力。正當輝煌之時,參徹禪師突然宣布將大仙寺傳給徒弟鶴齡和尚主持,而自己卻於鄰近的玉枕山腰處,結廬而居,不食人間煙火,欲於此終其一身,但,由於參徹禪師的德高望重,難以抗拒熱誠的信徒,徒眾見禪師清苦,亦紛紛於此建寺為老禪師遮風避雨,所以,有了今日的「碧雲寺」。……「大仙寺」與「碧雲寺」參徹老禪師的因緣聚合而成的,而當地居民稱「大仙寺」為「舊岩」,而「碧雲寺」為「新岩」。
甲午割台,國難當前,禍害也延及山里,日寇據台之後,台灣同胞奮起抗日,至日本大軍包圍碧雲寺,大仙寺也同遭殃劫,寺宇從此荒廢,佛國頓成羅剎,蓬萊從此不笙簫。日寇侵台,白河鎮關子嶺卻因溫泉而被開發成觀光地區。
原來今日的白河鎮枕頭山(寒山),又名玉枕山,其南麓有「水火同源」,又關子嶺溫泉之附近有自然火源,而枕頭山之西麓有大仙寺,正名即為:「火山岩大仙寺」,此處皆為火山之遺蹟。日人發現此地的奧妙之處,立刻大興土木,開鑿道路,並架輕便鐵路,大事經營,於是公園、旅社、學校、教會、郵局、派出所等相繼出現,而關子嶺的名勝於此時卻勝過鄰近已荒廢的大仙寺和碧雲寺。民國四年,才有廖炭居士與德融禪師,重新改建大雄寶殿,直至民國十年才告完工,當時殿宇樓閣之宏偉,獨冠全省,香火鼎盛不亞於初。誰知,剛平靜的湖而又掀起了一陣波浪,民國十九年,嘉南大地震,寺宇俱塌,大殿震毀。民國三十七年重建圓通寶殿,民國三十九年建山門、南北報恩塔,民國四十年建兩側樓房,民國四十一年舉辦全省首次受戒大會,民國四十五年六月五日嚴前總統蒞寺,並題賜「妙相莊嚴」匾額一座,民國五十八年六月登記為「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並依法選出黃吉居士為首屆董事長,聘開參老和尚為住持,心靜法師為監察,從此寺譽興隆,香火鼎盛。

寺廟傳說

早在康熙四十年,也就是公元一七○一年,有位禪師遠從大陸福建渡海來台,只為成就一圓滿的因緣:在此島播一佛種子。禪師來台之後,憑著特有的靈感,直接來到了南台灣,且在山明水秀,林木婆娑的赤山龍湖岩駐錫,此禪師日日念彌陀,日日不忘尋山遍野,盼修覓至一處立命之所在。皇天不負苦心人,於半年後,在一偶然的機會,踏遍大仙寺現址白河鎮的仙草里,只見此山相貌奇異,隱隱中透著一份靈秀之氣,福至心靈,立刻決定在此結廬為居,並請祀龍湖邊觀音佛祖的香火,虔誠的修行,日久信徒增加,香火日盛,在因緣聚成之下,籌資興建寺廟,即為今日的大仙寺,而這位禪師就是開山祖師參徹老禪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