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路(廣東省廣州市越秀沿江路)

沿江路(廣東省廣州市越秀沿江路)

沿江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珠江北岸的臨江道路。東起東湖路南端,西至六二三路,全長2946米,寬11~20米。全路分東、中、西三段,東湖路至東華南路為沿江東路;東華南路至海珠廣場為沿江中路;往西為沿江西路。目前車輛通行方向除北京路至長堤大馬路東端及長堤大馬路西端至人民南路為雙向通行,其於均為由西往東單向通行。

基本介紹

道路介紹,歷史,特色,交匯道路,兩旁建築,公共運輸,

道路介紹

沿江路是位於中國廣州市市區珠江北岸的臨江道路。它東起東湖路南端路口以東,西至六二三路,全長2946米,寬11~20米。全路分東、中、西三段,東湖路至東華南路為沿江東路;東華南路至海珠廣場為沿江中路;往西為沿江西路。目前車輛通行方向除北京路至長堤大馬路東端及長堤大馬路西端至人民南路為雙向通行,其於均為由西往東單向通行。這一路段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廣州市的傳統中軸線至海珠廣場將她一分為二;同時她又位於城市景觀東西中軸線上,源遠流長的珠江襯托著好秀美的風光;北京路、長堤路等傳統商業中心與之相互呼應;愛群大廈、海珠石、永安堂、中央銀行舊址等集中反映了廣州市的歷史文明的各式典型建築互為依存。這些特點使得該地段蘊藏著極大的商業旅遊開發潛力,是廣州市城市建設的寶貴資源。
沿江路越秀區段作為市、區共建項目,整治建設工程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一是全面改造人行道和臨時護欄,重鋪馬路;
二是建設五個各具特色的視覺興奮點,全面改造和建設綠化設施,美化市容景觀,為市民提供良好的遊憩場所;
三是整治“三線”和廣告招牌,設定燈飾和照明設施;
四是按統一規劃、整飾改造沿線建築物立面。
沿江路將建設成為獨具歷史建築風格、濃厚文化底蘊、悠閒旅遊氛圍、凸現廣州山水城市特色的廣州市標誌性景觀。

歷史

沿江東路原為珠江邊的沙灘,1956年建成馬路,稱沿江東路,1967年改為沿江三路,1982年復名。
沿江中路東段因鴉片戰爭後在此曾駐過粵八旗兵水師營,原稱八旗大馬路,1951年改為東堤大馬路;西段在1920年築堤而成,取名南堤大馬路;1967年沿江中路東、西兩段改稱沿江二路,1984年改今名。
沿江西路東段原為珠江北岸的淺灘,1932年填河而成,稱新堤大馬路,1981年改今名;沿江西路西段原稱西堤馬路,1940年代一度改稱哲生一、二、三、四路(“哲生”為曾任廣州市市長孫科的字)。1967年改為沿江一路,1982年復名。

特色

沿江路被稱為廣州的外灘,從清末民初起,沿江路與長堤一帶為廣州最繁華的街道,老字號林立,但20世紀末期開始日漸衰落。其作為廣州一河兩岸的光亮工程之一,沿線建築物外立面經過整飾改造,廣告招牌、霓紅燈眾多,古樹林立。
沿江東路較為冷清,大沙頭一帶有售賣電子產品的商鋪;中路有酒吧、飯店等消遣場所,西路上有不少西方特色建築。

交匯道路

順序由東往西排列,粗體字為主幹道
東湖路海印大橋(跨越)
大沙頭四馬路
大沙頭三馬路
東華南路、白雲路東濠涌高架路江灣大橋(跨越)
東沙角路
東園路
德政南路
文德南路
太平通津
回龍路
僑光路
僑光西路
解放南路解放大橋(跨越)
新堤一橫路
新堤二橫路
新堤三橫路
長堤大馬路
仁濟路
人民南路
靖遠路
德興路
新基路
六二三路、白天鵝專用高架、人民橋(跨越)

兩旁建築

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
大同酒家、廣州電影院

公共運輸

捷運
廣州捷運2號線海珠廣場站
廣州捷運6號線文化公園站(興建中)
巴士
海印橋總站
大沙頭總站
文化公園總站
渡輪
西堤碼頭
省總碼頭
天字碼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