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 外文名:Greater Bay Area National Center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 成立時間:2021年4月22日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簡稱“大灣區國創中心”)是根據國家戰略部署打造的跨區域、跨領域、跨學科、跨產業的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國家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的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區域創新體系的“四梁八柱”。32021年4...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2019年2月18日發布,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2月2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廣州召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兩周年廣州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2021年4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廣州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重點布局建設的三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立足廣東、協調港澳、帶動全國。總部的建設已納入廣東...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模式與路徑》是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國際國內有關國際科學中心的內涵特徵,系統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基礎條件、實踐經驗、現實挑戰,對比分析世界...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國家重點布局建設的三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由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和清華大學等聯合發起,通過引進一大批清華大學及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先進成果,以及和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龍頭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規劃與科技創新中心主要職責包括:加強與粵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集聚國際創新資源,推動能源領域協同創新;充分發揮核心智庫作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行業一體化發展;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能源...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建設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把國家戰略部署與區域產業企業創新需求有機結合起來,開展跨區域、跨領域、跨學科協同創新與開放合作,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創新鏈條融通,為提升區域整體發展能力和協同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促進政策研究》是2021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子丹、袁永。內容簡介 本書以創新集聚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相關理論和科學學、創新經濟學等科技政策研究相關理論為基礎,深入研究國際科技創新...
“2+2+N”科技創新平台體系:第一個“2”指廣州實驗室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第二個“2”指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N”指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生物島、南方海洋科學與...
第十二條 綜合類創新中心按照自上而下、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統籌布局建設。第十三條 組建綜合類創新中心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1. 建設布局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重點區域創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是2021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拉昌、李志堅。內容簡介 本專著分十章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理論建樹和實踐探索,章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於2019年9月發起成立,為廣東省屬事業單位,定位於國際一流的納米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旨在創建完整的1-9級科技創新鏈,圍繞戰略技術、前沿技術和...
1、創新中心簡介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廣州市、廣州開發區聯合共建了粵港澳創新中心,致力於推動港澳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大灣區建設。2、支持條件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粵港澳創新中心依託研究院...
建設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慧眼大科學研究設施等三個大科學裝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納米國家科學中心、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金屬腐蝕控制研究中心等四個中心。
2021年7月,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發布會上表示,科技部將按照中央部署,著力以科技創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具體工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繼續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二是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
寧夏無限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是2021年8月11日登記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業務範圍 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創新、市場行銷體系建設諮詢;生產經營與管理流程再造諮詢;創新創業論壇及展覽服務;技術諮詢及成果轉化推廣,創新教育與企業孵化,招商...
創新中心踐行“生活、生態、生產”三生融合的規劃設計理念和“兩區一平台”發展願景,塑造“穗港創城,灣區智島”產城融合的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裝配創新中心。同時,規劃構建“綠色建築”、“智慧型製造”1+1的產業體系,定位綠色建造、智慧型...
香港憑藉在“一國兩制”、司法制度、智慧財產權和科研實力等多方面的優勢,再加上國家“十三五”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帶來的機遇,具備條件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策背景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給中共中央...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2019年2月,中央正式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明確將“...
上海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是集中打造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3大產業的創新高地,在全球擁有影響力和話語權,這3大產業創新高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科創中心提出的主要任務,未來就是按照這3個任務逐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著重發揮...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攜手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發起,聯合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致力於推動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的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台(Sci-Digital Innovation Project)由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工業信息與智慧型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
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深圳發展改革研究院)成立於2009年,聚焦“高端智庫+平台運營+創新服務”三大方向,近三年累計開展各級課題逾500項。主動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產業平台建設,孵化14家國家及省市級實驗室、117...
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華南師範大學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對華南師範大學的高端平台培育建設、學校的深入改革以及內涵發展乃至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信息化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研究方向 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