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和繁衍。七鑽故紙殼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裡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
商朝時期,先後定都於亳、西亳(今
洛陽)、囂、相、邢、殷和
朝歌等地。
西周,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
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
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
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
北魏統一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姜霸嚷均定都安陽。
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
唐朝,以洛陽為東都,期間紋端奔數度遷都洛陽,東都洛陽,是長安之外的另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講燥套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
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定都於開封、洛陽。
北宋定都
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
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
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金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明朝,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
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區劃。
中華民國時期,民國二年(1913年),設立
豫東道,
豫西道,
豫北道,
豫南道,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民國十五年(1926年),
馮玉祥參加
北伐戰爭,進駐河南。民國十七年(1928年),
張國燾、
徐向前等在大別山區開闢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信陽新縣是根據地的首府。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移駐
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會駐地由商丘市遷駐開封市。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中華民國遷都洛陽。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豫東人民建立
水東抗日根據地,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
彭雪楓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闢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商丘
永城為根據地的首府,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根據中央開闢河南經略中原的指示,
冀魯豫軍區派兵南下援助水東抗日根據地,開闢
水西抗日根據地,和其他部隊一起實現控制中原的目標,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2日,以
水東軍分區等為基礎組建
豫皖蘇軍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9日,
中原軍區成立,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3月7日,
中原臨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併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戰匪由於篇幅限制,更多歷史內容詳見《河南省志》)
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3月,河南省轄17個地級市、21個縣級市(含1個省直轄縣級市)、82個縣、54個市轄區,共1791個鄉鎮、662個街道辦事處。河南省政府駐鄭州市金水區金阿肯戰水東路2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南省位於位於中國中東部、華北平原南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地理坐標:西起東經110°21′,東至東經116°39′,跨經度6°18′,直線距離約580千米;南自北緯31°23′,北到北緯36°22′,跨緯度4°59′,直線距離約550千米。東連連定炒船山東、安徽,西鄰陝西,北與河北、山西相接,南臨湖北;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7位,占全國總面積的1.73%。
地質
河南省大地構造跨華北板塊和揚子板塊,地層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構造複雜,給內外生成礦作用提供了有利條件,是研究華北、華南乃至中國地殼演化的重要地區。
河南省地層發育齊全,從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以欒川—固始韌性剪下帶為界分為華北和秦嶺兩個地層區,秦嶺地層區又以鎮平—龜山韌性剪下帶分為北秦嶺和南秦嶺兩個地層分區。
河南省有岩體466個,其中酸性岩類占85%,中性岩類10%,余為基性—超基性岩和鹼性岩。河南的侵入岩有南、北老,中間新的分布特徵。王屋山期前的侵入岩僅分布在華北區,為前造山階段侵入岩。晉寧期侵入岩分布在華北區及南秦嶺區,說明華北、揚子板塊體制開始,出現板塊俯衝,造山開始。加里東—華力西期花崗岩分布在北、南秦嶺區,為俯衝—碰撞造山階段侵入岩。燕山期花崗岩分布在華北區及南秦嶺區的桐柏—大別山一帶,為後造山階段花崗岩。
河南省岩漿噴發活動劇烈,火山岩分布廣泛,王屋山期出露面積5300平方千米,加里東期1580平方千米,燕山期330平方千米,喜山期74平方千米,嵩陽期和中條期火山岩已遭受深變質。
地形地貌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
太行山、
伏牛山、
桐柏山、
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
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
河南省地貌可分五區:
黃淮海平原,為黃河、淮河和衛河沖積而成的大平原,總面積8萬多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近50%。平原地勢平坦,黃河以南,平原略向東南傾斜;黃河以北逐漸向東北傾斜。平原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東部降至50米左右,在信陽地區東北的沿河一些地方海拔高度在30米以下,為全省地勢最低處。孟津以東發育有巨大的黃河沖積扇,孟津至蘭考間的黃河河床高出地面3—7米,歷史上決口泛濫改道頻繁,在故道附近形成許多沙地、沙丘和凹地,地勢起伏較為顯著。
豫北山地,位於太行山東麓和黃河以北,有林慮山、王屋山等,因斷層作用形成海拔1500米左右的單面山,山勢挺拔雄偉、氣勢磅礴。山地東西兩側地貌有顯著差異,西北坡和緩,逐漸傾入山西高原;東南坡險峻、陡落於黃衛河平原。山前有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山間多小型盆地,較大的有林縣、沁陽等盆地,山坡和崗地上黃土分布普遍。
豫西山地,秦嶺山系的四支余脈在全省西部呈扇形向東北和東南展開,構成了面積廣大的豫西山地。北支齲山及其餘脈邯山,沿黃河南岸延伸,為厚層黃土所覆蓋;中間兩支為熊耳山和外方山,東北端嵩山海拔1440米,聳立於低山丘陵之間;南支伏牛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環繞於南陽盆地西側和北緣,群峰巍巍,綿延數百里。嵩山、伏牛山為淮河流域同黃河、長江流域的分水嶺,整個山地海拔一般為500—2000米,靈寶縣境的老鴉岔高2413.8米,是全省最高峰。
南陽盆地,位於豫西山地與豫南山地之間,為漢江支流唐河、白河的侵蝕及沖積平原,盆地面積約2600平方千米,地勢北高南低,海拔80—150米。東北部山體中斷處有著名的南襄隘道,古為南北交通要衝。
豫南山地,由桐柏山、大別山組成,與安徽的霍山合稱淮陽山地,橫亘於鄂、皖、豫邊境,海拔多在800米左右,是淮河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
氣候特徵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複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2022年平均氣溫15.8℃。平均年降水量594.3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2024.1小時。
根據綜合自然區劃,河南省可劃分為12個自然地區和42個自然區。12個自然地區是:桐柏大別山溫熱濕潤地區、大別山北麓溫熱濕潤地區、南襄盆地溫熱半濕潤地區、伏牛山南側溫暖濕潤地區、伏牛山東端溫暖地區、嵩山周圍溫和半濕潤半乾旱地區、洛陽西部山地丘陵溫和半乾旱地區,太行山溫涼半乾旱地區、秦嶺東段溫和溫涼濕潤半溫潤區、太行山前平原溫涼半乾旱地區、黃淮平原溫暖溫和濕潤半濕潤地區、黃河沖積扇溫和和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水文
河南省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條。
自然災害
河南省的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地震、乾熱風、病蟲害、滑坡、崩壩、水土流失等。其中旱、澇兩種災害危害最大,主要發生在7—8月。
1450—1949年的500年間,水旱災發生的機率為2—3年一遇,大的平均為11—12年一遇,特大的平均為80—100年一遇。其間,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的年份有1553年、1593年、1632年、1761年和1931年。發生特大旱災的年份有1637—1641年、1876—1878年和1941—1942年。1637—1641年是連續5年的長期乾旱,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1640年,84個縣遭災。
1950—1990年的41年間,年年都有水旱災害。水旱災害多年平均受災面積為2.3萬平方千米,成災面積為1.6萬平方千米,分別約占全省耕地的33.4%和22.4%。在水旱災害多年平均受災面積中,水災為1萬平方千米,旱災為1.3萬平方千米,旱災稍大於水災;在成災面積中,水災為0.8萬平方千米,旱災為0.8萬平方千米,水旱災基本相等。其間,水災面積最大的是1963年,受災面積達4.4萬平方千米,成災面積達3.8萬平方千米,分別占全省耕地的64.3%和54.2%。水災危害最重的是1975年,洪汝河上游、沙澧河上游發生特大洪水,帶來毀滅性的災害。
1950—1990年間,全省發生春旱35次,夏旱33次,秋旱16次,冬旱13次。其中兩季連旱10次,三季連旱3次,四季連旱2次,六季連旱2次(1966年春至1967年夏;1982年春至1983年夏),七季連旱2次(1986年春至1987年秋;1988年春至1989年秋),十季連旱2次(1960年春至1962年夏;1977年春至1979年夏)。旱災最大的是1988年,受災面積達5.6萬平方千米;成災面積最大的是1986年,達3.6萬平方千米,分別占耕地面積的80.9%和51.3%。旱災最重的是1961年,由於旱災加政策失誤,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嚴重,全省糧食總產降到68.4億千克,為1958年的54%。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20日鄭州市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害共造成河南省150個縣(市、區)1478.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98人,其中鄭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經濟損失1200.6億元,其中鄭州市409億元、占全省34.1%。
土壤
河南省土壤分布特點是大致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在此線以北的落葉闊葉林植被下,廣泛分布著褐土,為暖溫帶地帶性土壤;在此線以南,為北亞熱帶氣候,植被類型系落葉闊葉林中有常綠闊葉林樹種,地帶性土壤為黃棕壤。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境內有1500多條主幹河流縱橫交錯,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條。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5億立方米,常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440立方米。河南省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萬千瓦。河南是國家特大型水利重點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主要受水地以及輸水總乾渠工程渠首所在地,開通以來河南段常年平均受水量達8.7億立方米。
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3.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83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屬嚴重缺水省份。
植物資源
河南省植物兼有南北種類,維管植物有198科、1142屬、3979種,占全國維管植物的10%,其中蕨類植物29科、70屬、205種及變種多裸子植物10科、28屬、74種及變種多被子植物159科、1044屬、3670種及變種,其中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63種,省級保護植物64種,它們共同組成了河南的植物區系。
動物資源
河南省已知動物3500多種,其中原生動物51種,多孔動物和腔腸動物6種,扁形動物10種,線形動物23種,環節動物10種,軟體動物17種,節肢動物2500餘種,魚類110種,兩棲類19種,爬行類37種,鳥類300餘種,哺乳類72種,大部分種類有重要經濟價值,少部分對農、林業生產和人類健康有很大危害。
河南動物的地理分布成分屬古北界和東洋界,按“中國自然區劃分類單位”制定的原則,河南動物區劃分為2個區、6個省,全省兩棲類19種,屬東洋界的12種,占總種數的63.1%;古北界7種,占總種數的36.8%。爬行動物37種中,屬古北界的5種,占總種數的13.5%;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共有種計8種,占總種數的21.6%;東洋界24種,占總種數的64.9%,哺乳動物72種,除廣布種外,屬古北界26種,占總種數的52%;東洋界24種,占總種數的48%。濟源太行山中國豹通過影像累計辨識個體不少於6隻。
林業資源
2017年,河南省共營造林481.67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26.28千公頃。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30個,面積762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11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個。森林覆蓋率24.53%。
礦產資源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和礦業大省,礦業產值連續多年位於全國前5位。全省已發現的礦種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種93種。優勢礦產可歸納為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以及天然鹼、鹽礦、耐火黏土、螢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石墨“七大非金屬礦產”。在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資源中,保有資源儲量居首位的有9種,居前3位的有35種,居前5位的有46種,居前10位的有72種。靈寶、欒川、桐柏、葉縣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金城”“中國鉬都”“中國天然鹼之都”和“中國岩鹽之都”。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已發現的礦種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種93種。
人口
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南省的常住人口為9936551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40235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341952人,增長5.68%。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1782693戶,集體戶1442292戶,家庭戶人口為90744073人,集體戶人口為862144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5078554人,占55.4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4286965人,占44.5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8858787人,鄉村人口減少13523207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6.91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987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63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23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07%,比上年末提高0.6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73.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42‰;死亡人口7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50‰;自然減少人口0.8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08‰。
參考資料來源:
民族構成
河南省56個民族成份齊全,少數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徵。全省少數民族占比較高的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全省有3個城市民族區(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開封市順河回族區、洛陽市瀍河回族區)、21個民族鄉(鎮),少數民族10萬人以上的省轄市4個(南陽、商丘、周口、鄭州)。
截止2020年11月,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中,
漢族人口為98210038人,占98.8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55481人-58個縣(市、區),呈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徵。
政治
經濟
概況
2022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61345.0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17.78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5465.04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30062.23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結構為9.5:41.5:49.0。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106元,增長3.5%。
參考資料來源:
2022年,河南省財政總收入6188.75億元,比上年下降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61.64億元,下降2.1%,其中稅收收入2590.32億元,下降8.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0.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644.64億元,增長8.8%。
2022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2元,比上年增長5.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84元,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7元,增長6.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06,比上年縮小0.06。
2022年,河南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19元,比上年增長3.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539元,增長1.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824元,增長5.3%。
2022年,河南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5.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5.7%。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2.8%。
2023年7月22日,河南省統計局公布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3132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08億元,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13189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15829億元,增長4.5%。
第一產業
河南省耕地面積為687.1萬公頃,名列中國第2。總播種面積達1207萬公頃,其中主要是種植糧食作物,是全國糧食產量超過3000萬噸大關的3個省區之一。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大,占糧播面積的54%,產量一直占全國的20%以上,高居全國第一。玉米是僅次於小麥的河南省第2大糧食作物,薯類作物是河南第3大類糧食作物。水稻是河南省的第4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全省糧播面積的4%,其產量占總產量的8%。河南是中國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是中國第2產豆大省。河南是中國主要產棉區之一,棉花總產量居全國第2位,菸葉總產量一直居全國第1,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菸葉生產基地。河南油料作物的生產主要包括花生、油菜籽和芝麻,其播料播種面積和產量列全國各省區第3位。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1993年,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鄭州價格”的產生結束了中國沒有糧油批發價格的歷史,逐漸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市場的“晴雨表”。
河南糧食總產量占到中國的近十分之一,小麥總產量更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多,花生、芝麻產量均居全國第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居全國第3。作為中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河南牛、豬、禽飼養量以及禽、蛋、肉、奶產量均居中國前4位。河南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轉化,成為全國第1的糧食轉化加工大省、第1肉製品大省、第1肉牛大省。中國市場1/2的火腿腸、1/3的速食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產自河南。
2022年,河南省糧食種植面積10778.3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6.04千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5682.45千公頃,減少8.24千公頃;玉米種植面積3857.52千公頃,增加4.19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592.45千公頃,減少11.92千公頃,其中花生種植面積1287.12千公頃,減少5.80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782.50千公頃,增加24.43千公頃。
2022年,河南省糧食產量6789.37萬噸,比上年增加245.17萬噸,增產3.7%。其中,夏糧產量3813.05萬噸,增產0.3%;秋糧產量2976.32萬噸,增產8.6%。小麥產量3812.71萬噸,增產0.3%;玉米產量2275.05萬噸,增產10.9%。
2022年,河南省油料產量684.03萬噸,比上年增產4.1%,其中花生產量615.41萬噸,增產4.6%。蔬菜產量7660.35萬噸,增產3.1%。食用菌產量184.95萬噸,增產3.8%。瓜果產量1506.90萬噸,增產3.2%。
2022年,河南省豬牛羊禽肉總產量655.27萬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豬肉產量434.89萬噸,增長1.9%;牛肉產量36.71萬噸,增長3.3%;羊肉產量29.05萬噸,增長0.6%;禽肉產量154.63萬噸,增長3.1%。禽蛋產量456.24萬噸,增長2.2%。牛奶產量213.17萬噸,增長0.5%。年末生豬存欄4260.52萬頭,比上年末下降3.0%;全年生豬出欄5918.83萬頭,比上年增長2.0%。
第二產業
河南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省份第1位,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1世紀前10年,河南工業結構以冶金、化學、建材、輕紡、能源等傳統行業為主。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全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手機、盾構機等產品產量躋身世界前列,礦山機械、起重機等加快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汽車工業是河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宇通、少林、日產和海馬等“河南製造”的各類車輛賓士在大街小巷,尤其是宇通客車,已經占據全國大客車行業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中國第一台大型拖拉機、第一台大型球磨機、第一台高速柴油機、第一台液壓支架、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第一塊浮法玻璃、第一張帘子布、第一輛純電動客車、第一台隧道盾構機由河南製造。
2022年,河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9592.76億元,比上年增長4.2%。
2022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2%;股份制企業增長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6%;私營企業增長1.2%。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7.9%,製造業增長4.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0%。分重點產業看,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5.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5.3%;傳統支柱產業增長4.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9.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0%,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9%;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2.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2.9%;高耗能行業增長4.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8.6%;能源原材料工業增長5.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5.4%;消費品製造業增長3.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6%。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6.9%。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發電裝機容量11946.6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火電裝機容量7272.23萬千瓦,下降0.4%;水電裝機容量438.65萬千瓦,增長7.7%;風電裝機容量1902.75萬千瓦,增長2.8%;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333.04萬千瓦,增長50.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3190.3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8%。其中,清潔可再生電力(水電、風電、光電)發電量482.71億千瓦時,增長3.0%,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為15.1%。
2022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0206.77億元,比上年增長5.8%;實現利潤總額2534.00億元,下降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8.45元,比上年增加0.54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08.4元,增加4.2元。
2022年,河南省全省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086.9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建築業企業本年新簽契約額16357.17億元,下降4.7%。
第三產業
2022年,河南省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496.54億元,比上年下降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721.08億元,增長7.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066.49億元,下降6.0%;金融業增加值3301.35億元,增長5.1%;房地產業增加值3631.00億元,下降2.5%;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587.38億元,增長9.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2007.87億元,下降0.8%。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7429.02億元,下降0.7%;利潤總額423.29億元,下降33.7%。
2022年,河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07.41億元,比上年增長0.1%。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330.42億元,增長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076.99億元,增長0.4%。
2022年,河南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0%,飲料類增長6.0%,菸酒類增長11.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2.0%,日用品類增長4.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6%,中西藥品類增長12.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3.8%,汽車類下降3.0%。
2022年,河南省網上零售額36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088.8億元,增長16.7%。
2022年,河南省貨物運輸總量25.87億噸,比上年增長1.6%。貨物運輸周轉量11404.41億噸千米,增長9.2%。旅客運輸總量2.69億人次,下降47.5%。旅客運輸周轉量697.17億人千米,下降36.9%。機場旅客吞吐量1079.36萬人次,下降50.8%。機場貨郵吞吐量62.57萬噸,下降11.4%。
2022年,河南省郵電業務總量157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郵政行業業務總量567.20億元,增長4.0%;電信業務總量1007.66億元,增長23.9%。快遞業務總量44.53億件,增長2.2%;快遞業務收入331.35億元,增長3.8%。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648.4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0643.13萬戶。電話普及率114.30部/百人。年末網際網路用戶13335.70萬戶。全年新開通5G基站4.30萬個;全省5G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682.40萬戶。
2022年,河南省房地產開發投資6793.36億元,比上年下降13.7%。其中,住宅投資5802.16億元,下降13.4%。全年房屋施工面積57696.54萬平方米,下降8.0%;新開工面積8948.68萬平方米,下降34.5%;商品房銷售面積11141.00萬平方米,下降16.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755.38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0.4%。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20.91萬套,新開工20.15萬套。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93173.08億元,比年初增加9716.87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2548.37億元,增加10118.1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6075.61億元,增加5534.84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5528.53億元,增加6083.91億元。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上市公司156家。發行股票157隻,其中發行A股107隻,發行境外股票50隻。本年首次發行、再融資募集資金259.73億元,其中A股發行和再融資募集資金251.42億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價總值11048.48億元。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369.52億元。其中,財產險579.26億元,人身險1790.26億元。賠款支出與給付801.53億元。其中,財產險401.80億元,人身險399.73億元。
2022年,河南省貨物進出口總值8524.1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出口5247.0億元,增長5.2%;進口3277.1億元,增長3.2%。
2022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新設立企業329個,比上年下降3.5%;實際使用外資17.8億美元,增長118.2%。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1076.9億元,增長4.0%。
2022年,河南省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4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對外直接投資13.8億美元,增長0.8%。
2022年,河南省共接待國內遊客436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6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招生33234人,在學研究生91916人,畢業生2063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3.67萬人,在校生282.33萬人,畢業生77.80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3.43萬人,在校生69.44萬人,畢業生27.48萬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54.94萬人,在校生150.14萬人,畢業生48.8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88.45萬人,在校生250.45萬人,畢業生74.22萬人。國中招生167.64萬人,在校生493.02萬人,畢業生155.19萬人。國小招生148.38萬人,在校生987.39萬人,畢業生167.60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04萬人,在校生6.98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71.48萬人。全年共安排“兩免一補”經費166.75億元,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480.41萬人次。
2022年,河南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99萬所,教育人口2878.59萬人,包括在校生2682.31萬人,教職工196.28萬人。全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2.03萬所,在校生總數622.90萬人。
2022年,河南省共有幼稚園2.39萬所,其中普惠性幼稚園1.99萬所,占總園數的83.05%。在園(班)幼兒371.48萬人,其中普惠性幼稚園在園幼兒323.50萬人,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87.08%。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1.80%。
2022年,河南省幼稚園教職工41.32萬人,其中,園長2.49萬人,專任教師25.42萬人。其中,專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數占總數的83.27%,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占總數的91.46%。
2022年,河南省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6萬所,在校生1480.41萬人。共有班數38.29萬個,其中,56-65人的大班3609個,占總班數的0.94%;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67個,占總班數的0.02%。義務教育鞏固率96.15%。
2022年,河南省有國小1.69萬所,在校生987.39萬人,共有28.01萬個班。其中,56-65人的大班2603個,占總班數的0.93%;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44個,占總班數的0.02%。專任教師60.72萬人,其中專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數占總數的98.32%。
2022年,河南省有國中4658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235所。在校生493.02萬人,共有10.29萬個班,其中,56-65人的大班939個,占總班數的0.91%;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23個,占總班數的0.02%。專任教師36.08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數占總數的87.82%。
2022年,河南省有高中階段教育學校1680所,招生143.39萬人,在校生400.59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70%。
2022年,河南省有普通高中1050所,其中,完全中學134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49所。在校生250.45萬人,共有4.92萬個班,其中,56-65人的大班1270個,占總班數的2.59%;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389個,占總班數的0.79%。專任教師18.42萬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數占總數的11.40%。
2022年,河南省有中等職業學校630所,其中技工學校95所。
2022年,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的38.32%和37.48%。
2022年,河南省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51所,共招收各種形式特殊教育學生1.04萬人,在校生6.98萬人。教職工0.51萬人,其中專任教師0.4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占地面積2007.52畝,校舍建築面積64.26萬平方米,圖書69.29萬冊。
2022年,河南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2.03萬所,在校生總數622.90萬人,其中,民辦幼稚園1.72萬所,在園幼兒228.53萬人;民辦國小1577所,在校生134.69萬人;民辦國中831所,在校生80.41萬人;民辦普通高中469所,在校生68.49萬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168所,在校生29.86萬人;民辦普通(職業)高等學校44所(其中,本科學校19所),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80.87萬人(其中,普通、職業本科在校生44.17萬人),占全省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28.64%。
2022年,全省共有普通(職業)高等學校156所,包括普通本科學校56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1所,高職(專科)學校99所。成人高等學校10所。研究生培養機構27處,包括科研機構8處。
2022年,河南省共有普通(職業)高等學校156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56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1所;高職(專科)學校99所。成人高等學校10所。研究生培養機構27處,其中,科研機構8處。
2022年,河南省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高校19所,其中,博士學位授權高校10所;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97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368個。
202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5.50%。
2022年,河南省有研究生畢業生2.06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29人),招生3.32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79人),在學研究生9.19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307人)。
2022年,河南省有普通、職業本專科畢業生77.80萬人,其中,本專科畢業生分別為34.36萬人和43.44萬人,本專科畢業生之比為4.4:5.6。招生93.66萬人,其中,本專科招生分別為40.98萬人和52.68萬人,本專科招生之比為4.4:5.6。在校生282.33萬人,其中,本專科在校生分別為137.14萬人和145.19萬人,本專科之比為4.9:5.1。普通、職業高等學校校均規模18098人,其中,普通、職業本科學校校均規模27023人;高職(專科)學校校均規模12959人。
2022年,河南省有普通、職業高等學校教職工19.20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4.55萬人,生師比18.54:1。專任教師中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4.73萬人(其中,正高級1.11萬人),占總數的32.49%;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9.00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60萬人),占總數的61.85%;碩士及以上學位10.49萬人(其中,博士學位2.64萬人),占總數的72.10%。普通、職業高等學校占地面積22.54萬畝;校舍建築面積7620.88萬平方米;圖書2.20億冊,教學科研實習儀器設備資產值372.99億元。
2022年,河南省有成人本專科畢業生27.48萬人,招生33.43萬人,在校生69.44萬人。成人高等學校教職工861人,其中專任教師453人。專任教師中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164人,占總數的36.20%;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200人,占總數的44.15%;碩士及以上學位247人,占總數的54.53%。
科技事業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545個,其中國家級93個。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964個,其中國家級50個。省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45個,其中國家級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6個、省重點實驗室249個。重大新型研發機構16家。高新技術企業1087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004家。省實驗室10家、省中試基地36家、省技術創新中心24家。全年專利授權量達到135990件。截至年末,有效發明專利67164件。全年簽訂技術契約2.24萬份,比上年增長27.2%;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025.30億元,增長68.4%。
河南省科學院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屬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
中國科學院共建單位。《河南省科學院發展促進條例》將於2022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例為科研單位“量身打造”的創製性立法典範,將推動河南省科學院與
中原科技城、
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的融合發展。
2022年3月,河南省謀劃建設的首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超短超強雷射實驗裝置項目(“中原之光”)開工儀式在鄭州市舉行,該項目採取
鄭州大學與
清華大學合作模式建設,項目總估算達到8.77億元。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計量技術機構322家,檢驗檢測機構3460家,認證機構18家。全年新建計量標準117項,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80萬台件,制修訂省地方標準204項。年末共有天氣雷達站12個,自動氣象站2772個。地震觀測站132個,地震觀測站網17個。
2022年9月24日,第五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正式開幕。開幕式上,8位院士受聘為“河南省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首席科學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58個,文化館208個,公共圖書館175個。博物館392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633.18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7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68%。全年圖書出版總印數4.59億冊,期刊出版總印數0.62億冊,報紙出版總印數12.39億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7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21.16萬卷(件)。
體育事業
2017年,河南省運動員在各類大賽中共取得136枚金牌,世界冠軍3個,亞洲冠軍15個,全國冠軍118個。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獲得25金、18銀、20銅,金牌和獎牌總數為參加歷屆全運會之最。
2020全年全省運動員共取得全國冠軍47個,打破6項全國記錄。全年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26.32萬人次。年末共有體育場地26.2萬個。
2021年,河南省運動員共取得51枚金牌,世界冠軍3個,全國冠軍48個;打破1項世界紀錄、1項奧運會紀錄,創造1項世界最好成績。
2021年,河南省運動員共取得67枚金牌,世界冠軍7個,亞洲冠軍3個,全國冠軍57個;打破1項全國紀錄。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1273個,其中醫院2467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731個,民營醫院173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7904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47個,衛生院2003個,村衛生室59858個,診所1133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745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8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64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79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5.11萬張,其中醫院56.10萬張,衛生院13.82萬張。年末衛生技術人員79.63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23萬人,註冊護士34.94萬人。按機構分,醫院衛生技術人員51.30萬人,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9.77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3.10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1.02萬人,婦幼保健院(所、站)衛生技術人員3.71萬人。全年總診療人次6.14億人次,總出院人數1849.44萬人。其中醫院診療人次2.28億人次,出院人數1465.18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3.66億人次,出院人數306.68萬人。
按照國家部署,河南省自1973年開始,陸續承擔向
衣索比亞、
尚比亞、
厄利垂亞三個國家派遣醫療隊任務。50年間,河南省向衣索比亞、尚比亞、厄利垂亞和科威特等國家派遣醫療隊共64批1302人次,診治725萬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5.5萬餘次,培養當地醫務人員8900餘名。幫助受援國家建設醫院、中醫等學科診療中心。河南省援外醫療隊中,先後有34個先進集體、700名同志被受援國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表彰。梅庚年、陳雅琴和唐秀榮3名河南援外隊員先後犧牲在三個受援國。
社會保障
2020年2月28日,貧困縣“清零”。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484.89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919.86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65.0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95.72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977.60萬人,參保退休人員418.1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92.6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068.10萬人。
2022年,河南省發放城市低保金13.92億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32.15萬人;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75.33億元,年末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274.18萬人。全年發放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39.06億元,年末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47.84萬人。
2022年,河南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17.18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5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69萬人,新增返鄉入鄉創業18.7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3182.02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905.97萬人,省外輸出1276.05萬人。
郵政電信
河南省公用電信網在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家骨幹公用電信網“八縱八橫”有“三縱三橫”途經河南,加上南北、東西兩條架空光纜幹線從河南穿過,構成“四縱四橫”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全省深入開展20戶以上自然村網路覆蓋質量提升計畫,實現各省轄市縣城以上城區5G網路全覆蓋。全省4G基站總數居全國第5位。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居全國第6位。信息通信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鄭州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總頻寬達到1360G,居全國第3位,鄭汴洛網際網路國際通信專用通道共開通頻寬320G,實現河南自貿區全覆蓋。
環境保護
2022年,河南省國考河流監測斷面中,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或優於Ⅲ類)為81.9%,劣Ⅴ類水體比例為零。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66.4%,可吸入顆粒物(PM)平均濃度為79.0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平均濃度為47.7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新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5個、省級生態縣11個。
2022年,河南省年平均氣溫15.8℃。平均年降水量594.3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2024.1小時。
2022年,河南省完成造林面積146.15千公頃。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3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132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3個。
應急管理
2022年,河南省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301起,死亡1150人,比上年分別下降8.6%和9.4%;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092人。
人民生活
2023年6月1日起,河南省婚姻登記實行“跨省通辦”,不用返回原籍,可以就地辦理。
交通運輸
河南省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全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國家綜合主體交通網主骨架中“6軸、7廊、8通道”中,有“1軸、1廊、1通道”經過河南。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發展迅速,客貨吞吐量分別升至全國第11位、第6位,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國際鐵路樞紐地位持續鞏固,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大格局基本形成,普鐵、高鐵形成“雙十字”交匯,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高鐵站之一,鄭州北站作業量居亞洲編組站前列。高速公路“雙千工程”加快建設,普通幹線公路、農村公路、內河航道升級改造持續推進,路網通達能力和技術等級明顯提升。
公路
河南省有105、106、107、207、209、220、310、311、312等國道過境。其中,105國道境內長70千米,全部為二級及以上路面,向東北通往山東省,向東南通往安徽省。106國道境內長507千米,全部為二級及以上路面,向北通往河北省,向南通往山東省、湖北省。107國道境內長589千米,全部為二級及以上路面,向北通往河北省,向南通往湖北省。207國道境內長416千米,其中二級及以上路面390千米,三級路面26千米,向北通往山西省,向南通往湖北省。209國道境內長292千米,其中二級及以上路面107千米,三級路面185千米,向北通往山西省,向南通往湖北省。220國道境內長143千米,全部為二級及以上路面,向東北通往山東省。310國道境內長645千米,全部為二級及以上路面,向東通往安徽省,向西通往陝西省。311國道境內長620千米,其中二級及以上路面486千米,三級路面135千米,向東通往安徽省。312國道境內長557千米,全部為二級及以上路面,向東通往安徽省,向西通往湖北省、陝西省。
截至2020年末,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100千米,普通幹線公路3.1萬千米,農村公路23.2萬千米。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8009.38千米。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996.6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6%,其中私人汽車1840.55萬輛,增長6.0%。民用轎車保有量1106.54萬輛,增長6.7%,其中私人轎車1067.11萬輛,增長7.0%。
鐵路
河南省的國家鐵路幹線有京廣線、隴海線、京九線、寧西線、焦柳線、焦新線、新兗線、侯月線等過境,支線有孟寶線、新密線等。有漯阜、湯台、商南、衡潢、新商等地方鐵路。其中,京廣線境內長549千米,為1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有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59個火車站,向北通往河北省,向南通往湖北省。隴海線境內長610千米,為1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等72個站,向東通往江蘇省,向西通往陝西省。京九線境內長216.1千米,為1級雙線鐵路,設台前、商丘北、商丘南、淮濱、潢川、光山、新縣等13個站,向北通往山東省,向南通往安徽省。寧西線境內長527千米,為單線鐵路,設西峽、內鄉、鎮平、南陽西、南陽東、唐河、桐柏、信陽、羅山、潢川東、商城、固始等54個站,向西通往陝西省,向東通往安徽省。焦柳線境內長451千米,為雙線電氣化鐵路,設月山、沁陽、濟源、洛陽北、關林、伊川、汝州、平頂山西、魯山、南召、南陽、鄧州等40個站,向南通往湖北省,向北通往山西省。新焦線境內長78.2千米,為雙線電氣化鐵路,設焦作北、焦作、新鄉西、獲嘉、修武等12個站,全部在省境內。新兗線境內長114.6千米,為雙線電氣化鐵路,設長垣、封丘、延津、滑縣南、新鄉東、塔鋪、文莊村7個站,西起新鄉,向東通往山東省。侯月線境內長61.3千米,為雙線電氣化鐵路,設磨灘、水運村、盤古寺3個站,向北通往山西省。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鐵路營業里程6331.70千米,其中高鐵2195.52千米。
|
| | |
| | |
| | |
| | |
| | |
|
軌道交通
截至2023年9月,河南省共開通軌道交通線路10條,其中鄭州市8條,全長238.9千米,洛陽市2條,全長43.5千米。
城市 | 線路名稱 | 起點站 | 終點站 | 標識色 | 編組 | 開通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鄭州捷運2號線與鄭州捷運9號線一期(城郊線)貫通運營,參考資料 |
航空
截至2020年末,河南省共有通用機場6個,其中鄭州上街機場獲頒A1類使用許可證,安陽殷都(航校)、周口西華、新鄉唐莊、鄭州中牟、安陽永和等機場完成B類備案,安陽林州、鄭州登封、洛陽龍門(萬安)、駐馬店平輿、商丘民權等機場加快建設。
截至2020年末,河南省共有通用航空運營企業22家、非經營性單位1家,在冊航空器75架(其中固定翼飛機29架、直升機40架、超輕型及其他航空器6架),飛行員和機務、航務、空管等專業人員約130人,年通用航空飛行總量達到7萬小時,以飛行培訓和農林作業為主,以空中遊覽、航空運動、航拍測繪、應急救援等為輔。
水運
河南省的水路航運主要集中在豫東南和豫中地區的鄭州、開封、商丘、許昌、平頂山、漯河、周口、駐馬店、信陽、南陽等地市,已初步形成了淮河、唐河、白河、賈魯河、沙潁河等多條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通道。
截至2020年末,河南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725千米,其中四級航道583千米,占比34%。淮河、沙潁河通江達海航道里程299千米,占比17%。
截至2020年末,河南省建成4個以貨運為主周口、信陽、漯河、平頂山港和3個以客運為主洛陽、南陽、許昌港。碼頭泊位201個,其中,貨運碼頭泊位173個,客運碼頭泊位28個,港口通過能力5486萬噸。“十三五”周口港納入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中心港區中部作業區8個港池、47個千噸級泊位全部建成運營。建成漯河港中心港區。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累計完成貨物運輸量7.1億噸、貨物周轉量5059.1億噸千米、旅客運輸量1400萬人,分別為“十二五”同期的1.6、1.8、1.1倍。累計完成港口吞吐量8028萬噸,是“十二五”同期的3.1倍。全省港口吞吐量由2016年的771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311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為42%。
截至2020年末,水路貨運量為1.513億噸,港口吞吐量達到3115萬噸(含貨櫃8064標箱),船舶保有量5111艘,貨運船舶平均噸位約為2300噸,平均運距約727千米。
根據《
河南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2022—2035年)》,按照“通江達海、河海聯運,乾支聯動、交旅融合”的思路,根據航道功能、技術標準和對城市及產業的帶動作用,將航道劃分為骨幹航道、支線航道和其他航道,形成“一縱三橫九支+其他航道”總體布局,規劃航道總里程3670千米。其中,“一縱三橫九支”航道1916千米,其他航道1754千米;三級及以上航道1009千米,四級及以下航道2661千米(含旅遊航道793千米)。
歷史文化
歷史淵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誕生在今河南新鄭,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統一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5000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政。
地名由來
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歷史名地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後趙、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從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長葛、虞城、柘城、濟源、湯陰、內黃、溫縣、鶴壁、淇縣、淮陽、新鄭、新蔡、遂平、平頂山等古都。
朝代 | 都城 |
---|
三皇五帝 | 燧人氏(三皇之一),出生、定都並長眠於商丘,開創華夏文明; 伏羲氏(三皇之一),定都、長眠於周口淮陽; 炎帝(三皇之一),建都、長眠於商丘柘城; 葛天氏,出生、建都於商丘寧陵和許昌長葛一帶; 軒轅黃帝(五帝之首),出生、定都於鄭州新鄭; 顓頊(五帝之一),建都於商丘,後遷都於濮陽,長眠於濮陽; 帝嚳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建都、長眠於商丘 |
---|
夏朝 |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陽城(今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陽翟(今許昌禹州)、斟鄩(今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商丘(今商丘市睢陽區)、綸城(今商丘虞城東)、帝丘(今濮陽西南)、原(今濟源)、老丘(今開封祥符區東北)、西河(今安陽湯陰縣菜園鎮西河村)等 |
---|
商朝 | 商朝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亳(今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三十五里)、西亳(今洛陽偃師商城遺址)、囂(今鄭州商城遺址)、相(今安陽內黃)、邢(今焦作溫縣)、殷(今安陽殷墟)、朝歌(今鶴壁淇縣)等 |
---|
西周 | 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陽。主要諸侯國:宋國(都商丘)、杞國(都杞縣)、陳國(都柘城、淮陽)、蔡國(都新蔡)、息國(都息縣)、黃國(都潢川)、衛國(都淇縣)、管國(都鄭州)、應國(都平頂山)、房國(都遂平)等 |
---|
東周 | 東周定都洛陽。主要諸侯國:宋國(都商丘)、陳國(都淮陽)、蔡國(都新蔡)、衛國(都濮陽)、鄭國(都新鄭)、許國(都許昌)、魏國(都開封)、韓國(都新鄭)、楚國(都淮陽)等 |
---|
西漢 | |
---|
東漢 | |
---|
曹魏 | |
---|
西晉 | |
---|
後趙 | |
---|
冉魏 | |
---|
前燕 | |
---|
北魏 | |
---|
東魏 | |
---|
北齊 | |
---|
隋朝 | |
---|
唐朝 | 唐設東都洛陽。李治、李顯、李旦都洛陽;李顯、李隆基都洛陽;李曄、李柷都洛陽 |
---|
武周 | |
---|
後梁 | |
---|
後唐 | |
---|
後晉 | |
---|
後漢 | |
---|
後周 | |
---|
遼朝 | |
---|
北宋 | |
---|
南宋 | |
---|
金朝 | |
---|
民國 | |
---|
河南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5個。
河南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0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51個。
河南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46個,中國傳統村落123處,省級傳統村落811處。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黃河在河南省境內流經700多千米,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河南成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源遠流長,姓氏文化、漢字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等博大精深。
河南是中華神龍的故鄉。被稱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陽“以龍師而龍名”,創造的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中原地區多個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在統一黃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後,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鄭州新鄭也用龍作為新部落族的圖騰,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多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和社會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
黃帝時代商丘虞城人倉頡造字,甲骨文起源於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陽殷墟,駐馬店上蔡人李斯“書同文”、制定了規範的書寫字型“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規範化的“宋體”產生在北宋的都城開封,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北宋的都城開封。
河南是
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姓氏的主要發源地,在中國300個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按照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之根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春秋戰國時期,河南是“百家爭鳴”的主陣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主流思想均發源於河南。
中國的早期農業文明最早發源於河南。中原早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耕作技術與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的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中原早期發達的農耕文明提供了佐證。炎帝朱襄氏建都陳國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鎮),創造了中原早期發達的農業文明。
商人、商品和商業起源於
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領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春秋時期的鶴壁濬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商聖的南陽淅川人范蠡,幫助勾踐滅吳復國後,悄然歸隱到了宋國,把才能用於經商。鄭國都城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秦軍入侵,以自己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的都城洛陽,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州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都城商丘。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周口淮陽一帶演八卦,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在安陽湯陰羑里城的監獄裡寫下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易經》。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陽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內的各諸侯國講學論道,傳播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縱橫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於河南。
中國早期的天文學家閼伯在商丘睢陽觀星測辰,建立了中國第一座觀星台閼伯台(火神台)。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時期的后母戊大方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東漢焦作衛輝人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比歐洲早1000多年。《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已有6000多年歷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不可移動文物之一。
炎帝和黃帝均為中國中醫藥的創始人,中醫藥文化起源並發揚於河南。南陽人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其名著《傷寒雜病論》被譽中醫瑰寶,享譽中外。商丘人張從正為金朝四大名醫之首。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於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
河南是中國的功夫之鄉。鄭州登封嵩山少林武術是中華功夫的源頭,享譽海內外。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
方言
河南方言直接繼承了古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語法、辭彙和語音系統發展演變而成,具有較強的內部一致性。語法中的句法結構在廣大縣市中表現相當一致,只是詞法方面稍有不同。辭彙中的基本詞,特別是根詞大體相同,只是讀音有些差別,一部分非基本詞的差異較為明顯。語音在聲調方面除黃河以北有19個縣市尚保留古入聲外,其餘100多個縣市均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調類,而且中部、東部和西南部廣大地區的調值基本一致,聲母、韻母多數相同,不同之處也存在看明顯的對應規律。除極少數邊遠的縣、鄉說話較為特殊外,其餘100來個縣市的人們互相交際不致發生困難。由於政區劃分、人口遷徙、山河分布、水陸交通,以及鄰近省份方言的影響,河南方言內部又形成了許多方言片。黃河以北因有黃河阻隔,與中心區域交往不便,入聲尚未消失,形成了獨特的北部方言片,淮河以南由於淮河攔截,與中心區域交往較少,而與毗鄰的湖北、安徽一些縣交往較多,產生了接近於江淮方言的南部方言片;西部因篙山橫亘,陝縣、靈寶縣與中心區域的聯繫少於與陝西東部的聯繫,形成了西部方言片,中間廣大區域是河南方言的主體,河南方言的特徵即靠這個區域的語法、辭彙、語音來體現,但其內部仍存在看某些差異。
文物
河南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數量居全國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5處(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70處;國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項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3處(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殷墟、鄭韓故城等4個掛牌,鄭州商代遺址、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城陽城址、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賈湖遺址、大河村遺址、三楊莊遺址等9個立項)。開放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70處。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21處。
河南省是全國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在全省遍布近100座博物館中,全部館藏文物占全國的八分之一還要多。
截至2022年7月,河南省有可移動文物1773620件(套)。
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省共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各類線索180餘萬條,其中基本立項22萬餘條。全省有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皮影戲、太極拳,均為共同申報項目),11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728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名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7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832名。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個、河南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8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33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25個。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5個。
民間藝術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之一,也是國內最有影響的劇種之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陝西、甘肅、新疆、台灣、安徽、青海、四川、江蘇等十幾個省和自治區。在聲腔上,豫劇屬梆子腔系,主要有五大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流行於豫東南的稱“沙河調”,又叫“本地梆”。1949年,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調”,又稱"現代戲流派”。河南電視台自1994年開播的《梨園春》欄目,以擂台賽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在中國大陸、台灣地區甚至國外各地巡迴演出,使豫劇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豫劇本科班從全國招收24名學生,使豫劇首次成為大學的一門專業。
羅山皮影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羅山皮影源自河北深州,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開始在信陽市羅山縣繁衍,距今有450多年歷史。生、旦、淨、醜行當齊全,音樂旋律流暢,唱詞、道白雅俗共賞,樂隊簡約合理的戲劇藝術。
節日
風景名勝
綜述
河南省共有雲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質公園4個,黃河、嵖岈山等國家地質公園15個,永城芒碭山等省級地質公園17個,南陽獨山玉、新鄉鳳凰山、焦作縫山國家礦山公園3個,南陽恐龍蛋化石群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個。雲台山景區、堯山大佛景區、嵖岈山景區、淇河生態旅遊區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A級旅遊景區681家,其中4A級以上旅遊景區215家。星級酒店361個,旅行社1229家。
景區
所在城市 | 景區名錄 |
---|
| |
| 龍門石窟、龍潭大峽谷、洛陽白雲山景區、老君山風景區、雞冠洞景區 |
| |
| |
| |
| |
| |
| |
| |
| |
|
地方特產
著名人物
古代
當代
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15日,交通運輸部確定河南省為第一批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
2020年12月25日,河南省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2年4月,河南省入選2021年交通建設領域擬激勵省份名單。
2022年,河南省被列入全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試點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