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河南的古稱)

中州(河南的古稱)

中州是河南的古稱,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萬里母親河黃河中下游,千里太行山脈伏牛山脈桐柏山脈大別山脈東麓,山水河嶽壯美、綿長相連,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省內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南陽武侯祠、安陽殷墟清明上河園鐵塔、中嶽嵩山雲台山伏牛山老界嶺白雲山黛眉山王屋山萬仙山八里溝雞公山南灣湖黃河小浪底三門峽黃河三峽、淅川丹江水庫等聞名海內外。河南是新興的科技和經濟大省,GDP總量連續十多年列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為主體包括周邊晉冀魯豫皖鄂地市的中原經濟區中原城市群為中國四大經濟區之一。

基本介紹

名稱,地理,歷史,行政,特產,文藝,旅遊,中州橋,

名稱

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國,黃河中下遊河南的古稱,意為國中,華夏之中。
河南省簡稱豫,古稱"中州",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省會鄭州。位於黃河中下洲。面積16.7萬平方公里。西高東低,分為豫東平原南陽盆地及豫西、豫北、豫南山地五部分。暖溫帶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2至2℃,7月26-28℃,平均降水量600-1000毫米。主要有漢、回、蒙、滿等民族,工業發展迅速,農業發達,小麥、菸葉、芝麻、拖拉機、軸承、捲菸等總產量居全國首位。
中州

地理

位於古時九州中心的"中州"、"中原"、東經110°22′至116°38′,北緯31°23′至36°22′,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3-15度。

歷史

數十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在黃河流域,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和肥沃的黃土地創造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文化,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世襲王朝夏、商、周以此為主要生息地和國都,各個分封的諸侯國和都城。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為昆吾國葛國、豕韋國、韋國陸渾國東周原國聃國、魏國、鄭國、韓國、衛國、宋國、陳國虢國焦國樊國蔡國黃國許國溫國蘇國管國申國沈國蔣國鄶國密國鞏國道國房國柏國共國、中國、戴國呂國江國、原國、鄢國應國顧國謝國、酈國、蓼國曾國鄀國南燕國(姞性)、寧邑樊邑、潘邑等幾十個夏商周諸侯國屬地,“春秋中原百國”,是中華“百家姓”的姓氏族裔核心發源地和重要的姓氏尋根地。秦設河南縣,漢置郡,唐正式建河南(黃河以南得名)道,宋、金分多路,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創河南省。
因在古代豫州之域,故簡稱豫。中國歷史上有二十多個王朝定都中原河南,十三朝古都中京洛陽,七朝古都東京開封,夏商管鄶鄭韓六朝故都鄭州,殷商古都安陽,商朝故都商丘。由於重要的國之中、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中州,中原地區數千年來歷代是群雄爭霸、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行政

全省共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市。

特產

開封糖醋熘鯉魚焙面原為宋代御膳名食,用黃河鯉魚蒸製,甜中透酸,酸中有鹹,魚肉軟嫩,現"又一新"飯莊最為拿手。開封"第一樓"飯莊小籠灌湯包子小巧玲瓏,鮮美可口,始於宋代。"套四寶"為宋都賓館名菜,以猴頭、海參、魷魚置於野鵪鶉腹腔中,再依次裝入鴿子、雞、鴨腹中,清蒸。洛陽"水席"24道菜均多有汁湯,味辣而鮮。

文藝

豫劇是中原地區河南最大劇種,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歷史底蘊深厚,在全國廣有影響。表演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曲劇、越調也流傳較廣。河南墜子始於清末,一人拉墜胡一人演唱,或自拉自唱。

旅遊

黃河橫貫全省,河南位居九州之中央,因此這裡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伏義氏、軒轅黃帝等都曾在此活動。夏代以嵩山、洛陽為中心,大禹治水於豫西。殷商時代安陽附近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自夏商周至宋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蹟遍布全省,成為河南和中國主要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如: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陽城、夏台、姜里城遺址、龍亭等古代城池、宮廷建築遺址,蘇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等遺存,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古代天文設施,洛陽太學應天書院嵩陽書院等古代學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術,源於明初的陳氏太極拳,影響極廣。諸葛亮躬耕隱居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中嶽嵩山、滾滾萬里黃河九曲十八彎、中國第一縣衙內鄉縣衙、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清涼世界信陽雞公山、碧波萬頃南灣湖伏牛山脈奇特的岩溶洞穴等。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伏牛山黛眉山中國西峽恐龍遺蹟園、王屋山、嵩山等,都是舉世聞名的自然山水旅遊勝地和資源。
趙震元《為袁石寓(袁可立子)復開封太府》:“是玉矧中州,為恢復一統之根本,而汴國尤勘定全豫之先資。”

中州橋

當初建中州橋,主要是為澗西大廠礦服務,同時兼具貫通洛陽東西城區的作用。洛陽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條狀城市,城區要向西發展,必須越過澗水這條攔腰河。據史書記載:周成王時,周公建設洛邑,曾在王城西的護城河(即澗河)上建木橋一座。至唐初,又在七里河村東澗河上建木拱橋一座。但此類木橋屢建屢毀,不能長久負載車馬行人,到了明代,終於建成一座石拱橋,仍在七里河村東,橋長126.8米,但仍為無情歲月所湮滅。
中州橋的使命,就是要在澗河上豎起一座永遠的豐碑。大橋為三孔懸臂式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孔跨徑非常大,達到27米,車行道寬14米,由交通部公路總局武漢第二設計院設計,洛陽工程局機械化施工處施工,1954年10月開工,1955年12月25日建成通車。
橋成之後,1982年8月經受了一次特大洪水考驗,當時洛陽一帶連日大雨,洛河、澗河暴漲。尤其是澗河,流到王城公園後,河道突然迴環,不易泄洪,河水先在公園河道內蓄積漫流,淹沒了河岸雜木林,越憋水量越大,積蓄了巨大能量,待轉過園西南北直河道,再無土崖的阻擋包容,滾滾向南,一發而不可收。河水捲起的巨浪,沒過橋墩,把中州橋東南角的河堤土崖沖毀多處,但大橋在轟然通過的洪水中巍然挺立,膽子大的人,還敢於站在大橋橋欄邊觀看洪水。
此為洛陽幾十年未見的一次特大洪水。大水過後,技術人員巡查此橋,發現各處完好,不須大的修繕,足見中州橋的堅固耐用。此後又經多次大水,此橋始終沒有出現質量問題。但隨著中州路交通運輸的日益繁忙,市政府在1984年決定擴建此橋,當年秋季動工,1985年春順利完工。
擴建後的中州橋,寬度增至47米,兩邊慢行道各寬10米,人行道各寬3米,寬敞漂亮,設有花池。洛陽人民對擴建後的中州橋甚為滿意,特在橋東北側樹碑紀念。
洛陽城區還有許多橋樑,如瀍河橋、鹽店口橋、小北門橋、西關橋、五賢橋、南關橋、滹沱橋、淺井頭橋、興隆街橋、牡丹大橋、王城大橋、彩虹橋、九都橋、凱旋橋、洛河橋等,這些橋樑有的已在城市擴建中被抹去,但大部分還存在,每座都有故事,並不一一列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