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睢縣麒麟舞)(睢縣麒麟舞)

麒麟舞(睢縣麒麟舞)

睢縣麒麟舞一般指本詞條

麒麟舞(睢縣麒麟舞),河南省睢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睢縣麒麟舞流傳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的大劉寨村,據大劉寨民間相傳,麒麟舞原屬明朝宮廷娛樂項目,明朝滅亡時,掌管宮廷文化娛樂的文林郎馮瑋歸隱故里,將一對麒麟皮(道具)帶給睢縣大劉寨的馮氏族眾,並親授演舞之術。從此,麒麟舞便在大劉寨紮下根。睢縣麒麟舞的舞蹈動作難度大、步伐跨越幅度高,且大多是武術動作,特別是躥桌過橋、貓調尾、登山望月等高難度舞蹈技巧,沒有紮實的武術功底難以做到,整個表演過程中有大鼓、大鑼、小鑼、大鐃、手鑔等樂器伴奏。睢縣麒麟舞的師承關係較為特殊,世代傳授均不舉行拜師收徒儀式,而是以馮氏家傳為主,兼收村里愛好麒麟舞者的親眷,組成表演團體,代代延續。因此,大劉寨馮氏被稱為“麒麟世家”。

2007年2月,睢縣麒麟舞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5月23日,麒麟舞(睢縣麒麟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麒麟舞(睢縣麒麟舞)
  • 申報地區:河南省睢縣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Ⅲ-43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表演道具,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睢縣麒麟舞發源於睢縣蓼堤鎮大劉寨村,其鼻祖是馮瑋,據清代乾隆年間《杞縣誌》記載:“馮瑋,字玉九,考城(屬睢州)人,占籍於杞,遂為杞人……崇禎癸未舉進士。乙酉授德清知縣……而大事已去(指明亡),瑋亦解組(解下印綬)而歸……”南明滅亡時(1661年),馮瑋把麒麟舞從宮廷帶到民間。
睢縣麒麟舞在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了大量的武術動作,成為集舞蹈與武術於一體的藝術形式。
睢縣麒麟舞經過不斷的發展,其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也不斷革新,一開始它僅限於平地表演,至清末民初,隨著睢縣當地武術水平的提高,睢縣麒麟舞十二世傳人馮永漢、徐廷瑞、韓克順等開始增設並逐步完善了桌上表演。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馮玉祥主豫後,提倡敦厚風俗,反對封建迷信,睢縣麒麟舞十三世傳人李文學、韓志一等簡化了“盤門”表演,革除了舞“明棍”、放“盒炮”等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使睢縣麒麟舞發展成一種融藝術性、娛樂性、健身性為一體民間舞蹈。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睢縣麒麟舞表演包括三段程式,即:盤門、平地表演以及桌上表演。明末清初,大劉寨村西有一座火神廟,村民組成火神會,定期祭祀、朝拜,祈求火神爺保佑全家平安、人壽年豐。睢縣麒麟舞在大劉寨村興起後,活動經費全由火神會支付,並把麒麟奉若神明,平時藏“麒麟”於火神廟中,作為火神爺的坐騎。每逢正月初七(火神爺生日),會徒(包括麒麟舞演員)焚香、燒紙、叩頭、禮拜,尊請“麒麟”下駕,開始舞玩。“麒麟”下駕後,二人手執“明棍”從廟內竄出,開始盤門表演。“明棍”長五尺,兩端點燃火香,舞動時火光四射,上下翻騰。隨著明棍翻飛,場子漸漸打開,然後以“盆炮”(盆內圍放數十隻爆竹,中間放有轟藥,可同時把爆竹點響)為令,二人持內燃蠟燭的繡球引麒麟出廟。玩耍一陣,離開廟門,進入預定場地。此段禮儀表演,全在廟門外舉行,故日“盤門”。
麒麟入場後,開始平地表演,以兩隻繡球逗引兩隻“麒麟”做出各種動作。
平地表演過後,開始桌上表演,此為睢縣麒麟舞表演的高潮。睢縣麒麟舞表演多採用武術動作,要求演員必須要有紮實的武術功底。較受民眾歡迎的動作有躥桌過橋、貓調尾、登山望月等。直至二月二,眾人敲鑼打鼓,才將“麒麟”送回廟中,復請“麒麟”上駕,似同上神歸位。

表演道具

睢縣麒麟舞表演需要的道具有:麒麟頭、麒麟皮、繡球、麒麟項圈、大銅鈴、小銅鈴、紅藍寶石等。
麒麟舞(睢縣麒麟舞)(睢縣麒麟舞)
睢縣麒麟舞
麒麟頭長100厘米,寬70厘米,角長20厘米,耳長15厘米,兩角間距35厘米,眉粗10厘米,眼球直徑10厘米(可自由轉動),鼻長15厘米,鼻寬20厘米,口闊40厘米,唇厚10厘米,牙長4厘米,舌長20厘米,上下頜可自由開合。頭部毛長10~20厘米(根據部位而定),角白色,眉及額釘金色,臉青色,鼻綠色,唇紫紅,舌鮮紅,牙白色,兩頰內壁有扶手,壁厚1厘米。
麒麟皮,白色布料外附鱗片。鱗片每片長8厘米,寬5厘米,質硬,上中心圓半徑1厘米,金色,中心點綴著花生豆大的琉璃珠。第二環為多半橢圓,甲麟片紅色,乙麟片藍色,外加黃邊。麟片層層套壓,猶如魚鱗,麒麟兩個,一為藍,一為紅。脊椎180厘米,紅色布料打黑節,邊沿毛長20厘米,毛為棕色。皮內有竹製肋骨支撐,骨長130厘米,寬3厘米,成半圓。腿高70厘米,粗30厘米,全腿均附麟片(同皮),腿根有布帶系在演員腿上。腳有長毛復蓋。尾用彎曲白臘條製成,尾椎打黑節,尾端有長毛,尾根有布帶與脊椎連線。
睢縣麒麟舞表演需用繡球兩個,每個繡球又分內球和外球。外球由6個竹圈組成,直徑55厘米;內球骨架形同外球,外蒙紅紗,直徑40厘米,中心橫穿鋼絲,與外球對應處連線,並可旋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睢縣麒麟舞是中原民風民俗的一個歷史縮影,為後人深入了解睢縣當地的大眾習俗、社會變遷、歷史沿革等提供了史料。
傳承狀況
受到現代化進程中強勢文化和市場經濟的衝擊,農村的年輕人熱衷於經商或外出務工掙錢,再加上文化娛樂消費方式的多元化,年輕人對傳承古老麒麟舞的熱情逐漸喪失。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老藝人數量減少,傳承人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各班的服裝道具也是破舊不堪。睢縣麒麟舞已處於失傳的邊緣,亟待搶救和保護。
麒麟舞(睢縣麒麟舞)(睢縣麒麟舞)
傳承人物
傳承人物
馮敏義,男,河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睢縣麒麟舞。
韓志勇,男,河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睢縣麒麟舞。
韓世營,男,河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睢縣麒麟舞。
保護措施
蘭考組織專家學者對睢縣麒麟舞進行了普查、搶救、保護工作,並編寫了《麒麟舞》資料本,雎縣編纂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睢縣卷》。
蘭考縣成立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麒麟舞項目組,睢縣成立了麒麟舞研究會,並制訂了保護計畫。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睢縣人民文化館(睢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麒麟舞(睢縣麒麟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麒麟舞(睢縣麒麟舞)項目保護單位睢縣人民文化館(睢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演
2018年9月23日,睢縣麒麟舞在睢縣首屆農民豐收節中進行了表演。
2019年2月19日,睢縣麒麟舞在“歡天喜地鬧元宵”——商丘市鬧元宵系列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2020年9月,睢縣麒麟舞在第六屆中國深呼吸小城(睢縣)旅遊文化節中進行了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