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慎少好古學,書正文字,尤善小篆,師模李斯,甚得奇妙”。
基本介紹
- 本名:許慎(許慎)
- 別稱:Hứa Thận/허신/きょ しん
- 字號:字叔重
- 所處時代:漢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汝南召陵(現河南漯河市姬石鎮)
- 出生時間:漢明帝永平元年?(約58)
- 去世時間:漢桓帝建和三年(149)
- 主要作品:《說文解字》
- 主要成就:文化
- 言語:漢語
- 家世歸屬:汝南許氏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步入仕途,著書立說,主要成就,經學思想,國小成就,人物評價,史書記載,家族成員,後世紀念,墓葬,祠堂,文化園,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生性質樸厚重。永平九年(66年),許慎進入國小學六書。永平十一年(68年),開始廣泛學習經籍,研讀《詩》,《書》、《禮》、《易》、《春秋》及諸子百家著作。
步入仕途
著書立說
東漢永元十二年(100年),許慎以太尉南閣祭酒校書東觀,初步完成《說文解字》。在校書期間,許慎的知識涉獵更廣,而且研究更加精深,當時,《說文解字》已經創作完成,為了令其更加完善,許慎一直都沒有定稿,而是不斷地將新的發現和收穫補充進去。
建光元年(121年),許慎才最後寫成定稿,將《說文解字》獻於朝廷。此後,許慎就在家鄉及附近村莊授經教書。
建和三年(149年),許慎因病去世。
主要成就
經學思想
因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聞名於世界,所以研究《說文解字》的人,皆稱許慎為“許君”,稱《說文解字》為“許書”,稱傳其學為“許學”。
所著除《說文解字》外,《淮南鴻烈解詁》存於中華道藏24冊之中。尚有《五經異義》等書,今皆散佚。
在對待經學的問題上,許慎從始至終都堅持古文經學的立場,為古文經學的發展和最終戰勝今文經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經異義》為其通經之作,刊正了五經混亂,充分體現了其正經的時代感,並廣為後世治經學者、註疏家們引以為據,對後世經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許慎推崇古文經書和古文經學,他在《說文解字》中提到和引用的文獻主要以古文經學的著作為主,而且,他多次提到跟從著名的古文經學家賈逵學習古文經學的經歷,也多次提到他的巨著《說文解字》曾經得到老師賈逵的審閱和指導。許慎創作《說文解字》,從方方面面都對今文經學家說解儒家經典的弊端作了不遺餘力的反駁,標舉了自己古文經學家的身份和古文經學研究的立場。
國小成就
許慎堅持文字發展的觀念,他認為文字從起源到漢代通行的隸書,經過了很長的一個發展時期,在此期間,文字經歷了從戰國古文到秦代小篆,再到漢代隸書的形體變化,這樣就反駁了今文經學家認為漢代的隸書就是古人造字時的字形的僵化觀念。
《說文解字》是中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辯識聲讀和解說字義的字典,收字9353個,重字1163個,共10506字,均按540個部首排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以六書進行字形分析,比較系統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論,同時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型和漢代的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辭彙的面貌。
許慎細緻地分析了上萬個漢字形體,創立了以“六書”來分析小篆構形的理論,從根本上反駁了今文經學家隨意根據隸書字型解析漢字形體、說解字義的弊端。許慎認為聖人創作經書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有依據可循的,因此,他堅持從實際材料出發,以歷代傳承下來的文獻和通人之說來證明文字的形、音、義,以此來解釋經義,從根本上反駁了今文經學家隨意解釋經義,闡發微言大義,標新立異的做法。
人物評價
范曄: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澄。
顏之推: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之。吾服其為書,隱栝有條理,剖析窮根源。鄭玄注書,往往引其為證。若不信其說,則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
曾國藩:許書略存二百字,古鏡一掃千年塵。篆文已與流俗殊,解說尤令耳目新。乾嘉老儒耽蒼雅,東南嚴段並絕倫。
段玉裁:令所有之字,分別其部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則曰“凡某之屬皆從某”,於是形立而音義易明。凡字必有所屬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統攝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黃侃:許君說字,皆有徵信,經,典之有徵者,則征之經典,經典之無征者,更訪之通人;其有心知其意,無可取征者,則寧從蓋闕,以避不敏。
史書記載
家族成員
兒子:許沖
後世紀念
墓葬
許慎墓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土崗上,墓高5米,周長33米,村內多為許慎後裔。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順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縣知縣荊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二年(1876年),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
1986年11月21日,許慎墓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 許慎墓作為漢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祠堂
許慎故祠位於許莊村北,已廢。縣城內有清代山東東阿周世臣建的“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庭院兩邊各立一塊石碑,分別記述當年建造及修繕的情形。大廳正中,“文化宗師”的匾額下,許慎的畫像前擺著先生的牌位,兩邊陳列的是對許慎著作《說文解字》的研究資料。
許慎祠堂位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海河路西段,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西側。
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位於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東,始建於2008年9月,以許慎墓為核心,占地150餘畝。全園占地按照中國傳統建築規制,採用中軸對稱布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級台地之上。廣場服務區有六書石柱、文字大門、翰林閣、許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築,中心展示區有漢字大道、字聖殿、叔重堂、說文館、文化長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墓冢保護區主要為文物本體以及部首方陣、字形解義、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觀小品。
2014年04月,許慎文化園通過4A級審核,正式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