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石鄉

姬石鄉

姬石鄉成立於1992年,是原郾城縣的一個年輕鄉鎮,2004年漯河市區劃調整後,歸屬召陵區。全鄉轄19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174個村民組,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3.2萬畝,人口3.9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姬石鄉
  • 面積:36平方公里
  • 成立於:1992年
  • 隸屬:原郾城縣
  • 行政村:轄19個
  • 自然村:35個
  • 村民組:174個
鄉鎮概況,鄉鎮轄區,鄉鎮沿革,鄉鎮優勢,歷史文化,工業概況,文體衛生,產業發展,

鄉鎮概況

姬石鄉成立於1992年,是原郾城縣的一個年輕鄉鎮,2004年漯河市區劃調整後,歸屬召陵區。截止到2006年底全鄉轄19個行政村, 35個自然村,174個村民組,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3.2萬畝,人口3.9萬人。

鄉鎮轄區

姬石鄉代碼:411104202。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范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鄉鎮沿革

原屬黑龍潭鄉,1992年析置姬石鄉。漯(河)界(首)公路東西穿境,轄宋寨、廟陳、羅莊、高莊、黃集、付莊、杏樹王、姬石、大閻、陳莊、武莊、小潭、康窪、范寨、肖王、大周、桂王、白莊、韓莊、胡橋20個行政村。2004年由原郾城縣劃歸召陵區管轄。

鄉鎮優勢

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姬石鄉是召陵新區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全鄉的西部、北部為美麗的沙河環繞,南部毗鄰漯周路省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與橫貫東西的常付線省級公路交匯於此,距京珠高速北站5公里,南站3公里,便捷暢通的交通網路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全鄉經濟及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歷史文化

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文宗字祖許慎在這裡誕生,春秋戰國時期蔡侯與鄧侯在這裡會盟,著名的龍山文化遺址“檜聖台”也座落在此。
特色明顯,前景廣闊。過去姬石是一個以窯業為主的鄉鎮,窯場拆除後,鄉黨委、政府引導民眾大力發展無公害農業,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青椒、蕃茄先後通過河南省綠色委員會的產品認證和基地認證;北部的反季節蔬菜、嫁接西瓜、無公害散養家禽等農產品,申請註冊了“許慎”商標,成為城鄉居民喜愛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知名品牌;大地貿易養殖公司存欄規模達1500頭以上,由中、韓雙方共同投資興建的雙匯九鑫牧業是全國一流的種豬繁育基地。

工業概況

區劃以來,鄉黨委、政府依託區位優勢,強力實施工業強鄉和招商引資戰略,興建了設施齊全、服務優良的特色工業園區,為外來企業搭建了良好平台。

文體衛生

隨著新區發展,姬石鄉境內常住人口急劇增加,房地產、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項目及餐飲、文化、娛樂等相關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許慎文化園的興建、漯河醫專的整體遷入,圍繞學校教學、生活服務、旅遊觀光等產業同樣具有光明前景。姬石已經成為外來企業搶灘的寶地和投資興業的樂園。

產業發展

一發展方向
1、強力實施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2、藉助許慎文化園開發、沿河景觀開發、近郊觀光農業開發,大力發展文化生態旅遊業
3、抓住雙匯產業化工程優惠政策,發揮近郊優勢,發展規模養殖業、綠色種植業,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4、依託新區所在地優勢,圍繞新區社會化服務發展房地產業和第三產業。
二具體發展規劃項目
1、生產性工業項目。擴大新型建材、中草藥飼料、農副產品加工的規模,新建成一批工業生產性項目。
2、規模養殖項目。發展生豬、黃牛、無公害散養家禽為主導的養殖業,以北區五個行政村為中心打造畜禽產品供應基地。
3、觀光農業項目。在靠近新區的行政村建設綠色水果蔬菜採摘園、特色農產品種植園,和許慎文化園、沿河景觀帶相聯結,形成文化、生態、觀光為一體的旅遊產業帶
4、第三產業項目。以宋寨文化商貿中心為龍頭,吸引一批餐飲、文化、商貿等大型連鎖企業入住,為新區搞好社會化服務。
5、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項目。新區成立後,常住人口增長較快,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為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項目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