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北麓,距信陽市32km。2001年6月,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總面積4.68萬公頃,區內分布有植物1879種,獸類37種,兩棲爬行類44種,鳥類23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9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名錄的有95種,被譽為“鳥類樂園”,是一個集自然保護、生態旅遊、鳥類觀賞、科學考察、教學實習、休閒娛樂、避暑療養於一體多功能綜合性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位置:大別山北麓
  • 面積:4.68萬公頃
  • 類型:自然保護區
  • 等級:國家級
  • 保護對象:動植物
  • 鳥類:237種
  • 獸類:37種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自然資源,保護對象,植物,動物,旅遊信息,景點,交通路線,科研價值,保護措施,管理現狀,管理機構,管理現狀,

歷史沿革

前身是1955年建立的國營羅山董寨林場,經營面積4438.6hm2
1982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董寨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2年2月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為具有國家和全球意義的區域(A級優先保護區域)。
1993年7月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中北亞熱帶地區優先保護的生態系統地域;
2001年6月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擴大到4.68萬hm2。
2004年至2006年,經國家林業局組織專家考察論證,批准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世界珍禽朱䴉的人工飼養繁殖地和野化放歸地。
2005年被評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未成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單位”。
2006年10月被授予國家級示範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信陽羅山縣澀港鎮(現名靈山鎮)境內,距信陽市32km,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介於東經114°18’-114°30’,北緯31°28’-32°09’之間。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總面積4.68萬公頃。
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的獨特性。

氣候

保護區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年降水量1200毫米。

自然資源

董寨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2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45.1928萬畝,占總面積62%,非林地面積26.8072萬畝,占總面積38%。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44.93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9%,疏林地1.2628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在有林地面積中,其中國有林6.8383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15%,集體林38.0917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85%;在有林地面積中,天然次生林7.2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16%,人工林37.73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84%。保護區森林覆蓋率62%,森林蓄積60.47萬立方米。

保護對象

植物

維管植物175科,784屬,1879種,蕨類植物約有29科、64屬、142種,裸子植物6科、11屬、21種,被子植物140科、709屬、1716種。分別是河南植物總科數的88%,總屬數的68.7%,總種數的47.2%。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狹葉瓶爾小草、水青樹、山白樹、香果樹、獨花蘭,黃山木蘭、天目木姜子、天竺桂、楠木、八角蓮、紅豆樹、野大豆、青檀、紫莖、明黨參、天麻等。

動物

鳥類304種,隸屬於17目58科。其中留鳥80種,占總數的26.32%,夏候鳥75種,占總數的24.67%,冬候鳥55種,占總數的18.09%,旅鳥72種,占總數的23.68%,迷鳥及分布新記錄鳥種有22種,占總數的7.24%。國家Ⅰ級保護鳥類3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46種;古北界種類123種,占鳥種總數的40.46%,東洋界種類95種,占31.25%,廣布種86種,占28.29%。
夏候鳥中各種杜鵑、鷹隼類、卷尾類較多,冬候鳥以雁鴨類居多,而藍喉蜂虎、仙八色鶇因其生境特殊,不太常見。白冠長尾雉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因其瀕危程度而被專家提名為河南省省鳥,是保護區鳥類中的重要保護對象,分布面廣,數量多。據調查保護區共有白冠長尾雉1200隻左右,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
獸類37種,隸屬於6目16科31屬,具有南北區系成分:其中東洋界略占優勢,有19種,占51.4%;古北界18種,占48.6%。獸類是森林生態系統中主要組成要素之一。最常見的有豹貓、小麂、野豬、草兔、黃鼬岩松鼠等。較為罕見的有金錢豹青狼等。
常見的兩棲類有飾紋姬蛙、無斑雨蛙虎紋蛙大蟾蜍中華亞種東方蠑螈等,其中虎紋蛙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爬行類有黃緣閉殼龜、鱉、無噗壁虎、草蜥、王錦蛇黑眉錦蛇翠青蛇蝮蛇及游蛇類等。
昆蟲有名錄列出的有12目99科700多種,大部分標本尚未鑑定,有待深入進行。其中大紫蛺蝶拉步甲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旅遊信息

景點

有6大景區,72洞天,108景點,以其“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華”而享譽海內外。坐落在靈山腳下的靈山寺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佛教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千百年來,以“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髮修行”在宗教界獨樹一幟,被譽為“靈山三奇”。靈山與雞公山南灣湖構成了信陽旅遊的“金三角”,靈山已成為豫鄂皖旅遊熱點。

交通路線

京廣鐵路:信陽站——信運集團車站(或坐計程車)—到澀港高速出口東200米—保護區管理局(三叉路口)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京珠高速:澀港出口東200米——保護區管理局(三叉路口)滬陝高速:羅山出口向南(開武路)——到周黨收費站向西(信葉路)——澀港 保護區管理局(三叉路口)
312國道:羅山新羅息路口向南——到周黨收費站向西(信葉路)——澀港 保護區管理局(三叉路口)
武漢天河機場:京珠高速——澀港出口東200米——保護區管理局(三叉路口)

科研價值

董寨保護區的科研保護工作起步較早,於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對基礎資源的清查和研究。由於當時受科學技術和研究方法的限制,這些研究竟局限於對資源進行特徵描述的定性階段。雖然只是對基礎資源的調查,但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繼發表了《食蟲益鳥松鴉生態習性的初步觀察》、《羅山林場鳥類調查》、《食松毛蟲鳥類初步調查》、《森林鳥類與生態平衡》等三十餘篇科技論文。這對物種特性進行描述研究工作,卻為深入和推廣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也為保護區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供了科學依據。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從九十年代開始,保護區相繼和河南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市林科所及其它社會科研機構合作,又基於計算機統計軟體的多元統計分析、無線電遙測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統(GIS)及其它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推廣和利用,使保護區的科研工作由定性研究進入了定量化研究階段。在二十多年的合作科研中,為保護區鍛鍊和造就了一批綜合素養較高、工作能力較強的科技人才,開創了董寨科研的全新局面。這段時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畫眉巢址選擇》、《杉膚小蠹蟲生物學特性及防止技術研究》、《白冠長尾雉部分系統和器官的形態學研究》等。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已把董寨保護區作為北京師範大學人才教育與培養基地,對中國特有物種白冠長尾雉原產地的生態學習性從巨觀到微觀進行系統的研究,為拯救白冠長尾雉這一世界瀕危物種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保護對策。本研究工程從2000年開始,預計到2020年結束。到如今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有《白冠長尾雉無線電遙測研究初報》、《白冠長尾雉冬季夜棲地行為與夜棲地利用影響因子研究》、《繁殖期白冠長尾雉占區雄鳥的活動區》、《白冠長尾雉育雛棲息地研究》等。

保護措施

一是健全生態公益林建設組織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護林員,責任明確、報酬落實。二是實行百分制考核並劃分考核層次,按照標準發放生態公益林補助款。考核分數低於69分的村,扣發年度生態公益林補助款;考核分數連續兩年低於69分的村,取消生態公益林建設單位資格。
三是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區的森林防火工作,火災受害面積不得超過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的2‰。
四是加強公益林建設管理,不得擅自採伐林木、燒炭、砍柴放牧等人為破壞植被的行為。
五是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區的森林病蟲防治工作,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95%以上。

管理現狀

管理機構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歸屬羅山縣人民政府管理,業務上受河南省林業廳和信陽市林業局指導。保護區管理局內設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宣傳科、公益林辦公室、疫源疫病監測站、鳥類環志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朱䴉保護站、科研所等職能機構。實行“局—站—點”三級管理體系,下轄6個保護站,15個保護點;一個專家接待站——靈秀山莊

管理現狀

董寨自然保護區是在原國有羅山董寨林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保護區實行局、站、點三級管理,管理局下設有6個保護站、41個保護點、2個瞭望台及6個檢查哨。現有人員255人,其中科技人員15人,行政管理人員34人,在職工人144人,離退休職工48人。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利用有限的資金,開展了部分基本建設,主要成果為:(1)建造鳥類人工生境600平方米,鳥類標本陳列室400平方米,管理局辦公樓1000平方米,職工宿舍800平方米,總計投資224萬元;(2)新修和復修林區公路10km,開設防火道(線)30km,通訊線路4km,白雲核心區高壓線路3.5km,管理局所在地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等,總計水電通訊工程投資資金75萬元;(3)儀器設備購置資金投入50萬元,包括消防車、警車各1輛,購置瞭望遠鏡、照相機、鳥聲測錄儀、水型孵化器、電腦、印表機、傳真機、刑勘箱等儀器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