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指(手勢)

蘭花指(手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蘭花指,現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餘三指展開的手勢。作為中國舞蹈以及戲曲中特有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趨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花指
  • 外文名:無
  • 詞義: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
  • 類別:手勢
簡介,歷史記載,指法,

簡介

蘭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譽,所以蘭花指又名君子指,也叫蘭花手。蘭花指在國際通用手語中表示數字“8”。

歷史記載

蘭花指(掌)文化源流考略(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王松陽,男,1977—,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舞蹈史學、舞蹈編導,工作單位:南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
摘要 :
蘭花指(掌)作為中國舞蹈以及戲曲中特有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趨向。但學術界公認為蘭花指(掌)起源於古印度佛教儀式中的手印。本文試從遠古時期的手指文明到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中國戲曲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行為體現以及中國古典舞的發生學的角度,闡述蘭花指(掌)的文化淵源流變等問題。進而說明,本文所述觀點對中國舞蹈、中國戲曲等一切表演藝術和藝術史學的理論體系建設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字:蘭花指 道教 戲曲 儒家 中國古典舞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

何謂蘭花指(掌)呢?馬紫晨先生主編的《中國豫劇大辭典》中這樣解釋:
“取自植物‘蘭花’的自然形態,拇指搭住中指梢尖,餘三指伸直,食指用勁,軟而有力。小生、小旦常用。”
舞蹈中的蘭花指的“指”字可有兩種闡釋:一種是作為動詞,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動作。其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尖,拇指勿壓中指指甲,表演時,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另一種是作名詞之用,表現一種自然形態,自我表示或動作呈現,又稱蘭花掌,通常與其他動作之用,是靜態的。其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微彎,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一至第二關節處,手指自然彎翹、放鬆,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專用。
一、蘭花指早期是一種手指文明
有關蘭花指(掌)的淵源問題,多數學者認為與古印度佛教意識中的手印有關,這一點可從佛教題材的壁畫中略見端倪。然而,筆者認為蘭花指(掌)和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一樣,來源於對自然的提煉和升華。
王國維先生在《宋元戲曲史》中言道:“歌舞之興,其起於古之巫術也”。我國在黃帝時期就有關於巫的說法,巫是溝通人與神鬼關係的使者。巫的目的是樂神。他們在祭祀的活動中,為了和神靈溝通使用了大量的手勢手型,他們用不同的手型配上不同咒語,能請到不同的神靈來幫助自己達到目的。但在進行祭祀活動中能參與其中的更多的是人,這樣參加祭祀活動目的和對象實質上發生了改變,由樂神發展到樂人,於是集體自發性的歌舞轉化到少數巫的手中。這樣為舞蹈的編排、固定程式化和動作的精細化程度創造了條件。手指文化在中國古先民中頗受重視,而且變化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這給中國宗教中的手印創造了深厚的土壤條件。
二、蘭花指是道教齋醮手印文化中的一種跡象

本文試圖從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的角度來闡述蘭花指(掌)的文化淵源的問題。道教手印又稱“訣”,是由祖師秘傳的口訣。是道教文化中特殊的組成部分,它是上古巫文化的遺存,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道士們用雙手的十指按照祖師的口傳圖示結構連結而成。每個手印都有著特定的思想內涵,並有固定的名稱。不同的手印只在規定的場合使用,因為它只能與特定的神靈通信息。

從蘭花指(掌)的形態看,本文認為道教里的有關部分手型的訣與蘭花指極為相似,是早期的手指文明在道教里發展的一種形式。在《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全集》中,有關於手印的起法及有關手指力度訓練的記載:
“玉文起印法:二手心向上,二大指掐玉文。左手右旋轉翻手。右手在左手上。白鶴訣起印法:而手心向下,二大指掐玉文,右手向上旋轉翻手,復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下,走手向下旋轉翻手,復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上。二手平行各與胸前畫一大圈,左右手忽一擊放玉文於圈內。玉文印:左手掐玉文,右手持令。念咒語‘哺哪嗒嗒’,擊令破之。”
又如,《道藏·道法會元·明光樞要目》記錄了幾個訣的的用法:
“上清決:右手大指掐中指上節;玉清訣:右手大指掐中指中紋;太清訣:右手大指掐中指下紋;北帝訣:左手大指掐中指中節側。”
有關四指伸直微向上翹,中指突出,拇指尖貼中指根成蘭花狀的手型,在道教經典《百訣圖》、《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道藏·皇帝太乙八門入式訣》等中均有記載。本文認為道教里的有關部分手型的訣與今天的舞蹈、戲曲中的蘭花指極為相似,是手指文化在宗教里發展的另一種形式。

三、蘭花指在戲曲中的發展及文化精神
在戲曲中,蘭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們顯示儒雅的標誌。據古籍記載,蘭花指品鑑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此標準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蘭花指指法甚為繁複,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有的難度極大,翹起來後可以仰貼在手背上),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
與中國道教中的手印相比,戲曲中的基本手型似乎絕大部分指法已然失傳,使得如今人們翹蘭花指的樣式極其單一,絕無古時輕盈靈動的韻致,這實在是中華古文化之一大損失。在中國戲曲的表演中,無論是行為儒雅、穩重大方的小生,還是俊俏、活潑的花旦,他們的提壓手腕的“指”或用手指的“點”,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會使他們的表演入木三分。因此,蘭花指在對中國戲曲人物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畫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指法

指法 - 蘭花指-1
佛手蘭花佛手蘭花
■ 使用時機
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動作。
■ 動作要領
1. 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
2. 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緣。
3. 拇指勿壓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會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指法 - 蘭花指-2
■ 使用時機
自我表示或其他示意動作。通常與其他手勢動作連用。又稱「蘭花掌」。
■ 動作要領
1. 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微彎。
2. 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一至第二關節處。
3. 手指自然彎翹、放鬆。
4. 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
5. 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 招式門路
1.菊花門單手式,掌心一點硃砂,五指併攏,指尖向上,成捏花狀,中指、拇指、小指的順序緩緩散開如菊初放。
2.黃瓜門雙手式,胳膊自然垂與兩側,雙手空握,左右小指輪流小幅度彎曲,以左前右後的順序伸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