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佛教建築)

塔林(佛教建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少林寺塔林,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約250米,是少林寺祖塋,由歷代高僧的墓塔組成。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塔248座,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其形狀有八角形、六角形、正方形、圓形、錐形,建築的年代有唐、宋、元、明、清。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圍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嶽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塔林,少林寺塔林,靈岩寺塔林,風穴寺塔林,潭柘寺塔林,神通寺塔林,棲岩寺塔林,銀山塔林,石膏山塔林,寧夏青銅峽塔林,邢台塔林,

塔林

在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主編的《中國古塔》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在許多歷史悠久的寺院旁邊,有成群的古塔,密集如林,被稱為塔林。這些古塔是這一寺院中歷代高僧和尚們的墓塔,有的幾座,有的幾十座,甚至多達幾百座。寺院的歷史越久,規模越大,塔林也越大,塔的數量也越多。”
塔林和墓塔群的區別主要在於單體數量,一般情況下,數量較多成片的被稱為塔林,像著名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法王寺塔林、臨汝風穴寺塔林、山西五台佛光寺塔林、永濟棲岩寺塔林、山東歷城神通寺塔林、靈岩寺塔林等早已遠近聞名。其中:少林寺塔林 、靈岩寺塔林、風穴寺塔林、青銅峽塔林神通寺塔林、棲岩寺塔林被一般被認為中國六大塔林(少林寺塔林 、靈岩寺塔林、風穴寺塔林、青銅峽塔林又被統稱為中國四大塔林)。另外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原有唐代至清代的開元寺塔林上千座,在解放後仍留下一百二十多座,論樣式和規模堪於少林寺塔林媲美,可惜在文革期間毀於一旦。

少林寺塔林

塔為佛教建築,發源於印度,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舍利”。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究竟銀山寺廟建於何時,早無跡可尋。嵩山少林寺塔林,占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朝以來歷代古塔232餘座,歷經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個古塔建築群,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現代和尚墓塔2座,余為清塔或時代不詳者。有單層單檐塔、單層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
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和尚的墳墓,佛教界有名望的僧人死後,把他們的骨灰或屍骨放入地宮,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層數的多少,主要根據僧人生前對佛學造詣的深淺、威望高低、功德大小來決定的。塔的層數不同,一般為一至七級,高度約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體、椎體;有直線形、拋物線形;有瓶體、.喇叭形、樓閣式塔密檐式塔亭閣式塔、喇嘛塔、幢式塔、碑式塔。這些塔是各歷史時期的代表作,種類繁多,形態奇異,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書法、雕刻藝術的寶庫。
現存除一座唐朝的普通塔、一座宋朝普通塔和一個年代不詳的普通塔外,其餘全部都是個人塔。其中唐朝“法玩禪師塔”是塔林中最古老的一座磚塔,坐落在塔林西北部,建於791年(唐貞元七年),系方形單層單檐式磚塔,高8米,除塔門、塔剎和塔銘用青石雕成外,通體皆用水磨磚砌造而成,塔門用高浮雕的手法,裝飾著飛天、嬪伽等古典圖案。
少林寺的塔林少林寺的塔林
元朝“照公和尚塔”在塔林中部,建於元至元五年(1339年),是一座單層密檐式磚塔,疊檐五重,造型秀麗,塔背面有石銘一方,銘文為日本國僧人邵元撰文並書丹
裕公塔,位於塔林中部,,為一座六角形七級磚塔。福裕是元代中興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其裕圓寂後,元朝皇帝追封其為“晉國公”,他是少林寺歷史上僅有的一位被封為國公的僧人。由於福裕為中興少林寺立下的大功可以和開山祖師相比,故少林寺僧人在其塔前立“開山祖師”碑一通,以示紀念。
照公塔,位於塔林中部,為一座六角形單層密檐磚塔,疊檐五重,造型秀麗。塔後壁嵌有石銘,銘文為當時少林寺首座和尚、日本僧人邵元撰寫並書丹。郭沫若曾題詩曰:“邵元撰寫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花開花落漚起滅,何緣痛著陳言?”
塔林是一座宏偉的建築群,既是研究我國建築史、藝術史和宗教史的珍貴寶藏,又是國內外參觀旅遊者的遊覽勝地。

靈岩寺塔林

該塔林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境內,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僅次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是中國第二塔林,靈岩寺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剎當陽玉泉寺、南京棲霞寺天台國清寺)之一。
塔林在大雄寶殿的西側,是由靈岩寺歷代住持高僧的墓塔、墓碑組成的。墓區里保存著自北魏至清代的各種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座,其中最早的塔是北魏建造的祖師塔。

風穴寺塔林

塔林(佛教建築)
該塔林位於河南臨汝縣城東北的風穴寺旁,分為上下塔林。風穴寺塔林現有元、明、清各代的高僧墓塔83座,是我國第三大塔林(墓塔類)。

潭柘寺塔林

潭柘寺塔林坐落在北京門頭溝區潭柘寺山門外南山坡上。據寺志記載:寺西北蓮花峰上有唐代天寶年間建造的華嚴和尚塔,寺西南蓮花峰的山腰有後唐從實禪師和清代源諒律師的墓塔,寺南還有南辛房村塔院,均因年代久遠和人為破壞,許多僧塔早已無存。這些墓塔建造的朝代為金、元、明、清代。墓塔主人在佛寺中的地位不同,塔的造型及風格有所不同。
潭柘寺歷經十多個朝代,曾有無數僧人在這裡修行,塔林是歷代高僧的安息之地,該塔林共有佛塔75座,上塔院建於清代,全部是覆缽式塔,現存28座,以震寰塔為主塔;下塔院主要為金、元、明三代修建,現存47座。
塔形不一,有石經幢式塔、方形單層浮屠式塔、密檐式磚塔和覆缽形藏式石塔等。以廣慧通理塔為主塔,另外還有金代公長老塔,元代妙嚴大師塔,印度高僧底哇答思塔,日本高僧無初塔。另有安葬普通僧人的十方普同塔(萬人塔)。潭柘寺上下塔院現有保持完整形態的墓塔共75座,是北京地區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處墓塔群,其形態典雅莊重,是古代建築藝術的典範,為研究我國佛教和古塔提供了重要的建築實物和珍貴資料。

神通寺塔林

位於山東省歷城縣岱陰神通寺遺址西側,為上層僧人墓地,又稱“祖師林”,現存塔46座(一說41座),為我國第四大塔林(墓塔類)。其中元明時期神通寺住持清公山主人塔是該塔林現存最早的一座墓塔,磚砌,五層六角。
塔林(佛教建築)

棲岩寺塔林

塔林(佛教建築)
始建於北周時期、位於山西省永濟縣城西20公里的中條山頂的犧岩寺塔林,現存塔26座,為我國第五大塔林(墓塔類)。
其每座塔都各具風采,反映了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建於754年(唐代天寶十三年)的大禪師塔,高8米,基座甚高,占塔通高的一半,這種形狀在全國少見。

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又稱鐵壁銀山,坐落在北京昌平縣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距縣城30公里,周圍群山環抱,巍峨壯麗。
在古代,銀山曾是佛家請經說法及文人隱居之佳地,與鎮江金山寺齊名,又有南金北銀之說。唐朝高僧鄧隱峰曾在此山講經說法;遼代于山前建有寶岩寺,公元1125年(金天會三年)該寺被改建為大延聖寺;公元1448 年(明正統十三年)重建,欽賜寺名“法華禪寺”,下領72庵,為京郊名剎。
寺內有僧瘞骨塔7座,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以風格獨特的塔群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成為了佛教文化旅遊勝地。
鐵壁銀山不但風景怡人,還以眾多古塔著稱,民間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銀山的遼代塔群是我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羊腸小道盡處是大片塔群,塔身高低錯落,但布局規整,結構一致,均為八角形平面,造型精美,歷經滄桑,年代久遠。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兩個朝代,已有600多年歷史,是研究我國古代佛教和磚石建築的寶貴遺產。大片塔群高者數丈,小者徑尺,高低錯落,布局規整,結構一致,均為八角形平面,造型精美,塔身有許多浮雕,線條優美,歷經滄桑,年代久遠,卻保存完好,據說因為這裡山高路遠,人跡罕至,所以在動亂年代才得以幸免於難。

石膏山塔林

在羅漢頂上,有一塊掩映在松林中的小平地,清代以後,石膏山僧人火化後的的遺骸就全都葬在此處。石膏山僧人圓寂後,按佛門慣例通行火葬。在羅漢頂墓地的地穴中,有存放僧人骨殖的若干瓦罐。按佛門規格,一般僧人圓寂後,只留一瓦罐骨殖,而有道高僧圓寂後,往往樹碑建塔,刻字銘文。
羅漢頂和尚陵園內有青磚墓塔7座,都是為紀念高僧而建立。據碑文記載,最晚的一座建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三月,建於民國二十年(1938年)七月的普同塔高十餘米,為塔林中的最高大者。

寧夏青銅峽塔林

青銅峽塔林位於寧夏青銅峽縣峽口黃河西岩一個陡峭的山坡上,背山臨水, 因塔數總計為一百零八座,俗稱一百零八塔。據考證,一百零八塔始建於西夏。每當風和日麗,群塔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一百零八塔坐西朝東,背山面水,山勢由上而下,錯落有序,塔群林立,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數排列12行,構成一個雄偉的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塔群的總體布局別具匠心,風格獨特。這類有規則排列的塔林,不但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僅此一例。
塔林(佛教建築)
民間相傳,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點將台”,“天門陣”,其實它是佛教的紀念塔。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為了去掉人生眾多的煩惱,善男信女要戴108顆貫珠,念108遍經。據說,來這裡遊覽的人們,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煩惱,帶來吉祥和好運氣。
該塔林建築奇異,是我國僅有的大型白塔林。單純以塔的數量而言,是中國第三大塔林,但它和其他的塔林有一定區別,其他的塔林多為墓葬塔,該塔林為紀念塔。所以在計算塔林規模時,有時不計入該塔林。

邢台塔林

邢台塔林位於河北省邢台市舊城西南隅三里的申家莊村南,因塔散布如林,故稱塔林。塔林又稱塔墳。是開元寺天寧寺的高僧墓地。原地點面積(五十年代)約四十餘畝,合計面積約2.6萬多平方米。年代從唐到明清各代。據傳說,邢台塔林原有塔近千座,這個傳說的數據可能不確,已經也沒有推測的必要,到五十年代時,隨著歷史的變遷和人為的破壞,南北塔林還保存有各種墓塔一百二十多座。有上年紀老人說,直到八十年代時,邢台塔林的墓塔還保存著近90座。
邢台塔林一角邢台塔林一角
邢台塔林的墓塔多種多樣,1935年著名的建築學家劉敦楨先生到邢台進行古建築考察,拍攝了大量的寫真照片,並寫出 《河北古建築調查記》一文,這篇文章後來收入到《劉敦楨文集》第三集中,1978年由中國建築出版社出版。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邢台塔林的墓塔多種多樣,從材質上分有石塔和磚塔兩種;從形狀上分,有單層單檐塔、多層密檐塔、及喇嘛塔等。造型有柱體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椎體圓形等,這些墓塔形式、式樣繁多,風格各異,造型古樸,挺拔俊美。據回憶說:“更為絕妙的是,其中有“風動塔”,看似岌岌可危,被風一吹,隨風傾斜,搖搖欲墜,然其歷數百年風雨不坍。“響靈塔”,風一吹來,嗚嗚作響,其聲嗚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簧之動,如笙之鳴。“鐘鼓塔”,以掌擊之,洞然有聲,嗡嗡作響。另外還有“誦經塔”,以耳貼塔細聽,則嚶嚶嗡嗡,一片聲響,據說有時還可以聽到斷斷續續的木魚聲和唪經聲……”。
由於文革時邢台塔林被破壞,無法進行實物分析研究,僅從遺留下的照片看,邢台塔林的大型墓塔以密檐式為主,塔的層次一般為一至七級,以三層、五層、七層為多,其次為石質的墓塔,石塔多為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石塔多以一仰式蓮花寶座為基,上有石雕束腰式須彌座,塔身就置放在須彌座上,塔身為石柱體,正面有碑文,上刻有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和刻出大師的姓名、籍貫、生前的主要業績、立碑人以及建塔的時間等;塔身上置石質雕刻的塔檐,有塔檐雕刻有簡單的磚斗,塔檐之上覆石做瓦檐頂,石塔塔檐有單層,三層、五層、七層之分,頂上為小型石寶珠,作為塔剎。
大型的磚徹墓塔,以仿木結構為主,下部有基座,上部基座有八角形束腰,有的束腰做雙扇扇門,門的上部刻圖案,周邊安設門框。塔檐子做闌額、普柏枋,枋上施用斗,四轉角各一朵斗,在建築構造上多採取冀南地區民用建築中的門窗、椽檐、斗拱、磚雕等,力圖與周圍的環境氣氛協調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