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禪寺始唐光化三年,僧鴻莒建。僧誦《法華經》,行業甚精,故名。其院誦經時,山中虎銜花來,跪伏其前以獻。開是山時,得石,狀如魚,扣之,其聲清越。後廢。
明崇禎年間重建,占地近50畝。它是一座由庭園改建成的禪寺,原是明末隨鄭軍入台的名士李茂春息居的庭園。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改為法華寺,幾經毀修,現為三進三開式佛寺,前殿奉彌陀佛,正殿奉釋迦牟尼佛,左殿奉文衡聖帝,右殿奉南極大帝,為台灣獨特的釋、道合流的“通俗佛教”之顯例。寺中花園內有古碑數座,並建有七層高塔。寺前修一水池,名南湖。湖旁築樓,梵宇增輝。其大雄寶殿雙層重檐斗拱式建築,雄壯寬廣,中間供如來佛,兩旁為十八羅漢。殿前中間佇立巨型寶鼎,香菸繚繞,四季不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華禪寺
- 建寺時間:明崇禎
- 所在地:浙江樂清
- 又名:法華寺
- 級別: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規模,寺廟格局,道遠法師,
寺廟規模
法華禪寺座落於樂清市南嶽大崧山。寺系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築,占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金剛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門楣懸“法華禪寺”匾額。前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明間兩旁列十八羅漢像。前有庭院、左右設照壁。大雄寶殿面闊七間、進深七間,明間正中前龕供三寶佛,後龕立觀音像。大殿前庭院左右有廂樓,後庭院東西設耳房。寺內現存梁架結構大都保留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建風格。是樂清市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剎。
寺廟格局
從樂清市虹橋鎮以北山江村口進入大崧上岙村,沿著崧華公路上山,直至法華寺。崧華公路兩旁,設有九龍十八彎,九龍寓意著為人們永保平安,接福迎祥,路旁建有十八座涼亭,供人們歇息,談心觀景,這十八座涼亭,如十八張金交椅,進入亭內頓覺神清氣爽。臨近寺院有一座乾清門,“乾清”意同天一樣清,香客遊人到此,放下一切私心雜念,心境澄澈如天清。過乾清門即到法華禪寺。
法華禪寺,坐北朝南,依山而築。原是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築,如今住持演通法師感於國家宗教政策,廣結善緣,大興土木,外修公路,數次擴建寺院,在原來的基礎上由三進擴修為九進。新建了萬佛城,露天大佛,七象大殿、二十尊天,五百羅漢堂,妙法堂、玉佛殿、大悲樓、濟公院、三聖殿、十八羅漢嶺、藏經樓、九層千佛塔、方丈室等。整體建築氣勢恢宏,磅礴幽邃,實為一方修身養性之理想淨土。陽光映照的法華禪寺,松濤陣陣,清竹幽幽,蟬聲嘶鳴,香火旺盛,各界賢達慕名而來。
有道是“一進山門氣漸涼,千年古剎泛神光。佛堂法鼓聲悠遠,檐角風鈴韻轉長。俗眼睜睜應徹悟,禪心靜靜莫窮忙。從今萬念消磨盡,聽罷松濤臥夕陽。”這其中蘊藏了許多禪機理趣,使人在誦念之時,對人生世事又多了一分徹悟。
寺前空曠,形成一四方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三腳寶鼎。廣場北邊,禪寺正對面,立著一塊大型漢白玉浮雕,靈山佛像雲集於此,護佑四方男女老少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浮雕上方七寶如來列隊相相迎。七寶如來塔,又稱“靈塔”,是寺院規模的標記,建有七寶如來的寺院,其規模相對較大。這七座白塔高約2.5米,寬0.5米,每個塔上都刻有一尊佛像,它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廣場西邊是七象大殿。抬頭仰望,一尊巨大的金身露天大佛被七隻大象簇擁著高高地端坐於蓮花台上,神情安祥,妙相莊嚴。更奇妙的是大佛內心還供奉著三千尊佛象。七隻大象守護在大殿門口,殿內供著菩提樹下六年苦行的釋迦牟尼佛象,四周掛有佛祖彩色48圖。殿前左右分別矗立著鐘樓和鼓樓。大殿內外融合了緬、泰、印、中四國風格,露天大佛是緬甸風格,七象是泰國風格,苦修的釋迦牟尼是印度風格,鐘鼓樓則是中國風格的體現。
大殿後是五百羅漢堂,每尊羅漢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各顯神通,法力無邊。
禪寺門前蹲著一對古石獅,,映襯得寺院分外神聖莊嚴。傳說獅子一吼,萬獸落跪,天下太平。石獅外側兩旁各立一盞日月神燈。神燈兩側各有一塊高大的龍龜石碑,左碑刻著“海天佛國”,為李納公主親書;右碑則刻著“心即淨土”四個大字。
進了三門迎面是彌勒佛,彌勒佛也稱歡喜佛,他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有詩句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橋在人上走,橋流水不流",值得眾生體會。彌勒菩薩背後,面北站立的是韋馱菩薩,他是寺院的護法神。彌勒左右是兩大金剛,稱為哼哈二將。皆頭戴寶冠,面貌雄偉,手執金剛杵,作忿怒相。所不同者,左像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打擊之勢;右像忿顏閉口,平托金剛杵,怒目睜視。
出三門殿,往東邊是放生池,池中立一尊觀音,旁立一童子,觀音腳踏鰲魚,是為南海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往西邊是蓮花池,池中有“九曲橋”和一個亭子,滿池的荷花,亭亭裊裊,碧綠的荷葉上滾動著晶瑩剔透的水珠。佛家愛蓮自有其淵源,佛教派別有不同,也讓蓮花生出各種意義。大乘佛教天台宗的根本經典名為《妙法蓮華經》,“蓮華”,即妙法。蓮花代表接引眾生至極樂世界的法門。
過了三門殿,進入寺院的第二進天王殿。殿裡面坐著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這四大天王或手握寶劍,但有劍無鞘,或手持琵琶,但有琴無弦,或手中纏繞一龍,但有龍無鱗,或手拿一把傘,但有傘無骨,分別象徵著風調雨順。
出了天王殿,進入十八羅漢堂,羅漢堂與天王殿隔著一條東西走向的青磚甬道,堂內東西兩排共供著十八羅漢像,他們都是佛陀有名的弟子,各有各的名號、事跡和尊稱,這些年代久遠的佛像,被善男信女視為吉祥與力量的象徵。
穿過天井是位於第四進的大雄寶殿,也是法華寺的主殿,這裡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他身旁站著阿難、迦葉二位尊者。這位被稱為世尊的佛祖,慈眉善顏,傳說他原來是佛,為勸化凡人,特地投胎轉世為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一位王子,他放棄王位出家修行,捨身飼虎而悟道。佛祖說經,阿難記載。殿內左右還供著文殊、普賢二位,同是釋迦牟尼佛的脅侍,文殊象徵智慧,普賢象徵真理。
釋迦佛的背面是飄海觀音群像,88尊菩薩像群星拱月一樣圍繞著觀音大士,合力去做世間許許多多的好事。
大雄寶殿後面的小院子裡有一口八角井,是法華寺古老歷史的見證。這口唐代古井歷經無數春秋,井裡的水始終是老樣子的,即便遇上大旱天也不會幹涸。據傳說有玉環縣的人久病不愈,吃用了這口井的水,就痊癒了。
離開八角井,拾級而上就是妙法堂了,就在這兩條石階的中間有一個九龍壁,妙法堂內供著三世尊佛,中間是釋迦佛,東邊是藥師佛,西邊是阿彌陀佛。三世尊佛前立著觀音,旁邊還坐著幾尊玉佛。堂中心有比丘台。佛家有“三壇大戒”,為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比丘戒是是最重要的戒,受了此戒後才算正規的佛教徒。比丘台,就是傳授比丘戒時的戒台。妙法堂後邊有一尊吉祥臥佛像,長12米,高4.9米,旁邊畫壁上畫了好多佛像圖,形象地描述了佛祖悟道度人的故事。
妙法堂的樓上是大悲樓,中央供著一尊玉的大悲觀音像,是緬甸傅鳳英居士贈送的,她年高109歲,現已涅槃。這尊玉佛高4.5米,重6噸,價值38萬元,是法師第一次去緬甸迎請的。周圍站立的84尊大悲咒神象,都是用檀香木雕刻的,每一尊佛都是一句大悲咒的句語。
轉過妙法堂,頓覺空間開闊。這裡殿宇樓閣或軒昂華麗,或玲瓏典雅,縱橫兩條彩繪長廊相隔,更顯得布局錯落有致。在一片草木蔥蘢之中,綠樹掩映之下,即華美莊嚴又清幽寧靜。
迎面大型放生池,池水粼粼,游魚悠悠,別有意趣。周圍20多間長廊,刻著名人詩詞,風格各異,這是法華禪寺碑林的精髓所在,廊上形象生動的壁畫和名人的詩碑相互暉映,頗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放生池西側是藥師殿。藥師佛又稱大醫王佛,佛教稱他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祖尊。藥師佛和其左右脅侍合稱藥師三聖,善男信女可求消災免難,延生求福。兩旁立著十二大願。傳說藥師佛行菩薩道時,發了十二個大願,每願都為了滿眾生願,拔眾生苦,醫眾生病。成佛後,他始終實踐著大願,一般人都稱念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緊挨著藥師殿後面的是觀自在堂,這尊菩薩很靈,堂內有護法,十方善男信女,求子得子,有求必應。再過去是齋堂,師父們用齋之處,後側是崧山書畫苑,少師父們讀書,佛學之場所。每至晨昏金剛經楞嚴經的誦念聲隨輕風飄散在寺院內外.
後邊一溜是望塔樓、迎賓樓,還有樂養堂、安養堂。望塔樓與千佛塔遙遙相對,登樓可以觀望寺院東邊青龍崗上的千佛塔。九層千佛塔,每層有六角,都供奉著玉佛。遠望千佛塔,巍立山峰中,仿佛還能聽到佛塔風玲聲。
放生池東側,妙法堂後是玉佛殿,殿前有一對玉象迎接,它們是得了正果的大象的象徵。玉佛殿的正中供著一位做吉祥臥的玉佛像,似睡非睡,模樣栩栩如生。善男信女有事求懇很靈驗。這尊佛是緬甸郭昌燦女士送的,價值48萬元。旁邊是緬甸玉塑的18尊羅漢。
自演通法師主持法華寺以來,與國外佛教界交流頻繁,經常往來於緬甸,泰國,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其中演通法師曾先後七次去緬甸,共請回玉佛3千多尊,大都無償贈送給其他寺廟,法華寺留有玉佛288尊。
玉佛殿左邊是十八間靜坐閉關房。
玉佛殿正後方即為方丈樓,內藏很多名人詩詞書畫。方丈樓的匾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親書,裡面七副楹聯全是大和尚寫的,稱為七寶聯。
出了方丈樓往左側是江澤民總書記題詞的酥油花館,再進去是演通書畫苑,裡面藏有一千多幅詩書詞畫,名人墨寶,供人們欣賞。中有書寫台,為演通法師閒暇作書畫用,常有善男信女慕名前來求法師作品,演通法師曾以大幅墨跡贈友人,上書“佛心”二字,書法風骨遒勁,筆力雄渾。這“佛心”二字,源自法師的《佛心》詩:“佛在心中心即佛,三生感夢夢在心;善根原是三生佛,為佛亦即善為人”。向佛之人,便可意會法師的良苦用心。
演通法師在詩文、書畫方面皆有造詣,被聘為浙江省詩詞學會名譽理事。他的一些作品還被收錄到《中華美術大師》《一代名家》《翰墨豐碑》《走進當代大師》等書集中。
方丈樓側旁靠後是地藏殿,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傳說為新羅國王子出家在九華山並得道,釋家佛囑咐地藏常駐人間,普度一切,並執掌幽冥地獄之孤魂,救濟三惡眾生之苦。地藏菩薩曾發下大願,說“地獄未空,決不成佛”。
方丈樓後依山勢往上,建在高處的是藏經樓,內藏著兩部半《大藏經》,是海內外弟子贈送的,還有名人的楹聯書畫等。
從寺廟西側往外,經過三天門這座石碑坊,就是著名的十八羅漢嶺,這條嶺有630多個石階,十八個彎,每個彎處都有一個栩栩如生的羅漢浮雕刻在石碑上.這樣的十八羅漢嶺世界上只有兩處,另一處在朝鮮。
走完了十八羅漢嶺,就到了濟公院,第一進拱著彌勒和韋馱兩位菩薩。左右是佛教十四大祖師。第二進是高大的西方三聖佛,中間是阿彌陀佛,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左邊是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是接引人至西方極樂世界的,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渡一切苦海直登彼岸的,大勢至菩薩是掌管智慧使人家高考求名,高登首榜的。他們身上都貼上了真金。
出了三聖殿往後,是一放生池,名七寶池,池中有一橋叫銀橋,過了銀橋,大運開通一心清淨。進了濟公殿,裡面供著濟公活佛,他衣著破破爛爛,最喜觀世上不平之事。世人可求濟公活佛一切事情都得解脫,保佑一生平安。
再往上行488步石級,到了驚頂塔。站在塔上,清風徐來,看雲捲雲舒,心曠神怡。在這裡即可遠眺四州,溫嶺、玉環、樂清、溫州盡收眼底;也可近望樂清灣,碧波粼粼,漁帆點點。
下了驚頂塔,從濟公院後門出去。
半山腰立著一座趙家紀念亭,前面是三座法師靈塔。
伽蘭殿,從法師靈塔下來,可至伽蘭殿。這裡所尊的神,即民間所稱的關公,道教稱為關帝,佛教則稱為伽蘭菩薩,是佛教的護法人,也是民間的財神爺。所以民間有說法,求財,求一切可到伽蘭殿,心誠則靈。
伽蘭殿側塑有二十尊天像,象徵佛祖從西方來,善男信女前去拜跪迎接之意。
站在伽蘭殿前的院子裡,可以俯瞰法華寺全景,綠蔭重重,千年古剎,舊貌換新顏。
法華寺東側新建的素菜館,寬敞潔淨,環境優雅,前來觀光旅遊的人可在此用膳歇息。
道遠法師
道元法師多年來專修並弘揚淨土法門,曾於2007年在廬山東林寺任監院,跟隨大安法師在海內外弘法,足跡走遍了大江南北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同時參與了東林寺的《淨土之光》、《祖師禮讚》佛教音樂會的演出,深受海內外信眾的歡迎。2010年4月,道元法師受浙江樂清市南嶽鎮法華寺方丈演通法師邀請,來到法華寺準備繼任方丈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