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概況,轄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情況,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藝術,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科學技術,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對外交流,教育事業,交通,概況,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市內交通,文化,象徵,方言,飲食,戲曲,非遺,宗教,地名,特產,旅遊,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合肥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吳、越,後又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廢
分封,立
郡縣,合肥屬
九江郡。
後梁到
後唐(907年-936年),合肥縣屬吳國
廬州,昭慶軍節度。
後晉到
後漢(936年-950年),合肥縣屬
南唐廬州,保信軍節度。
後周時(951年-960年),合肥縣屬後周廬州,保信軍節度。
宋神宗
熙寧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東西兩路,後並又分,合肥屬淮南西路
廬州,為州治。
宋朝廬州屬保信軍節度。南宋
高宗紹興初,廬州寄治巢縣。紹興十年(1141年),合肥為金朝占領,旋即收復。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廬州仍治合肥。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廬州為廬州路,隸淮西江北道,合肥屬淮西道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
合肥縣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元
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縣仍屬淮西道廬州路。
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縣復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3年),
朱元璋占廬州,改路為府,置江淮中書行省於此,合肥縣屬江淮行省
廬州府,不久改屬江浙行省廬州府,為府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洪武十三年(1379年),合肥改屬六部直隸廬州府,為府治。
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隸,合肥屬南京直隸廬州府,為府治。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隸為
江南省,
合肥縣屬江南省廬州府,為府治。順治十八年(1660年),設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轄廬州等府、州。清朝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
省,合肥縣屬安徽省廬州府。清朝鹹豐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合肥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區,合肥縣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日軍侵占合肥縣,
國民政府將縣政府撤至大潛山北麓鴿子籠圩子(今合肥
肥西縣銘傳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2年),合肥縣改屬
安徽省第二
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復治合肥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安徽省省會遷至合肥縣,合肥成為安徽省的省會。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析、取合肥縣西鄉、南鄉建立的肥西縣;次年1949年2月1日再次析合肥縣東鄉、北鄉為
肥東縣。
1949年1月21日,
合肥縣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設市。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行政區劃
概況
轄區:4個市轄區、4個縣、1個縣級市
街道社區:43個街道、84個鄉鎮、5個街道層級的社區管理委員會,457個城市社區、333個農村社區(另有3個居委會)、994個村委會
轄區
區名 | 駐地 | 面積 | 區劃代碼 | 區號 | 郵編 | 街道 | 鎮 | 居委會 | 村委會 |
---|
| 三里庵街道 | 643 | 340104 | 0551 | 230031 | 8 | 3 | 63 | 30 |
| 明光路街道 | 247 | 340102 | 0551 | 230011 | 11 | 1 | - | - |
| 亳州路街道 | 139 | 340103 | 0551 | 230001 | 9 | 1* | - | - |
| 駱崗街道 | 316 | 340111 | 0551 | 230041 | 7 | 2 | - | - |
| 臥牛山街道 | 2082 | 340181 | 0565 | 238000 | 5 | 11、1* | - | - |
| 水湖鎮 | 1835 | 340121 | 0551 | 231100 | - | 10、4* | - | - |
| 店埠鎮 | 2191 | 340122 | 0551 | 231600 | - | 12、6* | - | - |
| 上派鎮 | 1695 | 340123 | 0551 | 231200 | - | 9、4* | - | - |
| 廬城鎮 | 2348 | 340124 | 0551 | 231500 | - | 17 | 13 | 11 |
以上單位:面積(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合肥市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洼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衝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最高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氣候特徵
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均氣溫15.7℃,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間約2000小時,年均無霜期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7%。
水文情況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動物資源
無脊椎類
魚類
兩棲類和爬行類
鳥類
獸類
礦產資源
合肥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
白雲石、
花崗石、
磷、
鐵、
鉛、
鋅、
銀、
明礬石、
石膏、
灰岩、
礦泉水等。其中,肥東縣磷礦儲量居安徽省第二位;廬江縣鉛、鋅、硫鐵礦、明礬石儲量居安徽省首位,銅礦居第二位,其硫鐵礦儲量占安徽省二分之一,鐵礦儲量占安徽省三分之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合肥市戶籍人口 757.96 萬人,比上年增加 15.2 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 281.27 萬人,增加 11.16 萬人。全市常住人口 808.7 萬人,比上年增加 12.2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97%,比上年提高 1.22 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 13.2‰,比上年上升 1.12 個千分點;死亡率 4.41‰,下降 0.29 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 8.79‰,上升 1.41 個千分點。
民族
政治
現任合肥市黨政領導一覽(截止2019年7月) |
---|
| 書記 | |
副書記 | |
市委常委 | |
| 主任 | |
副主任 | |
秘書長 | |
| 市長 | |
副市長 | |
秘書長 | |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
經濟
綜述
2018年,合肥市全年生產總值(GDP) 7822.91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277.59億元,增長 2.2%;第二產業增加值 3612.25 億元,增長 9.5%;第三產業增加值 3933.07 億元,增長 8.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 3.9:49.0:47.1 調整為 3.5:46.2:50.3,其中三產占 GDP比重首次突破 50%,達 50.3%,同比提高 3.2 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 144748 元/人,比上年增加 13654 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 GDP 為 97470 元(折合 14729 美元),比上年增加 9014 元。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 542.8 萬人,比上年增加 4.7 萬人。其中,第一產業 70.4 萬人,減少 7.5 萬人;第二產業 189.5萬人,增加 1.2 萬人;第三產業 282.9 萬人,增加 11 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 227.5 萬人,增加 29.9萬人。全年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 25.28 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 3.38 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 7 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2.94%。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2.0%,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 2.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 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 6.3%。
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110 戶,比上年淨增 444 戶。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14.7%,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 19.1%。現代服務業增長 18.7%。市場主體快速培育,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 20.01 萬戶,增長 22.9%;年末全市實有市場主體總數 83.84 萬戶,增長 20.6%。新業態持續壯大,通過網路銷售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 130 家,比上年增加 26 家,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 209.18 億元,增長 34.1%。
第一產業
合肥境內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麥、仁麥、蕎麥、山芋、玉米、高梁、蠶豆、豌豆、豇豆、綠豆、赤豆等。農戶和養殖場飼養的家畜主要有黃牛、水牛、奶牛、馬、驢、騾、豬、山羊、綿羊、兔、貂以及貓、犬等。
2018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 67.84 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糧食作物 52.56 萬公頃,下降 0.7%;棉花 1.12萬公頃,增長 3.2%;蔬菜 8.12 萬公頃,增長 3.3%;瓜果 0.88萬公頃,增長 4.3%;油料 4.96 萬公頃,下降 2.2%。
全年糧食總產量 301.35 萬噸,比上年增長 1.3%。其中,稻穀 238.04 萬噸,增長 0.9%;小麥 54.99 萬噸,增長 2.1%。油料產量 14.88 萬噸,下降 1.5%。棉花產量 0.83 萬噸,增長10.6%。蔬菜產量 208.41 萬噸,增長 4.5%。瓜果產量 22.75萬噸,增長 14.6%。
年末全市生豬存欄量 118.55 萬頭,比上年增長 0.3%;出欄量 268.40 萬頭,下降 4.7%。肉類總產量 43.60 萬噸,下降 2.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 23.59 萬噸,下降 4.5%。禽蛋產量 19.20 萬噸,增長 1.2%。牛奶產量 7.46 萬噸,增長 0.6%。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 485 萬千瓦,比上年增長 3.0%。農用拖拉機 21.53 萬台,增長 0.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48 萬台,增長 4.0%;聯合收割機 1.41 萬台,增長 5.2%;排灌動力機械 17.56 萬台,增長 3.1%。全市水稻、油菜、小麥等八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81.7%,比上年提高 3.7 個百分點。化肥施用量(折純)24.32 萬噸,下降 5.6%。農村用電量 17.12 億千瓦時,增長 2.3%。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474.82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1.6%。
第二產業
合肥市機器工業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萌芽,從1954年開始,合肥市開始投資建廠,創辦現代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合肥機械工業、輕紡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的架構,為合肥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合肥市主要工業門類有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革工業、木材加工及家具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文體與工藝品製造業、電力工業 、化學工業、醫藥工業、橡膠製品工業、塑膠製品工業、建材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冶金工業、金屬製品業、機械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電子工業。
2018年末,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2287 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 851 戶,比上年增加 13 戶;超 50 億元企業 23 戶,增加 4 戶;超百億元企業 11 戶,增加 3 戶,聯寶電子成為我市首個年產值超 600 億元企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11.3%。其中,國有企業增長 13.3%,集體企業增長 6.7%,股份制企業增長 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 16.8%。
規模以上工業中,37 個工業大類行業有 22 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15.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 64.4%,比上年提高 0.8 個百分點;其中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增長 31.4%,家用電器製造業增長 19.0%。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 17.7%。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櫃分別比上年增長 68.6%和 6.4%,太陽能電池增長17.9%,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 28.4%,液晶顯示屏增長 2.4%,挖掘機增長 15.1%,新能源汽車增長 107.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 346.5 億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盈利超億元工業企業 62 戶,實現利潤 264.18 億元,增長 23.9%。實現稅金 244.40 億元,增長 7.7%。全年建築業增加值 752.74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 2.5%。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施工企業 1363 戶,比上年淨增 410 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 24517.03 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 16%,房屋竣工面積 6116.72 萬平方米,增長 4.1%。年末建築業從業人員79.47 萬人,比上年增長 11.1%。企業勞動生產率 49.07 萬元/人,比上年增長 6.4%。
第三產業
2018年末,合肥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 7.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9%,其中工業投資增長 17.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 3.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22.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 27.8%,民間投資增長 12.7%。
全年計畫總投資億元以上施工項目 1085 個,比上年增加 160 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 449 個,增加 18 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園區順利開工,引江濟淮、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生產線等全面建設,商合杭、合安高鐵加快推進,合寧、合安、合蕪高速擴容進展順利,滁淮高速、廬銅鐵路建成通車。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 1527.17 億元,比上年下降 1.9%,其中住宅投資 1165.86 億元,增長 6.4%。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 1389.58 萬平方米,增長 8.3%;商品房銷售額 1687.91 億元,增長 2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 191.26 萬平方米,下降 6.5%。
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976.74 億元,比上年增長9.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2893.20 億元,增長 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 83.54 億元,增長 14.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 2639.72 億元,增長 8.5%;餐飲收入 337.02 億元,增長 13.9%。
年末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8]2758 戶,比上年增加 592 戶,其中累計零售額超億元企業(單位)283 戶。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 18.7%,菸酒類增長 16.2%,日用品類增長 14.7%,家用電器及音響器材類增長12.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6.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 26.0%,化妝品類增長 19.7%,汽車類增長 1.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 26.4%。
2018年,合肥市全年進出口總額 308.13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23.5%。其中,出口 182.46 億美元,增長 25.3%;進口 125.67 億美元,增長 21.1%。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額 131.98 億美元,增長31.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80.59億美元,增長39.5%。
全年新備案外商投資企業 140 戶,比上年增加 12 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32.30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6.9%。其中,工業投資 12.40 億美元,增長 22.8%;服務業投資 19.4億美元,下降 1.8%。新增總投資(含增減資)31.7 億美元,下降 17.4%。對外經濟合作新簽契約額 36.9 億美元,增長20.5%。勞務合作年末在外人員 6673 人,增長 3.7%。年末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共46家,在合肥投資設立64家外資企業,新增 4 家。
2018年,合肥市全年財政收入 1378.33 億元,比上年增長 1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712.49 億元,增長 8.6%。財政支出 1004.91億元,比上年增長 4.1%。其中,民生支出 859.77 億元,占全部支出的 85.6%,比上年提高 0.7 個百分點。從重點支出項目看,科技支出增長 32.2%,教育支出增長 15.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 13.0%。
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 183 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15677.27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41.87 億元,增長 10.1%。其中,住戶存款 4049.35 億元,增長 14.5% ;非金融企業存款 6425.10 億元,增長 1.0%;廣義政府存款 4538.85 億元,增長 18.4%;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 654.10 億元,增長 31.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 14196.54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795.32 億元,增長 5.9%。其中,住戶貸款 5159.80 億元,增長 11.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8778.84 億元,增長 2.9%。
2018年,合肥市全年新增上市公司 3 家,融資 22.12 億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 48 家(其中境外上市 3 家)。全年債券融資 3556.32 億元。年末證券營業部 123 個,比上年增加 13個,全年證券交易量 17019.74 億元。年末期貨營業部 22 個,全年期貨交易量 113130.68 億元,從業人員 690 人。
2018年,合肥市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 304.45 億元,比上年下降 3.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 113.01 億元,增長 16.0%;人身險保費收入 191.45 億元,下降 11.7%。賠款和給付 93.63 億元,比上年增長 9.7%。其中,財產險賠款與給付 60.39 億元,增長 19.0%;人身險賠款與給付 33.24 億元,下降 3.9%。
2018年,合肥市全年國內遊客 1.28 億人次,比上年增長 15.7%;國內旅遊收入 1721.62 億元,增長 17.3%。年末全市有星級飯店 54家,其中五星級 11 家、四星級 19 家;A 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59 處。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8年,合肥市有文化館 10 個,公共圖書館 8 個,博物館 35個(其中國有博物館 15 個、非國有博物館 20 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 10 個,專業檔案館(城建館)1 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 130 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6 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4 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8 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89 項。圖書館總藏量 646.5 萬冊(件)(不含電子圖書),比上年增長 14.5%,其中圖書 551.7 萬冊,比上年增長 20.3%。各級國家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 484.2 萬卷,增長 9.8%。電影院 91 家,全年票房收入 6.14 億元。各類動漫企業 108 家,具有原創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業 38 家。全年共舉辦各類展覽活動 107 場。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 99.5%。
| | | 三河民俗博物館 |
中國根雕藝術博物館 | 安徽省農業博物館 | | 安徽省沉香博物館 |
英街人文歷史博物館 | 安徽省古陶瓷博物館 | | |
肥東規劃博物館 | 廬州民間木藝博物館 | 安徽玉石博物館 | 安徽票證博物館 |
| 合肥馮斌作文博物館 | 安徽紅色文化博物館 | |
| 瑤崗紀念館 | | |
盛習友紀念館 | 徐鈺紀念館 | | 孔雀東南飛紀念館 |
三國歷史文化館 | | - | - |
醫療衛生
2018年,合肥市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2293 個,其中醫院 171 個、衛生院 98 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 個、疾控中心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 18 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0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 5.59 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 5.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 6.10 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 2.23萬人,註冊護士 2.96 萬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床位數 6.91張,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 6.46 張;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 7.54 人,擁有醫生 2.76 人,擁有註冊護士 3.66人。嬰兒死亡率 3.4‰,孕產婦死亡率 9.51/10 萬。城市社區衛生機構覆蓋率達 98%以上。
| | |
| | |
| | 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一醫院 | |
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 | —— |
體育事業
2018年,合肥市成功組織國家級和省級體育賽事 19 項、市級體育賽事 56 項。在各種省級以上體育賽事中,我市運動健兒共獲得 604 枚金牌、317 枚銀牌和 385 枚銅牌。成功舉辦 2018合肥國際馬拉松賽,吸引來自 22 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31 個省市自治區的 3 萬名選手參賽。成功舉辦 2018 環巢湖全國腳踏車公開賽,吸引來自 4 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 30個省市自治區的 1000 余名選手參賽。全市完成 2 個體育特色小鎮、7 個體育公園、150 個全民健身苑工程、9 個籠式多功能健身場和 7 個鄉鎮全民健身廣場建設。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活動 432 次,參加活動總人數 71.85 萬人次。全年銷售體育彩票 29.2 億元,比上年增長 83.6%。
科學技術
合肥是中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也是
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2018年,合肥市有院士工作站 47 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 210 個,其中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 17 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9 個,其中國家級(含分中心)7 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66 個,其中國家級 15 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322 個,其中國家級 46 個。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 218 個,其中國家級 14 個。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 59 個,其中國家級 12 個。市級以上眾創空間 75 個,其中國家級 18 個。
2018年,合肥市全年有 9 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項,科技進步二等獎 6 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 65814件,其中發明專利 32831 件;授權專利 28438 件,其中發明專利 5597 件,比上年增長 13.8%。全年簽訂輸出技術契約17077 項,成交金額 191.85 億元,增長 34.4%;簽訂吸納技術契約 9590 項,成交金額 165.57 億元,增長 14.8%。
| | |
| |
國家大科學工程實驗室 | | |
HT-7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 |
社會保障
2018年,合肥市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 243.44 萬人、202.68 萬人、160.66 萬人、168.88 萬人和 166.69 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續)保人數 301.28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參保人數 404.62 萬人,參合率達 106.19%,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172.07 萬人。
年末合肥市 225.29 萬人次城鄉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市 40.09 萬人次,農村 185.2 萬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9.37 億元,其中城市 2.27 億元,農村 7.1 億元。全市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率達 24.63%,城市“三無”人員全部納入特困供養範圍。全年臨時救助 10969 人次,支出救助金 2690.2 萬元。全年實施城鄉醫療救助 53.95 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金2.66 億元。
人民生活
2018年,合肥市市區最低月工資標準為 1550 元。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75 元,比上年增長10.1%;人均消費支出 21547 元,比上年增長 9.4%。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484 元,比上年增長 9.3%;人均消費支出 25339 元,增長 8.7%,其中食品菸酒支出增長 2.5%、衣著增長 9.9%、居住增長 14.3%、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 10.5%、醫療保健增長 11.9%、交通通信增長 8.2%、教育文化娛樂增長 12.5%。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10]為 29.9%,比上年下降 1.8 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35.2 平方米。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389 元,比上年增長 9.7%;人均消費支出 12659 元,增長 8.5%,其中食品菸酒支出增長 4.0%、衣著增長 4.4%、居住增長 10.1%、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 14.2%、醫療保健增長 11.8%、交通通信增長 12.6%、教育文化娛樂增長 12.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 34.7%,比上年下降 1.5 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42.8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0.9 平方米。
對外交流
國際 | 國內 |
城市 | 國家
| 建交時間
| 城市 | 省份/自治區 | 建交時間 |
| | 1980年5月20日
| | | —— |
| | 1984年3月20日
| | |
| | 1986年7月7日
| | |
| | 1988年11月17日
| | |
| | 1989年4月22日
| | |
| | 1998年4月4日
| | |
| | 2002年6月20日
| | |
戴瑞濱
| | 2003年10月29日
| | |
| | 2005年6月13日
| | | 2002年9月4日 |
| | 2006年6月5日
| | | —— |
| | 2007年10月31日
| | |
瑞山
| | ——
| | |
| | | |
巴爾迪摩
| | | |
本特海姆
| | | |
| | —— | —— |
| | 2016年6月17日 |
註:以上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參考來源: |
教育事業
2018年,全市各類高等院校 60 所,在校學生 63.59 萬人。
基礎教育
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 50 所,在校學生 49.89 萬人;成人高校 4 所,在校學生 8.98 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不含技工學校)54 所,在校生 10.74 萬人;特殊教育學校 6 所,在校生 1427 人。普通高中 103 所,在校生 15.52 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32.28%。普通國中 247 所,在校生 23.83 萬人,國中階段毛入學率 106.61%。國小 515 所,在校生 53.15 萬人,國小毛入學率 106.41%。幼稚園 1076 所,在園幼兒 29.30 萬人。各類專任教師 10.39 萬人,其中普通高校 2.76 萬人、中等職業學校 0.36 萬人、普通中學 3.06 萬人、國小 2.83 萬人、幼稚園1.36萬人。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惠及學生77.13萬人,其中城市 35.41 萬人,農村 41.72 萬人。
| | | |
| | | |
| | | |
| 合肥市第十四中學
| 合肥市第十五中學 | |
| 合肥市第十八中學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肥市第七十三中學 | 合肥市第七十四中學 | 合肥市第七十五中學 | |
合肥市第七十七中學 | | 合肥市壽春中學 | |
| 合肥廬陽高級中學
| | |
| | | |
| | | |
廬江縣湯池中學
| | | |
| —— |
高等教育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屬性 |
---|
| | |
|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
| 安徽省 | 公辦本科院校 |
| 安徽省 | 公辦本科院校 |
| | |
| | 民辦院校 |
| | 民辦院校 |
| | 民辦院校 |
| | |
| | 民辦、獨立學院 |
| | 民辦、獨立學院 |
| | 民辦、獨立學院 |
院校名稱 | 屬性 | 主管部門 |
---|
| | 天津大學、合肥市政府 |
| | 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市政府 |
| 研究生院+本科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市政府 |
| 研究生院 | |
| 研究生院 | |
| 研究生院 | |
交通
概況
合肥對外交通便捷,境內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交通發達,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路,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東有
合寧線連線南京、上海,西有
合武線通往
武漢、
成都,北有
合蚌高鐵直通
北京,南向將通過
京福高鐵連通
江西、
福建。
合肥港為二類水運開放口岸,綜合碼頭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中,建成後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萬標箱。總投資43億元、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的
4E級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開通有國內航線51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3條。合肥城區道路骨架實現了“十”字型向“井”字型格局的轉變,形成了“三環多放射”的城市動脈交通網。
公路
合肥市公路部門管理幹線公路總里程1406.66公里(其中大橋、特大橋36座、12707.98延米),幹線公路網密度12.33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61.22公里,占總里程的11.46%;省道656.95公里,占總里程的46.70%;縣道588.49公里,占總里程的41.84%。按技術等級劃分。一級公路(含城市快速幹道)493.27公里,占總里程的35.07%;二級公路597.24公里,占總里程的42.46%;三級公路316.15公里,占總里程的22.47%。 按路面類型劃分。瀝青混凝土路面1024.47公里,占總里程的72.83%、水泥混凝土路面382.19公里,占總里程的27.17%。
鐵路
民航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是中國4E級樞紐幹線機場,位於合肥城區西北部高劉鎮,距中心城區約31.8公里。機場總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航站樓面積為10.85萬平方米,跑道長3400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新橋國際機場服務於合肥以及
淮南、
六安、
桐城等合肥都市圈城市,並輻射中國大部分地區。2015年,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661.3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10.7%。2018年12月,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正式開通直飛俄羅斯航線。
水運
合肥港,堆場面積11萬平方米,辦公面積3768平方米,倉庫8459平方米,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位於合肥南淝河畔,水路經南淝河、巢湖、裕溪河入長江,共131千米,航道等級為三、四級,可常年通航千噸級船舶。2015年上半年,合肥港貨櫃運裝量完成9.5萬標箱。
市內交通
●捷運
合肥捷運是合肥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軌道交通規劃建設15條線路,總長322.5公里,其中市區線路7條,全長215.3公里;市域線5條(含1條機場專用線),全長107.2公里。遠期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遠期規劃方案由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共設定了15個軌道交通樞紐,全長181.1公里。截至2017年12月,合肥捷運1號線、合肥捷運2號線已通車,另有1號線三期、3號線、4號線和5號線在建。
運營線路 | 在建線路 | 待建線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交
截至2016年6月底,合肥公交公司擁有營運車輛4422台,職工人數為8943人,營運線路180條,線長2784.8公里。2015年行駛里程2.05億公里,客運總量6.17億人次。
●有軌電車
2017年2月6日,合肥市規劃局對外公示了合肥市十八公里鐵路專用線改造為有軌電車的規劃方案。根據方案,該條有軌電車起點站位於北二環,終點站位於合肥城際站。全線長達20公里,計畫設車站21座,將聯通合肥高鐵南站和新西站(規劃中)。
文化
象徵
●市樹
廣玉蘭原產
北美洲,合肥引種栽培有近百年歷史,適應合肥生態環境,採用嫁接和播種繁殖,為合肥綠化基調樹種之一。公園、機關、工廠、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1984年9月25日合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廣玉蘭為“市樹”。
●市花
桂花: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中國傳統花木之一。品種分秋桂(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月桂)。石榴: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枝幹勁壯古樸,根多盤曲,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耐瘠薄幹旱、忌水澇、宜地栽,在合肥栽培歷史悠久,種植廣泛。1984年9月25日,合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
桂花、
石榴為“市花”。
方言
合肥話是江淮官話
洪巢片的一個重要方言,屬於
江淮官話洪巢片合肥小片。現代合肥話主要通行於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
長豐北部)、
六安金安區、舒城等地區。合肥話的最顯著特點是北腔南調,音色和發音力度偏向北方,較剛勁;而語音是偏向南方,音變非常多。
飲食
戲曲
合肥是廬劇的發源地,
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境內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區和江南的部分地區。廬劇是在
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
鑼鼓書(門歌)、
端公戲、
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
非遺
合肥市境內非遺資源眾多,截至2016年,合肥市共有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省級非遺項目, 87項市級非遺項目,162項區縣級非遺名錄項目。
宗教
合肥市境內有五大宗教,分別為
佛教、
道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和
基督教。全市性宗教團體有合肥市佛教協會、合肥市天主教愛國會和合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肥市基督教協會。
地名
合肥作為地名出現,首見於
司馬遷《
史記·
貨殖列傳》。該書撰於西漢武帝時期,成於公元前91年。謂“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可見合肥作為地名出現至少已經有2100年歷史。又或引
班固在《
漢書·地理志》中記述“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鮑木之輸,亦一都會也”以證。《漢書·地理志》九江郡下十五縣,只列出縣名,縣下有注文。“合肥”條有應劭注“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注《漢書》的有多家,不知引自何家。不過,如果引用《史記》的原文,而認為“潮”字是“湖”字之誤,則不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將《史記》里的這句話解釋得很清楚:“合肥縣,廬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廬州也。”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現象,故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從張守節注文可以看出“南北潮“指的是長江、淮河兩個入海水道(淮水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可見《史記·貨殖列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合肥南北有長江、淮河兩個入海水道,是皮革鮑木的集散地。“皮革鮑木”應釋義為“皮、革、鮑、木”。在古代,皮指連著毛的獸皮;革指經過加工的去毛的獸皮;木泛指竹木;鮑則是指鹹魚、乾魚和鹽漬魚,泛指水產品,不是指海產的鮑魚。
至於“合肥”這個地名的涵義,《
爾雅·釋水》說:“歸異出同流,肥”。《爾雅》是中國最早的訓詁書,作者佚名,產生在春秋到三國這一時段內。與《史記》產生的年代相同或相近。以該義理解,施水(南淝河)與肥水(東淝河)同出良余山(今將軍嶺)而南北向分別流入長江、淮河,兩水是“歸異出同”之水,謂之肥。肥或指水的異流同出之地。又,
酈道元《
水經注》“肥水”條有“夏水暴漲,施合於肥,故曰合肥”之句, 該意也與《爾雅》義合。可見“合肥”的本意是異流的兩河共同發源的地方。古代大批量的運輸主要靠水運,合肥的地位因具有兩條入海水道而馳名當時。
特產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 桂花酥糖是合肥三大特產之一。屑子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用麵粉、棉白糖、熟純芝麻仁、桂花等合制而成。 | |
| 長豐草莓是安徽省特產之一。長豐縣位於合肥市北部,是國家無公害草莓生產示範基地,所產草莓果實色澤鮮艷,體大多汁。 | |
| 合肥生產烘糕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於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點是香、甜、酥。主要有 寸金和 白切2種。 | |
| 羽毛扇是合肥所轄肥西縣水鄉古鎮三河的傳統手工藝品。三河周邊地區有許多“換毛”的人,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村串戶,用糖果百貨、針頭線腦換購鵝毛。鵝毛分白鵝毛、雁鵝毛兩種。 | |
| 竹簧雕刻,系在竹簧上刻畫花鳥、人物、山水而成。表面光滑細膩,呈象牙色,自有風格。 | |
| 火筆畫又稱烙畫、燙畫。古代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宮廷。明末清初,火筆畫真正走進民間並流傳開來。其主要是用特製高溫鐵筆,借鑑國畫技法,運用遠近虛實、濃淡相間的方法,烙灼而成。 | |
| 發繡是合肥的特色產品。以人發或動物長毛代線,具有堅韌光滑,色澤經久不褪的特殊性能。適宜繡制摹線人物,山水和建築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較少。 | |
參考來源: |
旅遊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 |
| |
| |
中國第一炒貨品牌(恰恰) | 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DJS-050) |
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 | 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 |
世界第一台DVD | 國內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18路) |
| - |
榮譽 | 獲得時間 |
國家園林城市 | 1992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1998 |
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 2002 |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 2009 |
國家創新型試點市 | 2010 |
全國衛生城市 | 2010 |
全國文明城市 | 2015 |
中國十大科研城市 | 2011 |
中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 | 2011 |
中國溫泉之鄉 | 2011 |
中國十大最佳投資城市 | 2012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12 |
中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 2013 |
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市 | 2012 |
中國淡水龍蝦之都 | 2007 |
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 2015 |
中國家電之都 | 2015 |
世界熱氣球之都 | 2016 |
中國十大幸福感城市 | 2016 |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17 |
新一線城市 | 2017 |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 2017 |
固定資產投資最高十大城市第6位 | 2017 |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 2017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17 |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 2017 |
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 2017 |
中國最愛閱讀城市 | 2018 |
暢遊中國100城 | 2018 |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5名 | 2018 |
中國先進制造業重點城市 | 2018 |
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優秀獎 | 2018 |
潛在的國家重要科技、教育中心 | 2018 |
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23 | 2018 |
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38名 | 2018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19、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18、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24 | 2018 |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25 | 2019 |
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區)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