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又名:蠟梅,別名金梅、蠟花、蠟梅花、蠟木、麻木紫、石涼茶、唐梅、香梅,拉丁文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落葉叢生灌木,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臘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臘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詩句。《姚氏殘語》又稱梅為寒客。它也因為在冬天開放而被稱作冬梅。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曆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臘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臘梅花開之時枝幹枯瘦,故又名乾枝梅。臘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臘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臘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臘梅
- 拉丁學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
- 別稱:金梅、蠟梅、蠟花、蠟梅花、蠟木、麻木紫、石涼茶、唐梅、香梅
- 二名法:Chimonanthus praecox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樟目
- 科:蠟梅科
- 屬:蠟梅屬
- 種:蠟梅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大陸以及朝鮮、美洲、日本、歐洲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與梅花的區別,主要變種,主要價值,園林價值,藥用價值,栽培技術,人工種植,砧木繁殖,嫁接方法,露地栽植,盆栽,澆水,施肥,整形,修剪,山野採掘,病蟲害防治,植物文化,內涵,花語,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4米;常叢生。葉對生,紙質,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芽具多數覆瓦狀鱗片。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鱗芽通常著生於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向內彎,無毛,藥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厘米,直徑1~2.5厘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花單生於一年生枝條葉腋,有短柄及杯狀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狀排列,黃色,帶蠟質,有濃芳香。花期11月至翌年3月,瘦果多數,果期4~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地林中。臘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蠟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臘,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洼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櫱。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後葉,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
地理分布
野生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廣西、廣東等省區均有栽培。日本、朝鮮和歐洲、美洲均有引種栽培。
與梅花的區別
不同之處 臘梅 梅花
花期 臘梅開花期早於梅花2個月,臘梅均為直枝 而梅花除有直枝外,還有垂枝
朱埴高 臘梅為灌木,枝叢生高2~4米 梅花為喬木,主桿4~10米
片葉 臘梅葉片對生 梅花為葉互生
主要變種
素心臘梅var. Concolor Mak/Concord Wintersweet:花被片純黃,內輪有接近純色,花較大,香氣濃。
罄口臘梅cv. Hu-Ti-Wen:外輪花被片淡黃,內輪花被有紫紅色邊緣和條紋,花最大,香氣清溢。
狗牙臘梅 var. grandiflorus Mak/Bigflower Winter-sweet:花被片狹長而尖,內輪中心花被呈紫色,花小,香氣淡,花期遲。
小花臘梅var.parviflorus Turrill:外輪花被黃白色,內輪花被具紫紅色條紋,花徑最小,不足1cm。
罄口臘梅cv. Hu-Ti-Wen:外輪花被片淡黃,內輪花被有紫紅色邊緣和條紋,花最大,香氣清溢。
狗牙臘梅 var. grandiflorus Mak/Bigflower Winter-sweet:花被片狹長而尖,內輪中心花被呈紫色,花小,香氣淡,花期遲。
小花臘梅var.parviflorus Turrill:外輪花被黃白色,內輪花被具紫紅色條紋,花徑最小,不足1cm。
下屬分類:美洲夏臘梅屬Calycanthus(共2~4種,生長在北美洲南部)臘梅屬Chimonanthus(3~6種,生長在東亞)奇子樹屬Idiospermum](只有一種,生長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夏臘梅屬Sinocalycanthus(只有一種,生長在東亞)生長於海拔300至7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地林中。
主要價值
花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植物。
園林價值
臘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它更廣泛地套用於城鄉園林建設。河南農業大學趙天榜教授曾調查總結了臘梅園林配置的幾種形式。
(1)片狀栽植,形成蠟梅花林 該種栽植具有面積大、品種多、花期長等特點,是人們遊玩散心、健身之地。
(2)主景配置 指建築正面門口、兩側以及中心花壇處的園林綠化配置。以臘梅作主景,配以南天竹或其它常綠花卉,構成黃花紅果相映成趣、風韻別致的景觀。
(3)混栽配置 通常採用臘梅、雞爪楓、黃楊、月季、牡丹、或金鐘花、紅葉李等樹種混栽,構成不同層次,不同物種的灌、喬混合配置。採用自然式的高低相配、錯落有致,造成姿態、花色等綜合配置的花壇,具有多物種、多層次、花期長等特色。
(4)漏窗透景 漏窗透景是江南園林建築中的一大特色。在窗下配置常綠或落葉喬木。臘梅配以火棘、翠竹、南天竹等,通過漏窗半掩半露之景,顯得可愛。
(5)岩石、假山配置。臘梅與岩石、假山相配置,也有可取之處。如河南鄭州市紫荊山公園在假山上採用臘梅不同品種為主景,桂花、地柏、翠竹相配襯,造景美麗,顯得可愛。
藥用價值
根、葉可藥用,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鬱胸悶;花蕾油治燙傷。花可提取蠟梅浸膏0.5-0.6%;化學成分有苄醇、乙酸苄醋、芳樟醇、金合歡花醇、松油醇、吲哚等。種子含蠟梅鹼(calycanthine)。
臘梅不僅是觀賞花木,其花含有芳樟醇、龍腦、桉葉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種芳香物,是制高級花茶的香花之一。它提煉而成的高級香料,在國際市場上1000克相當於5000克黃金的價格。其花還可入藥,具有解暑生津、順氣、止咳、解毒生肌之效。
代表品種有“素心臘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臘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鐘吊掛”,故又名金鐘梅。
其果實古稱土巴豆,有毒,可以做瀉藥,不可誤食。
現代藥理分析,臘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臘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鬱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臘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常用便方
【久咳】
【胃氣痛】
【中耳炎】
【風寒感冒】
【燙火傷】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急性結膜炎】
功效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鬱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炎。根皮:外用治刀傷出血。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炎。根皮:外用治刀傷出血。
臘梅花含揮髮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臘梅鹼、臘梅甙、a-胡蘿蔔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臘梅鹼、洋臘梅鹼、異洋臘梅鹼;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
栽培技術
人工種植
臘梅繁殖一般以嫁接為主,分株,播種、扦插、壓條也可。嫁接以切接為主,也可採用靠接和芽接。切接多在3~4月進行,當葉芽萌動有麥粒大小時嫁接最易成活。如芽發得過大,接後很難成活。切接前一個月,就要從壯齡母樹上,選粗壯而又較長的一年生枝,截去頂梢,使養分集中到枝的中段,則有利於嫁接成活。接穗長約6~7厘米,砧木可用狗蠅臘梅或用4~5年生蠟梅實生苗。砧木切口可略長,深達木質部為宜,扎縛後的切口要塗以泥漿,然後壅土封起。接後約一個月,即可扒開封土檢查成活。用切接法繁殖的臘梅,生長旺盛,當年可高達40~60厘米。靠接繁殖多在5月份前後進行,砧木多用數年生臘梅實生苗。先把砧木苗上盆培養成活,把它們搬至用作接穗的母枝附近,選擇母枝上和砧木苗粗細相當的枝條,在適當部位削成梭形切口,長約3~5厘米,深達木質部。削口要平展,砧木和接穗的削口長短和大小要一致,然後把它們靠在一起,使四周的形成層相互對齊,用塑膠帶自下而上緊密綁紮在一起。嫁接成活後先自接口下面將接穗剪斷,再把切口上面的砧木枝梢剪掉即成。芽接繁殖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好,臘梅芽接須選用第一年生長枝條上的隱芽,其成活率高於當年生枝條上的新芽,可採取“V”字形嫁接法。
砧木繁殖
(1)分株繁殖。葉芽剛萌動時進行。先於前1年底在離地面20—30厘米處,將準備分株的臘梅枝條全部截頂。分株時在母株四周將土掏出,用刀按每叢2—3根莖桿劈開,移出另栽,原處留2—3根粗大壯實的莖桿不動,分栽的臘梅苗採用60厘米×50厘米株行距進行栽植。培養2—3年後出圃或再進行分株繁殖。
(2)播種繁殖。7—8月採收變黃的壇形果托,取出種子乾藏,翌春播種,播種前用60℃溫水浸泡12—24小時,播種時先整好苗圃地,點播,或開溝條播,覆土厚度4—5厘米。注意澆水、除草,每隔20—30天施清淡薄肥一次;苗期注意排水防澇。播種苗經過3—4年培養,作為砧木使用。
嫁接方法
一般以狗芽臘梅做砧木,素心臘梅、馨口臘梅等優良品種做接穗。
(1)切接
3—4月份,當葉芽萌動約麥粒大小時進行,在切接一個月前,從良種臘梅壯齡樹上,選粗壯較長的一年生枝條,截去頂梢。嫁接時將接穗剪成6—7厘米長,在接穗下芽的背面1厘米處斜切一刀,削掉2/3的木質部,斜面長3—5厘米,要求斜面光滑、平直。再在斜面的背面削1厘米長的斜面呈楔形,接穗上保留1—2對芽,削成楔形,稍露出木質部。砧木用2—3年生的狗牙臘梅,也可用4—5年生的臘梅實生苗。在離地面3—5厘米處剪除砧木,選皮厚、光滑的地方把砧木削平,再在皮層內略帶木質部垂直切3—4厘米。把接穗的長斜面對準砧木的木質部處插入,使接穗斜面兩邊的形成層和砧木切口兩邊形成層對準靠緊。接後綁紮好,在接口處塗上泥漿,用疏鬆濕潤的細土將接穗封住即可。
(2)腹接
採用當年生枝條作為接穗,帶有2—3對芽,長度為8—10厘米,在莖粗1.5—2厘米的砧木上準備嫁接的部位用刀斜切一切口,深達砧木粗度的1/3,切口長2—3厘米,將接穗小段頂芽一側的莖部斜向削一削麵,削麵長度與砧木切口長度相等,在此削麵背面再削1厘米長的小斜面,然後用手輕輕推開砧木,將接穗插入,使長削麵緊貼砧木木質部,兩個形成層對準,最後用塑膠條緊綁接口即可。
(3)嫁接苗的管理
當嫁接成活的接穗長出6片葉片左右時及時摘心,促其增粗、萌發側枝,形成樹冠和開花枝。培育具有較高主幹的植株時,等到第二年砧木與接穗生長牢固後,利用其新萌發的枝芽培育主幹。春季切接成活的植株,在初夏“鬆綁”,將綁縛用的塑膠薄膜鬆開,但不可完全去掉;夏季腹接成活的植株,在翌年初夏“鬆綁”,用鋒利的小刀在塑膠膜上輕輕縱向劃一刀,使塑膠膜鬆動即可。
露地栽植
選擇土層深厚、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小苗採取3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2—3年生的中等苗按50厘米×55厘米株行距栽植。庭園內定植的大苗樹穴直徑60—70厘米,穴深40—50厘米;穴底填放腐熟的廄肥、豆餅等作基肥,在基肥上覆蓋一層土後,再將帶有土球的臘梅植株放入,填土,踩實,澆水。
盆栽
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做培養土,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墊一層石礫,在每年的初冬選擇花蕾飽滿的小株,帶土掘起,植於盆中,開花後即可陳列觀賞。平時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護。
澆水
平時澆水以維持土壤半墒狀態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乾旱季節及時補充水分,開花期間,土壤保持適度乾旱,不宜澆水過多。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盆土不乾不澆;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水量視盆土乾濕情況控制。
施肥
每年花謝後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春季新葉萌發後至6月的生長季節,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秋後再施一次有機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澆水、鬆土,以保持土壤疏鬆,花期不要施肥。
盆栽臘梅,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葉肥,每隔2—3年翻盆換土一次,在春季花謝後進行,同時換掉1/3的盆土。
整形
(1)喬木狀樹形。在幼苗期選留一枝粗壯的枝條,不進行摘心培養成主幹。當主幹達到預期的高度後再行摘心,促使分枝。當分枝長到25厘米後再次摘心,使其形成樹冠,隨時剪除基部萌發的枝條。
(2)叢狀樹形或盆栽。幼苗期即行摘心,促其分枝。冠叢形成後,在休眠期對壯枝剪去嫩梢,對弱枝留基部2—3個芽進行短截,同時清除冠叢內膛細枝、病枯枝、亂形枝。對當年的新枝在6月上中旬進行一次摘心。園藝造型一般萌芽時動刀折整枝幹,使之形成基本骨架。至5—6月份可用手扭折新枝。基本定型後,還要經常修剪,保持既定型式。
修剪
(1)生長季抹芽、摘心。臘梅葉芽萌發5厘米左右時,抹除密集、內向、貼近地面的多餘嫩芽。在5—6月旺盛生長期,當主枝長40厘米以上,側枝30厘米以上時進行摘心,促生分枝。在雨季,及時剪去雜枝、無用枝、亂形枝、擋風遮光枝。
(2)花前修剪。在落葉後花芽膨大前,對長枝在花芽上多留一對葉芽,剪去上部無花芽部分,疏去枯枝、病蟲枝、過弱枝及密集、徒長的無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根孽。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掉花芽。
(3)花後補剪。疏去衰老枝、枯枝、過密枝及徒長枝等,回縮衰弱的主枝或枝組。對過高、過長、過強的主枝,可在較大的中庸斜生枝處回縮,以弱枝帶頭,控制枝高、枝長和枝勢。短截一年生枝,主枝延長枝剪留30—40厘米,其他較強的枝留10—20厘米,弱枝留一對芽或疏除。花謝後及時摘去殘花。
山野採掘
採用山地野生臘梅老根樁下地培育,製成蠟梅古樁,較為普遍,收效亦快。選取多年砍伐萌生的老樹樁,掘回後,注意保護根系,修剪枝條。選擇光照適中,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進行“養胚”,成活後移至盆內培育。如是狗蠅梅老樁,則可選素心臘梅進行嫁接,成活後即可按需加工造型。
病蟲害防治
炭疽病防治
徹底清除帶病落葉,集中銷毀,減少侵染源;噴灑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黑斑病防治
清除病落葉,集中銷毀,減少侵染源;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
蚜蟲防治剪除有卵枝條
集中銷毀;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000倍液,或70%滅蚜松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1500倍液。
紅頸天牛防治
防治時用棍敲打枝幹,及時捕殺落地成蟲;經常檢查樹幹,發現有排糞孔時,用鐵絲刺死其中的幼蟲;或向排糞孔塞入蘸有敵敵畏的棉球,用黃泥封口,進行熏殺。
日本龜蠟蚧防治
噴施2.5%敵殺死或功夫乳油4000—5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植物文化
內涵
臘梅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知訪寒梅過野塘”的名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臘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曆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
又因臘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臘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清初《花鏡》載:臘梅俗稱蠟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富於慈愛,臘梅花金黃似蠟,迎霜傲雪,歲首沖寒而開,久放不凋,比梅花開得還早。真是輕黃綴雪,凍莓含霜,香氣濃而清,艷而不俗。曾有詩讚美:“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臘梅開於寒冬,若能從花店買來幾枝,插入花瓶中,供於書案上,其清香瀰漫室內,會使人感到幽香徹骨,心曠神怡。或送給慈祥的長者,寓意更深遠。
“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惟有蠟梅破,凌雪獨自開”。此時,鄢陵的臘梅相繼綻開。金黃剔透的臘梅,吸引著無數遊人冒著嚴寒前往觀看。臘梅因似梅花,與梅花開花期又相接近,所以很多人將臘梅也當作梅花。
臘梅並非梅類,兩者親緣甚遠。在植物分類學上,臘梅屬蠟梅科,落葉灌木,而梅花則是薔薇科植物。由於它們相繼在寒冬臘月或早春時節開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同種。臘梅的花單生於枝條兩側,花被多數,內層較小,色紫紅;中層較大,色黃,略有光澤,似蠟質;最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萼片與花瓣相似。
此花名稱中有個“臘”字,和蜂蠟的“蠟”字相同。蜂蠟俗稱黃蠟。臘梅開黃花,原名黃梅。古籍《禮記》上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就叫“蠟”。因當時歲暮為舉行大祭祀之月,故農曆十二月就叫蜡月。而臘梅開於蜡月,故此得名。“蠟”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臘”字,因而蜡月和蠟梅的“蠟”字,可和“臘”字通用。所以蠟梅與臘梅,可以通用。
據王世懋《學圃余疏》考證,在宋神宗熙寧年(1068~1077年)間,王安石曾寫有詠黃梅的詩。後來,在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一代文豪蘇東坡和黃山谷,因見黃梅花似蜜蠟,遂將它命名為“臘梅”,說它“香氣似梅,類女工捻蠟所成,因謂臘梅”。由此臘梅名噪一時,鼎盛於京師。後來詩家在詠蠟梅詩中,常在“蠟”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如“蝶採花成蠟,還將蠟染花”等。
臘梅是中國特有的珍貴花木,原產於中部的秦嶺、大巴山、武當山一帶。在湖北神農架發現有大面積的野生臘梅林。在河南省鄢陵縣劉莊村,幾乎家家戶戶的屋前宅後都遍植臘梅,素有“劉家龍梅冠天下”的美譽。劉莊村種植臘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原來臘梅並無芳香的氣味。西周鄢國(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國君,很喜歡臘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讓梅花吐香,否則嚴懲。在束手無策時,一位劉姓隱士帶來幾枝臘梅砧木,幫助嫁接在黃梅上。到了寒冬臘月,數九寒天,百花凋零,臘梅花苞發出了陣陣幽香。國君龍顏大喜,花匠得以安保,鄢陵臘梅也得以發揚。
花語
慈愛之心,高尚的心靈。
忠實、獨立、堅毅、忠貞、剛強、堅貞、高潔。
高風亮節、傲氣凌人、澄澈的心、浩然正氣、獨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