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株高約5-10.5米,主枝幹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為廣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
杏梅系、
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幹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
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
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
(如圖)
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
梅乾、
梅醬、
話梅、
酸梅湯、
梅酒等,亦可入藥。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
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醃製後曬乾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
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
園土或
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
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
砧木以實生梅苗或
杏、
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
穿孔病、
炭疽病、白粉病、枯枝
流膠病、乾腐流膠病等。
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藥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生長環境
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
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
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分布範圍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
果梅觀賞
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
西山區;鄂東南、
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
南山區和閩、台地區,其中台灣省以
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
南投縣信義鄉最多。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
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
陸游《
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
青羊宮到
浣花溪”。
梅是薔薇科
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
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 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此外,梅花與
臘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係的植物。梅花屬
薔薇科,臘梅屬
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
Ume(梅)是亞洲
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
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做
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
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
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
孤植、
叢植、
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
竹、梅相搭配,
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
梅嶺、
梅峰、
梅園、
梅溪、梅徑、
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
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
生津止渴,也可製成
話梅、梅乾等各式
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藥,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藥,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幹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藥用
《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
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
死肌,去青黑痣,蝕
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
賈思勰在《
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
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
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乾即成矣。”明代著名藥物學家
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
噎膈,
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白梅則“治中風
驚癇,
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
霍亂吐下,下血
血崩。”
此外,梅花可提取
芳香油,據清
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
海澄人善蒸梅及
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栽培技術
1.
栽植地域環境:在南方可地栽,在黃河流域耐寒品種也可地栽,但在北方寒冷地區則應盆栽室內越冬。在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為提高成活率,應避免損傷根系,帶土團移栽。地栽
應選在背風
向陽的地方。盆栽選用
腐葉土3份、
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
廄肥2份均勻混合後的培養土。栽後澆1次透水。放
庇蔭處養護,待恢復生長後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⒉
光照與溫度: 喜溫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種能耐-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發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5-7℃時開花,若遇低溫,開花期延後,若開花時遇低溫,則花期可延長。生長期應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若處在庇蔭環境,光照不足,則生長瘦弱,開花稀少。冬季不要入室過早,以11月下旬入室為宜,使
花芽分化克分經過
春化階段。冬季應放在室內向陽處,溫度保持5℃左右。
3.
澆水與施肥: 生長期應注意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偏於狀態,既不能積水,也小能過濕過乾,澆水掌握
見乾見濕的原則。一般天陰、溫度低時少澆水,否則多澆水。夏季每天可澆2次,春秋季每天澆1次,冬季則
乾透澆透。施肥也合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時攙入少量
磷酸二氫鉀,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氫鉀,花施1次腐熟的
餅肥,補充營養。6月還可施1次複合肥,以促進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後,施1次有機肥,如腐熟的
糞肥等。
4.
整形修剪: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時間可於花後20天內進行。以自然樹形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乾枯枝、過密枝等,對側枝進行
短截,以促進花繁葉茂。盆栽梅花上盆後要進行重剪,為製作盆景打基礎。通常以梅樁作景,嫁接各種姿態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溫度,春節可見梅花盛開。若想“五一”開花,則需保持溫度0-5℃並濕潤的環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陽光允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即可“五一”前後見花。
5.花期控制: 盆栽梅花一般為家庭觀賞。冬季落葉後置於室內,溫度保持在O-5℃,元旦後逐漸加溫至5 -10℃,並日充分接受光照,經常向枝條噴水,水濕應與室溫接近。
6. 人工栽培
常用
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
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
餅肥堆肥、
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
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
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病害預防
梅花病害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白粉病、縮葉病、
炭疽病等、
⑴白粉病。此病常在濕度大、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發生。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時,嫩芽和新葉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會出現很薄的白粉層,接著白粉層上出現針頭大小的黑色或黃色顆粒,後期葉片變黃而枯死。
⑵縮葉病。可噴灑
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亦可噴灑1%
波爾多液,每隔一星期噴一次,3-4次即可治癒。
⑶炭疽病。病發初期可噴70%托布津1000倍液或噴
代森鋅600倍液防治。發現其他各種病時,噴灑上述兩種藥液亦可見效。
發展歷史
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套用歷史。《
書經》云:若作和羹,爾唯
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
梅諸卵鹽”。《
詩經·周南》云:"摽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
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
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
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筋,梅已用作食品。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
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
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
江梅、官粉兩型,而在梅子一邊灑上紅暈。西漢末年
揚雄作《
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
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到了南北朝(公元420一589年),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梅於是時始以花聞天下"(南宋
楊萬里《和梅詩序》)。《金陵志》載:
宋武帝(即
劉裕,公元420一422年在位)女
壽陽公主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此時文人詠梅、寫梅的甚多,如宋代的
鮑照有《
梅花落》詩,梁代的
蕭綱(簡文帝)有《
梅花賦》,
何遜有《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等詩,
陰鏗有《詠雪裡梅》等詩,陳代的
蘇子卿、北周的
庚信,也都有詠梅之作。
隋(581一618年)、唐(618一907年)至五代(902一963年),是藝梅漸盛時期。
據說,在隋唐之際,浙江天台山
國清寺主章安大師(56·1-632年)曾於寺前手植梅樹。唐代名臣
宋景作《梅花賦》有"
獨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貸語。而李(白)·杜(甫)、柳(
宗元)、白(居易)等,也多有詠梅名詩。根據詩文記載來看,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種,主要屬
江梅型·官粉型。在四川,唐時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當時稱"
紅梅"。《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今日
崇慶縣(即古蜀州)硃砂型品種既多且好,顯然是有其歷史根源的。
宋,元400年(960一1368年),是中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除
梅花詩詞及梅文外,梅畫·梅書也紛紛問世。同時,藝梅技藝大有提高,花色品種顯著增多。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
方回《
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
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
林逋(和靖)隱居
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
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蘇軾、秦觀、
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
陳亮、
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商宋范成大著《
梅譜》(約1186年),蒐集梅花品種12個,還介紹了繁殖栽培方法等,這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除介紹
江梅型、官粉型、硃砂型外,還介紹了前所未有的"
玉碟型"(即"重葉梅")"綠萼型"、"單杏型"。屬
杏梅系杏梅類)、黃香型(即百葉湘梅,屬
黃香梅類)和旱梅型(花期特早,國內已不多見),等等。此外,
周敘《
洛陽花木記》(1082年),記載了硃砂型(
紅梅)等品種。而張磁的(功甫)《
梅品》(1185年)與
宋伯仁《榜花喜神譜》(1239年)等,則為有關梅花欣賞與詩。畫的專著。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畫梅成癖的
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
墨梅》畫、詩,皆
遠近聞名。趙孟頫、
楊維楨、謝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詩詠梅。現昆明溫泉對岸的
曹溪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態龍鐘,虹曲萬狀,仍年年開花、結實。
明、清時;藝梅規模與水平續有進展,品種也不斷增多。明王象晉的《
群芳譜》(1621年),記載梅花品種達19個之多,並分成
白梅、紅梅、異品3大類。
劉世儒的《
梅諸》,汪怠孝的《梅史》,皆記梅花,資料甚豐。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
楊慎、焦宏、
高啟、
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
徐渭、
姚淶、
劉基等,則均有梅花
文賦。清陳昊子的〈
花鎮》(1688年),記有梅花品種21個,而其中的‘台閣’梅、‘照水’梅,均為前所未有的新品種。當時蘇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聞名。
龔自珍(1792一1841年)的《
病梅館記〉云:"江寧之龍蟠、蘇州之
鄧尉、杭州之
西溪,皆產梅。"《重修成都縣誌》(1873年)記載‘旱梅’、
白梅、官春梅、‘照水’梅、‘硃砂’梅、‘綠萼梅等甚詳。當時,詠梅的書、文、畫,爭相出世,"
揚州八怪"中詠梅、畫梅的名家,如
金農、
李方膺,為世人知曉。
品種分類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
杏梅系、
櫻李梅系等,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鐘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
大紅梅、台閣梅、
照水梅、
綠萼梅、
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
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
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
宮粉梅、
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
玉蝶梅、
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
金錢綠萼”為好。
(一)梅花品系分為四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櫻李梅系、4山桃梅系
(二)六大類:1直枝梅類、2
垂枝梅類、3
龍游梅類、4
杏梅類、5
櫻李梅類、6山桃梅類 (前三類屬真梅系其餘各類分屬各系)
(三)19個型別:1直枝梅類分
品字梅型、小細梅型、
江梅型、宮粉型、綠萼型、
玉蝶型、硃砂型、黃香型、灑金型
2垂枝梅類分粉花垂枝型、五寶垂枝型、殘雪垂枝型、
白碧垂枝型、骨紅垂枝型
植物文化
古梅
中國境內有一些歷史悠久、比較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
楚梅、
晉梅、
隋梅、
唐梅和
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說。楚梅:在湖北沙市
章華寺內。據傳為
楚靈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歷2500餘年,可稱最古的古梅了。晉梅:在湖北黃梅
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
支遁和尚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餘年。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現存為發的新枝。隋梅:在
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內。相傳為佛教
天台寺創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
灌頂法師所種,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有兩棵古梅並稱「唐梅」。一在浙江
超山大明堂院內,相傳種於唐朝開元年間。一在雲南昆明
黑水祠內,相傳為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報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這株宋梅卻是六瓣,甚是稀奇。
寓意象徵
梅花的寓意:春落梅枝頭。古人說,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後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其中有一首古詩是這么寫的: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
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梅花
高風亮節。二十四番
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
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
歲寒三友”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中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
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
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
關冬梅的影視詩詞
片名:《甄嬛傳》
從古至今描寫“梅”的詩詞非常多如“王安石”的《梅花》,“東方虬” 《春雪》,這些都是我喜歡的古代詩人所寫。到了近代,卻很少有佳作,我所知道的有近代詩人“齊治平”所寫的《戀梅香》,但是可惜的是 《戀梅香》也是古體詩。
千山幕飛雪
草惜花失容
三牆暗香涌
聞花枝伸頭
疑是園中春
偷暖臘月天
倚戶邀共賞
扣鋪了無音
踱步門庭院
久久不肯歸
主要品類
(一)梅花品系分為四大系:1 真梅系 、2
杏梅系 、3 櫻李梅系 、4
山桃梅 系
(二)六大類:1 直枝梅 類、2
垂枝梅 類、3 龍游 梅類、4 杏梅 類、5 櫻李梅 類、6 山桃梅類 (前三類屬真梅系其餘各類分屬各系)
(三)19個型別:1直枝梅類分
品字梅型、小細梅型、
江梅型、宮粉型、
綠萼型、
玉蝶型、硃砂型、黃香型、灑金型
2垂枝梅類分粉花垂枝型、五寶垂枝型、殘雪垂枝型、 白碧 垂枝型、骨紅垂枝型
3
龍游梅類分玉蝶龍游型
4杏梅類分
單瓣杏梅型和春後型
5
櫻李梅類分
美人梅 型
6
山桃梅類分山桃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