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寺

章華寺

章華寺位於湖北省沙市太師淵,為荊楚名剎。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華寺重修。鼎盛時期占地約14.7萬平方米,殿宇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山門、天王殿、財神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彌陀殿、藏經樓、禪堂、念佛堂、淨月堂、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體建築,規模巨大,雄偉壯觀。整座寺廟為宮廷式建築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輝煌。

於隋唐年間即有隱修在戰國楚宮章華台上結廬修行,元 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修建叢林。章華寺同漢陽 歸元寺當陽 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華寺
  • 原名:章台寺
  • 坐落於:荊州市沙市太師淵路北側
  • 修建日期:公元1325年
  • 占地面積:約14.7萬平方米
  • 門票價格:5元
  • 開放時間:全天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4、5月份,氣候適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章台寺時期,元朝,明朝,清朝,抗戰,寺院格局,文化交流,寺院復興,

歷史沿革

離宮時期
相傳章華寺是在章華台的遺址上修建的,章華台,又稱章華宮,是楚靈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離宮。楚靈王特別喜歡細腰女子在宮內輕歌曼舞,不少宮女為求媚於王,少食忍餓,以求細腰,章華宮又有“細腰宮”之稱。
後章華宮毀於兵亂,在章華台遺址上,元代修建章華寺,清代又重修。
寺廟坐東朝西,面積8790平方米。廟宇建築宏偉,裝飾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
一進山門,繞過荷共池,見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堂等主體建築。寺內藏有緬甸國王敬贈的兩尊玉佛。
寺院建有民國以來歷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師靈骨。寺院有中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蹟。
章華寺章華寺
蘇東坡的《渚宮》詩說:“當時楚人架宮殿,意思絕妙般與垂,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說是“飛樓百尺”是一點也不誇張的。
楚靈王不但昏庸腐化,而且還有一個奇特的怪癖:特別愛好細腰,挑了幾千名細腰女子居於章華宮中日夜輪舞,供他玩樂,因此章華宮又叫細腰宮
腰粗的宮女被趕出宮做粗活或者加以囚禁,宮女和大臣們只得減食挨餓勒緊腰帶以求寵,結果餓死不少,後人有詩句說:“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夢澤》詩中表達了對宮女們的同情:
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夢靈王的荒淫導致了自己的滅亡,後來他的弟弟公子比發動政變,他逃到野外,求食不得,餓死於荒郊。後來有詩記靈王的結局:
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
台土未乾歌管絕,可憐身入野人家。

章台寺時期

 隨著七國爭雄,楚政崩潰,章華台也荒廢了。蘇軾描寫那荒蕪的情景是:“池空野迥樓閣小,唯有深竹藏狐狸。”
到了十四世紀,初的元朝泰定年間,在古章華台遺址上建了一座廟宇,初名章台寺,後改名章華寺。
這章華寺規模宏大,廟貌雄偉,氣象肅穆,環境清幽。
與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稱為湖北三大叢林。寺的主體建築有大雄室殿、天主殿、韋馱殿、財首寶殿、關公寶殿、藏經樓等。
每一重都是畫棟雕梁、盤龍據虎、翠彩軒翔、金碧掩映。

元朝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紅巾軍首領陳友諒(自稱漢王)兵敗,其子陳理殘部被朱元璋追殺退至江陵,章台寺在戰亂中遭受了第一次破壞。

明朝

明朝初年(約公元1368年)章台寺為避元文宗帝親臨過寺院之嫌,遂更名章華寺。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朱元璋之子楚王朱楨駐守荊楚,見章華寺破敗不堪,因與其父皇追殺陳友諒有關,遂撥銀兩,動員民眾復興章華。
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靖難之變,燕王朱棣登基後,據說建文帝著僧裝出走雲南,途經江陵,在章華寺掛單三天。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之後,因皇室興道抑佛,章華寺時有興廢。

清朝

明末清初(約公元1644年),章華寺又屢遭戰爭搔擾。大的破壞則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平定“三藩之亂”。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冬,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發動叛亂。
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治國率兵北上,經貴州直搗湖南,勢如破竹,很快占領湖南全境,沿江布防與清廷對峙。
荊州一帶成為雙方拉鋸戰的主戰場,章華寺首當其衝,歷時八年,導致寺毀僧散。
清雍正、乾隆時期,章華寺幾次欲復興,但因各方麵條件欠佳未能有大的起色。清嘉慶道光鹹豐、同治時期,寺院分別在守性法師、覺空法師、松青禪師等住持下又有幾次振興,至清光緒初年,章華寺已發展成為荊沙地區第一模範叢林。
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淨月大師(公元1865-1941年)接任章華寺方丈,寺院又有較大發展。
因淨月大師禪淨雙修,福慧全具,聲威大振,引起清廷的重視。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淨月大師奉旨入京,在紫禁城為皇公貴族講經說法,深得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的歡喜,清廷頒聖旨,賜《龍藏》一部,鑾駕半副,龍椅三把,另有黃緞五龍袈裟,旗傘、如意等宮中珍品,欽封淨月大師為四品大僧正,敕建藏經樓,重建大雄寶殿等主要殿堂及佛像,寺院建築占地達八十五畝,其僧團組織為荊楚之冠,鼎盛達三百餘人。
按臨濟宗之傳統,方丈之下設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另有執事一百零八員,還辦有《佛海燈》月刊。
道風嚴謹、法苑興盛,每年“冬期”傳戒,弟子遍及天下,成為當時湖北佛教最大的叢林和長江流域最有影響的寺院之一。

抗戰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強行駐紮章華寺,毀壞寺院設施,被寺僧阻止後,慾火焚,經退院方丈本一法師多方交涉才倖免大災。
“章華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趙檏初先生的題字。由此可一窺章華寺在中國佛教領域中所占位置了!其實在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章華寺高僧淨月被清廷封為四品大僧正和欽命方丈。管轄荊州、宜昌、恩施、鄖陽等地所有寺廟。從此,章華寺成為長江流域最有影響的寺廟之一。

寺院格局

進入寺門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兩邊是鐘樓和鼓樓,供奉的分別是關公和財首。
天王殿後面就是大雄寶殿,這四個字同樣也是出自趙先生之手。只是比較特別的是在“大雄寶殿”四字牌匾上還有“御賜”二字,昭顯著章華寺曾經蒙受的恩寵。
章華寺章華寺
在大雄寶殿的右前方有一株號稱全國第一的古梅-楚梅,顧名思義相傳是從楚國流傳下來的一株黃梅
章華寺有三古,第一是楚梅,第二就是這唐代的銀杏樹了。第三是沉香古井,可惜居然沒有看到。這棵銀杏樹跟平時看到的大不一樣,比路邊的那些都要粗壯滄桑的多。不看它前面的碑文我還以為是棵杏花樹。這棵唐杏也成為人們膜拜的對象了,滿樹都飄揚著寫有祈福話語的紅布條,承載著人們滿腔的期盼。從唐杏前望過去可以看到觀音甘露寶塔,也是章華寺鎮寺之塔以供奉觀音菩薩甘露主尊塑像而得名,塔高66.88米,共七層謂之七級浮圖。塔外和塔內的觀音壁畫都是按照漢.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不同風格繪製刻畫的。塔身石欄玉柱為飛龍。白象。麒麟。雄師。彩雲。白鹿等500餘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精美石雕群,56個飛龍挑角,飛龍口中垂含56個純銅風鈴,微風徐來,鈴聲悅耳。
寶塔第7層供奉巨型緬甸玉四面觀音灑甘露,恰與塔身八角相呼應,謂之四面八方,寓意著偉大祖國四面八方永久和平。
繁榮昌盛。高4。8米的阿彌駝佛金象鎮守塔頂。謂之四平八穩。寓意億萬人民四季平安吉祥。
祖國富強繁榮。穩步前進。在古樓的後面是一尊鐵塔,在塔的一側還備有案台供人跪拜。
後來在其它地方的介紹中曾看過說寺中有一處塔內供奉著6位高僧的骨灰,猜測可能說的就是這座鐵塔了。只可惜當時忘記詢問當地的僧眾了。鐵塔的後面是羅漢堂,裡面供奉著眾多羅漢,最讓人驚訝的是位於堂中央的四佛法相。有一位是觀音,一位主管健康的佛,一位掌管前程的佛,還有一位管財富。特別的是在這四尊佛的上面還有相同的4尊佛,但是法相卻不一樣。
章華寺位於湖北省沙市太師淵,為荊楚名剎。
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華寺重修。
殿宇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山門、天王殿、財神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彌陀殿藏經樓、禪堂、念佛堂、淨月堂、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體建築,規模巨大,雄偉壯觀。整座寺廟為宮廷式建築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輝煌。
章華寺同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另據史料記載,該寺的位置正是楚靈王五行宮古章華台的遺址,章華台是楚靈王於公元前535年所建。因此,章華寺當初又名章台寺。清光緒年間,章華寺高僧淨月奉旨進京,深得慈禧太后及皇宮大臣賞識,賜其《龍藏》一部、鑾駕半副以及其他宮廷珍品,淨月被封為四品大僧正和欽命方丈。
從此,章華寺名聲大振,香火興旺,成為湖北佛教三大叢林和長江流域最有影響的寺廟之一。章華寺內的章華古梅、沉香古井、銀杏古樹、石碑古刻被稱為“四古之絕”。其地下還有春秋時的貝殼路和東漢時的大漢磚等。
1956年,章華寺被列為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章華寺的原址是章華台,而章華台的所在是楚靈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行宮。
後來章華宮毀於兵亂,至隋末唐初(約公元618年)有古德在此結茅靜修,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始建章台寺,明初更名為章華寺至今。寺廟坐東朝西,面積8790平方米。
廟宇建築宏偉,裝飾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殿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寺院綠樹環繞,分外幽靜。從這些注釋不難看出章華寺歷史悠久,影響之大。其實個人竊以為章華寺的規模和建築裝飾要遠超過漢陽的歸元寺,當然這裡的羅漢堂不可和歸元寺的相比,但是其高達2層樓的四佛法相還是非常讓人敬仰的。

文化交流

原名章台寺,座落在沙市太師淵路北側。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修建。
後章華宮毀於兵亂,在章華台遺址上,元代修建章華寺,清代又重修。寺內藏有清代皇室御賜《藏經》,及許多宮廷珍品,還有緬甸國王敬贈的兩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國以來歷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師靈骨。寺院有全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蹟。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章華寺高僧淨月被清廷封為四品大僧正和欽命方丈,管轄荊州、宜昌、恩施、鄖陽等地所有寺廟。從此,章華寺成為長江流域最有影響的寺廟之一。

寺院復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章華寺積極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發揚佛教的優良傳統,農禪並重,堅持人間佛教,祈禱世界和平,受到社會各界讚賞。公元1956年章華寺為培養佛教僧才,選派寬蓮法師去北京接受系統的佛學教理培訓,寬蓮法師因此而為新中國佛學院第一批學僧。同年,章華寺被列為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這座高僧輩出,金碧輝煌的歷史名剎慘遭浩劫,佛像被砸、文物被抄、殿宇被毀、僧眾被驅、在寺院內辦起了工廠。黨的十一屆三中會全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先後兩次視察章華寺,作出了“廠要搬、廟要修”的重要指示。公元1988年6月14日,章華寺前任方丈寬蓮法師率眾重返這塊佛門淨地,開始實施重振章華寺的宏圖大願。公元1997年寬蓮法師功德圓滿,安詳西歸。其弟子心繼法師繼任章華寺方丈,承師父之願,楊菩提之道,潛心辦教,身體力行,先後兩次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在章華寺傳授“二部僧眾”大戒,四次舉辦“水陸大法會”,舉辦“念佛七”一百餘次;搬遷了寺內居民住戶83家,新建、重建了觀音甘露寶塔、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齋堂、五面羅漢堂、禪堂等十座殿宇,總面積達二萬餘平方米;新建、重建各類佛像達800餘尊,法器、法物近萬件,使章華寺舉行大型法會能同時滿足一千弟子食宿。
章華寺現有在心繼法師的住持下,建築規模雖然已超過歷朝歷代,下屬寺院10餘座,但按照章華寺總體規劃,建設完整叢林禪院規制,完善旅遊資源規劃,達到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仍有藏經樓、臥佛殿、萬佛殿、法堂,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佛教文化體驗館等建築需要建設,章華寺將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完成。我們堅信章華寺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1964年,章華寺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遊人必去的名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