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

薛仁貴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薛禮
  • 別稱:薛仁貴
  • 字號:字仁貴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東道絳州龍門縣
  • 出生時間:614年
  • 去世時間:683年3月24日
  • 主要作品:《周易新注本義》
  • 主要成就:大破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雲州大捷
  • 官職: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 爵位:平陽郡公
  • 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人物生平,應徵入伍,嶄露頭角,戰功赫赫,三箭定天山,降伏高句麗,兵敗大非川,再度起用,主要成就,個人著作,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宗族,妻子,墓葬遺址,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應徵入伍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徵,自此步入軍旅。

嶄露頭角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同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唐軍至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沖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安市城之戰後,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里內斷絕人煙。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薛仁貴畫像薛仁貴畫像
唐軍回師繼續猛攻安市城,守軍憑堅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唐軍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只得撤退。回師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朕舊的將領都老了,不能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你啊。”並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永徽五年(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沖至玄武門,守衛將士盡皆逃散。薛仁貴憤怒道:“哪裡有天子情況緊急,宿衛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後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過災難。不久,大水淹沒李治的寢宮,李治感恩道:“幸虧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啊。”於是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戰功赫赫

顯慶二年(657年)閏月,右屯衛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疏說:“臣聽說師出無名,所以戰事不會成功。明示天下敵人是賊寇,那么才有降伏敵人的可能。現在泥熟依仗一向擁有的才幹,不願屈居賀魯之下,結果被賊寇擊破,妻兒子女都被俘虜。漢兵之中有在賀魯諸部落得到被擊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將要把他們充入賤籍,處置方式是妥當的取回並且送還給泥熟等人,仍然一樣賞賜。那么即同情憐憫了泥熟等人無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讓百姓明白清楚賀魯等部性如賊寇,知道陛下恩澤廣布。”李治聽取了他的意見,派遣人搜尋賀魯部的人送了回去,於是泥熟部的人請求跟隨唐軍效命。
顯慶三年( 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將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三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三箭定天山
龍朔元年(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李治詔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臨行,李治特在內殿賜宴,在席間對薛仁貴說:“古代有善於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看看。”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李治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鐵勒有思結、多覽葛等九個部族,原先據守天山,等鄭仁泰率領部隊來後,他們恐懼投降,鄭仁泰不接納,俘虜他們的家室來賞給將士,敵人陸續逃走。有個候騎報告:“敵人的軍需物資牛羊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奪回來。”鄭仁泰挑選了一萬四千名騎兵,脫掉鎧甲輕裝賓士,穿過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沒有看到敵人,糧食吃光才往回撤。人們餓得相互廝殺吞食,等回到軍營時,剩下的騎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貴也把他部下抓來的鐵勒族女人當作妾,接受了很多賄賂贈送的財物,被有關官員向李治檢舉彈劾,李治因薛仁貴立下大功而寬恕了他。

降伏高句麗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六月,李治先遣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為鄉導,一同進討高句麗。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次征高句麗之役。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為“高麗西邊要害”的新城,並趁勢揮軍進擊,連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襲擊尚在新城的龐同善、高侃,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及時救援,擊敗高句麗軍,斬首數百級。高侃進軍至金山,交戰不利,高句麗趁勝進攻,薛仁貴引兵迎擊,將高句麗軍截為兩段,大破高句麗軍,斬首五萬餘級,並乘勝攻陷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會師。對此,李治親自給薛仁貴寫信說:“金山的戰事,賊兵非常多,你沖在士兵前面,奮力殺敵,不顧自己的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各部軍隊非常的有勇氣,才使得這次戰役很快就取得了勝利。應該好好地建功立業,成全這美名啊!”
薛仁貴東征薛仁貴東征
總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貴攜勝率三千人(《舊唐書·薛仁貴傳》作兩千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餘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員在於會用,不在人多。”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死、俘虜高句麗軍一萬餘人,攻拔扶餘城。唐軍一時聲威大振,扶餘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
之後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九月,僧人信誠開門接納唐軍,李勣趁勢進攻,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此戰,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口,將其劃分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句麗舊地。薛仁貴以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率兵二萬人留守平壤(《舊唐書·薛仁貴傳》作與劉仁軌共同留守。但按《舊唐書·劉仁軌傳》,劉仁軌在唐軍回師後便請求致仕,並無留守安東都護府的記載。)。薛仁貴移至新城,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治理盜賊,提拔任用高句麗的人才,表彰獎勵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百姓。一時間,高句麗人都非常喜悅,甚至忘卻亡國之痛。

兵敗大非川

鹹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地勢險要毒氣又多,我軍進必死之地,真是條險路,但是行軍迅速就會成功,緩慢就會失敗。這裡大非嶺寬闊平坦,可以設定兩座營柵,把全部軍需物資藏在營柵里,留下一萬人守衛,我軍快速挺進,乘敵人沒有準備去襲擊他,就可消滅了。”
薛仁貴雕像薛仁貴雕像
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軍。薛仁貴擊破吐蕃,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說:“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仗,當年魏國的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本來就知道必然失敗。”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再度起用

參見:雲州之戰
沒過多久,高麗留下的軍隊叛亂,薛仁貴被起用為雞林道總管。上元(674年—676年)年間,他又因事獲罪,被流放到象州,碰上朝廷大赦才回家。
薛仁貴畫像薛仁貴畫像
開耀元年(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貴舊功,召見薛仁貴,對他說:“以前在萬年宮,沒有你,朕都變成魚了。你還曾經替朕消滅過九姓突厥、高句麗,使漠北、遼東俯首稱臣,這都是你的功勞啊,朕怎么會忘記呢。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你,說你在烏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敵人,以致於失利,這件事讓朕非常遺憾。現在遼西不安寧,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穩地睡在家裡,不給朕指揮打仗去呢?”於是,薛仁貴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單于都護府(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檢校降戶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於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進犯并州(今山西太原)與單于都護府北境,又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突厥人問:“唐朝的將領是誰?”回答說:“薛仁貴。”突厥人說:“我聽說薛將軍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怎能復生?”薛仁貴脫掉頭盔去見他們,突厥人仔細一看大驚失色,都下馬排隊拜揖,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一作三萬)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高宗冊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車馬,護送靈柩返回故鄉,另一說埋葬於山東省嘉祥縣。

主要成就

薛仁貴自唐太宗貞觀(627年—649年)末年投軍,在安市城擊破高句麗。顯慶三年( 658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再次擊敗高句麗軍。次年,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石城等地。十二月,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龍朔元年( 661年),大敗九姓鐵勒。乾封元年(666年),參與滅亡高句麗。永淳元年(682年),又於雲州之戰擊破突厥

個人著作

薛仁貴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人物評價

李世民: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舊唐書》引
李治:①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舊唐書》引)②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鹹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舊唐書》引
薛仁貴薛仁貴
賈言忠:薛仁貴勇冠三軍,名可振敵。(《舊唐書》引
王棨:醜虜侵塞,將軍耀威。弓一彎而天山未定,箭三發而鐵勒知歸。驍騎來時,疊利鏃以連中;宮人祭處,收黃塵而不飛。始夫寇犯朔方,檄傳邊壤。高宗乃將鉞斯授,仁貴而君恩是仗。初持漢節,鷹揚貔虎之威;爰臂燕弧,肉視豺狼之黨。軍壓亭障,營臨塞垣。九姓猶憑其桀驁,六鈞亦昧於戎蕃。既而胡兵鳥集,賊騎雲屯。將軍於是勇氣潛發,雄心自論。拈白羽以初抽,手中雪耀;攀雕鞍而乍逐,磧里星奔。由是控彼烏號,伸茲猿臂。聲穿勁甲,俄駭膽於千夫;血染平沙,已殭屍於一騎。期後箭之中也,尚猖狂而背義。是用再調弓矢,重出麾幢。曜英琥於非類,昭雄棱於異邦。赤羽遠開,騁神機而未已;胡雛又斃,驚絕藝以無雙。斯二箭之中也,猶憑陵崦未降。且曰:志以安邊,誓將去害。苟犬羊之眾斯舍,則衛霍之功不大。又流鏑以虻飛,復應弦而狼狽。斯三箭之中也,遂定七戎之外。昔在秦漢,嘗開土疆。或勞師於征伐,徒耀武於張皇。未若彎弧手妙於主皮,大降虜眾;騁伎心同於偃月,遂靜沙場。故得元化覃幽,皇風被遠。鳥嶺之烽已息,靈台之伯斯偃。然知魯連雖下於聊城,豈定窮荒之絕番。(三箭定天山賦》
劉昫:①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協,以敗全略。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舊唐書》)②五將雄雄,俱立邊功。張、蘇二族,功名始終。郭、薛、務挺,徼功奮命。垂則窮邊,兵無常勝。(《舊唐書》
宋祁: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至師行數千萬里,窮討殊斗,獵取其國由鹿豕然,可謂選值其才歟!(新唐書
張預:孫子曰:“將者,國之輔。”仁貴立功而太宗喜得虓將。又曰:“三軍可奪氣。”仁貴發三矢而虜氣懾。又曰:“上下同欲者,勝。”仁貴將帥不和而有大非川之敗。又曰:“天地孰得?”仁貴謂歲在庚午,不應有事西方。又曰:“將軍可奪心。”仁貴脫兜鍪而突厥遁是也。(十七史百將傳
李綱李大亮宿衛之忠,裴行儉蘇定方術略之竒,秦叔寶、薛仁貴、李嗣業搏戰之勇,高崇文紀律之嚴,王忠嗣執守之固,李抱真訓練之精,張萬福樂善之篤,李光顏、愬謀慮之決,皆凜然有賢將之風。(《唐朝賢將傳序》
陳懿典:世皆知仁貴為唐名將,而不知仁貴精於問學。其著《周易新注本義》四卷,蓋卓有經術矣。(讀史漫筆
黃道周:天子征遼,仁貴應詔。兩國交鋒,正然相較。貴著白衣,突前自效。所向皆靡,功實炫耀。天子見之,驚奇詫妙。問喜得人,總軍即調。泥熟妻孥,還明恩造。使知王仁,賀魯強暴。三矢三人,天山降報。往征吐蕃,地稱險道。請用輕兵,待封執拗。致敗王師,仁貴削貌。傳死象州,敵復作耗。脫兜示形,敵驚拜告。方識英雄,不宜顛倒。(廣名將傳
谷應泰:軍若驚飈,彼同敗葉,遙傳仁貴,咋舌稱神。(明史紀事本末
凌揚藻:仁貴每戰必克,名震異域,是知名將立功絕域,為敵人所畏懾,即國家之輕重系焉。《唐書藝文志》有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殆名將之能文者輿。(《蠡勺編》
蔡東藩:薛仁貴,將材也,李勣,將將材也,仁貴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實則勇敢二字,足以盡之。及從征高麗,破男生,救高侃,進拔扶餘城,以少勝多,有戰必克,賈言忠所謂勇冠三軍,良非虛語。(唐史演義

家庭成員

宗族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河東薛氏為蜀漢蜀郡太守薛永之後,薛永之子薛齊因蜀亡而遷至河東汾陰。薛齊長子薛懿生有三子,分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號“南祖”。薛雕的四世孫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孫即為薛仁貴。
河東薛氏部分世系(薛仲孫支)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薛軌(隋朝襄城郡贊治)
薛仁貴
薛訥(左羽林大將軍)
薛徽(左金吾將軍)
薛直(綏州刺史)
薛暢(左羽林將軍)
薛慎惑
薛光
薛楚卿
薛楚珍
薛嶷(清河郡司戶參軍
薛岌(右金吾將軍)
薛嵩(昭義節度使)
薛岸
表格參考資料:

妻子

柳氏,民間稱柳金花、柳銀環、柳英環或柳迎春,或出身於“河東柳氏”。

墓葬遺址

參見:薛仁貴墓
薛仁貴墓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城東北蔭山與橫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無墳跡可尋,現僅存石坊一座,東向而立。
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隻。坊額為一條石橫穿石柱,正面鐫刻"重修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墓",背面有小楷鐫刻“山東兗州濟寧州嘉祥縣奉巡兗西道並撫兩院明文知縣王懷德、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大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歲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據當地民眾反映,石坊西10米處,曾有墓石露出,後被覆埋。
此坊為明萬曆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塊整石構成,兩邊石柱呈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隻,坊額為一條石,橫穿兩柱正面攜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貴之墓”;背面寫著重修、人和年代。舊縣誌有載。但不知前人以何據謂此墓為薛仁貴墓,待考。198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薛仁貴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及《薛剛反唐》等。

影視形象

時間影視類型劇名扮演者
1985年
電視劇
《薛仁貴征東》
萬梓良
2002年
電視劇
《移山倒海樊梨花》
崔浩然
2004年
電視劇
《烽火奇遇結良緣》
石修
2006年
電視劇
《薛仁貴傳奇》
保劍鋒
2011年
電視劇
《大唐女將樊梨花》
吳毅將
2012年
電視劇
《薛丁山》
師小紅
2013年
電視劇
《隋唐英雄3、4》
黃海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