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紀年,啟用時間,歷史大事,罷安西四鎮,唐軍敗於大非川,吐谷渾復國未成,官名復舊,太子弘監國,詔改修國史,停用時間,名人逝世,文化延伸,
紀年
啟用時間
總章三年(六七0)三月一日,因大旱,赦天下,改元鹹亨。
歷史大事
罷安西四鎮
唐軍敗於大非川
鹹亨元年(六七0)四月九日,唐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率十餘萬人討吐蕃,且援吐谷渾還故地。邏娑乃吐蕃首都(今拉薩),唐軍直指吐蕃心臟。八月,唐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曠原),將進烏海,仁貴以烏海險遠,軍行艱難,輜重難以隨軍前進,留待封等二萬人及輜重於大非嶺上,囑其築兩柵,圍輜重,待先遣軍襲取烏海後再匯合。仁貴率輕銳部隊倍道兼行,趁吐蕃不備,敗其於河口,進屯烏海。待封本與仁貴官位相等,此次出征為仁貴之副,恥居其下,不聽指揮,率兵士輜重隨跟其後,半途遇吐蕃二十餘萬人,戰而大敗,輜重盡失。仁貴無後援,只得退守大非川。吐蕃相論欽陵率兵四十餘萬擊之,唐兵大敗,死傷略盡。仁貴、待封、阿史那道真與欽陵約和,僅以身還。高宗令大司憲樂彥瑋至軍中查敗狀,械送京師,三人免死除名。唐軍之敗,將帥不和系原因之一,但主因是兩方力量懸殊太大,吐蕃兵力三倍於唐兵。唐軍孤軍深入,運輸艱難,地形不熟,故有此敗。九月,唐又以左相姜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出擊吐蕃,後以恪卒,乃班師。
吐谷渾復國未成
官名復舊
太子弘監國
鹹亨三年(六七二),高宗赴東都,十月二日,令太子弘於京師監國。時大旱,關中飢乏,弘視廊下兵士食有榆皮蓬實,遂令家令寺給米使足。時左、右庶子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同為輔弼,太子多疾病,庶政皆決於至德等。
詔改修國史
鹹亨四年(六七三)三月,詔劉仁軌等改修國史。太宗、高宗以來,許敬宗掌修國史。敬宗記事阿曲,虛美隱惡。內史舍人封德彝曾曰:“虞世基被誅(為宇文化及所殺),世南(世基弟)匍匐請代;善心之死(敬宗父,同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舞蹈以求生”,為世傳聞,敬宗深恨之,及修史為德彝立傳,盛誣德彝。太宗賜《威風賦》於長孫無忌,敬宗改記賜己之姻親尉遲敬德。敬宗貪財,嫁女於原皇家隸人錢九隴,為之曲敘門閥,升九隴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同卷。有蠻酋龐孝泰率兵從討高麗,怯懦敗陣,敬宗納其賄,稱其頻破賊,斬獲數萬,唐將驍勇者唯蘇定方與孝泰。如此等等,多有不實。初,高祖、太宗兩朝實錄有敬播撰記,信而詳直,敬宗並以己之愛憎曲事刪改之。因此,乃有是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