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官宦
酈道元少年時期,因父親酈范擔任
青州刺史,便跟隨父母居住青州(今山東省
青州市)。
為官經歷
太和十三年(489年),父親酈范去世,酈道元承襲永寧侯爵位,依例降為伯這一等級。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
北魏遷都洛陽,酈道元擔任尚書郎。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隨魏孝文帝出巡北方,因執法清正,被提拔為
治書侍御史。御史中尉李彪認為道元執法公正嚴厲,自太傅掾引進為書侍御史。
李彪被僕射李沖所彈劾,酈道元也被免職。景明年間(500—503年),酈道元被下放為
冀州鎮東府長史。酈道元在那裡為官三年,為政嚴酷,人們非常敬畏他,以至於奸人盜賊紛紛逃往他鄉,冀州境內大治。後來酈道元又做了魯陽郡太守,上表朝廷建立學校,推崇教育,教化鄉民。朝廷下詔說:“魯陽原本是南部邊境的地區,沒有設立過學校。現在可以在那裡設立學校,使魯陽像西漢文翁辦學那樣成為有文化教養的地區。”酈道元在魯陽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違法。
延昌年間(512—515年),酈道元為東荊州刺史,以威猛為政,就像在冀州一樣。當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狀,告他苛刻嚴峻,請求前任刺史寇祖禮回來復任。等到寇祖禮回來並派遣戍邊士兵七十名送酈道元回京時,兩人都因為犯事被罷官。
魏孝明帝
正光四年(523年),酈道元擔任
河南尹,治理京城
洛陽。其後,奉詔前往北方各鎮,整編相關的官吏,籌備軍糧,作好防守邊關的必要準備。孝明帝把沃野鎮、
懷朔鎮、
薄骨律、
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
御夷鎮諸鎮都改為州,它們的郡、縣、戍的名稱,令準古城邑。朝廷詔令道元為持節兼黃門侍郎,急速與大都督李崇籌劃應設定,裁減去留。恰逢各鎮起義叛亂,裁減之事沒有結果就返回了。孝昌初年,梁朝派遣將領攻打揚州,然而刺史
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詔令道元為持節、兼侍中、兼行台尚書,調度各軍,依照僕射李平的先例。軍隊到達
渦陽,叛軍戰敗撤退。後酈道元追逐討伐,多有斬殺俘獲。後來被授任御史中尉。
酈道元執政
平素嚴厲,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但當地豪強卻因酈道元為朝廷官吏,不能把酈道元怎么樣,他們的聲望也隨之慢慢下降。皇親元微誣陷叔父元淵,酈道元力陳事實真相,元淵得以昭雪。元微因此嫉恨酈道元。
司州牧、汝南王
元悅寵幸丘念左右親近的人,常與他們起居。到選州官的時候,多取決於丘念。丘念經常高興且偷偷地收下元悅送給他的宅第,有時兩人還一起去此宅第,酈道元秘密查訪得知此事,逮捕了丘念並將其關進監獄。元悅上奏靈太后,請保全丘念之身,便詔令赦免丘念。酈道元(搶在命令下達之前)就把丘念處死,並用此事檢舉元悅的違法行為。元悅從此懷恨在心。
不屈而死
北魏
孝昌三年丁未十月(527年11月),
南齊皇族、北魏雍州刺史
蕭寶夤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發動叛亂,當時雍州刺史
蕭寶夤謀反的情況逐漸嚴重。為了安定長安地區,孝明帝
元詡與眾大臣商議,決定派一名得力的大臣前往長安巡視安撫,並探明蕭寶夤的虛實。侍中、城陽王元徽平素忌恨道元。元微、元悅便使出借刀殺人之計,通過暗示朝廷,且竭力慫恿
胡太后任命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去監視蕭寶夤。蕭寶夤顧慮到酈道元想要平息自己的叛亂,也認為這是朝廷要算計自己,受汝南王
元悅慫恿便派遣他的行台郎中郭子恢在陰盤驛亭圍住道元。亭在岡下,人們常吃岡下的井水。山岡給酈道元他們帶來了安全,也帶來了致命的隱患。山岡上沒有水源,酈道元趕緊讓大家在山岡上挖井。但酈道元已經被包圍,掘井十多丈都沒有水。因為極度缺水,導致無力抵抗。賊寇於是跳牆而入。酈道元與他的弟弟酈道峻、酈道博,長子酈伯友、次子酈仲友被殺害。道元死前怒目呵斥賊人,大聲斥責而死亡。蕭寶夤還是派人殯殮他們父子,埋葬在長安城東。事平,靈柩回到長安城,朝廷追贈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武泰元年(528年)春,
魏軍收復
長安,酈道元還葬洛陽。後被朝廷追封為吏部尚書、
冀州刺史。三子酈孝友承襲爵位。
主要成就
文化
酈道元勤奮好學,廣泛閱讀各種奇書,年少立志要為西漢後期
桑欽編寫的地理書籍《
水經》作注。在編纂時他引用的
歷史文獻和資料多達480種(前人著作達437種之多),其中屬於地理類的就有109種及酈道元親身考察所得到的資料,還有不少漢、魏時代的碑刻材料(這些資料大多都已失傳)。這又是研究中國文明發展歷史的極其寶貴的資料。且《水經注》可稱為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
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地理
酈道元在地理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於寫成了地理巨著《水經注》。《
水經注》共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注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此書不僅開創了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酈道元作為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
水經注》的序言中對前代的著名地理著作進行了許多點評。秦朝以前,已有許多地理類書籍,但當時國家不統一,生產力水平不發達,人們對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虛構,如《
山海經》、《
穆天子傳》、《禹貢》等。但酈道元堅決反對“虛構地理學”,他在《水經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那就是重視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所以《水經注》一書中記載了酈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這表明他為了獲得真實的地理信息,到過許多地方考察,足跡踏遍長城以南、
秦嶺以東的
中原大地,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地理資料。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歷史
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水經》記錄河流137條,而《水經注》則記錄河流1252條。《水經》只有1.5萬字,而《水經注》竟達30萬字)。此書是中國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但《水經注》在寫作體例上,不同於《
禹貢》和《漢書·地理志》。它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一種新形式。《水經注》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
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一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是這樣,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外國河流,說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注意的。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地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歷史古蹟以及神話傳說等綜合起來,做了全面描述。據統計,《水經注》記載的歷史上在各地發生的大小戰役、戰鬥不下300次,而且對作戰雙方不容忽視的地理條件,如
山嶽、
關隘、
河川、
渡口、橋樑、倉儲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實開兵要地理之先河”,為唐以後的地理志書所效仿。專家指出,在地理諸因素中,山和水是冷兵器時代影響戰爭勝負的兩個最重要的地形條件,尤其是山地中的隘口更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水經注》重點記載了各地的重要關隘140多處,並且明確提出了“關依人而固”的軍事觀點,堪稱精闢。
因此《
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讚美。且作者在《水經注》中還記述了全國所有河流及其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建制沿革、歷史事件及
民間傳說,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酈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
水經注》外,還有《
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傳下來只有《水經注》一種。
後世影響
酈道元對於後世的主要影響是其著作的《水經注》而衍生出來的
酈學。酈學是指學者對酈道元《水經注》不斷研究中逐漸形成的一門學問。
酈學中的考據一流即關注《水經注》文本本身的修補整理工作。由於《水經注》文字生動優美,長期來為士人所喜愛,因此晚期
鐘惺、
譚元春評點《水經注》又發展處詞章學派。酈學研究中最後形成的是地理學派,因為《水經注》記敘河流兼及自然地理。楊守敬、熊會貞,撰成《
水經註疏》,並繪製《水經注圖》,是一部經世致用之書,屬於地理學派。地理學派的任務是如何發揮《水經注》的實際功效,使其更好發揮其價值。近代以來地理學派的代表
楊守敬、
熊會貞所作《水經註疏》是《水經注》研究的重大成果,使《水經注》的地理學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揚,推動了酈學的發展。
主要作品
《水經注》,《本志》(共十三篇,失傳),《七聘》(失傳)等。
人物評價
《魏書》:①道元素有嚴猛之稱。②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然兄弟不能篤穆,又多嫌忌,時論薄之。
《北史》:道元素有嚴猛之稱,權豪始頗憚之。
北魏朝廷:①王化之成,興於文教;民俗之厚,繫於郡守。欲其上答
天心、下安民命,詎能多得?②
魯陽郡地僻山隅,俗染剽悍,火種刀耕,人鮮知學。爾道元先任
冀州刺史,化行政浹,盜息民安;今守魯陽,特建黌序,闡揚聖教,釋金革而誦弦歌,家詩書而戶禮樂。③(酈道元)克副朕命,用嘉爾功,爰晉爵三品,封
安定縣男,加祿五千石,咨爾久任,以厲官箴,尚其懋哉!
後魏賢達:文章博洽,為儒者宗。水經有注,禹貢同功。考據天官,經緯融通。
魯陽安定,勛奇績雄。流輝史乘,俎豆攸崇。
蘇軾: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常讀。
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酈道元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地理學家。
原德國柏林大學校長、國際地理學會會長
李希霍芬(1833—1905)稱酈道元《
水經注》:世界地理學的先導。
毛澤東:①《
水經注》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②《水經注》寫得好!但不是深入實地地去走一走是寫不出那么好的文字的。酈道元從事野外工作力求實證的方法和成果, 標誌著中國古代地理學進入一個新階段。
明末清初學者
張岱: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則袁中郎。(出自《跋寓山注》)
清朝詩人
沈德潛:余少時讀《水經注》,服其真能讀萬卷書,行盡天下山水路。所成文章,有鉤采群書,造語選辭,句斤字削,於經史子集中別開面目,若天地間不可無一不容有二者。(出自《
水經注集釋訂訛序》)
軼事典故
熱愛地理
酈道元在少年時代,就對
地理考察有濃厚的興趣。十幾歲時,他隨父親到山東,經常與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遊覽,觀察水流的情景。當時,他們遊歷過
臨朐縣的熏冶泉水,又觀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瀉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滾滾波浪和飛濺的水花,那鏗鏘有力的巨大音響,在川谷間迴蕩。這美麗壯觀的景色,使酈道元大為陶醉。後來,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經常乘工作之便和公餘之暇,留意進行實地的地理考察和調查。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盡力蒐集當地有關的地理著作和地圖,並根據圖籍提供的情況,考查各地河流幹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風貌。他或跋涉郊野,尋訪古蹟,追溯河流的源頭;或走訪鄉老,採集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和傳說,然後把自己的見聞,詳細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他掌握了許多有關各地地理情況的原始資料。
嗜書如命
在遊歷山水時,酈道元愛好讀書,並以此聞名於世。在日常生活中,書籍是他不可分離的伴侶。他一生中讀過許多書,尤其是有關地理記述的書籍,他幾乎都讀遍。他讀書非常嚴肅、認真,對書中的記載力求弄懂、弄通,對各書中記述同一地方而有出入的問題,更是著意探究其原因。大量地讀書,使他具有淵博的學識,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者。他寫了不少著作,都流行於世,可惜後來大都佚亡(包括《本志》,《七聘》)了。
決心著書
通過實地的考察和對地理書籍的研究,酈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記載的地理情況都過於簡略。三國時有人寫了《
水經》一書,雖然略具綱領,但卻只記河流,不記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而且河流的記述也過於簡單,並有許多遺漏。更何況地理情況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理情況也不斷發生變化。例如,
河流會改道,地名有變更、城鎮村落有興衰等等,特別是人們的勞動會不斷改變地面的風貌。因此歷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酈道元決心動手寫一部書,以反映當時的地理面貌和歷史變遷的情況。
親屬成員
祖父:酈嵩,官至天水太守。
弟弟:酈道峻,酈道博。同酈道元一同殉職。
兒子:酈伯友,酈仲友,酈孝友,酈繼方,酈紹方。
籍貫爭議
古籍中記及酈道元
籍貫的就是兩部正史,《魏書》和《北史》,但這兩部正史對於酈道元出生的記載卻是模糊和錯誤的。
《魏書·酈道元傳》稱酈道元“范陽人也”。范陽是個郡名,郡下有七縣:涿、固安、范陽、萇鄉、方城、容城、遒。所以這條記載是模糊的。《北史·酈道元傳》稱酈道元“范陽涿鹿人”。涿鹿確實是個縣名,在兩漢,涿鹿是上谷郡的屬縣;在晉代,涿鹿是廣寧郡的屬縣;在北魏,范陽郡下沒有
涿鹿縣。
而在《魏書》一書中將父酈范祖籍記為涿鹿,卻把兒子酈道元的祖籍記為范陽(涿縣,即涿州),涿鹿與范陽郡在歷史上從未有隸屬關係。涿鹿在張家口附近,涿縣在北京南側,兩地相距幾百里,一時疏忽,給後人造成了混亂。
後世紀念
河北涿州東道元村中,有一座“酈道元故居”。故居占地約8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正房五間,內塑有酈道元仿銅像一座,兩側有大型山水人物壁畫,室內展有各代詠酈道元故居的詩詞和詠酈亭的詩詞。
史籍記載
《北史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有傳。
《魏書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