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系

淮河水系

淮河水系位於黃河長江之間,包括眾多匯入淮河的支流。淮河幹流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頂北麓,其顯著特點是支流南北很不對稱。北岸支流多而長,流經黃淮平原;南岸支流少而短,流經山地、丘陵。淮河水系以廢黃河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兩大水系,二水系通過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徐洪河貫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河水系
  • 發源地:河南桐柏山太白頂西北側河谷
  • 淮河水系特徵:支流南北很不對稱
  • 流域長度:東西長約700公里 
流域水系,水系特徵,幹流與主要支流,池河,馬橋河,倉東河,南店河,桑澗河,天河,青春河,黃橋河,響導河,義和河,墩子王河,永寧河,七里河,耿河,南沙河,窯河,天河,濠河,板橋河,小溪河,主要湖泊,自然資源,歷史記載,

流域水系

淮河是中國第三大河,從河南省南陽市桐柏山發源,流經河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蘇五省40個地市。
淮河水系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西起南陽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別山和江淮丘陵與長江流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分界。流域東西長約70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400公里,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係為19萬平方公里,泗、沂、沭河水係為8萬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由淮河與泗、沂、沭河兩大水系組成。淮河幹流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196米。豫皖兩省交界的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流域面積3萬平方公里,比降0.5‰;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處的三河閘為中游,長490公里,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洪澤湖以下為下游,面積3萬平方公里,入江水道長150公里。淮河中上游流域有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21條,其中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有16條。
泗、沂、沭河水系發源於山東沂蒙山區。泗河源於新泰市南部太平頂西麓,流經南四湖,匯湖東西諸水後,經韓莊運河、中運河,又匯邳蒼地區來水,經駱馬湖由新沂河入海。沂河源於沂源縣徐家莊龍子峪村,南流經臨沂至江蘇境內入駱馬湖,流域面積1.16萬平方公里。沭河源於沂山南麓,南流至臨沭縣大官莊分為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經江蘇新沂市入新沂河,新沭河東流穿馬陵山經江蘇石樑河水庫和沙河故道,至臨洪口入海,流域面積為5700平方公里。

水系特徵

除了羽狀和其顯著特點是支流南北很不對稱。北岸支流多而長,流經黃淮平原;南岸支流少而短,流經山地、丘陵。

幹流與主要支流

淮河、洪河、白露河 、閭河、史灌河 、淠河 、春河、東淝河 、池河、洪汝河、沙潁河、西淝河 、渦河、漴潼河、新汴河 、奎濉河、沂沭泗水系、沂河、沭河 、泗河 、東魚河 、洙趙新河 、梁濟、運河。

池河

幹流
池河又名古池水,是淮河中游右岸最後一條支流,也是轄區境內最大淮河支流。全長245千米,平均比降0.023%,全流域面積5015平方千米,其中境內4533平方千米。池河流域西起淮南鐵路以東,與瓦埠河、窯河流域相連,東至淮河之濱,左界鳳陽山主脊嶺以南,右界江淮分水嶺主脊嶺以北,包括長豐縣東南部,肥東縣北部,定遠縣除西北部以外大部、明光市中部、鳳陽縣東南一角以及江蘇省盱眙縣北部。
池河有三源。中源為儲城河,發源於長豐縣東南部杜集平山與造甲店一帶,自西向東流於韓大廟進入定遠縣, 經蔣集於連江西與南源匯合,長32.8千米,流域面積209平方千米。
南源為商沖河,發源於肥東縣青龍廠一帶,東流經商沖集於西湖崗附近進入定遠縣,再經謝集、郭集與中源匯合,長29千米,流域面積175平方千米。
東源為陳集河,發源於鳳陽山南麓定遠縣境,有東西二支。東支出自大頂山東北麓之龍眼泉(又稱雙龍泉),西支出自東架山東麓之噴石泉,二泉南流相會於大樹王后至東大園進西洋山小型水庫。出庫南流於三十里店穿過爐定公路再過南陽集進雙河中型水庫,出庫後復南流於連江西與南、中二源匯合,長63.8千米,流域面積186.8平方千米。三源匯口下始稱池河。
三者何為主源,有幾種說法,約在1935-1937年改修定遠縣誌初稿記述:“池出於喜羊山,東西二源,源又各有東西,西之西源出於東架山噴石泉,其東源則出於大頂嶺麓上寺南之龍眼泉,……。”近編肥東縣水利志則認為池河發源於長豐縣東南杜集平山一帶。河流長度以陳集河為長,流域面積以儲城河稍大,陳集河源頭在山區,溪澗眾多,噴石泉高程167米,龍眼泉高程154米,河道落差大,河床下切深,水流湍急,源遠流長,似以該河為主源較為相宜。
在三源匯處下游不遠,即為已停建江巷水庫大壩。河道從大壩所留缺口中通過,流經連江穿過合蚌公路後沿定遠、肥東兩縣邊界蜿蜒東流,至定遠二龍鄉南部折向東北並進入定遠縣,下行經大橋、石角橋、藕塘北、仁和集於池河鎮穿過滁定公路,再經紅山(高塘集)於明光市橫山集西北沿定遠、明光兩縣(市)邊界流經定遠縣三和集、鳳陽縣梅家市進入明光市。北流經馬崗至明光市城區穿過津浦鐵路和104線公路,再至磨山口進女山湖,在舊縣鎮(女山湖鎮、古睢陵縣城)出湖口,再從七里湖(又名澗溪湖)、貓耳湖北部東流至蘇皖兩省交界處入淮河。南岸為盱眙縣洪山頭,其對岸為明光市馬崗咀。沿途收源自鳳陽山南麓之蔡橋河、馬橋河、倉東河、南店河、桑澗河、天河、青春河、黃橋河和源自皇甫山,老嘉山麓之響導河、義和河、墩子王河、永寧河、七里河、耿河、南沙河、石壩河、澗溪河等支流來水。
池河原在女山湖左岸錢家咀入淮,淮系年表水道篇載:“大河口在浮山東,直距約七里許,大河口分淮水南流,名日小李渚。東南流數十里,水分二道,一南流匯為金龍溝,又南經馮公灘西合於池口。合口之西北九里許,有錢家咀,咀之南,為古池河口。可知池河舊於錢家咀入淮,亦可知淮可舊於大河口南流至錢家咀合池也。一東流匯為潘村湖,又東流為太平溝,入淮。”大河口現名大溝口,淮河不再從此分流。馮公灘圈成安淮圩,圩東為淮河,圩南為池河。
池水上源水量較小,行人可裸膝涉水而過。至西洋山水庫,河道漸寬,河床下切較深,行人已不能涉水過河,至雙河水庫一段河底高程自90米降至55米,河道比降為1/600,河底寬2-5米。雙河水庫以下,水量增多,河床漸寬,流態漸涌,至江巷段河底高程自55米降至32米,河道比降為1/1500。三源匯合後,河床擴寬,流量增大,河深岸陡,至大橋段河底高程自32米降至22米,河道比降1/3200-1/4000,底寬2-6米。大橋以下經石角橋至池河鎮一段,河底高程自22米降至14米,比降1/5000-1/6900,河道仍較窄,至趙橋以下才逐漸開闊,河底寬4-10米,石角橋原計畫建閘控制,僅建1孔即廢棄不用,造成束水,在池河鎮老橋上游側建有池河節制閘。池河至山許段河底高程自14米降至10米,河道比降1/6900,河底寬6-18米,兩岸平窪地從三和集以下漸有圩堤保護。從江巷至山許段兩岸多屬丘陵,河床下切較深,河道窄而彎曲,安全通過流量在400立方米每秒左右。洪水期常漫灘行洪,淹兩岸窪地,淮河水漲使池河水受頂托淹及池河橋,河沿趙橋以下水位高時可通航,山許處建有節制閘。山許至嘉山及嘉山至磨山口入女山湖段河底平緩,比降幾乎為零,河底寬從18米漸擴寬至40米,兩岸有斷續堤防,山許至嘉山段堤距為95至150米,嘉山以下堤距48至100米,明光市城區公路橋下一段河道彎曲狹窄,稱九道彎(1990年冬進行過大規模裁彎取直),兩岸均為圩區,洪水時常泛濫成災。女山湖湖底高程10.5米至11.5米之間,七里湖、貓耳湖湖底高程在10.5米左右,至洪山頭入淮河段。
在舊縣鎮建有節制閘和船閘,航運部門開挖有底寬25米航道,閘下底高程8米,閘上在10米左右,可通航百噸船。池河左岸自於莊以下有11座圩,圩堤總長71.96千米,左岸自韓杜北有9座圩,圩堤總長36.3千米。池河鎮至嘉山段盛產黃砂,尤以支流南沙河為最。
池河支流
蔡橋河
該河又名鴨橋河,發源於定遠縣西洋山余脈柏樹楊莊虎塘,南流蘭店莊穿過定爐公路到大傾塘壩入大余中型水庫,復南行經得勝集後入蔡橋中型水庫,出庫即在蔡橋集北穿過合蚌公路,再下行於趙家圩,收崗王河來水,於大橋、義和、二龍三鄉交界處入池河,長49.6千米,流域面積232.4平方千米。
崗王河發源於定遠縣興隆集東北,南流過掃帚壩後於高塘鄉穿過合蚌公路後入崗王中型水庫,復南流於趙家圩入蔡橋河,長約18千米。

馬橋河

馬橋河發源於定遠縣境鳳陽山南麓,主要有東西二源。西源為主源,西源有東西兩支,西支出於大尖山西麓吸水洞,東支出於團山一帶,兩支同流入黃山中型水庫,出庫後過羅家壩折向南行,經程家橋穿過定爐公路進入解放中型水庫,出庫後向東南流經嚴橋穿過合蚌公路後經官橋於谷堆李與東源匯;東源出於三山南麓,南流經大吳莊、潘家崗等地進入城北中型水庫,出庫後繞定遠縣城西半部過南門大橋、合蚌公路復南行,經紅橋、陶家壩後與西源匯。兩源匯合後繼續南流,經馬橋、油防諸於湯橋收北來支流後於大橋南入池河,長64.6千米,流域面積385.4平方千米。支流上建有小李中型水庫。
1935-1937年間改修定遠縣誌把馬橋河作為池河之東源,該河入池河處是在連江下,視為池源似為不妥。

倉東河

倉東河發源於定遠縣倉鎮鄉小李莊東側一方塘,南流倉東集北入倉東中型水庫,復南行經陶湖莊於朱馬、觀寺兩鄉交界處入池河,長15千米,流域面積42平方千米。

南店河

南店河發源於定遠縣定東鄉前張莊新塘,南流入南店中型水庫,復南行經南店、大鄧家,於小李莊南入池河,長21千米,流域面積63平方千米。

桑澗河

桑澗河發源於定遠縣城北范崗鄉境內。西源出自楊灣小型水庫上游水牛汪,東南流經范崗小型水庫折而東,穿過合蚌公路後東南流,匯泉塢山來水後,至桑澗鎮北與東源匯。東源出自趙塘南,南流經下王村與西源匯,兩源合流後進桑澗中型水庫,出庫後於桑澗鎮穿過滁定公路逶迤南行,經朱馬於蔣家圩東入池河,長45.3千米,流域面積152平方千米。

天河

天河發源於定遠縣桑澗鎮東,南流經天河小型水庫過天河集後折向東行,於曹巷村南入池河,長14千米,流域面積35平方千米。

青春河

青春河發源於定遠縣練鋪鄉邢橋壩,集山澗諸水南流入青春中型水庫,復南流經菜園折向東流,於賈店莊入池河,長23千米,流域面積130.2平方千米。

黃橋河

黃橋河發源於定遠、鳳陽兩縣交界處之烏雲山,入展家小型水庫,集東源婦女壩水,入黃橋中型水庫,東南流經小史莊折向東北,於蔡鄧家東入池河,長22千米,流域面積85平方千米。

響導河

響導河發源於肥東縣八斗嶺西南崗頭,經小張、紅石與西支花張河匯合後於王福寺入池河,長11千米,流域面積90平方千米。

義和河

義和河發源於肥東縣肖圩鄉西江淮分水嶺麓南葛集,經明肖入定遠縣境,經孫莊於義和鄉楊家圩入池河,長13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

墩子王河

墩子王河發源於江淮分水嶺北側定遠、肥東兩縣交界處界牌集西南,向西北流入墩子王中型水庫,再經官楊、肖崗,於前頭楊入池河,長11千米,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

永寧河

永寧河發源於江淮分水嶺皇甫山北麓,源頭有三,分北源、中源、西源。北源東支出自南譙區皇甫鄉東部將軍嶺,流入新集中型水庫,名王集河;北源西支亦出自皇甫鄉,北將軍嶺西麓,流入朗峰小型水庫;中源東支出自南譙區章廣集南小馬廠,北流入得勝小型水庫,中源西支出自界牌鄉,流入漫張小型水庫;西源出自界牌集南肥東、全椒、定遠三縣交界處,北流入界東小型水庫。西源出庫後於灣里莊與中源匯,又北流,於余家圩與北源匯,於河沿趙入池河,長26.5千米,流域面積211.7平方千米。

七里河

七里河有南北兩源,南源出自磨盤山西麓,北源出自定遠縣岱山東麓戴莊,兩源均於岱山鎮北流入岱山中型水庫,出庫後轉向西南,穿過滁定公路於丘家莊入池河,長21千米,流域面積96平方千米。

耿河

耿河有二源,均在定遠縣拂曉鄉境內,南源出自張楊東山南麓河口陸,北源出自張楊東山北麓方大沖,二源於東小劉莊匯合後轉向西北,於雙墩子西入池河,長13千米,流域面積32平方千米。

南沙河

南沙河(又名大沙河、香花澗),幹流在明光市境內,有二源。西源出自定遠縣岱山東麓東棺材石北,向東北流經小竹莊、瓦屋高,於大南章莊入明光市,又東北流匯螞蝗塘來水後折向北穿過三界至拂曉公路,於賈巷與東源匯;東源分二支,西支出自礬山南麓,向東北流於小王營穿過津浦鐵路並沿鐵路東側北行,於大河窪與東支匯,東支出自老嘉山西麓南崗子,向西南流過崔家灣穿過104公路於鐵路東側與西支匯,兩支匯合後穿過津浦鐵路,沿鐵路西側流過三界後與西源匯。兩源相匯後繼續沿鐵路西側北流,於賈泉巷流入林東中型水庫,出庫後向西南流,穿過104公路和津浦鐵路,又北流過管店,至大傅又折向北偏西流,於張家灣入池河。長56.4千米,流域面積416.5平方千米。該河源頭出自江淮分水嶺北麓,河道比降較陡,暴雨過後,河流湍急,挾山區泥沙順流而下,淤積於三界以下河床,成為良好建築用砂產地,管店砂以其砂質好,遠近聞名。由於該河來水大而急,對明光市城區一帶防洪安全有明顯影響。

窯河

窯河,又稱洛河、新河,古稱洛澗,位於淮河右岸。發源於鳳陽山南麓定遠縣境大金山,汊源多,主源有洛河、沛河,東為沛、西為洛。洛河之西源出自毛山之豁,東源出自狼窩山戶山灣,於方家花園匯合後南流至芝麻澗入芝麻中型水庫,再經響水壩折向西流,經青洛集、過洛河壩再西流穿過淮南鐵路24#橋,於爐橋鎮西側入高塘湖,長41千米,流域面積約300平方千米。沛河發源於大金山東西麓,二源南流於青山壩匯合後繼續南流,於橋頭楊東穿過定爐公路後進齊顧鄭中型水庫,出庫後流經朱灣、九梓於郭小圩入長豐縣境過沛河集後於閆莊折回沿定(遠)長(豐)兩縣邊界北流,穿過淮南鐵路25#橋入高塘湖,長77.5千米,流域面積256平方千米,在轄境內長45千米。在高塘湖東岸,還有發源於大珠山西麓嚴澗河入湖。高塘湖以下至入淮河一段稱窯河,長7.5千米。窯河總長104千米,流域面積1490平方千米,其中轄境內為773平方千米。

天河

天河,古稱西濠河,位於淮河右岸,發源於鳳陽縣境內,鳳陽山北麓大麥山東西兩側。西側為主源,出於猴山凹,北流經武店、考城、楊廟,至鳳(陽)、懷(遠)、蚌(埠)交界處廣德村與東源相匯。
東源出於曹店西邊聖山凹,北流經劉府,至秦山廟折向西流,右納一小支,至宮集北,左納一小支,於廣德村與西源合流入杯遠縣境,擴寬為湖,南北長15千米,水面寬1千米左右,湖區經花營至沈崗收縮成河,北流經天河閘,於懷遠縣塗山以西入淮河。河長40.5千米,其中境內22千米,總流域面積為340平方千米,主要為低山丘陵區。天河出口河段底寬24米,河底高程13.0米。

濠河

濠河,又名山河,古稱濠水,位於淮河右岸,是鳳陽縣境內最大內河,發源於鳳陽山北麓。有東西兩源:東源為主源,出自白雲山、三山、團山、大金山、狼窩山,山中有石穴出鍾乳,又名鍾乳出,下匯玉蟹泉、南泉、北泉、森泉、八卦泉、朱石泉等水於王二橋(又名王家橋),往北流於山陳家南入鳳陽山中型水庫,出庫後流經殷澗、亮崗、於程家橋下岔口李與西源匯。
西源出自五道山一帶,又名唐河,匯牛背、馬跑、木龍、洪洞溝、大澗、普搓、柳泉、靈泉、涼泉等泉水於玉女潭,入官溝中型水庫,出庫後經射子口、鄔崗、嘆兒灣、大廟,於高陳家與東源匯。
兩源相會後北偏東流經大通橋、太平橋至臨淮關入淮河。入淮原有三處:一是經太平橋向東經南門橋、津浦鐵路1084號橋,由老堤入淮,已淤塞;一是由新橋溝五孔橋(原名淮寧橋)入淮,已堵閉;一是穿津浦鐵路橋、濠梁橋,於廣運橋(已拆除)入淮,即入淮處。濠河全長56千米,流域面積626平方千米。流域內以丘陵區為主,濠河下游稱濠河窪。
濠河古稱濠水,舊志對該河記載較詳,可以從中看出該河下游變遷情況和古蹟等。安徽省志載:“濠河東出濠塘山,因山泉灌濠成塘而名,西出莫邪山,至升高橋合流,又東北入於淮”。又載“臨淮西南,有石絕水,謂有濠梁,即莊惠觀魚處”。鳳陽縣誌載:“西南之山以百數,其氣象嚴嚴,旁無附麗,而為眾山之領袖者日離山,東麓有玉女潭,北出射子口,為濠河之西源也”。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刊印鳳陽府載:“東濠水源出鳳陽縣南鍾乳山,又名濠墉山,東北流至王二橋,白雲山西泉水自定遠沙澗西北流十五里入之,禪窟寺玉蟹泉水自銅鼓山(又名銅骨山)西北流八里入之,觀音庵山門外森泉北流三里合虎頭山八封嶺三家山諸水東南流十里至張家山折而東北五里合王二橋大澗水,濠水又東北,青山朱石泉水自水澗來入之,靈山東泉水由盆兒口行三十里至插澗口入之,又北六里至上方橋會西濠水,又東北五里至李升橋,又東北十里至大通橋,晏塘水自黃金橋東來入之,又東北十五里臨淮城,而東由廣運橋,西由淮寧橋合玉帶河入淮”。所載濠河乾支流地理位置,與今相同。從志書記載看,明清時期,河下游尚可通航。

板橋河

板橋河發源於鳳陽山北麓鳳陽縣白雲山、大洪山、光滾山一帶,分東西兩源。東源經京山北流於小橋鄭與西源匯。西源北流大吳家、大倪家入鹿塘水庫,出庫後東北經路南至小橋鄭與東源匯合北流,經板橋、山許,於孫家灣西北入花園湖,全長24千米、 流域面積228平方千米。

小溪河

小溪河位於淮河右岸,發源於鳳陽山東麓定遠縣境磨臍山、石牛山、白雲山一帶,諸水匯流後過肖家巷向北進入鳳陽縣,再流經紅心進入燃燈寺中型水庫。出庫後經小溪河集穿過津浦鐵路,經大溪河、馬家灣進入花園湖,河道原經小溪集至大陽山西側注入淮河。1950年大水,湖區面積擴大。1951年在小溪河西黃嘴新開1千米河道引湖水入淮。河口建節制閘一座,稱花園湖閘,同時堵東西老河道。小溪河長36.0千米,流域面積389平方千米。小溪河西側有板橋河,上游有鹿塘水庫。

主要湖泊

淮河流域還包括有洪澤湖南四湖駱馬湖高郵湖等多座較大的湖泊,其中洪澤湖的庫容達130億立方米,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自然資源

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年降水量南部大別山區最大達1300~1400毫米,北部黃河沿岸僅為600~700毫米。每年6~9月份為汛期,降水量占年總量的60~70%。淮河流域年均地表徑流深為240毫米,年地表徑流量為622億立方米,屬中國水資源短缺地區。流域內平原地區的淺層地下水蘊藏較豐富,一般在地下60米內均有較好的含水層,地下水來源由降水補給。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年均為224億立方米。兩者合計為846億立方米。

歷史記載

1958年編嘉山縣誌初稿對南沙河有如下記載:“大沙河又叫香花澗,位於我縣西南部,發源於中嘉南偏西龍王溝,南流經萬營繞瓠子山西南流經乜家坡至窩河灣,西南流至狼窩,屈曲南流至崔家灣,河床擴大,滿布沙石,因名大沙河,由北南流四里,繞蒼頭李西南山咀,轉西南流三里半至大沙涯,與南來活龍壩水合,西流半里許,穿鐵路橋,轉南折西北二里半至曹家壩,屈曲西偏北流五里,經三界車站又二里半至西黃澗口,屈曲西北流四里至陡山寺,環流一里半,西南二里至中熊莊,屈曲北流五里半至老虎山下張老郢西澗口,曲轉東北流二里許至蟒山下,屈曲北流四里至三汊河口,轉西北流二里半至大夏家渡口,轉北流三里半過管店鎮轉西北繞梅花山而東北流五里至下灣,又一里至徐家牆,北繞龍王山流一里半,屈曲東北流六里,屈曲北流二里,屈曲西南流五里至東劉家澗轉西環流五里至大傅家澗口,西北流十一里至香花澗即大沙河,屈曲繞洪山頭西北流約六里,出大灘頭與池河合,現稱上三汊河長約105里,合分源支流計約長414.5里。”對照現狀,該河流向基本相符,但源頭只記述東源之東支,實際東源之西支和西源都比東支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