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區

沂蒙山區

沂蒙山區主要是一個人文概念,山區只分布在幾縣市內,並不是說該區域內全部是山,整個沂蒙老區山地、丘陵、平原大約各占三分之一。像臨沂市的三個市轄區以及蘭陵縣郯城縣臨沭縣莒南縣大部幾乎全為平原,一望無際。

沂蒙山區是以山東省臨沂市日照市、江蘇省連雲港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包括臨沂市的三區九縣 ,日照市的絕大部分,淄博市的沂源縣,濰坊市的臨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棗莊市的市中區、嶧城區、台兒莊區、山亭區部分,泰安市的新泰市,等縣市部分地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沂蒙山區
  • 外文名:Yimeng mountain area
  • 所屬地區:山東省
  • 歷史地位:全國革命老區
地域範圍,人文聖地,文物古蹟,歷史地位,華東小延安,戰略基點,歷史貢獻,貢獻之一,貢獻之二,

地域範圍

沂蒙山區包括臨沂市三區九縣(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沂南縣、沂水縣、郯城縣、費縣、平邑縣、蘭陵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臨朐縣、沂源縣、莒縣。
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蒙山、沂山、孟良崮、北大山、蘆山等高山攜帶無數丘陵組成。沂山、蒙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險嶺峻,峰巒連綿,山崮層疊,懸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澗深溪清,沂河沭河縈繞如帶。文峰山、浮來山、羽山、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風光旖旎。

人文聖地

沂蒙山區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誌的革命老區—沂蒙山區,這裡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
沂蒙山區,自古名人輩出、燦若群星,令人嘆為觀止,孕育了宗聖曾子、孝聖王祥、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算聖劉洪、東晉名相王導、一代名相匡衡、一代名將蒙恬羊祜、民族英雄左寶貴、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著名教育家《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孔子師郯子、著名天文學家何承天、書法家王獻之、著名文學家公鼐鮑照等眾多歷史名人。
在這裡,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有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了無私無畏之愛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有被毛澤東稱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典型厲家寨;有宛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調》;有劉少奇陳毅粟裕徐向前羅榮桓谷牧羅炳輝譚震林許世友劉興元皮定均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體留下的遺蹟。
面對這片紅色故土,陳毅元帥曾深情地慨嘆:“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同志曾不止一次這樣動情地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勝利,是老區人民特別是沂蒙山區人民用小米餵出來的,用擔架抬出來的。我永遠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們的恩情。”1992年7月,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來山東臨沂視察時,對沂蒙精神展現出來的偉大民族力量,聳然動容,肅然起敬,為沂蒙人民親筆題詞:“弘揚沂蒙精神,振興臨沂經濟”十二個大字。江澤民同志接連用了“了不起”、“好樣的”、“不簡單”這樣的話語稱讚沂蒙兒女,對偉大的沂蒙精神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王換於王換於

文物古蹟

現存的沂蒙文物古蹟近千處。主要有古人類遺址、古文化遺址、古代建築、古代石刻、名人故居等。

歷史地位

華東小延安

沂蒙老區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很有自己的特殊性。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井岡山、延安與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作為山東解放區的首府,有“華東小延安”之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谷牧、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沂蒙老區420萬人口中,有140萬民眾參軍支前,3萬沂蒙優秀兒女獻身疆場。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在沂蒙這塊紅色的熱土上,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三年多的解放戰爭中,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口號鼓舞下,沂蒙支前民工就達1018523人,支前小推車達到了314279輛,擔架60397付。淮海戰役期間,一共有560萬人出民工,其中來自沂蒙山區的就近百萬。陳毅元帥曾經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戰役是沂蒙老區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同時又說:“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養育了革命,用小推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充分表達出對沂蒙老區人民無限的感激之情。
沂蒙—碾米磨沂蒙—碾米磨
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臨沂市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兩戰聖地”,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沂蒙百姓照顧解放軍傷員沂蒙百姓照顧解放軍傷員
劉少奇在沂蒙劉少奇在沂蒙
我們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解放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推著獨輪小車,帶著煎餅、大蔥支援前線的情景。革命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八百里沂蒙鐘靈毓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萬英烈血灑疆場”載入史冊。
尤其是1947年5月那場聞名中外、震驚寰宇的慘烈戰爭,使沂蒙山的孟良崮變成了一座人民戰爭的豐碑,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全國抗日楷模村”淵子崖,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體至今讓人動容。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河北廊坊參觀團河北廊坊參觀團
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是抗日戰爭、國內戰爭時期中共在國內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共山東省政府、中共華東局的創立地,也是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重點進攻的解放區(山東解放區)。許多中共領導人和國共兩黨高級將領曾經在此戰鬥過、工作過,包括劉少奇、谷牧、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其中抗日時期,張自忠將軍在臨沂成功阻擊著名的板垣師團,為台兒莊戰役的部署取得了時間,為山東整個戰局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自忠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軍。
沂蒙是一塊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塊神聖的紅色土地。沂蒙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軍隊的哺育下,山東黨政軍與沂蒙人民共同創造的財富。沂蒙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沂蒙人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無私奉獻、敢於勝利的沂蒙精神讓世人為之動容。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厲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鬥的新典型羅莊、沈泉莊、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偉大的沂蒙精神,不竭的精神動力偉大的沂蒙精神,不竭的精神動力
八百里蒙山沂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之地。而今,這裡令人難以置信地崛起了全國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場,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臨沂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二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物流之都。每天20多萬客商進出山東臨沂,激活了沂蒙經濟,臨沂批發城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甲,僅次於浙江義烏,居全國第二,有“南義烏,北臨沂”之稱,臨沂由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到自強不息的臨沂人“買天下、賣天下”,不能不說是沂蒙精神創造的又一奇蹟。

戰略基點

毛澤東主席在評價羅榮桓在山東的工作時說:
沂蒙紅嫂李桂芳群體—雙肩扛起火線橋沂蒙紅嫂李桂芳群體—雙肩扛起火線橋
“羅榮桓在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地區,做好了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事業。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占和包圍了。只有山東全省,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北占東北,南下長江,都主要依靠山東。”
由此可見,以沂蒙山為核心的山東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成功歷程中的地位與分量,是何等突出和重要。
井岡山、延安與沂蒙山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紅色旅遊資源多樣,分布廣泛,內涵豐富,被旅遊專家譽為“兩戰聖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中國現代史上,沂蒙山與井岡山、延安、太行山、大別山齊名,是全國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區 ,在這裡"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和華東地區革命鬥爭的指揮樞紐,被譽為華東"小延安"。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留有大量的革命遺蹟。
沂蒙紅嫂沂蒙紅嫂
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就在臨沂播下過革命的種子。1927年春,沂蒙山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發動了沂水、蒼山、龍鬚崮等幾次較大的武裝暴動,進行了革命武裝鬥爭的嘗試。
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鬥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闢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鬥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鬥、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蹟。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6處)。
全國女兵戰鬥英雄—沂蒙侍振玉全國女兵戰鬥英雄—沂蒙侍振玉
抗戰勝利後,山東抗日武裝幾乎全部開赴東北,搶占東北戰略要地,奠定解放戰爭的第一塊基石。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更是馳名中外,一舉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從沂蒙山發起的淮海戰役,敲響了國民黨統治的喪鐘。從渡江戰役直至全國解放,沂蒙山一直是強有力的戰略後方基地。抗美援朝,被彭德懷司令員呼為“萬歲”,被作家魏巍稱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三十八軍,也是由在沂蒙堅持八年抗戰的濱海第一師、第二師和濱海支隊組成的。
沂蒙山人的奉獻犧牲精神,在全中國有口皆碑。沂蒙紅嫂,更是沂蒙山區的光榮和自豪。在戰鬥形勢極為嚴酷、物質條件極端艱苦的年代裡,為了抗擊敵人、消滅敵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千千萬萬沂蒙婦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她們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英勇悲壯的動人樂章,以非凡的實際行動,塑造了新時代中國婦女的光輝形象。沂蒙紅嫂聖潔的乳汁,哺育了革命志士,沂蒙紅嫂崇高的形象,凝聚在新中國不朽的豐碑!
革命戰爭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前赴後繼,無私奉獻,為新中國的創立,建立了卓越功勳。1955年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馳騁沙場。

歷史貢獻

貢獻之一

臨沂是全國第一個進入百強市的革命老區,第一個GDP產值過億的革命老區。在《 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臨沂位居中國城市增長競爭力第五位,成為全國唯一進入前十名的革命老區。在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120個城市競爭排行榜中,臨沂市榮獲政府效率第一名。
今日臨沂今日臨沂
一般來說,革命老區因為歷史等原因都比較落後,臨沂歷史上也是如此,地方志記載"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貿不入"。但改革開放後臨沂的發展是山東省最快的省份之一,成為“齊魯開放城,老區第一市”;
2010年12月4日—5日在臨沂舉行“全國革命老區跨越式發展理論研討會”,我在黨校工作也聽到有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教授提出了“臨沂模式”;截止2010年底臨沂市成為全國境外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臨沂確實可以稱得上山東的一張名片,也是革命老區的一張名片。”2011年2月12日下午,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在參加臨沂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革命老區全國有不少,但臨沂的發展和進步是非常顯著的,還引來其他的革命老區來參觀考察。沂蒙革命老區在建設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革命老區。

貢獻之二

沂蒙老區作為老區從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至解放戰爭1948年戰略反攻,共有留下名的6萬多名烈士,加上沒留下名字的共約近10萬烈士,總計有20多萬人次參軍參戰,中國的大規模戰爭可以一直持續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沂蒙人參加戰爭的時間從1937年至1953年計有16年。
抗戰勝利時,後從沂蒙老區抽掉了濱海第一師、第二師和濱海支隊約3萬餘人挺進東北,組成東野第一縱隊,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中國頭號王牌軍、為解放軍贏得“最可愛的人”的稱號、有“萬歲軍’之譽的38軍。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區是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兩個地方,而且是國民黨投入兵力最多、最精銳的嫡系部隊的戰場。解放戰爭時期兵力最雄厚的三野、四野部隊里有大量的沂蒙人。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南下時,從沂蒙老區抽掉了大量幹部在東南省份工作。按說,打的仗最多、最好,奠定了中國軍隊的基數,抽調幹部最多,且都在東南發達省市工作,這一切都為沂蒙山的成才提供了最好的機遇。但令人詫異的是,1949年之前這么多參軍參戰參加革命工作的沂蒙山人,很少出省委書記、省長和上將,這與井岡山革命老區——江西興國54個將軍、吉安46個將軍、永新41個將軍、湖南平江52個將軍、瀏陽30個將軍,大別山革命老區——湖北紅安223個將軍、大悟37個將軍、麻城26個將軍、安徽金寨59個將軍、六安34個將軍、河南新縣35個將軍。陝北革命老區僅清澗一個縣,據1985年不完全統計就有62個省軍級以上的幹部。與其他革命老區高幹雲集、將星閃爍的局面相比,沂蒙老區很少出高幹、將軍這個現象也很特殊。據了解,1949年之前參加革命的臨沂人,僅僅出了劉興元莒南人,曾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政委,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司令員;李子超沂南人,曾任山東省政協主席;李連秀,沂南人,曾任武警總司令(中將);劉立封,沂水人,曾任二炮政委(中將),鄭惕,臨沂人,曾任二炮副司令員(中將);楊漢文,臨沭人,曾任濟南軍區空軍政委(中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