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城市(科教基地),即國家對一批有科教研究型城市的判斷,是看這一地區擁有的政府研究、企業研究和高等院校研究等實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教城市
- 外文名: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 簡介:一批有科教研究型實力的城市
- 科研機構:從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機構
概念定義,高等院校,企業研究,政府研究,目標內涵,
概念定義
科教城市(科教基地),即國家對一批有科教研究實力的城市的判斷,是看這一地區擁有的政府研究、企業研究和高等院校研究等實力。
高等院校
中國的高等教育通常只是停留在將知識理論化階段。教育化的背景下,離實際研究還有一段距離。以教研教育為主的模型,現在國內較好的科學研究性高校有8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大學。評估來自於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2013中國自然出版指數(亞太區)》。
企業研究
一個城市的科技水平,重點體現在企業的研究水平上,如美國舊金山、印度班加羅爾、日本筑波市等這些城市,無不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很多大型企業都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實驗基地。北京的中關村、成都的溫江大學城、南京的仙林大學城、蘇州的工業園區、武漢的東湖光谷、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廣州的經濟技術園區等都是這樣的區域,是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的研發基地。不過巨觀方面講,這些地區很多都是外國投資商在這裡設定的區域總部,真正的研發中心還是在其本國地區。一個企業的研究水平,通常是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的寫照。一家公司誕生出新的高科技產品也會為國家帶來豐厚利潤,如德國、日本等,這些國家都是很注重高科技企業發展和創新的國家,其高科技產品享譽全球。
政府研究
中國給科研城市的定位,主要還是看政府給這一地區的科研投放量。有些城市有不少的科研項目,但是並不是國家重大的科研項目,這類城市有不少,這些城市主要研究的項目為部、省、市一級政府為發展科研利潤而投放的研究。真正看一個城市的科研水平,還是要看這一地區擁有的重大實驗成果,和重要的實驗室。這些城市有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武漢、西安、合肥、蘭州等城市。
目標內涵
科學教育目標可以分為促進人發展的目標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前者是科學教育本體功能的體現,後者是科學教育外在職能的體現。隨著對科學本質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和全面,對科學價值的認識日益深刻,科學教育目標也不斷發展。
總的來看,科學教育育人目標與科學教育內涵的發展是一致的。從最初的注重知識、技能到關注方法與過程,到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把握科學本質。科學教育育人目標的重心在發生著搖擺和震盪,並不斷尋找著平衡與融合,這種平衡與融合集中反映在當代“科學素養”理念的提出與發展,也表現在中國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全面科學教育目標。
科學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培養科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中國提出的“科教興國”就是一個典型例證。科學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隨著社會實踐和對科學本質的逐漸認識而發展的,是一個不斷反省與進步的過程。這種反思與進步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人們最初把科學技術作為一種滿足人類社會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整個社會崇尚科學知識,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成為近現代科學教育的旗幟。後來人們逐漸發現了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提出了“科學技術是柄雙刃劍”,到現在開始重新思考科學給人類帶來的變化,基於尊重自然、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觀”。
再次,表現在從面向少數人的精英科學教育,到科學為大眾的教育,再到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結合的發展趨勢。
最後,表現在科學文化領域,從近現代西方科學文化傳統的霸權,到後現代主義對近現代科學的批判,再到多元科學文化教育的理念。
這些過程充分展示了人們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理解在不斷深化。當今科學教育的社會功能目標取向已經突破了“工具理性”,更加關注科學教育應該體現的人文關懷和改善社會文化的功能。
科學教育與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是科學教育的基本問題。作為本體目標和外在目標的相互關係和相對地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狀態,科學教育的目標也就在人與社會取向之間震盪,大部分時候,兩個目標是統一的,處於均衡水平,且往往共同出現在國家教育檔案上。也有一些時候,其中的一個目標會特別凸現出來。譬如,當代“科學素養”無疑是科學教育的主旋律,特別在中國,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建國以來中國教育目標中過多強調社會目標,而對學生髮展目標重視不夠,另一個原因是近幾年在世界範圍內的公民科學素養調查中顯示,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偏低。強調科學素養是對的,我們也不能忽略科學教育的社會功能,中國的科學教育改革正是在“科教興國”的國策下才揚鞭策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