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passing migrant birds
指遷徙中途經某地區,而又不在該地區繁殖或
越冬,就該地區而言,這些鳥種即為旅鳥。
候鳥在依不同季節而從一個棲居地飛到另一個棲居地的過程中,經過某些地區,不在這個地區繁殖,也不在這個地區過冬,這種候鳥就成為該地區的
旅鳥。某些鵲類就是中國的旅鳥。
有許多鳥類,每年都會在繁殖區和越冬區進行移居,此現象稱為遷徙。依據遷徙的性質,我們可以把鳥類分為留鳥、旅鳥和候鳥幾種類型。 留鳥,顧名思義,它們一年四季都停留在同一個地方,不進行遷徙,像飛行能力比較弱的
雞形目鳥類絕大部分都是留鳥,在
一年四季氣候都比較溫暖,食物豐富的南方,有許多鳥類也是留鳥。
旅鳥分類
候鳥,再細分可以分為兩類:
冬候鳥和夏候鳥。冬候鳥是秋冬季來到此地越冬,春天離去的鳥;夏候鳥是春夏季來到此地,秋天離開的鳥,此間它們又身負繁殖重任,因此又稱繁殖鳥。旅鳥則是指該鳥種在此地既不是留鳥,也不是候鳥,而是春秋季節鳥類在遷徙過程中在此作短暫的停留休息和食物補充,等精力充沛後再繼續遷飛。
旅鳥和候鳥都是一種相對的說法,比如
紅脅藍尾鴝,對於
東北地區來說是夏候鳥,對於中國南方來說則是冬候鳥,在
華北地區則是旅鳥,而到了雲南西部的部分地區它又變成了留鳥。有的時候同一種鳥的不同種群在同一地區也
不盡相同,比如
雀鷹在北京,有些是
候鳥,有些則是留鳥。同一種鳥的留居情況也會隨著氣候與環境的變化而慢慢改變,
黑鸛在北京曾是夏候鳥,現在一年四季在北京都能見到它們。 除了以上幾類之外,我們還可以劃分出迷鳥、逃逸鳥等。
迷鳥是指此類鳥正常遷徙時本不應該經過該地區,但因種種原因至使它們迷失正常方向而來到此地。這類鳥一般觀察到的數量比較少,而且也並非每年均能觀察到。 逃逸鳥則是指根本不是本地自然分布、不應有的鳥種,而是在飼養、運輸、販賣過程中逃逸或被放生的鳥。它們有可能因不適應環境而消失,也有可能生存下去並建立起穩定的種群,成為外來入侵物種。這也是人類對環境的一種影響方式。
雁屬鳥類
大雁是
雁屬鳥類的通稱,共同特點是體形較大,嘴的基部較高,長度和頭部的長度幾乎相等,上嘴的邊緣有強大的齒突,嘴甲強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尾羽一般為16~18枚。體羽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種,我國有7種,除了
白額雁外,常見的還有
鴻雁、
豆雁、
斑頭雁和
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採取的有效措施。當飛在前面的“頭雁“的翅膀在空中划過時,翅膀尖上就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後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這股氣流,從而節省了體力。但“頭雁”因為沒有這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可資利用,很容易疲勞,所以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地變換隊形,更換“頭雁”。它們的行動很有規律,有時邊飛邊鳴,不停地發出“伊啊,伊啊”的叫聲。遷徙大多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旅行的途中還要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尋覓魚、蝦和
水草等食物。每一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讚美它們,例如“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
雞棲早,風高雁陣斜”;
韋應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
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
鴻雁來” 《
呂氏春秋》等。
鳥的構造
在自然界,鳥是所有脊椎動物中外形最美麗,聲音最悅耳,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動物。從冰天雪地的兩極,到世界屋脊,從波濤洶湧的海洋,到茂密的叢林,從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煙稠密的城市,幾乎都有鳥類的蹤跡。鳥是一類適應在空中飛行的
高等脊椎動物,是由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來的。現在已知最早的鳥是
始祖鳥,1861年在德國南部發現了第一個始祖鳥化石。始祖鳥既有鳥類的特徵又與爬行動物有某些相似之處,所以它是鳥類由
爬行類進化而來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鳥的全身都生有羽毛,身體呈流線型,前肢變成
翅膀,後肢形成支持體重的雙腳,除極少數種類外都能飛翔。鳥的嘴叫喙,由於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狹長尖細,口中沒有牙齒。鳥是恆溫動物,體溫較高,通常為42℃。鳥類的
胸骨上有發達的
龍骨突,骨骼中空充氣,這是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骨骼結構特徵。
鳥類種類很多,在脊椎動物中僅次於魚類。現在世界上已知的鳥類9000餘種,中國有1186種。這些鳥在體積、形狀、顏色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么多的鳥類中,最大的要數
駝鳥,它是鳥中的巨人。非洲駝鳥體高2.75米,最重的可達165.5千克。最小的是南美洲的
蜂鳥,體長只有50毫米,體重也就同一枚硬幣一樣重。鳥能飛翔,但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可以飛起來。比如駝鳥雙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不能飛翔。企鵝是特化了的海鳥,雙翅變成鰭狀,失去了飛翔能力。有的鳥雖然可以飛行但飛行的距離很短,如家雞由於雙翅短小,不能高飛。
分布習性
大多數的鳥都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在會飛的鳥中,飛行最高的要算禿鷲了,飛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飛行最快的是蒼鷹,短距離飛行最快時速可達600多千米。飛行距離最長的則是
燕鷗,可從南極飛到遙遠的北極,行程約1.76萬千米。鳥類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力強,所以鳥類的食量相當大,例如
蜂鳥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於體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鳥類每天的食物量相當於體重的10%~30%。大多數鳥類是雜食的,並不太挑挑揀揀。每年春天和秋天,鳥類都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飛行,這種在不同季節要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的季節性現象稱為
鳥類遷徙。每年大地回春,鳥類就開始進行求愛、生殖、營巢、孵卵和
育雛等一連串的活動。 有些鳥類人們可以常年都見到,而有些鳥類卻像客人一樣,每年在一的季節來到人們身邊,過一段時間就又飛走了。可以說,一年之中,任何一個地區鳥的種類都會隨季節有些變化,每到一個季節,有些鳥飛來了,有些鳥飛走了。鳥類這種隨著季節不同而變更生活地區的習性,稱為遷徙。人們根據
鳥類遷徙習性的有無,將鳥類分為留鳥和
候鳥兩大類。
有些鳥
一年四季都在繁殖區域裡生活,沒有隨季節的不同而遷徙的習性,如
喜鵲、麻雀,這類鳥叫做留鳥。有些鳥每年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改變它們的生活地區常常在一個地區產卵、
育雛,到另一個地區越冬,這類鳥叫做候鳥。有些候鳥總是在秋天時,從北方
高緯度地區飛到某地過冬,對這一地區來說就是冬候鳥,如大雁、野鴨等。冬候鳥往往在第二年的春夏季,又飛回北方的繁殖地區。而有些
候鳥總是在春夏季飛到北方築巢、孵卵、育雛,到秋冬時再飛往南方,對這一地區來說就是夏候鳥,如
家燕、白鷺、
杜鵑等。候鳥的遷徙是有規律的,通常是一年兩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例如,中國的
鴻雁、
丹頂鶴、燕子等候鳥,它們在中國東北、華北等地繁殖,遷徙到長江以南過冬。天鵝夏季在中國東北、華北一帶繁殖,秋冬季節飛到印度等地過冬。引起
鳥類遷徙的原因很複雜,現在一般都認為遷徙是鳥類的一種本能,是鳥類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