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十九是由國小“戴帽子”(國小附設國中班)逐步發展起來的。1970年春,在肥西縣二十埠國小基礎上增設一個國中班,僅1個教學班,招收初一新生50餘名。1975年,發展為三個年級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約300人。1989年8月,為便於教學和管理,經上派區教委同意,國中部與國小分離,獨立建校。1992年,更名為“肥西縣桃花初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學
- 創辦時間:1997年10月
- 所屬地區:合肥市
- 學校類型:綜合
學校簡介,隊伍建設,科學管理,突出教學,最佳化環境,學校發展,實績榮譽,學校地址,
學校簡介
1996年,遷入合安路與錦繡大道交口的東南方。1997年10月,學校整體劃入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隸屬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發展局管理,更名為“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學”。
隊伍建設
該校著眼未來,造就一批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一支愛崗敬業、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永葆青春、蓬勃發展的源泉活水。學校著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樹立“名師”效應,培養學科帶頭人,以教研促教學,搭建青年教師成長平台,造就了一大批教學骨幹。
科學管理
學現代理念,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身體不好是廢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校首先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抓師德、促石風,培養一大批事業心強、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的德育工作者。
學校德育工作積極推行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為主的“三自”教育和“賞識激勵”教育,不斷完善“等級+評語+特長”的教育評價體系,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創造力和特長素質日益凸顯。在學中開展做文明學生、創文明班級、建文明校園活動;從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隱性教育的功能;再從普法教育中,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均行到較好的效果。
“一流的管理,完善的制度”是保證教育工作穩步推進,不斷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近年來,該校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建立完善各項校務管理制度,以管理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2006年以來,修訂完善各項制度,建立了完善合理的評估體系;其次,建立健全校務公開制度。對學校每學期收費項目及標準、財務收支情況、教師評優選先、考核、獎金分配等方面的情況,定期在教職工大會上進行通報,並在公示欄上進行公示;第三,建立和完善細化、量化的科學管理評估體系。堅持以有利於學校整體工作,有利於教師積極性調動,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三個有利於”,科學分配下達年度教學任務,簽訂教職員《目標管理責任書》,克服以班級平均分或合格率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唯一標準,從教師的德、能、勤、績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富有人性化、多元化、科學化的綜合評價機制,做到公平、工作、公開;第四,認真貫徹教育法規,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通過完善黨務、政務、教務、總務、學生等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激發和調動了廣大教職工、學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進程。學校充分發揚民主,做到大家事大家辦,以人為本,又注重製度管理,廣大教師心悅氣爽,倍加努力。
突出教學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永恆主題。近年來,為打破以往按部就班的傳統教育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強化常規管理,集眾人之智,聚萬民之力,把提高教學質量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主要採用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抓好課堂教學研究,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二是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堅持從嚴治教的原則,努力實現教學常規管理全程規範化、科學化。依據教學規律,教導處狠抓“備、教、批、輔、練”幾個教學基本環節。開展“聽、查、比、評”向各種教學評估形式,利用“教室日誌”這一傳統方式,傾聽學生意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三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逐年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特別是校本培訓,積極向業務主管部門爭取培訓名額,每年輪流進行選派部分教師到省內外先進兄弟學校進行聽課交流,學習先進教學和管理經驗。同時,積極鼓勵在職教師繼續進行深造。四是加強學校硬體建設,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按教學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共享網上及校內優質教育資源,使學生輕鬆學習。每年訂購一定數量的教育圖書.報章雜誌等教學資料,豐富圖書資料室、閱覽室,盡力為教職員工、學生創造自學環境,使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掌握最新教育動態信息,為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五、圍繞學校業已形成的辦學特色“成功教育”、“感恩教育”,細化工作流程,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
最佳化環境
學校對校園結構布局,環境美化進行有科學、有計畫的設計和改造。教學區、運動區布局合理,學校將成為“花園、學園、樂園”。走進五十九中學,春潮陣陣,書聲琅琅,高樓林立。展望未來,希望與太陽一道升起,萬道霞光普照大地,青山綠水紅花映照,碧野青草隨風起伏,鮮嫩的桃李綻放著笑臉。五十九中人正以嶄新的姿態,向學習環境一流、教學管理一流、教學水平一流、文明建設一流的合肥名校邁進。
學校發展
1996年,因安利集團新廠區建設用地及學校教育“兩基”達標需要,經肥西桃花工業區管委會同意,遷入合安路與錦繡大道交口東南方的新校址,占地47.8畝,建築面積4900平方米,設施按省農村國中三類標準配備,在校學生648人,12個班級,教職工55人。1997年8月,學校通過多方籌措資經,建起了肥西縣初級中學第一個微機室(20座),啟動了全區教職工的第一輪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工作,隨後被市、區認定為全區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基地。是年10月,學校整體劃入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隸屬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發展局管理,更名為“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學”。入區後,學校內強管理、外塑形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98年在校生達959人,2000年,在校生近1200人,達19個教學班(先後在廿埠國小和朝霞學校租借4個教室),是當時區內規模最大的一所區屬學校。其間,還與合肥市無線電技校聯辦旅遊、機電兩個技工班,共招收學生96人(後因教室不足等原因遷至錦繡國小)。
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在管委會的領導下,2007年8月合肥五十九順利地搬遷至新校區。新校占地約60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按四十個教學班規模設計,固定資產投資近二千萬。教學設施達國家一類標準,擁有現代化的行政辦公樓、教師辦公樓、兩座教學樓、多功能階梯教室、電子備課室、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閱覽室、圖書館、標準的田徑運動場等。校園布局合理,綠化美觀,是師生學習生活理想環境。
實績榮譽
自入區以來,學校堅持以“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為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師德立校,以教研興校,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治校,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追求一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嚴格地進行德育管理,紮實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入地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各項工作成績斐然:
1998年、2000年,學校兩度被評為“合肥市德育先進集體”;
1999年被評為“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園”;
2001年學校被評為“合肥市衛生先進單位”,眼保健操獲市二等獎;
2002年校工會被評為“合肥市工會先進基層組織”,校團委被評為“市優秀基層組織”、“市中學生優秀團校”,教工腳踏車代表隊獲市三等獎,學校教工保齡球隊蟬聯區第一、二屆冠軍,學生韻律操獲市二等獎,學校黨支部被區工委評為“先進基層組織”;
2003年,學校被評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先進集體”;
2004年,學校被評為市“綠色校園”。上世紀末,李金石、沈傑等一批特優生考入合肥一中,改寫了開發區農村國中學制短、條件差、師資弱出不了優秀學生的歷史,同時,普高升學率也不斷攀升,多次受到主管局的表彰;
2004年,學校又提出了“辦人民滿意學校”的教育口號,大膽創新,銳意改革,中考成績突出,29名同學升入省示範高中,100餘人考入高中,學生100%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
2005年,學校已完成新的三年發展規劃,積極待搬;
2006年以來,中考成績每年名列全區第一。
學校地址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桃源路156號
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