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子戲

嗨子戲

嗨子戲,安徽省阜南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嗨子戲形成於清代,流行於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區,其中廣為知名的地方性嗨子戲是安徽省阜南縣和河南淮濱等地區,因唱腔主調每句開頭多用“嗨”字起腔,然後定腔,打板上韻,而得名。其唱腔多源於民間小調,唱詞通俗易懂,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漢族傳統戲劇之一。

2011年5月23日,嗨子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IV-1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嗨子戲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地區:安徽省阜南縣
  • 非遺編號:IV-143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唱腔,唱詞,伴奏,代表劇目,分布地區,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活動,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嗨子戲又稱咳子戲、嘿子戲、哈子戲,因其表演時用“嗨”或“咳”字起調行腔,唱段字句中間也常使用“嗨”字來甩腔而得名。最先起源於固始、商城一帶,以以民間地燈小戲為基礎,吸收兄弟劇種的表演藝術發展演變而來,約形成於清代中期嘉慶至道光年間。早期嗨子戲為“圍鼓坐唱”的說唱形式,以“花腔小調”,表演唱帶有故事情節的節目,後來吸收花燈戲與民間歌謠等曲調而逐漸形成戲曲形式。
嗨子戲嗨子戲
解放後,阜南嗨子戲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1958年阜南嗨劇團成立,從此,嗨子戲被搬上舞台。
嗨子戲主要活躍在淮河中上游一帶,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年平均演出二百八十餘場。1978至1981年,年演出場次高達三百餘場,極大的滿足了民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求。
嗨子戲嗨子戲
由於多種原因,阜南嗨劇團於1982年被迫撤消以後,民間班社活動也迅速萎縮,且後繼乏人。因經費問題,沒設立研究機構,阜南嗨子戲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進入21世紀,安徽省阜南縣政府高度重視嗨子戲的保護工作,不僅提供組織、經費保障,而且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大力宣傳阜南嗨子戲,為阜南嗨子戲的傳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文化特徵

唱腔

嗨子戲表演運用淮河流域的方言,演出形式靈活,聲腔屬弋陽腔,同時受到餘姚腔的影響。以板腔體為主,曲牌為輔,同時使用幫腔合聲,形成唱、幫、打三位一體的特點。嗨子戲唱腔除有生、旦、淨、醜之分外,亦有快慢之分,使用五聲音階,有少量六聲音階,也有大都以偏倚音出現的特點。調式為“宮”、“徵”、“羽”調式。嗨子戲的唱腔活潑明快,饒有風趣。按其傳統稱謂、表現功能和使用情況,可分為主調唱腔、花腔(雜調)和過路唱腔三大類。
主調唱腔:是正本戲的主要唱腔,屬於過渡性的板腔體。主腔在曲式結構上,比較統一而有規律。不同腔句以一定的次序相互連線,形成固定的程式結構。一般分為三個層次:起板段,包括起板鑼鼓、起板句、還板句;中間段,包括上句、下句循環反覆;結束段,包括上簧和下簧。無論如何變化,速度均保持一致,所以藝術風格較為統一。上下句變化多樣,對於喜怒哀樂等複雜的情感都能表現的恰到好處。主調分為苦娃子、喜娃子、平娃子、寒腔、導板、壓板六種,是嗨子戲唱腔音樂的主體。
花腔(雜調):是花腔小戲的專用調,在本戲中不用,是主腔之外嗨子戲傳統小戲唱腔的總稱。一個戲有一至兩個調,它互補通用,戲名也是調名。花腔多為簡單的上下兩個或四個樂句組成。唱詞不定,以七字、十字韻居多。最後一句曲調多重複一遍,加強終止性。調式有宮、商、角、徵、羽各調。花調有下陝西、放鸚哥、打貨、祭塔調等六七十種。用花腔演唱的小戲,短小精悍,抒情自然,健康樸實,旋律優美。在嗨子戲唱腔的作用,僅次於主腔,也是嗨子戲唱腔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嗨子戲嗨子戲
過路唱腔(外劇種唱腔):是嗨子戲吸收套用了廬劇、邦劇、京劇灶戲等一些劇種的唱腔。嗨子戲唱腔雖有獨特的風格和一定的表現力,但由於搬上舞台的時間較短,在唱腔藝術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仍然有一部分唱腔不得不套用或照搬其他的劇種的唱腔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唱詞

嗨子戲的唱詞,大多是以基本句式為基礎的段式,詞格大致有十字韻、八字娃、七字句、六字揚、五字嘣、四字打、三字經等。無論哪一種句式都要規整的對稱結構,即上句、下句的句幅是對稱的,詞組的劃分是二二三、三三四。唱的時候,用固定句式持續下去會造成曲調的單調影響表現力,所以老藝人設法突破這種句式,用擴展或縮短腔句的手法,在基本腔句中加垛子。花腔,使腔句變化自由,再把變化句式同基本句式結合,組成變化靈活的唱段。
嗨子戲嗨子戲

伴奏

1、人聲幫腔:不用笛、簫、琵琶、三弦等管弦樂器伴奏,而是在演唱時人聲幫腔,以打擊樂器襯托,使得嗨子戲高亢喧囂,特點突出。這種一唱眾和的形式,是伴奏音樂的組成部分,有齊唱、合唱、獨唱,交替結合使用,豐富了演唱形式,使情緒經過渲染,更加鮮明。
嗨子戲嗨子戲
2、樂器伴奏:傳統的嗨子戲樂隊只有三人,使用鑼鼓伴奏。隨著嗨子戲的不斷發展,演員和樂隊不斷發展壯大,由原來的每人操作多件樂器改為一人演奏一件樂器。解放後成立了國營嗨子劇團,增加了絲竹樂器。

代表劇目

阜陽嗨子戲劇目形式有本戲、折子戲、三小戲三種。截止到2013年,發掘整理傳統劇目有130多出,經常上演的有《打桃花》《站花牆》《王員外休妻》等。新中國成立後,阜南縣嗨劇團創作劇目30多個,曾有新編小戲《萬分之一秒》《犟隊長》等演出。
嗨子戲嗨子戲

分布地區

嗨子戲主要流行於安徽省西北部阜南、潁上、臨泉等地以及河南省淮濱、固始、商城、息縣一帶。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嗨子戲產生於勞動生活之中,樸實而不失活力,地方味濃郁,旋律唱腔自然優美,文化源頭上具有深厚的基礎。無論是從流行地域、演出形式、藝術風格上看,還是就其文化內涵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層面考察,嗨子戲都具有鮮明的獨創性和無可替代的唯一性。

傳承人物

謝學芳,女,1943年4月出生。2009年1月20日,謝學芳入選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嗨子戲。
李玉英,男,1946年出生。2009年1月20日,李玉英入選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嗨子戲。
孫利霞,女,1944年4月2日出生。2009年1月20日,孫利霞入選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嗨子戲。
戴萬青,男,1943年7月19日出生。2015年1月17日,戴萬青入選為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嗨子戲。

保護措施

2012年7月,阜南縣開始籌建非遺傳承培訓班,由縣文廣新體局牽頭,縣教育局、民政局等聯合辦學,於2013年2月成立了阜南縣第一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班,即嗨子戲藝術學校,學生畢業後授予中專文憑,成為嗨子戲人才培養的專業基地,為嗨子戲培養專業後備力量。
嗨子戲嗨子戲
2016年,阜南縣文廣新體局對劇團進行體制改革,鼓勵其參與文化市場競爭,為嗨子戲在市場競爭中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6月,由阜南縣嗨子戲藝術學校編排移植的嗨子戲《痛說革命家史》,參加了2015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地方戲藝演。
2018年,由阜南縣演藝中心創作排演的嗨子戲《競標》,在北京中國地方戲演出中心參加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

榮譽表彰

2016年11月,由阜南縣文化館編排移植的嗨子戲《按規定辦》,獲第十三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