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定遠縣境古為淮夷之地,戰國時期屬楚地。
秦設郡縣時,屬
九江郡所轄的陰陵(治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東城(治今定遠縣大橋鄉三官集)縣。西漢時,縣境內設陰陵、東城二縣和曲陽侯國(治今鳳陽縣龍頭壩),均屬九江郡。王莽改東城為“武城”,陰陵為“陰陸”,曲陽侯國為“延平亭”。東漢時恢復西漢舊稱,將延平亭改稱西曲陽,東城、陰陵、西曲陽三縣皆隸屬九江郡(治陰陵)。永平十五年(72年),東城改屬徐州下邳國,三國魏時撤銷東城、陰陵二縣建置,改屬淮南郡西曲陽縣。西晉恢復東城、陰陵二縣建制,仍屬淮南郡。東晉建制與西晉同。
南北朝時,江淮地區為南北激烈爭奪的場所,歸屬和建置變動頻繁。劉裕代晉稱宋時,東城縣先屬南朝宋,後入北魏。南朝齊時,在境內設馬丘郡(治今定遠縣興隆鄉藍柵橋)。南朝梁武帝時,始以“定遠”為縣名。據《太平寰宇記》載:“梁天監三年(504年),土人蔡豐據東城,自魏歸,武帝嘉之,改曰豐城,立為定遠郡,又改為廣安郡定遠縣”。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遠將軍曹世宗攻破西曲陽,收復淮南失地,將西曲陽、陰陵、東城三縣並為定遠郡,置定遠縣。縣名“定遠”,含有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之意。梁大同六年(540年)置安州(治今定遠縣大橋鄉三官集),領定遠、臨濠二郡。南朝陳時,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定遠復歸南朝。
北朝曾數度領轄縣境。北魏孝文帝永平三年(510年)置安州(治今縣東南大橋鄉三官集)。後又置北譙郡,治陰陵城(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領南蔡(治陰陵城)、北譙(今鳳陽縣龍頭壩)二縣。北魏、東魏時,在今縣境內曾設西沛郡,領肖、沛、平陽三僑縣。北齊時,置廣安郡(由梁臨濠郡改名,位今定遠縣大橋鄉)。大象一年(580年)入北周。
隋文帝仁壽元年(602年),改廣安郡為臨濠縣(治東城),屬濠州。隋煬帝改濠州為鐘離郡,仍轄臨濠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鐘離郡臨濠縣為豪州定遠縣。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定遠縣治遷至定城。此後歷朝縣治基本未動。天寶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屬
鐘離郡,後復豪州。貞觀年後,州郡屬淮南道。元和三年(808年)改豪州為濠州。
五代十國時,定遠先屬楊行密割據地區,後歸南唐。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升定遠縣為定遠軍。顯德三年(956年)歸後周。
北宋時,定遠先屬淮南路,後屬淮南西路濠州。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濠州團練使移戍藕塘,金兵攻占濠州和定城。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縣治遷回原址並築定城土城。
元朝時,定遠初屬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屬臨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定遠縣直屬中都(今鳳陽城)。十三年屬六部鳳陽府。永樂元年(1403年)一月屬南京鳳陽府。
清初定遠縣屬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鳳陽府。
民國初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體制。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至民國17年(1928年)8月,屬安徽省淮泗道。民國21年(1932年)10月後屬第四專區;民國27年(1938年)10月改屬第六專區;民國29年(1940年)4月改屬第五專區。
1949年1月18日,定遠全境解放,初屬江淮第一分區;同年4月21日改屬皖北行署滁縣專區。1956年1月隨宿縣、滁縣二專區合併,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復屬滁縣專區。1971年3月改滁縣專區為滁縣地區;1979年2月改滁縣專區為滁縣地區行署,仍轄定遠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1年,海清區改稱紅店區,站崗區改稱永紅區。6月撤銷紅店區,將紅店區所轄的紅衛兵、太陽升兩公社劃歸永紅區管轄,紅店、東興兩公社劃歸定城區,東方紅(姜興)公社併入爐橋區青山公社。8月,撤銷定城區所屬的齋朗鄉。
1972年8月,池河區增設劉鋪公社。
1976年8月,藕塘區增設義和公社,定城區恢復齋朗公社。
1980年3月,爐橋區增設十里黃公社,定城區增設興隆公社,藕塘區增設南店公社。
1981年7月,城東公社改為定東公社。
1983年,實行政社分開,把原來的53個人民公社改為鄉(鎮)政權。全縣共設6個區2個直屬鎮53個鄉:
定城區轄定東、城西、齋朗、范崗、程橋、西卅店、東興、嚴橋、興隆9個鄉。
池河區轄池河、岱山、拂曉、紅山、三和、劉鋪、桑澗、天河、練鋪9個鄉。
藕塘區轄藕塘、仁和、界牌、永寧、大橋、觀寺、倉鎮、朱馬、義和、南店10個鄉。
張橋區轄張橋、高塘、勝利、二龍、連江、郭集、早廟7個鄉。
吳圩區轄吳圩、站崗、蔣集、九梓、朱灣、卜店、耿巷7個鄉。
爐橋區轄年家崗、嚴澗、能仁、靠山、青山、永康、孫集、七里塘、青洛、八一、十里黃11個鄉。
爐橋鎮轄4個居委會和農業、漁業、蔬菜3個大隊。
定城鎮轄4個居委會和城北、長青兩個大隊。
1984年,定城鎮和爐橋鎮先後升格為標準鎮,藕塘鄉改為鄉級鎮,其餘未變。
1986年,池河、張橋、永康三鄉改為鄉級鎮,其餘未變,此建置沿用至1988年底。
1989年,吳圩、朱灣兩鄉改為鄉級鎮,其餘未變。
1990年,全縣置兩個建制鎮,6區53鄉(其中鄉級鎮6個),521個村委會,5256個生產隊。鎮下設19個居委會。
區劃詳情
截止2017年,定遠縣下轄22個鄉鎮。分別為:
定城鎮、爐橋鎮、張橋鎮、池河鎮、蔣集鎮、朱灣鎮、七里塘鄉、能仁鄉、二龍鄉、連江鎮、倉鎮、界牌集鎮、拂曉鄉、西卅店鎮、范崗鄉、嚴橋鄉、永康鎮、桑澗鎮、三和集鎮、藕塘鎮、大橋鎮、吳圩鎮。定遠縣政府駐地位於
定遠鎮城東新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定遠縣地處安徽省東部的丘陵區,介於北緯32°13′~32°42′與東經117°13′~118°15′之間,北連鳳陽,西接長豐、淮南,東與滁州市南譙區、明光市接壤。東西長83公里,南北寬56公里,總面積299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定遠縣的地勢大致是北高南低。在地貌單元上屬
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境內地貌類型分為丘陵、波狀平原和平原三種。北部和東部為丘陵;大部分地區為波狀平原,殘丘和緩崗散布其中;小量的成片平原僅分布於縣西南一帶;池河沿岸有一狹窄的河谷小平原。全縣海拔高程小於350米,相對高程大於100米。
氣候條件
定遠縣屬北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氣候類型。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由於季風影響,四季雨量分布不均,時有旱、澇災害。四季的特點是:春季溫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少雨多旱,冬季乾燥嚴寒。
定遠縣氣壓冬高夏低,春秋兩季介於兩者之間。全年最高壓為1月,累年平均為1018.3毫巴;低氣壓為7月,平均為995.2毫巴。
定遠縣境內由於地形不同,至使東、西兩部的氣溫略有差異。西部平原地區氣溫略高於東部崗丘區,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1~1.5℃,0℃以上積溫5300℃~5400℃,10℃以上積溫接近4800℃。東部最熱月平均氣溫不足28℃,最冷月平均氣溫0~1℃,0℃以上積溫為5300℃,10℃以上積溫4700℃。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定遠縣土地總面積為448.65萬畝,其中承包耕地155萬畝,林地30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7.5萬畝),宜牧荒山30萬畝。
礦產資源
定遠縣境內已發現的礦種有金、銅、鉛、鋅、岩鹽、石膏、
石英岩、石灰石、
方解石、大理石、花崗岩、麥飯石等23個品種,其中:岩鹽儲量為17.5億噸,氯化鈉含量最高達99.2%;石膏儲量2.3億噸,為全省所獨有;大理石荒料儲量277萬立方米,是皖東地區大礦之一,主要品種有虎皮、條帶、龍雲、彩雲、魚子玉、黑皖螺、方山玉、青石玉、豆沙玉等九種;石英岩礦儲量2620萬噸,含氧化矽品位95-99%,礦石硬度7-8級;石灰石儲量3億噸,含氧化鈣45~51%,氧化鎂1~3%;方解石礦儲量100萬噸以上,含碳酸鈣95%以上;白雲岩礦儲量189萬噸;還有頁岩、陶土、玄武岩、膨潤土、麥飯石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總戶數27.13萬戶,戶籍總人口97.49萬,其中:男性51.86萬,女性45.62萬。全年出生人口16412人,其中,男性8805人,女性7607人。死亡人口12857人,其中,男性7365人,女性5492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80.7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城鎮化率39.85%,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
定遠縣有1個民族鄉11個回族村、1個回民居委會(定城南大街回民社區),有回、壯、滿等30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0%以上。定遠縣有1所完全民族中學、4所民族國小。全縣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3大宗教,有依法審批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114個。
經濟
綜述
2018年,定遠縣地區生產總值20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54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63.7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84.1億元,增長6.5%。
2018年,定遠縣實現財政財政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14%。全年實現稅收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14.5%,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72%,同比提升1.5%。財政累計支出62.5億元,同比下降7%。
2018年,定遠縣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房地產)同比增長14.8%,增幅比2017年提高4.7%。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3.8%;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5.8%,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5.8%;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2%。從項目規模看,全縣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5%;5000萬元以下投資項目同比增長547.3%。
2018年,定遠縣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7834元,增長11.3%。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7883元,增長10.3%,增幅比2017年提高1.2%;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2280元,增長10.2%,增幅比2017年提高1.1%。
第一產業
2017年末,定遠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3.3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088公頃,增長1.8%。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9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8%;油料播種面積11143公頃,比上年增長0.1%;棉花播種面積1067公頃,比上年增長0.9%;蔬菜播種面積7025公頃,比上年增長4.4%。
全年糧食總產量116.13萬噸,比上年增長3.2%。油料產量3.34萬噸,比上年減少0.5%;棉花產量2052噸,比上年增長1.4%;蔬菜產量23.67萬噸,比上年增長4.2%。
年末全縣生豬存欄78.39萬頭,比上年增長3.8%;全年生豬出欄153.51萬頭,比上年增長0.4%。全年肉類總產量148410噸,比上年增長1.6%,其中豬肉產量12.6萬噸,比上年增長0.9%。全年禽蛋產量2.45萬噸,比上年增長2.1%。奶類產量2275噸,比上年減少5%。水產品產量4.05萬噸,比上年增長5.6%。
2018年,定遠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7%,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11.86億元,增長8.5%。全縣生豬出欄130萬頭,同比增長3.3%,期末存欄62萬頭,同比增長1.5%;家禽出欄、存欄分別為775萬隻和303萬隻,分別增長2.38%和2.85%。水產品產量3.9萬噸,同比增長6.66%。主要肉類總產量125393噸,同比增長3.42%。
第二產業
2017年末,定遠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4.78億,同比增長1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比上年增長10.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股份制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較快。
規模以上工業中,21個工業行業大類行業中的15個行業產值實現增長,10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及以上增長,其中,非金屬礦採選業增長54%;橡膠塑膠製品業增長49.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31.1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1.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2%;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4.7%。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共有27家企業列入高新技術產業行業目錄,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19%,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27.1%,累計增長28.5%;2017年末,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6家,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3.5%,累計增長1.1%。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和上年相比,大多保持增長,其中,鹽酸、水泥、發電量、橡膠輪胎外胎、合成氨、商品混凝土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9.9%、2.5%、4.5%、69.8%、63.9%、10.5%。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2家,比上年淨增加1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99.9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8.29億,比上年增長18.1%;實現利稅14.04億,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利潤7.74億,比上年增長8.7%。
2017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0.90億,比上年增長9.5%。年末,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6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3億,比上年增長25.5%。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33.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6.3%;房屋竣工面積131.4萬平方米,與上年增加22.2%。
2018年,定遠縣136家規上工業累計完成產值同比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6%,增幅比2017年提高1.4%。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企業20家,產值同比增長15.2%;高新技術產業規上企業28家,產值同比增長37.1%;農業產業化產業規上企業48家,產值同比下降5.4%。
第三產業
2018年,定遠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4億元,同比增長13.2%,增幅比2017年提高1.7%。從行業類型來分,全縣實現批發業零售額8.9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零售業零售額56.6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住宿業收入0.3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餐飲業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14.1%。從單位規模來分,限上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2.3億元,同比增長14%;限下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0.1億元,同比增長14.1%。全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0.6億元,同比增長36.2%,增速超出同期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速19.7%。
2018年,定遠縣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770萬美元,同比增長10.1%。其中出口3477萬美元,同比下降19.1%;進口1293萬美元,同比增長3841%。實現外資5806萬美元,同比增長7%。
截至2018年末,定遠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87.4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83.4億元,同比增長12.4%。各項貸款餘額161.4億元,同比增長4.7%。
交通運輸
定遠縣位於合、蚌、淮、滁四個城市交匯中心交通便利,淮南鐵路貫穿境內,
京滬高鐵縱貫南北並設有定遠站,
京滬鐵路緊鄰而過,規劃的合肥至青島高鐵在定遠境內設定遠東站,
合徐高速公路橫跨境內。縣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兩機場僅不足兩小時路程。
淮南鐵路、合蚌公路、
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連線線穿境而過,距南京、合肥等周邊大中城市僅1小時左右車程,到上海6小時車程。淮南鐵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縱貫縣境西部,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境內長約50公里。公路有定遠到合肥、蚌埠、滁州、三界、明光、朱巷、永寧等幹線。至2013年,全縣公路總里程2661.1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條50.47公里,省道4條194.499公里,縣道17條355.412公里,鄉道70條551.193公里,村道663條1509.604公里。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民用汽車擁有量5.19萬輛,比上年增長18.8%,其中私人轎車擁有量3.86萬輛,比上年增長28.2%。全縣公交營運線路13條,與上年持平;實有公車輛147輛,比上年減少18輛;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976萬人次。全縣計程車456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49年2月,皖北四分區在定城開辦津淮中學定遠分校,招學生90餘名,5月學校停辦,大部分學生參加工作,少部分學生繼續讀書。1949年8月,恢復“定遠初級中學”,招收兩個班,學生93人。1952年,在爐橋開辦定遠縣第二初級中學。1956年,在西卅店開辦定遠縣第三初級中學,招收初一新生110人,教職員工15人。1957年,在藕塘革命老區開辦藕塘國中。1958年,開辦池河國中、吳圩國中,定遠一中首設高中班。當年,全縣有6所初、高中,國中在校生2236名,專任教師79人,高中在校生114人,專任教師8人。1960年,爐橋中學招收了高中班;1962年,撤銷高中班,學生併入定遠中學。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其中民辦1所),2017年招生4071人,在校生6550人,畢業生2825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民辦3所),招生4586人,在校生14066人,畢業生5015人。普通國中60所(其中民辦7所),招生9525人,在校生27913人,畢業生8835人。國小37所,另外還有教學點14個,招生7786人,在校生46589人,畢業生9183人。幼稚園107所(其中民辦45所),招生8794人,在園兒童20363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5.76%,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98.92%,國小入學率為99.96%。
科技事業
2017年,定遠縣建立天使投資基金、科技創新卷等,新建中國農大吳常信院士工作站、亞蘭博士後工作站。全年申請專利554件,比上年減少8件。其中:發明專利410件,實用新型專利93件,外觀設計專利51件。全年專利授權量105件,比上年減少175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實用新型專利45件,外觀設計專利32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當年新增1家。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共有衛生機構332個,其中醫院27個、衛生院22個,衛生監督所1個,婦幼保健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6個、診所1個、村衛生室249個、計畫生育服務機構22個。全縣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807張,其中醫院212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32張。衛生機構從業人員3222人,其中,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156人,執業醫生765人,註冊護士908人,衛生防疫人員 98人。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821184人,參合率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定遠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藏量46萬冊。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衛星收轉站10座,全縣城鎮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5萬戶,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65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
歷史文化
節慶
藕塘民俗文化節:據明嘉靖年間所修《定遠縣誌》記載,東漢人令狐子伯流落藕塘,寄宿山上寺廟中。當地百姓送衣送食,僧侶授其學業,子伯後官至楚國丞相,為感恩
藕塘父老重修廟宇,塑寺中所供碧霞元君(俗稱黑奶奶)金身並立塔為志。四鄉八里村民紛紛拜謁,祈禱人壽年豐、國泰民安,後來便漸漸形成了三月十五藕塘廟會。2012年定遠縣委、縣政府將藕塘令狐山廟會升格為民俗文化節。
池河梅白魚美食文化節:
梅白魚是池河流域特有的魚種,魚色如銀,漿汁似奶,肉嫩味鮮,堪稱魚類一絕;每年的梅雨季節大量的魚群從洪澤湖逆流而上到池河流域繁殖產卵生衍,遨遊在池河水域,獨特的池河水質盛產出聞名遐邇的梅白魚。
能仁廟會:元朝末年,蘇州民女和玉鳳(即十三妹)投奔能仁地方義俠鄧九公,劫富濟貧,聞名天下。大明永樂九年,大殿重修,能仁寺成為遠近香客進香拜佛的聖地。特別是二月初八這一天,方圓幾十里的百姓,紛紛來到能仁寺燒香拜佛,敲鑼打鼓、玩燈。是以商品交易、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
民樂
民間流傳的
器樂曲甚多,有維妙維肖的《百鳥朝鳳》,有細吹細打的《抱妝檯》,有歡樂明快的《小開門》,有行雲流水的《溪流情》等。打擊樂方面有《小五番》《十八番》《喜鵲登枝》《兔子扒窩》等。每逢婚喪壽誕、逢年過節之際,愛好樂器的農民們或數人組班或數十人聚集,笙蕭管笛,喇叭鑼鼓,吹吹打打,熱鬧非凡。在鑼鼓音樂中,以能仁鄉涼亭班子為優,他們除雙套大鼓、大鑼、大堂鑼外,還配有20至30面手鑼(又名哈叭狗),演奏時輕如良霄月夜,急似暴風驟雨,風格獨特,是定遠縣民間器樂曲中的一朵奇葩。
民間舞蹈
蘭花燈:也稱《扭蘭花》,泛稱《花鼓燈》,流行於全縣境內。舞蹈中有“蘭花”4至6人,“韃子”、“岔傘”各1人,皆為男角。“蘭花”上穿紅,下著綠,頭扎紅色綢球,綢帶披垂兩旁,腦後梳獨辮,雙手持紅巾,打扮俊俏;“岔傘”上穿鑲綠邊對襟白褂,下穿紅色彩褲,頭扎紅巾,手持岔傘;“韃子”上穿淡黃大襟便衣,袖口鑲紅邊,外穿翻毛皮襖,頭戴草帽圈,下穿茶色馬褲,足蹬黑色長筒馬靴,手拿芭蕉扇。《蘭花燈》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了,相傳在元朝以前,定遠境內就有《蘭花燈》班子,不過那時只有“蘭花”和“岔傘”,因為在封建社會女子不準玩燈,所以,那時“蘭花”皆由青少年男子扮演。抗日戰爭時期,在藕塘抗日民主根據地,逢年過節和開慶功大會,人民民眾自發地掀起玩《蘭花燈》的熱潮,老百姓、政府幹部、新四軍官兵都參加扭跳,並在唱詞上賦予新的內容。建國後,人民又自發地將男扮女裝的“蘭花”改為女性扮演,每逢佳節,都有好幾班,甚至幾十班《蘭花燈》爭相表演,在鑼鼓伴奏中,且歌且舞,藉以歡慶豐收,喜慶佳節,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獅子舞:流行在站崗、東興、九梓一帶,表現勞動人民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精神。
龍舞:流行於倉鎮、池河、九梓、能仁等地,每遇天旱,人們舞龍祈雨,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春佳節舞龍燈,常表達農民喜悅心情和祁求神龍福佑來年國泰民安。
花車、花船:用竹篾扎制彩紙糊成,船心坐一美女,四周4-6人,船頭漁翁撐篙,船尾老夫掌舵,在鼓樂聲中,見風采柳,邊歌邊舞,十分活躍。
其他還有花挑、蚌舞、跑驢、大頭和尚戲柳翠、五馬破曹等。
曲藝
定遠境內流行的曲種有大鼓、琴書、
評書、快板書、革命歌等,但主要的是大鼓、琴書。
解放前,曲藝藝人沒有固定演出場地,沒有組織,各自拜師求藝。在農村集鎮和廟會上設攤演唱,有時也到大的自然村莊或富裕人家說唱。解放初,縣文化部門設立流動藝人管理組,管理曲藝隊伍。1956年,縣成立曲藝協會。至1960年,曲藝協會會員由解放初期的30人發展到67人。每個會員發一枚金屬會員證章和一張會員證書,按月繳納會費,憑證在縣內外流動演出。1964年至“文革”期間,曲藝協會被迫解散,曲藝藝人也遭到不公正待遇。1974年10月,又重新考核、批准69人恢復說唱活動。1978年10月恢復定遠曲藝協會,對全縣167名曲藝人員進行考核,擇優吸收69名藝人入會。為加強管理,制定了新的《協會章程》和《演唱守則》。1979年2月22日,縣文化局正式下文成立曲藝管理小組。80—90年代,農村曲藝活動逐漸減少,曲藝組織名存實亡。
定遠曲藝藝人大部分識字不多,沒有定型曲目,說唱內容較亂。為此,縣文化館曾幫助曲藝協會對《楊家將》、《瓦崗寨》、《包公陳州放糧》、《烈火金鋼》、《平原槍聲》等新、老書篇,進行加工、改編,並多次參加省、地曲藝會演。
定遠曲藝分南北兩大派,南派以李學聖為首,使用木質搭板,以大鼓為主。北派以王家珍為首,使用金屬鋼板,以琴書為主。較有影響的曲藝藝人有甘華福、
劉正先,後被調入省曲藝團工作。此外還有琴書藝人柏芳珊(女)、陶家英(女)、陳慶余(盲人),大鼓藝人龐玉芳等。龐玉芳熔南北兩派大鼓藝術於一身,演唱時繪聲繪色,在民眾中影響很大。
(一)鼓書:鼓書即《安徽大鼓》。演唱者一手執鼓槌,一手執搭板或鴛鴦板,邊槌,邊打板,邊唱,邊說,夾唱夾敘,韻味很濃,十分動聽。
(二)評詞:說書者面前放一張條桌,桌上放一驚堂木,以白話方式敘述故事,有聲有色。
(三)琴書:一男一女兩人合作,男人手操墜胡,女人一手執搭板,一手敲楊琴,有說有唱,有彈有敲。一般女的唱得多,音色甜美,娓娓動聽,氣氛熱烈,節奏感很強,民眾十分喜愛。
風景名勝
定遠古城
定遠古城位於城東新區永康路,占地面積1500畝,依水系而建,劃分為紅色文化街、民族和外國風情街、演藝街、休閒娛樂街、酒吧街、小吃街等。
令狐山
令狐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定遠縣
藕塘鎮東南的皇甫山西麓,東依將軍峰、西接東園民居、面連營盤山、北濱大沙河,與藕塘老街隔水相望。總面積3300畝,海拔94米,景色宜人,分為四個景區:清流湖景區,塔山景區,南苑景區,東湖景區。集湖光山色、流水、花卉、果林等自然景觀為一體,融寶塔、寺廟、詩詞瀚墨和現代建築等人文景觀於一身的多功能生態型的
國家森林公園。相傳漢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廟;唐宗相繼增建子伯祠、碧霞宮、廟宇輝弘、香火頗盛。千百年來,農曆每年三月十五,碧霞元君(俗稱黑奶奶)神座前,絡繹不絕的八方香客,頂禮膜拜。東漢楚相令狐子伯,少年避難讀書於此,其稱相後為酬謝藕塘父老和僧人教養之恩,於廟後山巔興建七級浮屠,名曰“文峰塔”,後人為懷念子伯而易名“令狐塔”。
朗峰湖
朗峰湖(朗峰水庫)位於
藕塘鎮南3公里處,群山環抱,碧波蕩漾,湖水清澈,風光瀲灩,周圍松樹四季長青。環境優美,朗峰水庫被稱為朗峰湖。
花園湖
花園湖位於定城西部,景區內地勢起伏,河湖交錯,自然形成了“五洲三島”景觀。景區內樹木蔥蔥,環境優美。2006年10月,投資約800萬元重建花園湖公園。 公花園湖景區內還有定遠名人館、定遠博物館等景點,系統展現了定遠文化和歷史。
中九華寺
清《定遠縣誌》載:“
中九華寺,位於定遠縣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
霸王別姬處。”中九華寺,又名五峰禪院,系南北朝時宗本僧修建。因毀於兵燹,宋時重建。明朝詩人王哀登中九華寺時題詩一首:“偶經棲佛地,碧草冷雲峰,梵宇清塵慮,龍宮起拜容,拈花初見月,隔水忽聞鐘。獨坐山房靜,潛風度竹松。”
現中九華勝地有一高2.4米,寬0.8米的青石碑。據考察,中九華寺, 是陰陵古城周圍諸多廟群中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一座古剎。寺前有“靈潤殿”,寺後有“霸王寨”,與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傳當年項羽垓下敗逃,渡淮後駐於此。寺左側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漢泉、珍珠泉。
金山滴水寺
金山滴水寺廟位於定遠縣
西卅店鎮青山村大金山深處,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該寺與鳳陽禪窟寺,定遠莫邪寺等齊名,系中九華系列文化中心之一。金山滴水寺遺址所在地海拔100—400米,四季分明,溫暖濕潤,並且有山泉、水庫,山青水秀,周邊山體相連,原生植被保護較為完整。千百年來,香火旺盛。
紅石峽
定遠縣
拂曉鄉境內有一座山叫
大洪山,又名大橫山,山高海拔234米。其山東南處有一處特殊地貌——“丹霞地貌”,面積約2平方公里。定遠“
丹霞地貌”地貌形狀各異,如黃山的72峰。色澤呈赭紅色,結構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有的地方因長年風吹日曬,顯得板結、堅硬,叩之有聲;有的地段被歲月的鑿刀雕刻成某些物體形狀。愈往上攀,溝壁愈鬆軟。每有山洪衝擊,山體還會繼續垮塌、剝落,使“紅沙溝”向前向上伸延。山坡的另一面剝脫了所有的植被,敞露出丹紅色的山體,充滿了野性和粗獷之姿,猶如“赤壁”。
谷堆王漢墓群
谷堆王漢墓群位於定遠縣城西39公里的青洛鄉谷堆王村西南角,墓地距地表不深,地表早墾為農耕田。1977年4月,省考古研究所曾發掘9座,其中4座有盜洞,兩座被折磚破壞。墓均為長方形墓室,有耳室,具有東漢早期特徵。出土物以陶器為主,有釜、甄、灶、井等;實用物有五誅錢、劍、斧、矛等。所有出土文物均存於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著名人物
定遠縣名人輩出。如東吳名將
魯肅、南宋名相
董槐、明朝抗倭英雄
戚繼光、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等均出於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羅炳輝、張雲逸、譚震林、徐海東等,曾在這裡戰鬥和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