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中國江蘇省下轄地級市、省會城市)

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京市(英文:Nanjing),簡稱寧,別稱“金陵”“建康”“石頭城”,江蘇省轄地級市,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位於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面積6587.04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9月,南京市轄11個區,2023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954.70萬人。南京方言為江淮官話

南京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長,年溫差較大。南京市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稱,長江漫灘、富水軟土、崗地、岩溶等多種地貌單元並存。南京地區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100多年的商代晚期南京建城,東漢黃龍元年(229年)為南京建都之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953年被定為江蘇省省會,1994年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16年被確定為“特大城市”。

鋼鐵、石化、汽車、電子四大支柱產業是南京市經濟的“基本盤”。2023年,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7421.40億元,三次產業占比為1.8:34.0:64.2。南京是全國經濟十強,製造業十強,是國家發改委定位的“全國重要區域金融商務中心”是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是中國首個“中國軟體名城”。

南京有“六朝古都”“十代都會”之稱,城市的文化輻射力達整個東亞地區。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是長江三角洲特大城市和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
  • 外文名:Nanjing 
    Nanking 
  • 別名金陵建康、石頭城 
  • 行政區劃代碼:320100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江蘇省 
  • 地理位置: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 
  • 面積:6587.04 km 
  • 下轄地區:11個市轄區 
  • 政府駐地:南京市玄武區北京東路41號 
  • 電話區號:025 
  • 郵政編碼:210000-211800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954.7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中山陵夫子廟雨花颱風景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南京馬鞍國際機場  
  • 火車站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規劃) 
  • 車牌代碼:蘇A 
  • 地區生產總值:17421.40 億元(2023年) 
  • 簡稱:寧 
  • 地理坐標:南起北緯31°14′,北抵北緯32°37′,西起東經118°22′,東迄東經119°14′ 
  • 所屬國家:中國
  • 方言南京話 
  • 人均GDP:183015 元(2023年) 
  • 市花梅花 
  • 市樹雪松 
  • 知名高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 
  • 民族:以漢族為主,56個族別齊全 
  • 政府官網:https://www.nanjing.gov.cn 
  • 港口:南京港 
名稱衍變,歷史沿革,先秦時期,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中華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然地理,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形地貌,水文,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多樣性,行政區劃,政治,人口,人口數量,民族,語言,宗教信仰,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醫療,媒體,科技,文化,體育,社會保障,水利,環保,交通,綜述,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公共運輸,人文,綜述,飲食,習俗,藝術,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區象徵,地方特產,風景名勝,綜述,重要景點,對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榮譽,

名稱衍變

歷史上,南京市域範圍內曾在歷史上先後出現過70多個名號,名稱之多,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也屬罕見。按其來源,可以分為官方稱呼(正式名號)和民間稱呼(非正式名號)兩大類。官方稱呼,就是以王朝或政權的名義明文確定的正式名稱,如金陵、秣陵、建業、石頭城、揚州、丹陽、丹楊、江寧、建鄴、建康、金城、蔣州、昇州、歸化、白下、上元、西都、留都、陪都、集慶、應天、南京、京師、南都、天京、天都、天城、首都特別市、京市等,有近30個。民間稱呼,則是來自歷代文人騷客筆下和尋常百姓日常口頭上的習慣性稱謂,屬於非正式名稱,如冶城、越城、虎踞龍盤、皇邑、神京、上國、上京、江南佳麗地、京邑、白門、皇都、吳京、帝里、江南第一州、江城、南國、行都、南中、南部、新都、新京、秦淮、鐘山等,有40個以上。
其中年代最久遠的名號是冶城,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吳王夫差利用今南京及其周邊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在今南京市主城區內的朝天宮建立了一座規模較大的冶煉作坊,作坊被稱為冶城。
金陵是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豐富內涵的名號。“金”應指金屬銅,“陵”是山陵、山岡之意。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秦淮河入江口北岸的石頭山(今南京清涼山)建造城池,取名為金陵邑,是今南京被稱作金陵的開端。名稱來源有“埋金說”(風水先生說今南京這個地方有王氣,楚威王因此命人在此地埋金以鎮王氣)、“因山立號說”(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中記載:“按《輿地誌》,古金陵山也。邑縣之名,皆由此而立。”)、“產金說”(唐許嵩《建康實錄》記載:“或雲地接華陽金壇之陵,故號金陵。”《景定建康志》云:“地接金壇,其山產金,故名。”)、“採金說”(孫權在這裡開礦採金)。
揚州作為今南京地域名稱的時間為400年左右。在隋唐之前“揚州”指的就是今南京,從東漢末年揚州刺史治所遷到建業(今南京),到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揚州,再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將揚州大都督府和揚州刺史治所移到江都,南京的名號都為揚州。
元至正二十八年、吳二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於應天府置南京,這是南京地名之始,是南京市第一次成為統一的全國性的首都。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清代改應天府為江寧府,鹹豐三年、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名天京,定為首都。同治三年(1864),清軍攻占天京,重置江寧府。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並定都南京後,又將清代的江寧改稱為“南京”,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原名一直沿用至今。
部分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昇州(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都、天京、首都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南京一帶在100萬至120萬年前有古人類活動。60多萬年前有古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50萬年前,今南京東郊湯山葫蘆洞一帶有被後世稱為南京直立人(又稱南京猿人)的原始先民活動,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曾出土南京猿人化石。約11200年前,南京溧水神仙洞一帶出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的活動。7000年前,南京浦口地區已有河姆渡文化,棲霞地區已有農業文明產生。6000年前,出現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一批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已廣泛使用石制器具。4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商代到西周時期,不僅在金川河和秦淮河流域,而且在玄武湖濱和大江兩岸各支流的台地上,都較為密集地分布著青銅時代的居民聚落,約兩百處之多。31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長乾古城修築,這標誌著南京建城史的開端,當時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營盤山遺址出土的“金陵先祖”
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國在六合區境設棠邑,置棠邑大夫,這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吳國置瀨渚邑於高淳區固城湖畔,因邑城堅固,後世名“固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前後,吳國在朝天宮一帶築冶城。周元王三年(前474,一說前473),越滅吳,於中華門外的長乾里築城,俗稱越城(又稱范蠡城、越台),南京主城區建城由此始。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大敗越國,盡得吳故地,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置金陵邑並“郡江東”,為南京主城區建置政區治所之始,金陵之名也源於此。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冶城古蹟圖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

南京地區縣置始於秦,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毀金陵邑城,移其縣治於今江寧區秣陵街道,為秣陵縣。秦漢時期,南京地區隨經濟發展建縣漸多。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吳主孫權將統治中心從京口(今鎮江)遷到秣陵。次年,改秣陵縣為建業縣,寓意“建立帝王大業”,又在楚金陵邑故址石頭山上建築軍事要塞石頭城。黃龍元年(229年),吳大帝孫權從武昌(今湖北鄂州)遷都建業,是為南京建都之始,從此繼三國吳後,又先後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在建康建都,前後共320餘年,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城市的文化輻射力達整個東亞地區。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朝梁建康城推擬地圖(502—557 年)
六朝建康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首開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形成了東亞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左右對稱的布局和風格,成為後世都城建設的範本。六朝皇宮建康宮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最壯麗的宮殿,存世三百六十年,史書記載“窮極壯麗,冠絕古今”。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不僅直接影響了北朝和隋唐的都城,還進而影響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鮮半島百濟等都城,深遠影響了後世宮室建設的形制。今南京圖書館和六朝博物館下仍保留有建康城遺址。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逾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建康城與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六朝時,以南京為中心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正式開闢,南京“石頭津”作為通江達海的國際碼頭,停泊的中外船隻數以萬計,出現了“四海流通,萬國交會”“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的繁華景象,南京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

隋唐至宋元時期

隋滅陳統一全國後,採取壓低六朝故都地位的政策,毀建康城邑,於石頭城置蔣州,隋煬帝時,改蔣州為丹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廢丹陽郡改置揚州。武德八年(625年),揚州治所移至江都(今江蘇揚州),從此揚州之名專指江都。至德二年(757年),以潤州之江寧縣置江寧郡,次年改江寧郡為昇州。隋唐300餘年,南京政區建制高不過州、郡,更多時只為一縣。
隋唐兩代,南京受到北方朝廷刻意貶抑,但地理上的優勢使南京的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強大。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詩人都在這裡生活、遊覽過。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北方戰火不斷,而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淮河兩岸集市雲集,經濟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開一代之風。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政權於武義二年(920年)升昇州為金陵府,南京首次建置為府。天祚三年(937年)正月,金陵府更名江寧府;十月,楊吳權臣徐知誥(即李昪)代吳稱帝,以江寧府為國都,史稱南唐。南唐是中國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北宋初設為昇州,後置江寧府,南宋更名建康府,宋紹興八年(1138年),宋高宗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建康府為陪都。宋代的南京是中國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江寧府是北宋時期中國南方唯一的府級建制,是江南和東南地區等級最高的行政機關。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於此。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引發人口第三次大南遷,南京再次成為經濟中心,也是當時世界大都市之一。1129年改稱建康府,定為行都。1138年改建康為留都,仍有帝王行宮在此,成為南宋重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時人稱曰“國家之根本在東南,東南之根本在建康”、“非據建康無以鎮東南”。南宋名將岳飛曾在南京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並有抗金故壘遺存。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宋江寧縣圖
元天曆二年(1329年),建康路更名集慶路。元代的南京是監臨東南諸省、統領東南各道的江南行御史台駐地,掌管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十道的監察事務。作為中國紡織業的中心,城內有專業工匠六千餘戶,南京雲錦為皇家御用品。

明清時期

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元至正二十八年、吳二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於應天府置南京,這不僅是南京地名之始,也是南京第一次成為統一的全國性的首都。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初京師人口逾70萬,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歷時27年建造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根據天象和禮制營建的南京故宮作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建築形制布局成為後來明中都、北京城和明代王府的設計藍本。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在南京稱帝。永樂三年(1405年),南京作為鄭和七下西洋的決策地、造船基地和始發港,鄭和從南京龍江關(今下關)啟航,開始第一次遠航。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行雙京制,應天府(南京)和順天府(北京)合稱二京府。
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利瑪竇遊歷中國後,在《利瑪竇評傳》中寫到:“目睹南京這座大城,未免眼花繚亂…明代的南京城極其雄偉壯觀,堪與十六世紀的歐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擬。本朝開國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蹟,東方所能見到的一切都無法望其項背。”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南方的軍事、政治中心。1644年朱由檢殉國後,朱由崧被擁立於南京,建立南明。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明南京城地圖(1573—1644 年)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陷南京後遂即廢除國都地位,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定為江南省省府,成為統轄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民政務的兩江總督都署駐地。康熙、雍正年間南京人口達百萬,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在南京設立的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府,生產絲織品以供應皇家需求,南京絲織業規模在全國居首。鹹豐三年、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名天京,定為首都。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占天京,重置江寧府。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上籤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由此開始。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

中華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齊聚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國號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3日,廢江寧縣、上元縣,置南京府。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成立,定南京為首都,改江寧縣主城部分為南京市;4月24日,南京市政廳成立,為南京成為現代意義的“市”行政建制的開始;6月1日,市政廳改為市政府,是全國較早建立的市行政區,6月6日,定南京市為特別市,直隸於國民政府。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江蘇省省會自南京移至鎮江縣,4月16日,改南京特別市為首都特別市。民國十九年(1930年),又改首都特別市為南京(直轄)市,直屬行政院。
民國十六年(1927)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定都南京的這十年被稱作中國的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為中國六大城市之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28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1952年9月,南京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定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國務院批准南京市實行計畫單列,被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3年,中央撤銷省會城市計畫單列。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為副省級城市。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南京在城市規模等級上定位為“特大城市”,是長三角城市群26個成員中唯一的特大城市。
建都朝代: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南吳、南唐、南宋、明、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建都南京的朝代及其歷史意義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京市位於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起北緯31°14′,北抵北緯32°37′,西起東經118°22′,東迄東經119°14′,東西最大橫距約7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0千米,市域平面呈南北長東西窄展開,面積6587.04平方千米。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政區圖

氣候

南京市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長,年溫差較大。冬季常年以東北風為主,1月平均氣溫2.7℃,極端日最低氣溫-14.0℃,出現在1955年1月6日;夏季以東南風為主,7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日最高氣溫43.0℃,出現在1934年7月13日。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對濕度76%,無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年平均溫度15.4℃,年極端氣溫最高39.7℃,最低-13.1℃。大於0.1毫米的降水日數113.7天,極端最多年降水日數160天,出現在1957年;年均降水量1090.4毫米,極端最多年降水量1825.8毫米,出現在1991年。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高程及觀測站點分布
南京進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進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進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進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其他城市相比大為減輕,故已摘去“火爐”的稱呼。

地質

南京的地質在全國大地構造單元上屬揚子古陸的北部邊緣,基底主要是輕變質的片岩和變質的火山岩,同位素年齡約在8.64億—10.31億年。基底上的沉積蓋層約8000—9000米,為震旦系至第四系沉積物。南京有7億多年地質歷史,經歷了三次由海上升為陸的造陸運動和一次翻天覆地的造山運動以及兩次猛烈火山噴發,並在地層中清楚記載。
南京7億多年前的南沱組雖出露零星,但仍可見大水期的沉積物,余者800多米厚的前寒武紀地層多為白雲岩,現已做為白雲礦大規模開採。從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距今5.7億至4.1億年間)南京仍處在海里,沉積了2500多米厚的白雲岩、白雲質灰岩、灰岩,直到黃綠色泥岩、砂岩和紫紅色砂岩;從含三葉蟲到頭足類、腕足類、筆石、牙形刺一直到魚化石、腹足類等;海水到後期越來越淺,終於在志留紀末受加里來地殼構造運動影響而第一次上升為陸。所以南京沒有早、中泥盆世的沉積,而晚泥盆世也只沉積了厚近130米的陸相砂、礫岩、砂岩、粉砂質泥岩,含少量植物化石。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地質圖
從晚古生代距今3.6億年至2.53億年間的早碳世至時二疊世,南京又沉入海里沉積了500多米厚的灰岩、紫紅色砂岩、砂質泥岩,灰岩中含有孔蟲、牙形刺和少量珊瑚、腕足,其中灰岩是本區重要建築材料。到晚二疊世初,受到地殼運動影響,南京第二次上升為陸地,沉積50多米厚的陸相砂岩,泥質粉砂岩和薄的煤層,南京所產的煤礦都屬這一時期。
到了2.51-2.1億年前的古生代末期至中三疊世,南京又下沉為海,沉積了900多米厚泥岩、薄層灰岩、角礫灰岩和石骨層(石骨礦現也開採了)。在泥灰岩中含頭足類、雙殼類化石。之後受海面地殼運動影響南京第三次上升,並從此永遠為陸地,所以從距今2.1億-1.37億年間的晚三疊至侏羅紀共沉積了厚1200多米,先紫紅色、後黃綠色的砂岩、粉砂質泥岩等,並含少量植物化石。此後南京受燕山地殼運動影響,發生猛烈造山運動,巨厚的地層全部褶皺成山,還伴隨大斷裂、火成岩侵入和火山噴發,並形成一些鐵礦、鉛鋅錳礦、白堊紀還沉積了1000多米厚的礫岩、砂岩、砂質泥岩的紅層,但未見恐龍化石,僅有孢粉、輪藻、介形蟲等化石。
新生代6千多萬年來,南京沉積了1000多米厚陸相地層,並發生第二次火山噴發,形成南京方山、六合石桂山厚200多米的玄武岩。

地形地貌

南京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稱,長江漫灘、富水軟土、崗地、岩溶等多種地貌單元並存。南京市地貌屬寧鎮揚山地,低山、丘陵、崗地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0.8%(低山占土地總面積的3.5%,丘陵占4.3%,崗地占53%),平原、窪地及河流湖泊約占39.2%。低山、丘陵之間或兩側多是地勢低平的河谷平原和濱湖平原,沿長江有沿江洲地和江心洲地,其海拔均不到10米。
南京市長江以北是老山山脈、滁河河谷平原、大片崗地和零星丘陵。長江以南大致可分為3個區域。北部,從沿江到主城區周圍,鐘山、牛首山、雲台山等依次排列,海拔大致在200-400多米;鐘山主峰北高峰,海拔448.9米,是寧鎮山脈最高峰,其延伸入城內的鐘山余脈,自東向西隆起由富貴山、九華山、雞籠山、鼓樓崗、五台山和清涼山組合成南北分水嶺,北側為金川河流域,南側屬秦淮河流域。中部,從主城區以南到溧水永陽之間,是一構造完整的山間盆地,寧鎮山脈、橫山和東廬山、牛首山和雲台山、茅山環峙四周,海拔在250-400米;秦淮河由南向北貫穿盆地,兩側形成海拔5-10米低平的河谷平原;在山地和平原之間,分布著海拔20-60米的黃土崗地。南部,溧水區南部和高淳區全境,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僅為5-10米的石臼湖和固城湖濱湖平原位於西部,東部為海拔20-40米的黃土崗地;該區域中部,茅山向南延伸的余脈形成海拔約100米的分水嶺,東側為太湖流域,西側屬水陽江、青弋江流域。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江寧區方山

水文

南京地處長江下游,全市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11.4%。長江自西南向東北斜貫市境,長約93千米,東距入海口300多千米,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千米。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大小河流湖泊,長江穿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千米,境內共有大小河道120條。河湖水系主要屬於長江水系,僅在六合區北部流入高郵湖、寶應湖的河流屬淮河水系。長江水系包括江南的秦淮河水系,江北的滁河水系,由沿江兩岸獨流入江的小河流形成的沿江水系,由石臼湖固城湖組成的兩湖水系,以及高淳東部的西太湖水系。地下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優良,湯山溫泉湯泉溫泉珍珠泉等尤為聞名。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水道
長江南京段
北岸全長110千米,南岸全長98千米,自江寧區蘇皖交界處慈湖口入境流向東北,在八卦洲附近折向東,至棲霞區大道河口出境。長江南京段發育在長江破碎帶上,流向及河道均由長江地質斷裂線控制。江寬1000米至3000米,如藕節狀。長江主泓在南京段七次折返於南北岸之間,受其頂沖的江岸不斷塌陷形成凹岸,凸岸江段泥沙淤漲。水流量豐富,年平均流量28200立方米/秒。水流平緩,加之海潮頂扣,泥沙沉積量大,江中沙洲較多。主航道全年自然水深超過10.5米,最深處50米左右,可終年通航萬噸級海輪。兩岸有多條河流入江,其中南岸秦淮河、北岸滁河自成次一級水系。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又名淮水。有溧水河、句容河兩源。在南京城內曾有青溪、楊吳城濠、明御河等幾條支流,先後經人工開鑿並相互連通。後因歷代築城、修建,大都被淤塞,只遺留斷續的殘存河段。截至2014年,秦淮河全長110千米,流域面積2631平方千米。溧水河源出溧水東廬(蘆)山,有橫溪河以及溧水一乾河、二乾河、三乾河等支流。句容河源出句容市寶華山,有解溪河、索墅河、湯水河等支流。溧水河、句容河於江寧區方山南側匯合,形成秦淮河幹流,流向北,有雲台山河、牛首山河、運糧河等匯入。秦淮幹流流到南京武定門外分成兩股。一股稱外秦淮河,一股向西在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內秦淮河,即“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鎮淮橋,轉向西北過新橋、上浮橋至下浮橋,由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幹流匯集。北支即古運瀆,經準清橋、內橋、內橋、管橋、文津橋、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幹流。秦淮河流域以丘陵、崗地為主,蓄水能力差,腹地圩區滯洪能力弱,下遊河道淺窄,洪水出路不暢,汛期圩區易受澇災,少雨則丘陵、崗地因灌溉水源不足形成旱災。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秦淮河水系各河段示意圖
滁河(南京段)
古名塗水。源於安徽省肥東縣,從浦口區星甸鎮西人境,在浦口區境內大部分為蘇皖界河。入六合區後,經雄州街道、瓜埠鎮至大河口入長江。南京段屬中下游,長142千米,境內流域面積1700平方千米,流域內低山、丘陵分別占23.3%和59.3%,平原圩區占11.4%。主要支流皆由北岸匯入,支流均在低山丘陵區,遇暴雨匯水迅猛,幹流靠堤防束水行洪。下游六合區境內河道彎曲,出口小,增闢馬汊河、划子口河等分洪河道,減輕洪水危害,但排洪能力依然不足。
玄武湖
位於南京城東北玄武門外,東倚鐘山,西臨城牆,南鄰小九華山、北極閣,北接小紅山。古稱桑泊,歷代又稱北湖、後湖、蔣陵湖、南湖、南湖、飲馬塘、昆明池、真武湖等。南朝劉宋時,傳說湖中出現“黑龍”,遂稱玄武湖。北宋以前,湖面遼闊,周長20千米,面積約13.3平方千米。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奏請廢湖為田。元代大德、至正年間間,又廢田還湖。明初,修太平堤,面積只及六朝時三分之一。明朝,在玄武湖建“黃冊庫”,整個湖區成為禁地。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闢為公園,成為遊覽勝地。截至2014年,湖周長15千米,面積4.72平方千米。湖底平坦,平均水深1.5米左右,最深處不足2米。湖內分布有5座用疏浚後的湖泥堆積成的人工島,分別稱梁洲、櫻洲、環洲、翠洲。湖水主要接納鐘山北坡和西坡來水,北接十里長溝和護城河,又向西經大樹根閘與金川河溝通,枯水時可利用金川河引江水入湖。
莫愁湖
位於南京城西水西門外秦淮河西側。相傳六朝時莫愁女居此,故名,該名始見於宋人記載。此前又名石城湖、橫塘、南塘,系長江古河道遺留部分。周長5千米,水面約0.2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1米。

土壤

南京土壤類型主要有地帶性土壤和耕作土壤兩種。地帶性土壤在南京北部、中部地區為黃棕壤,在南部與安徽接壤處為紅壤。經人為耕作形成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為主,並有部分黃剛土和菜園土。土壤分布隨地形起伏、水文條件呈現出一定規律,可分為低山丘陵區、崗地區和平原地區三大類。據1980年至1987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顯示,南京境內土壤分為7個土類、13個亞類、30個土屬和66個土種,總面積41.63萬公頃。
南京市典型的地帶性土壤為黃棕壤,分布於北亞熱帶山地丘陵的山麓地,母質為砂岩、頁岩坡積和殘積物。在北部六合區馬集地表以下4.5米,為被復紅棕色膠膜的土層,再下可見砂礓;南部溧水縣,被復紅棕色膠膜的土層下伸到地表以下8米左右,再下才見卵狀砂僵。紅壤僅分布於高淳縣南部丘陵山區,屬中國紅壤帶最北緣,西面積很少。
耕作土壤中,水稻土占南京耕地總面積的78%,廣泛分布於平原圩區和丘陵塝、沖田。因地形、母質與水分狀況不同,其類型、特性差異很大。黃剛土主要分布於黃土崗地緩坡,是黃棕壤經耕墾種植旱作物而形成的。因地形坡度、黏盤部位高低不同,又可分死黃土、黃土等。在崗頂與坡度較大處,水土流失嚴重,耕層變淺,質地黏重,肥力極低;在平緩處和坡麓,土層深厚,肥力也較高。菜園土分布在城鎮附近,經多年耕作,熟化程度較高。

自然災害

南京市常見的氣象災害有颱風、寒潮、連陰雨、冰雹、炎熱高溫、旱澇等。平均每年受1次至2次颱風影響,季節為6月至10月,8月最多,7月次之。寒潮入侵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現次數最多。春季、秋季連陰雨約兩年一遇,從3月至6月均有降冰雹記錄,以3月和5月出現機率校高。日最高氣溫≥35°C的高溫天氣一般6月上旬至9月中旬出現,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現較多。
2021年第6號颱風“煙花”7月24日至29日自南向北穿越江蘇,累計停留時間長達37個小時,是有記錄以來在江蘇省停留時間最長的颱風,也是過程雨量最大的颱風。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颱風造成樹木倒伏
南京西北側的山東郯城至安徽廬江大斷裂和東南側斷裂,都是中國東部著名的活動構造帶,直接影響南京的地震活動。自東漢延光二年(123年)開始有地震記載的300多條史料中,記錄的破壞性地震有7次,其中震中在南京的5次,震級均為4.75級至5級;震中在外地而波及南京的2次,有感烈度和破壞烈度超過篇震中在南京的地震,影響烈度均達7度。
1990年,江蘇地震工程研究所提出,以新街口為中心,30千米半經內,約3600平方千米麵積範圍內是南京潛在震源區,有發生5級至6級地震的構造背景,或可能造成7度的基本烈度。2022年1月15日0時41分,南京市雨花台區發生2.6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南京雨花台區等主城和浦口區、江寧區部分有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南京市水資源特點之一是本地水資源不足、過境水量豐富。南京市地處長江、水陽江、秦淮河、滁河下游,過境水量豐富,2015年過境客水資源量為9206億立方米,其中長江的過境水資源量為9110億立方米、水陽江過境水資源量為74.23億立方米、滁河過境水資源量為21.32億立方米。
2022年,南京市水資源總量為10.9億立方米,比比2021年減少60.7%,比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減少51.7%。降水量為862.3毫米,比2021年減少26.2%,比多年平均降水量減少20.2%。地表水資源9.9億立方米,比2021年減少63.0%,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減少54.6%。

土地資源

截至2022年,南京市共有濕地1521公頃,耕地141641公頃,園地14415公頃,林地152683公頃,草地1307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353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351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1442公頃。“十三五”期間,南京市統籌安排建設用地計畫15.98萬畝,其中增量計畫10.98萬畝、流量計畫5萬畝;共獲批用地26.93萬畝,落實耕地占補平衡10.67萬畝;完成供地21.51萬畝;累計處置批而未供、閒置土地11.88萬畝,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供地3.58萬畝。2020年南京市單位GDP建設用地占用13.23公頃/億元,較2015年下降32.9%。
截至2024年3月,南京市森林覆蓋面積達297萬餘畝,林木覆蓋率達31.96%,連續6年位居江蘇省第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96%,綠地率達40.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平方米。2019年至2023年,南京市新建長江防護林9910畝,其中沿江1千米範圍內有寬度50-100米不等的防護林近10萬畝。2017年至2020年,南京市共栽植各類珍貴用材樹種670萬株、森林撫育16萬餘畝。“十三五”期間,省級以上(含省級)濕地公園總數9個,自然濕地保護率 68.6%。全市範圍內共有老山林場、平山林場、青龍山林場、牛首山林場等10個國有林場,總計35萬畝。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老山森林

礦產資源

南京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江浦-六合鐵、銅成礦帶,寧鎮鐵、銅、硫多金屬成礦帶,寧蕪鐵、銅、硫成礦區,溧水鐵、銅成礦區4個成礦區帶。截至2020年底,已發現礦產49種(計58個亞種),其中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1個(計34個亞種),涉及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銅、金、鉛、鋅、鍶、鍺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硫鐵礦、電氣石、白雲石、石灰石、石膏等,以及煤、地熱等能源礦產。已探明的礦產地83處,大、中、小型比例分別為 25%、30%、45%。17種礦產保有儲量占蘇州省60%以上,其中鍶礦(天青石)、鐵礦、銅礦、鉛鋅礦等是江蘇省內具有相對優勢和特色的礦產。有4種礦產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分別為鍶礦、凹凸棒石粘土、玄武礦、石膏礦。地熱資源比較豐富,有湯山地熱田和湯泉地熱田。目前開發利用的礦產主要為鐵、鉛、鋅、鍶、水泥用灰岩和地熱。
截至2020年底,區內鐵礦礦石保有資源量6億噸,銅礦保有資源量38.5萬噸,鉛礦保有資源量44.7萬噸,鋅礦保有資源量66.1萬噸,鍶礦(天青石)保有資源量61.1萬噸,硫鐵礦礦石保有資源量 2680 萬噸,水泥用灰岩保有資源量10.6億噸,石膏保有資源量12.8億噸,地熱水年可利用量349.8萬立方米。鐵、鉛、鋅、鍶、熔劑用灰岩、水泥和建築石料用灰岩、石膏、石英岩等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金、硫鐵礦、高嶺土、陶瓷土、凹凸棒石粘土、建築用砂等具有潛在資源優勢。鐵、銅、鉛鋅礦床中賦存釩、鉬、金、銀、硼、硫等多種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潛力大,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寧鎮、寧蕪和溧水等重要成礦區深部及外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地熱資源豐富,開發前景良好。

生物多樣性

自2021年10月至2024年5月,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局啟動開展全域範圍內生物多樣性本底調,共記錄到3672個物種。其中陸生維管植物1742種,陸生脊椎動物410種,陸生昆蟲699種,水生生物712種,大型真菌179種,包括長江江豚、青頭潛鴨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92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長江江豚、青頭潛鴨,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秤錘樹、中華虎鳳蝶等)。玄武湖明城牆基部發現世界城市環境中天然更新的最大水杉小樹及最大種群,在紫金山南麓發現城市森林中天然更新的最大南方紅豆杉種群。
南京市森林植被主要分為針葉林、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等3種類型。針葉林主要包括馬尾松、黑松、濕地松、雪松、杉木、柳杉、水杉、柏木及其混交林等;闊葉林主要包括楊樹、櫟類、樟木、榆樹、柳樹、其他硬闊和軟闊及其混交林等。2007年,南京市共發現17種珍稀瀕危植物,隸屬9科17屬,包括野大豆、明黨參、中華水韭等。
南京市城區街道綠化樹種繁多,主要有懸鈴木、槐樹、水杉、女貞、梧桐、泡桐、義大利214楊、烏柏等。其中幹道綠化樹種以懸鈴木、薄殼山核桃等為主,街巷則多楓楊、槐樹、榆等。主幹道除喬木外,還廣植海桐、山茶、杜鵑、等灌木或小喬木。郊縣綠化樹種主要有水杉、泡桐、刺槐及國外松即濕地松和火炬松等。其中平原圩區以水杉、池杉、泡桐、榆等為主,丘陵山區則刺槐、泡桐、杉木、國外朴松等居多。農田林網主要樹種有水杉、池杉、泡桐、大官楊、義大利214楊、柳、刺槐等。材用樹種有雪松、濕地松、水杉、側柏等。截至2019年4月,南京市現存古樹名木共有1410株。百年以上“古樹”有943株,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名木”有467株。
南京市糧食作物主要有稻、麥、玉米、豆、甘薯5類,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麻、瓜、草莓等。南京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全市野生藥用植物790種,年可采量2700萬千克以上。大宗品種有:夏枯草、白茅、益母草、在草等。地道藥材有明黨參、黑三棱、太子參、丹參、蒼朮、何首烏、桔梗、夏枯草和直立百部9種。珍稀藥材有七葉一枝花和浙貝母。
二球懸鈴木
即大多數人熟知的“南京梧桐”,又稱法桐,主要是因為近代懸鈴木大量傳入中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於上海的法租界內。法國梧桐為落葉喬木,樹冠廣展,葉大陰濃,夏日裡遮天蔽日,冬日裡斑駁透光,又因其適應性強,耐煙塵,又耐修剪整形,所以是世界四大行道樹種之一。南京中山路、珠江路等多條道路都種了不少梧桐樹。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道路旁種植的梧桐
雪松
南京自六朝至今植松植梅有千餘年歷史,大規模種植雪松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南京從日本及印度引入雪松。雪松是南京的“市樹”,也是《南京市行道樹樹種規劃》中的骨幹樹。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道路旁種植的雪松
截至2023年底,陸生脊椎動物410種,陸生昆蟲699種,水生生物712種。在全球首次發現昆蟲新物種2種(突鋏原二翅蜉和鉤莖新細裳蜉),全國新記錄昆蟲3種(高麗嗡蜣螂、達氏嗡蜣螂和臭蜉金龜),江蘇新記錄昆蟲3種(假巨歧長角石蛾、蕈步甲和方胸青步甲)。全市共記錄鳥類20目66科188屬334種,比2016年歷史記錄多了46種;石臼湖、新濟洲、龍袍成為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重要棲息地。中華虎鳳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獐和貉的種數量也持續穩定增多。同時,觀測到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青頭潛鴨
2023年,南京市有107個生態空間保護區。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京市是全國唯一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長江江豚穩定棲息的大城市,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中下游8個豚類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中唯一在大城市主城區、且能為市民近距離觀看江豚提供條件的保護區。保護區於2014年被批准設立,西起江寧區新生洲,與安徽省馬鞍山市相鄰,東至南京長江大橋,全長44.8千米,規劃總面積86.92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30.25平方千米、緩衝區23.66平方千米、實驗區33.0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底,江豚種群穩定,數量約62頭。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中的江豚
南京老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黃山嶺路90號,是江蘇境內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5063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90%,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豐富,有著“南京綠肺”的美譽。園內上百座大小山峰奇險峻美,以“林、泉、石、洞”的自然景觀為四絕,與人文景觀相融,是南京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和“郊野聖地”。截至2024年4月,老山景區擁有生物物種2081種,占全省物種的47.66%(不含水生物),其中維管植物1187種,野生植物882種,珍惜保護樹種12種,特色藥用植物500多種。其中鳥類記錄有16目43科136種含國家II級保護鳥類22種,其中包括赤腹鷹、黑鳶、鴛鴦、小鴉鵑和仙八色鶇等。常見優勢鳥類有白頭鴨、灰喜鵲、灰樹鵲、紅頭長尾山雀、黑臉噪鶥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老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行政區劃

截至2024年9月,南京市轄11個市轄區和1個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95個街道、6個鎮。南京市人民政府駐南京市玄武區北京東路41號(原南京武廟遺址)。
南京地區行政區劃
區名
面積(平方千米)
行政代碼
郵政編碼
下轄範圍
75.46
320102
210018
7個街道,60個社區
49.11
320104
210002
12個街道,104個社區,1個省級開發區
81.75
320105
210019
6個街道(辦事處)64個社區
54.18
320106
210009
13個街道,120個社區,
715
320111
211800
5個街道,2個場圃,3個園區
395.44(含長江水面)
320113
210023
9個街道共117個居(村)委會
132.39
320114
210012
7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
1561
320115
211100
10個街道,145個社區、71個村
1470.99
320116
211500
8個街道,1個鎮
1067
320117
211200
3個鎮、5個街道
790.23
320118
211300
6個街道,2個鎮
788
-
210031
浦口區、六合區部分區域和棲霞區八卦洲街道
統計時間:2024年10月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行政區劃圖

政治

南京市主要領導班子
部門
職務
姓名
書記
韓立明
副書記
陳之常、李佰平
常委
王華、徐錦輝、陳勇、劉海濤、陸衛東、馬紅暉、霍慧萍、林濤、黎輝
主任
龍翔
副主任
沈文祖、楊學鵬、胡萬進、戴華傑、劉偉、許明、談健
秘書長
方中友
市長
陳之常
副市長
霍慧萍、常和平、季鐵軍、孫百軍、李暉、蔣敏
秘書長
洪禮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委員
主席
王立平
副主席
蔣躍建、吳衛國、李奇、楊平、黃利民、程永波(滿族)、金衛東、黃輝(女)、傅陽
秘書長
劉蒞
統計時間:2024年10月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954.7萬人,比2022年增加5.59萬人,常住人口增量、增幅均居江蘇省省第一位。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832.49萬人,城鎮化率為87.2%。在人口年齡結構方面,0-14歲人口為115.84萬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2.1%;15-59歲人口為629.14萬人,占比為65.9%;60歲及以上人口為209.72萬人,占比22%;65歲以上人口為152.87萬人,占比16.01%。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14年,比2022年提高0.15%。2023年全市出生人數5.41萬人,比2022年減少0.27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為5.68‰,下降0.33‰;死亡人口4.82萬人,增加0.49萬人,常住人口死亡率為5.06‰,增加0.48個‰;人口自然增長0.59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62‰。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民族

南京市是東南沿海地區較為典型的多民族匯集與融合的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有56個民族族別,常住少數民族人口14萬人,流動少數民族人口13.3萬人;有享受民族鄉待遇的鎮1個、民族村3個、民族組1個。

語言

南京話最早屬於吳儂軟語,但現在被劃分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南京方言幾經變遷。早期金陵屬吳地,本土語音為已經初步漢化的中古吳語。晉代中原漢民衣冠南渡,中原雅語和吳語逐漸融合,形成南京的江淮官話。明代定都南京,將以南京音為基礎的音系確立為標準國語,形成通行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話。北洋政府以北京話為基礎確立國語,作為漢語官方標準語的南京官話在民國時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作為明朝時期的江淮官話,南京方言至今保存了很多古語,保留了較多兒化音,如將碗念作碗兒,筷子念作筷兒,小碟子念作小碟兒。南京話有五個聲調,除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還保留了古漢語中的入聲。如今的南京市區,並存著兩種南京話:“老南京話”(被稱為“地道的南京話”)、“新南京話”(一般所指的“南京話”) 。老南京話,俗稱“白話”,是明清兩代南方官話的代表方言,往往被稱為“真正正宗的南京話”。老南京話主要通行於老城區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區,流行於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傳統保持較好的群體,如西南地區屯堡“京族”的屯堡話,和老南京話有接近的地方。隨著老南京話迅速衰退及國語的全國性推廣,更接近國語的新南京話作為南京主要方言已經成為目前南京話發展的趨勢。

宗教信仰

南京市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均成立了市級宗教團體:南京市佛教協會、南京市道教協會、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南京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通常簡稱基督教“兩會”)。
南京市是中國最早傳播佛教文化的地區之一,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是三論宗法眼宗等佛教宗派的發源地,也是近代中國佛教文化的復興、傳播、研究中心。金陵刻經處不僅是世界唯一的漢文木刻佛經的出版中心,也是中國佛學和維新思想的孕育地。
南京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全國性中心之一,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位於南京,有金陵神學院江蘇神學院兩所神學學校。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愛德基金會以及世界最大的聖經印刷公司愛德印刷公司都在南京。天主教在南京的歷史始自四百多年前的利瑪竇,石鼓路天主教堂是天主教南京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以南京為中心的南京總教區轄區面積廣闊,下轄6個教區。南京是回族“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對中國回族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南京回族大多屬於格底木派

經濟

綜述

1992年,南京被國家九個部委列為中國投資硬環境“四十優”城市。1994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南京名列第5。2001年被評為亞太地區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2008年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列中國第5,位居北上廣深之後,在長三角中南京發展總部經濟的能力僅次于于上海。2014年中國區域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南京僅次於深圳廣州。2015年全國投資吸引力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國第5,緊隨北上廣深。2019年《國人工資報告》中,月薪過萬人數占比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國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2020年南京人均消費總額高達7.61萬人民幣,消費實力排名全國第一。2021年《新發展十年——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發展報告》發布,城市投資活躍度排名,南京位居中國第四,僅列深圳、上海、北京之後。
鋼鐵、石化、汽車、電子四大支柱產業是南京市經濟的“基本盤”。2023年形成1個7000億級、6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2023年,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74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4.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7.75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5929.00億元,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11174.65億元,增長5.6%。三次產業占比由上年的1.9:35.4:62.7調整為1.8:34.0:64.2,人均GDP達183015元。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3年,南京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4.1%。其中,輕工業下降1.0%,重工業下降4.7%;生產資料價格下降4.2%,生活資料價格下降3.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4.2%。
2023年,南京市各類市場主體累計179.96萬戶,比上年末增長4.1%。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5萬戶,增長2.5%;個體工商戶109.53萬戶,增長3.4%。全年全市各級登記機關登記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24.50萬戶,其中新設立企業9.93萬戶。
2023年,南京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12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工資性收入45057元,增長4.5%;經營淨收入7512元,增長4.2%;財產淨收入7262元,增長2.8%;轉移淨收入12281元,增長5.3%。按照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58元,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89元,增長6.1%。全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3182元,比上年增長7.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552元,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811元,增長9.8%。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5.7%,其中城鎮為25.2%,農村為29.6%。
2023年,南京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63.64億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7.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9%。投資結構持續最佳化。製造業投資1088.93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醫藥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分別增長38.6%、15.3%、49.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802.46億元,比上年增長7.7%。

第一產業

南京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商品糧基地之一,由於長江兩岸水質肥沃,因此也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漁業基地之一,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棉花、蠶繭、麻類、茶葉、竹木、水果、藥材等,農產品有龍池鯽魚、鹽水鴨、雨花茶、固城湖螃蟹、白馬黑莓、橫溪西瓜、八卦洲蘆蒿、富財圩螃蟹、土橋大米、永寧青蝦等。
2023年,南京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6.00億元,可比增長2.2%。分行業看,農業(種植業)實現產值285.10億元,同比增長0.9%;林業實現產值25.00億元,同比增長4.1%;畜牧業實現產值25.90億元,同比下降1.7%;漁業實現產值147.70億元,同比下降1.3%;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實現產值47.00億元,同比增長9.0%。
2023年,南京市糧食播種面積208.56萬畝,比上年增長0.6%;總產量99.35萬噸、增長0.3%。夏糧播種面積66.63萬畝、增長1.9%,總產量22.19萬噸、增長2.5%,其中小麥播種面積65.59萬畝、增長2.1%,總產量21.99萬噸、增長2.6%。秋糧播種面積141.93萬畝,與上年相比總體持平,總產量77.16萬噸、下降0.3%,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22.50萬畝、下降1.6%,總產量70.58萬噸、下降1.2%;玉米播種面積7.82萬畝、增長2.1%,總產量3.26萬噸、增長3.1%。油料播種面積34.91萬畝、增長12.7%,總產量5.52萬噸、增長9.5%。蔬菜播種面積121.45萬畝、增長0.1%,總產量279.82萬噸、增長0.2%,綜合畝產2304公斤、增長0.1%。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溧水區東屏街道家庭農場

第二產業

南京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作為民國首都以及洋務運動的始發地,南京在20世紀的中國工業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近代中國城市工業化與現代化轉型的典型。1865年金陵製造局的誕生標誌著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見證了中國民族軍工百年興衰,1949年後,南京新發展了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鋼鐵冶金、機械裝備等支柱產業,在計畫經濟時代是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相繼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磷肥廠、第一隻國產電子管、第一台全國產收音機、第一座無線數字衛星通信站、第一部雷達、第一部全自動洗衣機等。
南京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還是中國三大電子工業基地之一,中國大型石化工業基地之一,綜合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2001年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在中國城市中居第二位;汽車製造規模居第三位。2008年中國製造業十大強市排名居中國第一。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2012年液晶模組生產規模居中國第一。2016年南京智慧型電網產業整體實力居中國第一、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綜合排名中國第一、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居中國第二。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康尼機電玻璃粘接機器人工作站
2023年,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8%,股份制企業增長5.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0.5%,民營企業增長4.9%。大中型企業增長4.4%,小型企業增長1.3%。分行業看,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3.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8%,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4%。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工業機器人等綠色、智慧型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分別比上年增長7.2%、61.6%、27.6%。
2023年,南京市列入統計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080.57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建築安裝業增長8.2%,土木工程建築業增長13.6%。

第三產業

南京市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商務中心”,在長三角地區中是僅次於上海的商貿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2012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綜合競爭力南京居全國第六。2013年南京金融產業增加值846.2億元,位居服務業之首,占南京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56%,成為繼京滬深之後,中國第4個金融增加值比重超過10%的城市。2015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金融人才環境南京排中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廣州。2016年南京金融產業增加值1241.76億元,占南京生產總值比重為11.8%,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位居中國第四。2016年“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中,南京列中國第五,僅次於京滬深穗。2018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金融產業績效南京排中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2020年,南京站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提升12位,列全球第89位;在內地入選城市中排名第7位,較上期提升2位。
南京市是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發展重鎮,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國家軟體出口創新基地、中國唯一的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是南京著力培育的第一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2015年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60.67億美元,高居中國城市之首。2018年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4500億元,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後,居中國第四、江蘇第一,規模占全國的7.1%、占江蘇的50.8%。2020年南京有獨角獸企業15家、培育獨角獸企業95家、瞪羚企業312家,數量居全球城市第七、中國第五。
會展業是南京市重要的產業。2006年南京會展經濟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2014年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布的“世界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排名”中,南京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境內舉辦國際性會議最多的城市。2014年商務部發布《中國會展行業發展報告2014》,南京在國內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列中國第5。2018年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中顯示,南京在中國所有城市辦展數量排名第3,中國所有城市展覽面積排名第5。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2020中國(南京)文化科技融交會
2023年,南京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01.07億元,比上年增長4.7%。限額以上單位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4790.42億元,比上年增長1.7%;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5.97億元,下降7.8%。限額以上零售業實體店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0%,其中專業店、品牌專賣店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6%和8.6%,便利店同比增長48.3%。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0.8%;書報雜誌類、金銀珠寶類、通訊器材類分別增長9.5%、17.0%和7.6%。
2023年,南京市貨物進出口總額5659.9億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出口3333.1億元、下降11.8%;進口2326.8億元、下降5.6%。從商品構成看,機電產品出口下降4.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下降12.9%;機電產品進口下降7.1%,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下降13.6%。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下降11.7%,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下降7.8%。從企業主體看,國有企業進出口總額下降7.8%,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下降8.7%;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下降11.2%。
2023年,南京市實際使用外資4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分行業看,服務業使用外資同比下降3.2%,其中科研技術服務業增長3.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71.1%,金融業增長139.2%;製造業使用外資增長39.6%,其中電氣機械設備製造增長19.3%,醫藥製造業增長134.8%。全年新設及增資項目717個,契約外資58.6億美元。共建“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在寧實際投資2.43萬美元,同比增長139%。
2023年,南京市新增境外投資項目130個,中方協定投資額6.6億美元,同比增長20%。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3.2億美元,同比增長9.8%。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協定投資1.86億美元,同比增長83.9%。
截至2023年末,南京市各項存款餘額為54279.92億元,同比增長9.6%,較年初增加4756.4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5453.12億元、占28.5%,餘額比年初增加2163.6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6931.91億元、占31.2%,餘額比年初增加883.9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4337.89億元,比年初增加5537.68億元,增長11.4%。其中,製造業貸款餘額4117.51億元,比年初增長16.7%。全年新增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61家。
2023年,南京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33.49億標準量,增長13.7%;郵政業務收入149.28億元,增長11.3%。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9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9.3%;電信業務收入200.76億元,增長6.9%。全年完成全社會快遞業務量9.79億件,比上年增長6.9%。
2023年,南京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174.65億元,同比增長5.6%,增幅較2022年提升3.4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5%,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0.0%。1—11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317.49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5.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5%。隨著經濟社會全面常態化運行,居民生活需求進一步釋放,生活性服務業加快恢復,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4.0%和13.5%,增速分別高於規上服務業19.3和8.8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教育

南京市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有記載的最早的學校由丹陽太守建立於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早自漢代,江東私學已經比較發達。南京的官辦高等教育則始自東吳。吳永安元年(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立國學,晉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於建康設太學。南朝宋時,建康太學南京太學)分設文、史、儒、玄、陰陽五科學館,是世界上第一所分科制高等學府、教育與研究合一的大學。宋代江寧府茅山書院是當時六大書院。明代南京國子監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最高學府,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明清時有崇正書院鐘山書院、惜陰書院等書院,其中崇正書院是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最大的書院。清末開辦江南實業學堂、江南武備學堂江南陸師學堂江南水師學堂、金陵工藝大學堂等新式學堂,清光緒十年(1884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南京開辦明德書院。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明遠樓
南京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起點,19世紀末美國教會在南京開辦了最早一批國小。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附設的附屬中學(現南師附中)是南京最早的公立中學。至清末,南京有國小18所。民國十二年(1923年),陳鶴琴創辦的鼓樓幼稚園(南京市鼓樓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教育實驗研究中心。
2023年,南京市普通中學277所,在校學生31.69萬人,比上年增加1.4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22所,在校學生6.35萬人,增加0.0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5所,在校生0.24萬人,增加0.04萬人,國小391所,在校學生56.57萬人,增加3.64萬人,幼稚園1031所,在園兒童25.11萬人,減少2.73萬人,新改擴建幼稚園30所,新開辦義務教育學校(校區)12所。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達標率達100%。
南京市市屬中國小校(含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等)名錄
南京外國語學校(完全中學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普通高級中學
南京市金陵中學(普通高級中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普通高級中學
南京市中華中學(普通高級中學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初級中學(初級中學)
南京市建寧中學(南京市工讀學校)(專門學校)
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國小(國小)
南京市盲人學校(特殊教育學校)
南京市聾人學校(特殊教育學校)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業學校)
南京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業學校)
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業學校)
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職業學校)
南京市公園路中學(職業學校國中部)
參考資料:
南京是國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北京、上海、南京),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中國第三位,有仙林大學城江寧大學城浦口大學城溧水大學城南京高職園5個大學城,從南京走出的兩院院士近200人。
清末,西方列強利用在中國內地傳教權,紛紛進入南京開辦各類教會學校。在西式教育的影響下,南京先後興起了中體西用的洋務教育和全面改革的新式教育,形成了比較完整發達的近代教育體系,有各類新式學校100餘所。至民國初年,南京已有5所高等學校,4所省立實業。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金陵大學創建,是中國教會大學中唯一的A類,當時社會評價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創建,這是清末實施新教育後規模最大、設計最新的師範學堂,也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中國第一所華僑學校——暨南學堂創辦,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
民國二年(1913年)中國第一所本科層次的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創建。民國四年(1915年)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創辦,開創了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國第一所戲劇專科學校—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創辦,是中國當時的戲劇最高學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創辦。民國三十四年(1946年)中國最早的音樂學府之—國立音樂院在南京辦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女子大學
1949年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最高學府,當時大學中系科設定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國立南京大學拆分重組,調出的相關院系作為主體成立或參與組建數十所院校,發展為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一系列高等院校,奠定了今天南京乃至中國高校的格局。
1995年後,211985工程相繼啟動,南京有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數量僅次北京上海,穩居中國第3。
2009年,南京被評為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2011年,中國高等教育重鎮榜中,南京位列中國第三,僅次京滬。2018年,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國第三。2020年,QS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南京排中國大陸第三。
2023年,南京市全市在寧普通高等學校51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學生(不含研究生)79.94萬人,比上年增加2.17萬人。在寧高校及研究生培養機構在學研究生20.81萬人,比上年增加1.31萬人。
南京市高校名單(68所)
分類
高校列表
本科院校
(28所)
三江學院(民)
-
-
以上名單中粗體字院校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獨立學院
(6所)
專科院校
(18所)
以上名單中粗體字院校為“高職雙一流”建設高校
成人高校
(6所)
軍事院校
(6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管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主管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管
中央軍委主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南京校區(正軍級)
中央軍委主管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管
宗教院校
(4所)
-
-

醫療

南京醫藥歷史悠久,漢末南京醫藥譽滿江東。六朝時期,精通醫學術士名震朝野,蜚聲全國。南齊永明年間,始有“六疾館”之設,是古代中醫院的雛形。明朝建都南京,設有太醫院。清朝南京醫藥學家雲集,為歷代之最。太平天國時期,設立醫院,首用中西兩法治病。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醫療醫藥中心,中國新藥研製的重要基地。南京9所本科院校設有生物經濟相關專業或研究院,擁有14個國家級生物經濟領域重點實驗室。組建了31家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涵蓋了藥物篩選、動物實驗、藥效藥理、製劑工藝、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共性製造等諸多領域,已形成“一谷一鎮三園”。
2018年南京被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的1、2類新藥總數位列全國第3。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從接診首例患者到最後一例出院用時49天,南京成為第一個實現患者清零的大城市;為支援湖北和武漢,南京派出醫護人員998名,數量居中國副省級和省會第一。2021年國家區域中醫(兒科)診療中心在南京掛牌。2023年5月,南京市被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城市之一。
2023年末,南京市擁有衛生機構3846個。其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衛生院44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個。全市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72495張,其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衛生院70290張。衛生技術人員11.27萬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4.23萬人,註冊護士5.15萬人。

媒體

南京公辦廣播電視媒體有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集團(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和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南京廣播電視台),其中南京廣播電視集團是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的第一家中國副省級城市廣電集團。2007年,南京的《揚子晚報》的發行量在中國僅次於《參考訊息》和《人民日報》,排名世界第21位。2011年至2019年間,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經濟規模連續8年在中國出版行業中排名第1,在“世界出版業50強”中位列第6;2012年至2019年間,譯林出版社經濟規模連續7年排名全國同類出版社首位,是中外文學交流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專業出版社。

科技

南京是中國四大雲數據中心、中國五個大區級通信樞紐、中國電信全國八大骨幹網節點,也是十個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城市之一。2019年10月入選首批5G商用城市名單。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2014年高質量科研產出的中國研究機構中南京大學排名中國第2。2015年中國科研產出前十名城市南京排第3,僅次於北京上海。2018年《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國第3。2018年中國創新城市評價報告顯示,南京創新總指數排名中國第4,僅次於北京深圳上海,屬第一梯隊城市。2019年中國科學院發布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前2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14、中國第3。2020《中國智慧型城市指數》報告中,南京位列中國十大人工智慧創新城市第3。2020年聯合國發布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南京排名世界第21,中國第4。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中,南京創新指數位列中國第3,僅次於北京深圳。2020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南京列中國第4,僅次北深上,較上年晉升一位。2020年中國科學院發布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前2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9、中國第3,全球排名較上年晉升5位。2020至2022年《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20強,連續三年南京均位列全球第8、中國第3。2023年中國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發布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南京位列中國第4,僅次於北上深。2023年《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南京位列全球第6、中國第3,較上年上升2名。
2023年,南京市擁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93家,其中國家級33家。擁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29家、新增82家。累計建成並投入使用城市矽巷234萬平方米,集聚高新技術企業519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929家,入駐企業3841家。
2023年,南京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3.8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7.1%。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3569家、增長16.8%。市級新型研發機構376家,全年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及其關聯帶動企業實現營收562.5億元。2023年專利授權量6880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8565件、同比增長1.0%。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46.80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39331件、同比增長22.45%。全市共認定登記技術契約35585份,成交額1001.57億元,成交額增長16.91%。國家EDA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營,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取得積極進展,國家高性能膜材料創新中心獲批組建,在研培育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12個,“問天I”類腦超級計算機、“源圖”開源軟體供應鏈平台取得重大成果。

文化

2023年,南京市共有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177家,其中國家級12家,省級35家,市級130家。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15個,文化站101個,博物館76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67處,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2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村)3個。達到省級標準的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205個。
南京市著名文化場館
博物館(僅收錄備案博物館,其中粗體字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選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南京市博物總館(南京市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渡江勝利紀念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江寧織造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六朝博物館)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
南京城牆博物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
南京地質博物館
南京市江寧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
明孝陵博物館
孫中山紀念館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南京市高淳區博物館
南京歷代雲錦博物館
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
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
南京市溧水區博物館
江蘇警官學院博物館
南京市現代陶瓷博物館
丁山社區紅色記憶電影文化陳列館
傅抱石紀念館
鼓樓醫院歷史紀念館
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
江蘇藥學博物館
陶行知紀念館
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
勵志社博物館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
南京百家湖博物館
西舍紅色文化陳列館
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
南京鋼鐵博物館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南京海龍紅木文化博物館
南京金都金箔技藝博物館
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館
南京鏡見律師博物館
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
南京魯迅紀念館
南京麻凡藝術館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南京名城老字號博物館
南京清城韻翠玉博物館
南京市寶緣齋博物館
南京市高淳區中華絨螯蟹博物館
南京市廣凌玉石博物館
南京市江寧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洪保墓史料陳列館)
南京市江寧區金陵佛教文化博物館
南京市江寧區民俗博物館
南京市江寧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南唐二陵史料陳列館)
南京市六合區博物館
南京市西善橋歷史文化博物館
南京稅收博物館
南京天文歷史博物館
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南京靜海寺紀念館)
南京消防博物館
南京顏真卿紀念館
南京永銀錢幣博物館
南京雨花石博物館
南京鈺緣泉博物館
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
南京市江寧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和墓史料陳列館)
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
南京師範大學博物館
梅山鋼鐵博物館
-
-
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
金陵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
其他場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國家檔案局所屬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中國僅有的兩座中央級國家檔案館
江蘇省美術館(中國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開端,國家重點美術館
中山植物園(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
紫金山天文台(中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江蘇大劇院(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大劇院,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博物院

體育

南京是中國近代體育的發端地,1910年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中國“奧運三問”在南京發問, 1924年中國奧委會的前身(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南京成立。中國第一個奧運代表團在南京訓練、集結、出發,南京是中國奧運夢的發源地,是近現代史上對中國參與奧林匹克事業所做貢獻最大的城市之一,在中國奧林匹克歷史上,南京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奧體中心
2014年舉辦的南京青奧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承辦的又一個重大奧運賽事,是中國首次舉辦的青奧會,也是中國第二次舉辦的奧運賽事,青奧會的舉辦使南京成為大中華地區繼北京之後第二座接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2015年中國最具體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南京排名第3,僅次於北京上海。2018年英國權威體育市場情報研究和服務機構SPORTCAL公布的全球體育影響力100強排列榜,南京位居全球第10、中國第2,僅次於北京。
2023年,新改建體育公園(廣場)6個、燈光球場41片,建設健身步道125公里,新改建16個百姓健身房,完成776套全民健身工程(點)老舊健身器材更新;體質健康檢測與運動健身指導服務9.4萬人次,舉辦民眾性體育競賽與活動3000項(次)以上,高水平舉辦2023南京馬拉松。
主要場館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五台山體育中心青奧體育公園南京體育學院中央體育場)、南京市龍江體育館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江寧體育中心溧水體育中心高淳體育中心等。
主要球隊江蘇足球俱樂部南京同曦大聖俱樂部等。
南京承辦的部分國家級以上賽事(不包括國家級以下的省市級賽事)
名稱
日期
主場館
1910年第一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中國最早全國運動會)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
南京南洋勸業場
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
1988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
1988年8月25日至31日
1995年第三屆全國城市運動會
1995年10月22日至30日
五台山體育館
2003年9月17日至23日
五台山體育館
2005年10月12日至23日
2006年8月11日至15日
南京奧體中心
2008年7月29日至8月1日
南京奧體中心
2011年6月10日至15日
南京奧體中心
2013年8月16日至24日
南京奧體中心
2014年8月16日至28日
南京奧體中心
2016年9月10日至18日
2017年8月2日至6日
南京奧體中心
2017年8月25日至9月10日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2017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21世界錦標賽
2017年7月11日至16日
南京湯山沙灘體育公園
2018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
2018年7月10日至15日
南京湯山沙灘體育公園
2018年7月30日至8月5日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2019年8月31日至9月15日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2025年3月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社會保障

2023年末,南京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75.41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49.0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50.5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391.00萬人、生育保險參保362.95萬人。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25萬人(城市1.87萬人、農村2.38萬人)。城鄉低保標準統一增至每月1050元。

水利

截至2024年7月,南京市共有水庫251座,承擔著防洪減災、供水保障、農業灌溉、生態環境改善等重要功能,總庫容5.74億立方米。2021年,南京市水庫數量占江蘇省水庫總數的28%,居省內首位。
因大多數水庫建於上世紀50-70年代,經多年運行,部分水庫淤積較嚴重。“十三五”期間,南京市完成長江新濟洲、八卦洲河道整治,長江崩岸應急治理,滁河、秦淮河、水陽江、石臼湖、固城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15條骨幹河道治理,6座中型水閘新建改造、480處防汛消險和136處積淹水片區整治,成功抵禦2016年秦淮河、“兩湖”超歷史洪水和2020年長江超歷史洪水。基本完成主城、江北、江寧應急水源工程。

環保

2023年,南京市共完成2045個減排項目,其中水污染減排項目61個、大氣污染減排項目1984個,主要污染物全部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削減任務。PM2.5年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達良好以上天數為299天、優良天數比率81.9%。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長江南京段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水質標準,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交通

綜述

作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和引擎,南京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務院批覆建設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集鐵路、公路、航空、內河航運、海港和運輸管道為一體的海陸空協同樞紐體系,是銜接多種運輸方式、輻射一定區域的客、貨轉運中心。將構建面向全球的世界級海港樞紐群、空港樞紐群、全球一體的高鐵網。

公路

截至2022年,南京的高速公路已建成總里程538千米、密度8.2千米/百平方千米,列江蘇省第1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在國省道公路方面,規劃形成“一環八橫十八射”共27條、1250千米國省幹線公路的總體格局,實現市至區高速公路通達,區與一級公路連通,區至街鎮二級公路通達,街鎮至街鎮三級公路連通,街鎮至村社四級公路覆蓋的格局。 以南京為中心,有寧滬、寧高、寧鎮、寧滁、寧連、寧通、寧巢、寧合、寧洛、寧馬、寧宣、寧鹽、寧淮、寧蚌、寧常、寧杭等高等級公路呈放射狀通往江蘇省及周邊省市。其中,國家高速公路5條:G25長深高速(寧杭高速)、G36寧洛高速、G40滬陝高速(寧合高速)、G42滬蓉高速(滬寧高速)和G4211寧蕪高速(寧馬高速),國道4條:104國道、205國道、312國道、328國道。建成區的路網密度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二,人均道路面積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率先實現了“幹線公路連街鎮”目標。近年來,南京還持續、統籌推動農村公路發展,成功創建了“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市,江寧、高淳兩區成功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市涉農8區全部入選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區)。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高速公路規劃圖
2023年,南京市公路貨物運輸量21898.9萬噸,比上年增長5.1%,旅客運輸總量15697.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2.0%,公路運輸總量669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4%。
南京市部分公路
國家高速公路
G36寧洛高速公路(含寧蚌高速公路)
G2503南京繞城高速公路
G3611南京—信陽高速公路
G4231南京—九江高速公路
G9904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
省級高速公路
S3寧廣高速公路
S6寧黃高速公路
S8寧滁高速公路
S87長深高速南京支線
S88南京機場高速公路
國道
-
長途汽車客運站
南京汽車客運站
南京汽車客運南站
南京長途汽車北站
南京長途汽車東站
南京葛塘汽車客運站
統計時間:2024年7月

鐵路

南京市是國家重要的鐵路樞紐,連線華北、華東和華中鐵路交通的主樞紐,國家東部地區鐵路交通樞紐中心,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格局中南北、東西幹線的重要交匯點。截至2020年,南京市已形成“一環兩跨八線、客貨分線”的鐵路格局,鐵路運營里程476千米,銜接北京、上海、杭州、安慶、合肥(武漢)、鄭州6個方向,高鐵動車通達全國省會城市比例,與上海、北京並列中國第一。
南京市共有32個火車站,多數不辦客運。截至2024年7月,有南京站、南京南站、江寧站、溧水站、江寧西站、仙林站6座高鐵站運營,新南京北站即將開工建設,計畫2027年運營。其中南京站是國家鐵路樞紐站、中國十大鐵路樞紐;南京南站是國家鐵道樞紐站、亞洲最大火車站之一;南京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編組站、國家十五大路網性編組站;南京客技站是列車技術場站。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南站
南京市主要火車站
定位
站名
途經鐵路
主樞紐站
南京站
南京南站
南京北站(在建)
北沿江高鐵(在建)、寧淮城際鐵路(規劃)、寧蚌城際(規劃)、新寧合城際(規劃)、寧宿新鐵路(規劃)
滬寧城際鐵路、寧蚌城際(規劃)
祿口站(規劃)
揚馬城際鐵路(規劃)、寧宣黃高速鐵路(規劃)
其他輔站

航空

南京市是中國興辦民用航空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後共修建過13個機場。第一座機場是國民政府於1912年建設的小營機場,1927年於明故宮遺址建設明故宮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1929年大校場機場建成,設立了當時全國最大的靶場,設立航空學校,是民國時期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抗戰前夕成為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抗戰勝利後為全國最大的一個機場。1931年4月在大校場機場創辦的中央航空學校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1956年7月南京市民航遷至大校場機場,大校場改為軍民合用。1997年7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啟用,民航遷至祿口,大校場保留為軍用機場。2015年7月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啟用,大校場機場整體搬遷至此。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門戶機場,是國家主要幹線機場、一類航空口岸,華東地區的主要貨運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互為備降機場,位列中國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中國航空貨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國家區域交通樞紐,已建成輻射亞洲、連線歐美、通達澳洲的航線網路。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此外南京市還有南京馬鞍國際機場(軍民合用)、土山機場軍用機場)以及若航南京老山機場(中國首家民營直升機場)。

水運

南京市是中國重要的航運中心,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早在三國時就擁有軍港和商港,東吳時期這裡已經“江道萬里,通涉五洲”;元代起是南糧北運起運港口之一;明代鄭和在南京市港起錨,成為鄭和下西洋的基地港。2013年《中國內地港口城市空間價值評估》報告中,南京市位居中國內地第4,僅次上海、深圳、廣州。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亞洲最大內河港口——南京港
南京港是中國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國家重要的主樞紐港和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是華東地區及長江流域江海換裝、水陸中轉、貨物集散和對外開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長三角唯一實現貨櫃鐵路與水路無縫對接的港口。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建成,使南京港成為最深入內陸的國際型深水海港,也是中國連結全球的江海轉運綜合樞紐。

公共運輸

南京入選2024年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南京市開展回響式停靠公交,打破“一站一停、逢站必停”,78條公交線路實現車內無人下車、車輛減速進站確認無人候車等情況下可越站通,在15條公交線路設立臨時停靠招呼站29處,乘客招手示意即可乘坐,回響式停靠公交線路高峰運行時間平均縮短2—4分鐘,乘客出行耗時最高縮短23.8%; 推出“小藍鯨”微循環公交33條,“小藍鯨”微循環公交線路日均客運量超3萬人次;在節假日期間,推出11條假日旅遊公交線路,假日旅遊線路累計服務遊客29.1萬人次;投入13輛運營車輛,在特定區域內試點開通動態公交,推出拼車和專車兩種模式,為乘客提供“最優選擇、最短路程”,日最高單量500餘單。
截至2022年,南京市有四種計程車運價標準:普通車11元/3千米,車千米基準價2.4元/千米;中檔車11元/2.5千米,2.9元/千米;高檔車11元/2千米,2.9元/千米;純電動車11元/2.5千米,2.9元/千米。
截至2022年,南京有軌電車共有2條線路。南京河西有軌電車於2014年8月1日正式運營,是世界第一條區間無接觸網有軌電車,中國首個“進站充電”的有軌電車,線路長約7.76千米,設13個站,其中捷運換乘站4個。南京麒麟有軌電車於2017年10月31日正式運營,線路長約8.95千米,設15個站,其中捷運換乘站1個。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麒麟有軌電車
南京市過江通道
輪渡
寧浦線(中山碼頭浦口碼頭
燕八線(燕子磯碼頭—八卦洲碼頭)
棉花堤線(棉花堤碼頭—旗桿碼頭)
有恆線(有恆碼頭—紅衛碼頭)
燕通線(燕子磯碼頭—通江集碼頭)
橋樑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公路橋)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鐵路橋)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
南京新生圩長江大橋(在建)
龍潭長江大橋(在建)
-
隧道
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
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
南京燕子磯長江隧道
南京建寧路長江隧道(在建)
-
-
捷運
南京捷運3號線
南京捷運10號線
南京捷運S3號線
南京捷運的前身可追溯到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造的京市鐵路,南京市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市內軌道交通的城市。第一條捷運線路於2005年5月15日正式開通,是中國內地第6個開通捷運的城市。截至2024年3月,南京捷運共有13條線路、226座車站,線路總長473千米,構成覆蓋南京全市11個市轄區的捷運網路,南京市是中國第一個區縣全部開通捷運的城市,也是繼上海和廣州後中國第三個開通跨市捷運線路的城市。
南京捷運路線圖
線路
起止站點
站數
里程(千米)
車輛編組
標誌色
南京市捷運運營線路圖
南京捷運1號線
32
45.44
6A
天藍色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截至2024年3月
南京捷運2號線
30
43.35
6A
棗紅色
29
44.9
6A
薄綠色
18
33.8
6B
青紫色
9
12.9
6A
鵝黃色
19
13.84
6B
墨綠色
14
21.6
6A
香檳色
9
37.3
6B
青綠色
19
36.22
6B
粉紫色
13
43.7
4B/6B
丁香色
9
30.16
4B/6B
薄紅梅色
19
47.27
4B
橙黃色
6
52.4
3B/4B
藤黃色

人文

綜述

“南京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別於“京派”文化的古典、“海派”文化的浪漫、長安文化的雄渾、廣府文化(或稱嶺南文化)的務實、天府文化的樂觀。南京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匯古今中外於一體,熔東西南北於一爐,它的發展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中華文明的變遷。南京文化基因屬於特色鮮明的長江文化,包括新石器時代的北陰陽營文化、薛城文化,青銅時代的湖熟文化,戰國時代的吳文化、越文化、楚文化等。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南京文化形成了勇於創新、海納百川、堅忍不拔、崇文尚讀、開放進取和捨生取義等多方面的特質。

飲食

南京市的飲食以金陵菜著名,金陵菜是指以南京市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菜系,是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金陵菜古稱京蘇大菜,素以用料嚴謹、製作精細、玲瓏細巧、色彩鮮艷著稱,具有原汁原味、口味醇和、形硬質軟、肥而不膩、淡而不薄的風味特點。起源於先秦,戰國末期屈原在《楚辭》記載有當時的金陵菜餚,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民國時至頂峰,民國時的金陵菜享有極高聲譽,受到上層名流顯貴的喜愛。
南京市部分特色飲食
名稱
簡介
圖片
備註
蛋燒賣
蛋燒賣用薄薄的雞蛋皮來包裹肉餡兒,內餡兒是由豬肉、蝦仁、蘑菇等原料剁成的泥,外皮使用的是雞蛋煎成的圓形蛋皮,再包裹餡料製成燒賣狀,上籠大概蒸7-8分鐘即可,蒸熟以後,把調好的雞湯汁輔以鴨油塗抹在上。成品的蛋燒賣顏色金黃,形狀飽滿,口感軟糯鮮香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蛋燒賣
金陵四大名菜之一
美人肝
美人肝是南京清真馬祥興菜館的招牌菜。主料為鴨子的胰臟,當地俗稱“胰子白”。相傳金陵一名流在馬祥興請客,訂了“八大八小”酒宴。當日客多,後廚備料不足。名廚馬定松急中生智,以鴨胰子配雞脯肉用鴨油爆炒。上桌後,只見一盤鮮嫩的鴨胰子白里泛紅,晶瑩剔透,食之,鮮而嫩,脆而爽,唇齒生香。或問菜名,馬定松隨口答曰:美人肝,遂成金陵名菜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美人肝
金陵四大名菜之一
鳳尾蝦
鳳尾蝦乃是馬祥興首創。該菜選用鮮活大河蝦,以大青蝦為最。青蝦全部去頭殼,身殼,留尾殼,去紅筋,上漿,配以青豆,冬菇丁,筍丁,蔥白,然後用鴨油爆炒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鳳尾蝦
金陵四大名菜之一
松鼠魚
松鼠魚選用一斤八兩至二斤重的活鱖魚宰殺乾淨,再剔除中間的中骨,用十字花刀把它切成“松鼠”的形狀,配上生粉,將它放入低溫油鍋中炸至酥脆。油炸後淋上糖醋和番茄汁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松鼠魚
金陵四大名菜之一
燉生敲
燉生敲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選用新鮮的大活鱔魚,經過活殺去骨後,使用木棒敲擊鱔肉,使其肉質鬆散,得名“生敲”。接著,將鱔塊入油中炸至呈銀炭色,起“芝麻花”後撈出,此時已具有酥脆可口的特點。然後,燉製過程中需要用肉清湯將鱔魚燉軟,再加入其他調味品,使得菜餚口感更加豐富。製作時,火候的掌握至關重要,炸透至金黃色泛芝麻花,燉軟後方可達到最佳狀態,色澤金黃、口感富有韌性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燉生敲
南京三燉之一
燉菜核
燉菜核選用的是南京特產的矮腳黃青菜,青菜只需選取長約10厘米的24個菜心。菜心要削成橄欖形,交叉劃成十字狀,配以切成5厘米長、1厘米寬的柳葉形雞脯、肉片,用蛋清、乾澱粉拌勻,分別入豬油鍋微爆。待葉片呈現鮮綠色,菜根白中透明,雞脯起殼時撈出來。然後將菜心頭向外,葉子朝里,放入砂鍋排齊。再用冬菇、冬筍、火腿、雞脯片按順序排成圓形,蓋在菜葉上,放進各種作料後,置旺火上燉沸,再用文火燜透,最後淋些雞油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燉菜核
南京三燉之一
清燉雞孚
清燉雞孚是南京的傳統名菜,屬於金陵菜。菜品採用傳統的清燉方法烹製而成,主料是雞腿, 豬肉(肥瘦)輔料配以香菇(鮮)、火腿、雞蛋清。湯汁清澄、醇厚,入口酥爛,味美可口。著名學者胡小石生前均嗜此菜,每宴客必備之,謂其“雞香肉鮮質酥爛,清湯味醇色潔白”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清燉雞孚
南京三燉之一
金陵叉烤鴨
金陵烤鴨是在有1400餘年的歷史南京炙鴨技術上發展的。製作叉烤鴨需要選用6到7斤的麻鴨,用暗爐烤制,“工藝也很複雜,要在鴨肚子裡填制荷葉、花椒、蔥等香料,然後再燙皮、抹上飴糖吹,要吹夠2個小時。吹乾以後,叉入特製的烤叉進行烤制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叉烤鴨
十大金陵經典菜之一
千禧鹽水乳鴿
千禧鹽水乳鴿是獅王府選飼養28天左右,淨重300克的優質乳鴿,講究“兩無三不”:無破皮、無淤血、不刀切、不吹風、不過夜,創意鑒取南京鹽水鴨的獨特技藝,用秘制清湯大鹵整隻浸煮而成,鹹鮮得宜、油潤雅黃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千禧鹽水乳鴿
十大金陵經典菜之一
南京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名菜,當地盛行以鴨制餚,曾有“金陵鴨饌甲天下”之說。明朝建都金陵後,先是出現金陵烤鴨,接著就是金陵鹽水鴨。此菜用當年八月中秋時的“桂花鴨”為原料,用熱鹽、清滷水復醃後,取出掛蔭涼處吹乾,食用時在水中煮熟,皮白肉紅,香味足,鮮嫩味美,風味獨特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鹽水鴨
-
鴨血冬粉湯
鴨血冬粉湯,又稱鴨血冬粉,是南京的傳統名吃,是久負盛名以鴨為特色的美食之一。鴨血冬粉湯由鴨血、鴨腸、鴨肝等加入鴨湯和冬粉製成。以其口味平和,鮮香爽滑的特點,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流行於全國各地。南京自古喜食鴨饌,盛行以鴨制餚,有“金陵鴨餚甲天下”之美譽。鴨血冬粉湯為迎合各地飲食特色進行改良,在製作時,各地均有不同,南京均採用鴨血,流傳各地後又均有改變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鴨血冬粉湯
-
金陵丸子
金陵丸子曾流傳於秦淮河畔的官宦人家,原料有精選豬肉、冬菇、冬筍、黑木耳、黃花菜以及上好蹄筋和肉皮。講究的人家要選上好的精瘦肉、純肥肉細細地剁好,混合均勻,取鴿子蛋清數枚打成糊,再備一鍋嫩母雞燉好的高湯。將發好的冬菇、冬筍、黑木耳、黃花菜分別切碎,倒入攪拌好的肉餡中,滴麻油若干,繼續攪拌。找點時令蔬菜,撕成末,將做好的丸子沾一點菜末。然後將籠屜放在煮好的高湯上面,籠屜里放上發好的蹄筋,蹄筋上面鋪好荷葉,最後再把丸子請上去,四周撒一點百合,文火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丸子
-
秦淮八絕
“秦淮八絕”的前身是秦淮風味小吃,在1987年正式命名為“秦淮八絕”,它並不是指八道菜,而是南京八家小吃館的十六道名點,分別為: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乾絲;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乾絲和雞絲澆面;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赤豆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絕,瞻園麵館的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2011年9月,秦淮(夫子廟)傳統風味小吃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秦淮八絕
-

習俗

南京民風淳厚,有悠久的歷史,“華而不佻”、“醇而不俚”是南京民俗的本質。南京向為文化之邦,文化融進民俗;民俗又豐富了文化,南京的民俗娛樂中充溢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民間傳統娛樂舞龍燈,高淳區的跳“五猖”、花台會、打水滸,溧水的打社火,江寧的方山大鼓,江浦的手獅舞、玩石擔、六合的玩飛鏜等,看似樸拙,卻是深深紮根於民族沃土之中帶露的奇葩,而深受民眾喜愛。南京的傳統習俗則有爬城頭(踏太平)、食烏飯,跳五猖、長蘆龍燈、金陵燈會等。
南京市習俗
名稱
簡介
圖片
爬城頭(踏太平)
南京自古就有“正月十六爬城頭,踏太平,走百病”的習俗。據《白下瑣言》記載:“歲正月既望,城頭遊人如蟻,簫鼓爆竹之聲,遠近相聞,謂之‘走百病’,又雲‘踏太平’”。說的正是此事。爬城頭,追求的是平安健康的祈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爬城頭(踏太平)
食烏飯
南京在春末有吃烏米飯的習俗,農曆四月初八是傳統的烏飯節。烏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唐代即有。烏飯是四月到六月的時令美食佳品,烏飯製作需要將鮮嫩的烏飯葉用手搓洗乾淨,去掉梗子,清洗剁碎,再放在石臼里搗爛,加上溫水細細搓揉後,用紗布將殘渣濾乾淨。晚上將洗淨的糯米浸泡在深褐色的烏飯葉汁水中,浸泡一整夜。蒸煮烏飯,以柴火大鍋灶為宜,隨著文火持續,糯米飯漸漸變色,越來越紫,直到變成黛青色。剛出鍋的烏飯烏黑油亮清香,晶瑩圓潤,黑中帶紫藍。烏飯還可以做成各種口味,可隨個人喜好,加上青豆、筍丁、火腿丁,或者果仁、乾果,或蔥油炒,或白糖、紅糖,其味清香可口。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食烏飯
跳五猖
跳五猖是南京高淳的一個春節習俗。每臨春節,當地農村為慶祝豐收和祈禱來年好運,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其中跳五猖是比較有特色的一個習俗。表演時,場地用各色彩旗圈起來,圍觀者摩肩接踵。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空場上的一群人或行、或舞、或躍,猙獰的面具、奇特的服飾、凝重的動作、古怪的言語,充滿神秘感。挑籃、扛旗、敲鑼、打鼓,鞭炮齊鳴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跳五猖
長蘆龍燈
長蘆龍燈是源自唐代的民俗活動。長蘆位於長江邊的丘林山區,舊時山區經常乾旱,圩區則經常水澇。乾旱地區為抗旱軋制了青龍和白龍,祈求龍王多降雨水;水澇地區則為抗澇則軋制了金龍和火龍,祈求龍王少降雨水,長此以往便沿襲成了一種習俗。長蘆龍燈一般在農曆正月初三出燈,十六結束。“龍燈”由九節組成,意為老龍被斬為九節,龍頭用竹條紮成架子,糊上白色清明紙,塗上各種顏色,形態逼真。正月十五日後“清寨燒龍”(又稱“化龍”),一般在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進行,眾人把事先準備的花筒炮、煙花和鞭炮等火花直對龍身噴去,待龍燃燒完後,眾人“啊”聲連天,盡興跳躍一陣,並將龍燈殘骸澆水衝去,意為“送龍歸海”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長蘆龍燈
金陵燈會
金陵燈會又稱秦淮燈會,是歷史上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南京地區廣大民眾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在秦淮燈會時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不斷地營造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託自己的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與此相輝映的其他民間文化藝術門類如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等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進而對中國其他地區的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燈會

藝術

南京市是世界文學之都,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學館”、中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批評專著《詩品》、第一部文學理論和批評專著《文心雕龍》、第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等均誕生在南京市,中國文學史上有一萬多部文學作品與南京市密切相關。《紅樓夢》《本草綱目》《永樂大典》《儒林外史》等巨作與南京市密不可分。近現代以來,魯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張恨水張愛玲等文壇巨匠也都與南京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作家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大地》在南京市創作完成。“南京市作家群”是當代中國文壇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文學創作群體。全世界有60多種外國文學作品在南京市翻譯成中文,南京市一直以來都是中外文學交流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傳統文學名著走向世界舞台的橋頭堡。
南京市是中國繪畫、書法的重鎮。在六朝時有王羲之、顧愷之等書畫大家。明末清初,南京市曾經產生過金陵八家以及金陵九子,並形成金陵畫派。1930年代,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顏文梁、呂斯百、陳之佛、高劍父、潘玉良、龐薰琴等畫壇名流雲集南京市,形成新金陵畫派,其中徐悲鴻、張書旗、柳子谷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現代書畫界又有12位南京市知名畫家、書法家被稱為金陵十二家。20世紀中後期,還出現了“新金陵花鳥派”的金陵四傑——李味青、趙良翰、韓少嬰、張正吟。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畫派代表龔賢《千岩萬壑圖》局部
南京市的地方曲藝有南京白局、南京白話、南京評話、高淳陽腔目連戲六合洪山戲等。
金陵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對後世諸多琴派產生較大影響,源自於明代皇家樂官,演奏技法上具端莊肅穆,儒雅超然之風又不失嚴謹規範的特點,盡顯皇家風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茉莉花》是南京市的民歌,源自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在國內外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此外還有高淳民歌采紅菱》《五月栽秧》,六合民歌《鮮花調》《留左吹打樂》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琴派
南京市的傳統舞蹈有駱山大龍東壩大馬燈麻雀蹦江浦手獅、高淳跳五猖、灣北小馬燈舞、棲霞舞龍長蘆抬龍銅山高台獅子舞東壩沛橋高蹺龍吟車、柘塘打社火跳噹噹打羅漢、竹鎮高蹺等,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京市的工藝品種類繁多,有南京雲錦、金陵金箔、南京絨花、雕花天鵝絨、南京仿古牙雕、金陵摺扇、南京木雕、南京剪紙、金陵竹刻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雲錦

文物古蹟

南京市史跡遺存眾多。現存著名的古文化遺址有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遺址、神仙洞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化石遺址等。其中,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遺址是中國長江下游東南地區唯一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地點,六朝都城遺址系魏晉南北朝時期宮城制度及建築藝術最傑出的代表,南京明城牆以及明代京城城垣13個城門,不僅為全國城牆之最長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磚城之一。南京地區的古墓葬有數百座,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孝陵,開啟一代帝陵新制,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南京近現代在全國有影響、有重大意義的歷史紀念地為數眾多,如太平天國天王府、中華民國總統府、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園、渡江勝利紀念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8點,文物保護單位86 處 (942個點)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 (112個點)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14處 (126個點) ,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347處 (353個點)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9處 (99個點)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52處 (252 個點) 。共有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 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1596處 (1599個點) 。南京市還有南京城牆地下文物埋藏區,共9區 (15處) 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包括湯山、薛城史前遺址區、石頭城遺址區等。有303處已公布的歷史建築,其中,第一批歷史建築68處,第二批歷史建築211處,第三批歷史建築14處,第四批歷史建築6處,第五批歷史建築4處。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共有歷史文化街區11片,其中中國歷史文化街區2片,省級歷史文化街區9片。包括頤和路、梅園新村、總統府等。共有歷史風貌區28片,其中老城區16片,老城外圍12片,包括天目路、金陵大學、原國民政府首都水廠等。共有一般歷史地段38片,其中老城區14片,外圍24片,包括仙霞路、陶谷新村、中央研究院舊址等。共有歷史文化名鎮1個,為淳溪鎮。重要古鎮5個,分別是湖熟鎮、竹鎮鎮、東壩鎮、陽江鎮、瓜埠鎮。一般古鎮6個,分別是固城鎮、湯泉鎮、龍潭鎮、棲霞鎮、湯山鎮、橋林鎮。共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為楊柳村、漆橋村。中國傳統村落5個,分別是前楊柳、漆橋、石頭寨村、張家村、王村村。省級傳統村落62個。重要古村3個,為長豐村、河城村、竇村。一般古村3個,為杜桂村、老河口村、雙進村。
南京市部分文物古蹟
中山陵
明孝陵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
雨花台烈士陵園
棲霞寺舍利塔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
南京城牆
浡泥國王墓
乾佛崖石窟及明徵君碑
原國民政府舊址
明功臣墓
南京人化石地點
鐘山建築遺址
明故宮遺址
龍江船廠遺址
瞻園
甘熙宅第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馬林醫院舊址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
日本駐南京大使館舊址
侵華日軍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南京鼓樓
英國駐華使館舊址
美國駐華使館舊址
中山陵附屬革命歷史圖書館舊址
勵志社舊址
拉貝舊居
北極閣氣象台舊址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陽山碑材
金陵刻經處
金陵兵工廠舊址
浦口火車站舊址
中央體育場舊址
國民大會堂舊址
中央大學舊址
金陵大學舊址
薛城遺址
固城遺址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
大報恩寺遺址
上坊孫吳墓
七橋瓮
仙鶴觀六朝墓地
蒲塘橋
朝天宮
楊柳村古建築群
南京巷錢莊
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
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台舊址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築遺存
廖仲愷、何香凝墓,鄧演達墓,譚延闓墓,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舊址
-
-
-
統計時間:2024年7月;參考資料:
中山陵位於鐘山中茅峰南麓,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於1926年1月動工,1929年春主體建築竣工,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此後工程繼續進行,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中山陵占地兩千畝,依山而築,前臨平川,後擁青嶂,氣勢磅礴,平面呈“自由鐘”形。陵寢建築中軸對稱,從牌坊、墓道、陵門、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米,高差70米,有392級石階和平台10個,全部用白色花崗岩和鋼筋水泥構築,覆以藍色玻璃瓦。中山陵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陵寢附近尚有音樂台、行健亭、光化亭、流徽榭、藏經樓等多處紀念性建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中山陵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 總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萬平方米。分布有7處廣場、23座單體雕塑和一座大型組合雕塑、8處各種形式的牆體、17座各種造型的碑體。紀念館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展示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慰安婦”制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館內現存三處南京大屠殺“萬人坑”遺址,分別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發現的遇難同胞遺骸。自1985年8月15正式建成開放以來,截止到2018年底,共接待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近億次。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淳溪鎮位於南京市高淳區中心偏西部,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江蘇百家名鎮之一,素有“江南勝地”之美譽。淳溪鎮原名高淳鎮,據《景定建康志》記載,宋時已有鎮名。至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高淳縣從溧水縣析置,縣治高淳鎮,以鎮名縣。後為避免縣、鎮名稱混淆起見,就以本鎮的一條小溪——淳溪為鎮名。淳溪古時地處古丹陽湖之濱,依茅山余脈,為丹陽、石臼、固城三湖環繞,自古水域四通八達,風光旖旎,物產豐饒。1997年對薛城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6300多年前,逐水而居的高淳先民就已在石臼湖南岸的淳溪薛城村繁衍生息。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淳溪鎮
2023年11月,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漆橋村上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業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著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示範案例(第二輯)》歷史文化名村示範案例,成為本批南京市唯一上榜的示範案例。
高淳縣誌記載,漆橋村始建於西漢,時任宰相平當父子因避王莽之亂自長安隱居在此,為便利南北交通,在河上搭了一座木橋,為防止木頭腐朽,就在橋上塗一層紅漆,村莊、河道均因漆橋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被譽為“金陵第一古村落”。2013年,漆橋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住建部專家認為,漆橋村以“山-村-田”融合共生為整體保護思路,保護魚骨狀的街巷格局,保留活態生活村落,呈現了江南傳統村落的特有味道,相關經驗可以面向全國推廣複製。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漆橋

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京市作為六朝古都、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富。截至2023年2月,南京有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7項市級非遺項目。截至2024年6月,南京市將231個地名列入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南京市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稱
項目級別
簡介
圖片
中國古琴藝術(金陵琴派)
人類非遺代表作
古琴又稱“琴”、“七弦琴”,別稱“綠綺”、“絲桐”等,是一種平置彈弦樂器。古琴藝術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藝術水準最高且最具民族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器樂演奏形式,除獨奏外還包括唱彈兼顧的琴歌及琴簫合奏等。金陵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流派之一,形成於明末清初,藝術活動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南京地區。金陵琴派融南北琴風於一體,在節奏、指法和音樂意境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強調琴家應具有全面藝術修養,認為只有通過由“琴心合一”到“天人合一”的道路,才可能達到高雅精緻、清澄脫俗的藝術境界。金陵琴派主張琴歌與琴曲並存,反對一味雷同,其指法靈活細膩,演奏風格飄逸灑脫、跌宕起伏,尤善以“頓挫”取勝,《蔡氏五曲》《關雎》、《秋塞》《梅花三弄》《醉漁唱晚》《瀟湘水雲》等都是其代表琴曲。金陵琴派既是中國古琴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又是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間音樂流派之一,在中國古琴音樂史占據一席重要位置,並對後世山東諸城等琴派產生較大影響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中國古琴藝術(金陵琴派)展演
中國剪紙(南京剪紙)
人類非遺代表作
南京剪紙主要流行於江蘇省南京及其周邊地區,據清代道光年間甘熙所撰的《白下瑣言》等史料記載,南京剪紙在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20世紀50年代,南京民間剪紙生產合作社和民間工藝廠先後成立,製作剪紙並出口外銷。南京剪紙的個性特徵極為突出,它融北方剪紙的粗放和南方剪紙的細膩為一體,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藝術形式優美異常。南京剪紙的傳統品種主要包括喜花、斗香花、門箋和包括鞋花在內的刺繡花樣等,其中的“斗香花”刻紙在中國獨一無二。南京剪紙創作時不用畫稿,起剪後線條連綿不斷,猶如“一筆畫”,一氣呵成,技藝十分高超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贈送給英國女王的剪紙作品《百鳥朝鳳》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人類非遺代表作
雲錦作為織錦中最為珍貴的上品,其技藝可作為傳統織造工藝的典型代表。南京雲錦織金飾約始於元代,而彩色妝花織金飾則盛於明清兩代。目前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白下、玄武、秦淮、建鄴、棲霞五區。南京雲錦是用傳統的大花樓木織機,由拽花工和織手兩人相互配合,通過手工操作織造出來的。這種操作勞動強度大、工藝水平高,老藝人有“一掄、二撳、三抄、四會、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訣,織手要做到足踏開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訣、腦中配色、眼觀六路、全身配合。雲錦主要品種有織金、庫錦、庫緞和妝花四大類,前三類已可用現代機器生產,唯妝花的“挖花盤織”、“逐花異色”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雲錦大花樓木織機
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人類非遺代表作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使用的木刻雕版印刷術,作為“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它所保存的佛經版和古代傳統的水墨印刷技藝,由三個環節20餘道工序組成,每道工序均留有傳統口訣,師徒口傳心授,至今已傳承七代。金陵刻經版式疏朗,字大悅目,刻印考究,紙墨精良,著稱“金陵本”,在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是中國古老雕版印刷的遺存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刻經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雨花茶製作技藝)
人類非遺代表作
南京制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陸羽的《茶經》中即有記載,迄今棲霞寺後山還留有“試茶亭”舊遺。1959年,省、市人民政府為紀念革命烈士倡議研製新茶,正式命名為“雨花茶”。雨花茶形如松針,條緊圓直,鋒苗挺秀,色澤翠綠,湯色清澈,香氣高雅,滋味鮮醇,在綠茶中別具一格,是中國傳統綠茶針形類茶製作技藝的傑出代表。“雨花茶”在傳承了綠茶的傳統炒制工藝基礎上,工藝更加精細,流程包括鮮葉採摘、揀剔、攤涼、殺青、揉捻、打毛火、整形、乾燥、篩分等多道工序,其獨創的搓條抓條技法,是傳統綠茶製作技藝的瑰寶;精製篩分工藝,被譽為中國古老制茶技藝的活化石。雨花茶製作技藝傳承已有六代,分布於南京全境及周邊區域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雨花茶製作
統計時間:2024年7月;參考資料:
南京市部分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古城
棠邑、越城、冶城、石頭城、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丹陽、白下、上元、江乘、湖熟、江寧、南京、浦口、江浦
古鎮
上新河、小市、古雄、西善橋、龍潭、馬群、邁皋橋、湯山、麒麟、東山、淳化、土橋、橫溪、谷里、牧龍、索墅、銅井、祿口、龍都、湯泉、橋林、高旺、烏江、瓜埠、洪藍、明覺、柘塘、石湫壩、固城、淳溪、磚牆、浦鎮、大廠、長蘆
古村落
七家灣、棋桿村、所街、丁牆、花神廟、能仁里、養回紅村、大勝關、天后村、周沖、前楊柳村、山陰村、黃龍峴、大世凹、杜桂、甘茂崗、竇村、郄坊、佘村、廣嚴寺、後石塘、後業村、觀音殿、油坊橋、呈村、西北村、蘭花塘、江坂、西葛、倉口、仙壇、白石觀、駱山、桑園蒲、周城、滄溪、獅樹、小花、里溪、上城、舟村、東西嶽城、界墟、漆橋、西舍、花旗營、卸甲甸、方巷
古渡口
桃葉渡、棉花堤渡口、瓜埠古渡、划子口渡口、皇廠河渡口
古碼頭
泮池碼頭、中山碼頭、浦口碼頭
水利樞紐
紅山窯水利樞紐
閘壩
武廟閘、東水關、銅管閘、西水關閘、節制閘、雙閘、方山埭、余灣閘、水陽江水牮、永定陡門、茅東閘、藕絲閘
統計時間:2024年7月;參考資料:

地區象徵

南京市市民精神為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市樹為雪松。市花為梅花。市歌為《茉莉花》。南京旅遊形象標識為“龍蟠虎踞”。
南京市自六朝至今植松植梅有千餘年歷史,不過大規模種植雪松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南京從日本及印度引入雪松。雪松歷史悠久,原產喜馬拉雅山南麓阿富汗至印度一帶,最早在1961年引入中國。南京是最早引種並馴化栽植的城市。雪松是《南京行道樹樹種規劃》中的骨幹樹,蒼翠的葉,顯得虎虎有生機,代表著最原始古樸的南京,以獨有的沉靜將一切喧囂拋擲。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種植的雪松
南京人素來愛梅,金陵植梅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六朝時期,此後各朝各代一直盛久不衰。初春時節,去梅花山、雨花台梅崗等賞梅勝地踏青賞梅已然成為南京人流傳已久的民俗傳統。作為南京市花,梅花為歷經滄桑的古都南京傳達著高潔、堅強的君子品格,成為金陵古都獨特的“城市名片”,靚麗的“南京印象”。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梅花
2005年,南京城市的旅遊形象標識最終確定,以“龍蟠虎踞”為創意的設計方案成為南京城市旅遊標識。“龍蟠虎踞”圖案設計十分簡單,整個圖案取材於中國傳統金石,紅底白質,似一方印章,畫面上下分別有篆刻的龍、虎之形,龍四爪攫伸,似乎要破框而出;虎則舒展身姿,正仰天長嘯;整個畫面合圍成寫意的“寧”字。

地方特產

南京市部分地方特產
分類
列表
食品類
工藝類
南京雲錦
南京仿古牙雕
南京絨花
南京木雕
-
-
南京雨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成功入選中歐第二批地理標誌保護清單。雨花茶製作技藝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22年登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雨花茶緊細圓直、形如松針,入水碧綠清幽,入口醇厚,回味綿長。製作工序繁複,包括:“採摘、萎凋、殺青、揉捻、整形乾燥、精製(篩分)、烘焙”七道工序,其中整形乾燥是形成其獨特外形最為關鍵的工序。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雨花茶
南京鹽水鴨以桂花鴨最為著名, 做好的鹽水鴨體型飽滿,光澤新鮮, 皮白油潤,肉嫩微紅,淡而有鹹,香、鮮、嫩三者畢具,令人久食不厭。據南京農業大學專題研究,鹽水鴨中有令人愉悅的杏仁香、堅果香等92種香味,這些香味複合起來,成就了鹽水鴨的獨有風味,也使得鹽水鴨成了南京香聞四方的城市名片。南京鹽水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種低溫畜禽產品,低溫熟煮,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煮製,使得鹽水鴨的嫩度達到一定程度。低溫熟煮鹽水鴨肌肉儲水性好,保持了鴨肉的多汁性。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切好的鹽水鴨
雲錦是南京傳統的絲織工藝品,起源於距今1580多年前的南朝東晉時期,元、明、清三代曾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織工精麗,圖案色彩宛如雲霞,典雅富麗之極,因而得“雲錦”美名。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存續著中國皇家織造的傳統,採用“通經斷緯”等核心技術,在構造複雜的大型織機上,由上下兩人手工操作,用蠶絲線、黃金線和孔雀羽線等材料織出華貴織物。南京雲錦織造技藝體系由材料準備、紋樣設計、挑花結本、造機、織造等百餘道工序構成,雲錦紋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從元代至明清,南京雲錦一直是皇家御用品,可作為朝廷禮品,饋贈外國君主和使臣或賞賜大臣和有功之人。2006年,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南京雲錦織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雲錦
金陵摺扇的特點,可以用六個字概括,白如玉,光如鏡,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目前大致分為選料、制骨、打磨、制面等步驟,選料為無錫宜興的毛竹,製作金陵摺扇的紙張都是安徽的名品宣紙,採用熟纖工藝製作,扇骨內骨打磨是很薄很薄的,達到0.1毫米的厚度,每一個扇面的連線,都要正對圓心,如果不對圓心的話,那扇面就可能打不開。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金陵摺扇

風景名勝

綜述

南京市自古就有金陵四十景或四十八景之說,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鐘阜晴雲”,秋登“棲霞聖境”,冬觀“石城霽雪”。
截至2023年12月1日,南京市有國家等級旅遊景區52家,其中AAAAA級景區2家,AAAA級景區27家,AAA級21家,AA級2家。南京市有1項世界文化遺產,為明孝陵。2024年1—6月,南京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3.2萬人次,同比增長83.2%,實現旅遊外匯收入3.8億美元,同比增長45.8%,人均消費達到1600美元。

重要景點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於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於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歷經32年之久。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景區。明孝陵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審議通過,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景點有明孝陵、梅花山、下馬坊、四方城、梅花谷、文武方門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明孝陵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搖籃,其內秦淮河全長五千米,史稱“十里秦淮”,也是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精華所在。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一座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土人情為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遊區。景區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以十里內秦淮河為軸線,東起東水關公園,西至西水關公園(今水西門)。
秦淮河蘊涵著南京城市發展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是南京城市最早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南京歷史上最熱鬧的文化、商業中心,代表了南京歷史上的繁華。沿岸有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瓮城——中華門瓮城;有明代被稱為“南都第一園”的瞻園,園內坐落著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史專題博物館;有明代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的私家花園——白鷺洲公園;有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等著名景點。在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上還有東晉豪門貴族王導、謝安故居,明代江南首富沈萬三故居,明末清初演繹“桃花扇”的傳奇人物李香君的故居,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著有《儒林外史》的吳敬梓的故居,秦大士故居,以及烏衣巷、桃葉渡、東水關、西水關、古長乾里、鳳凰台遺址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雨花颱風景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千米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年遊客量達200萬人次以上。
雨花台,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遊覽勝地。雨花颱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蹟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遊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餘處名勝古蹟和樓台亭閣館。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雨花颱風景區
南京市部分旅遊景點

相關景點
代表景點圖片
歷史懷古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高淳老街
大明勝跡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閱江樓
民國建築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中山陵
宗教文化游
宗教文化游
秦淮風情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自然科技游
中山植物園、南京海底世界、紅山森林動物園、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公園、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中國北極閣氣象博物館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國防園、江蘇廣播電視塔、南京科技館、南京龜鱉自然博物館、南京地震科學館、南京雨花石博物館、中國金箔藝術館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廣播電視塔
文化博覽游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館、中國科舉博物館中國近代史博物館六朝博物館、南京圖書館、江蘇省美術館金陵圖書館、南京雲錦博物館、南京城牆博物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南京規劃建設展覽館、南京民俗博物館、南京江寧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明孝陵博物館、南京知青紀念館、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龔賢紀念館魯迅紀念館林散之紀念館傅抱石紀念館、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等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
紅色之旅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濱江風貌游
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南京長江四橋、獅子山、南京眼、南京青奧中心、南京奧體中心、江蘇大劇院綠博園江心洲幕府山觀音閣頭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燕子磯八卦洲、南京濱江風光帶、綠水灣濕地公園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長江大橋
旅遊度假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南京銀杏湖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
自然美景游
南京市(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
石塘人家

對外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南京市與23個國際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其中日本名古屋市於1978年12月21日簽約,2012年2月暫停官方交往。截至2021年,南京市與76個國際城市締結國際友好合作城市關係。
南京市國際友城和國際友好合作城市
國際友好城
國際友好合作城
城市名稱
國別
簽署時間
城市名稱(國別)
城市名稱(國別)
聖路易斯市
美國
1979年11月2日
梅爾辛市(土耳其)
休斯頓市(美國) 
佛羅倫斯市
義大利
1980年2月22日
克利夫蘭市(美國) 
斯圖加特市(德國)
埃因霍芬市
荷蘭
1985年10月9日
阿爾薩斯大區(法國) 
上塞納省(法國)
萊比錫市
德國
1988年5月21日
克羅伊登市(英國) 
神戶市(日本) 
墨西卡利市
墨西哥
1991年10月14日
德木哥市(智利)
都靈市(義大利) 
利馬索爾市
賽普勒斯
1992年9月23日
墨爾本市(澳大利亞) 
貝洛奧里藏特市(巴西)
大田廣域市
韓國
1994年11月14日
班加羅爾市(印度) 
韋恩郡(美國) 
倫敦市
加拿大
1997年5月7日
洛杉磯郡(美國) 
伯明罕市(英國)
珀斯市
澳大利亞
1998年5月18日
聖何塞市(美國) 
波士頓市(美國)
布隆泉市
南非
2000年3月22日
蒂華納市(墨西哥) 
克拉科夫市(波蘭) 
巴蘭基亞市
哥倫比亞
2001年6月3日
達拉斯市(美國) 
紐約市皇后區(美國)
馬六甲市
馬來西亞
2008年10月30日
烏普薩拉市(瑞典) 
哈塞爾特市(比利時) 
斯里巴加灣市
汶萊
2011年11月11日
波利卡市(義大利)
大阪市(日本)
溫得和克市
納米比亞
2015年9月9日
哥廷根市(德國) 
伯爾尼市(瑞士)
莫吉廖夫市
白俄羅斯
2016年9月27日
麥德林市(哥倫比亞) 
亞特蘭大市(美國) 
康塞普西翁市
智利
2018年5月26日
奧胡斯市(丹麥)
利默里克市(愛爾蘭) 
邊和市
越南
2018年5月26日
羅托魯阿市(紐西蘭)
雅羅斯拉夫爾市(俄羅斯)
設拉子市
伊朗
2018年7月25日
地拉那市(阿爾巴尼亞) 
塞菲利希薩爾市(土耳其)
三寶壟市
印尼
2018年10月
穆拉派夏市(土耳其)
斯特拉斯堡市(法國) 
阿卡市
以色列
2019年1月
迪特福特市(德國)
布爾加斯市(保加利亞) 
暹粒省
高棉
2018年5月
阿塔邁拉市(墨西哥) 
羅瓦涅米市(芬蘭) 
加德滿都市
尼泊爾
2019年10月
哈維若夫市(捷克) 
馬里博爾市(斯洛維尼亞)
-
扎萊茨市(斯洛維尼亞)
盧薩卡市(尚比亞) 
庫比蒂諾市(美國) 
多勒維市(美國)
福遍郡(美國) 
馬拉松市(希臘) 
約克市(英國)
斯旺西市(英國)
阿加迪爾市(摩洛哥)
奧盧市(芬蘭)
桑給巴爾市(坦尚尼亞)
圖阿馬西納市(馬達加斯加)
利文斯頓市(尚比亞)
肯特省(蒙古)
海法市(以色列)
首爾市江西區(韓國)
米蘭德市(法國)
馬安市(約旦)
斯巴達市(希臘)
博姆市(比利時)
巴黎大區皮托市(法國)
利茲巴克市(波蘭)
里約熱內盧市(巴西)
格拉斯哥市(英國)
凱米市(芬蘭)
碧瑤市(菲律賓)
丁斯拉肯市(德國)
索倫托(義大利)
梅斯市(法國)
維也納市三區(奧地利)
薩馬納(多米尼加)
巴拿馬(巴拿馬)
統計時間:2024年7月
南京市國內友好城市
城市
所屬省、自治區
結好日期
新疆
1984年4月5日
江西
1985年12月16日
廣西
1985年12月16日
山西
1986年10月9日
陝西
1987年5月21日
河南
1988年5月12日
福建
1992年10月
內蒙古
1998年9月
甘肅
2002年8月26日
廣東
2008年7月8日
黑龍江
2009年4月14日
台灣
2009年7月4日
參考資料:

著名人物

南京市部分著名人物
年代
類型
名稱
古代
皇帝
狀元
盧郢葉祖洽俞栗吳潛張孝祥黃觀焦竑朱之蕃周旋袁士文質尹鳳董永遂胡任輿秦大士黃思永林本直、任長華(中國第一位回族探花)、傅善祥(中國唯一的女狀元)
文化
科學
近現代
軍政商
文化
科學
體育
演藝

重要榮譽

南京市部分榮譽
榮譽
名次/批次
榮獲時間
“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
2023年11月
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列第6
-
2023年11月
國家低碳試點優良城市
-
2023年7月
2023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評選的“新一線城市”
-
2023年6月
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
第4(僅次於北上深)
2023年2月15日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
第2(僅次於深圳)
2023年2月15日
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
全球第8,中國第3
2022年11月
全球科研城市10強
全球第8,中國第3
2021年9月
全球科研城市20強
全球第8,中國第3
2020年9月
亞洲百強城市
亞洲第11,中國第5
2020年8月
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排名
第5(僅次於北上廣深
2020年8月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
第6
2020年6月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
第5(僅次於北上廣深)
2020年1月
-
2020年1月22日
中國唯一
2019年10月
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中國大陸第5
2019年5月
全球最佳旅遊目的地
全球第5,中國唯一
2019年3月
全球科研城市50強
全球第12,中國第3
2018年11月
國際和平城市
中國唯一
2017年9月
全球唯一
2016年2月
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示範獎
第1
2015年10月
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
首批
2015年8月
中國最具發展機遇城市
第3
2015年3月
中國最具文化軟實力城市
第1
2014年11月
中國城市網路形象排行榜
第2
2014年6月
世界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城市排名
第3
2014年5月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排名
第5(僅次於北上廣深
2014年4月
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第4
2014年1月
第3
2013年12月
中國形象最佳城市
第2
2013年12月
-
2013年9月
中國網路形象十佳城市
第2
2013年5月
世界溫泉名城
-
2012年10月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第2
2012年7月
國家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城市
首批
2012年6月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12年1月
金獎
2011年12月
E類金獎(最高獎項)
2011年11月
中國十大文明城市
第2
2011年10月
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第1
2011年1月
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
第3(僅次京滬)
2010年10月
中國十大休閒城市
第3
2010年10月
中國首個
2010年9月
三網融合試點城市
首批
2010年7月
國家創新型城市
-
2010年1月
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唯一
2009年5月
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驗區
首批
2019年3月
-
2009年1月
特別榮譽獎
2008年11月
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第1
2008年
-
2008年
-
2007年11月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第3
2007年9月
全國最安全城市
第3
2007年9月
-
2003年起
-
2003年
首批
1999年
-
1997年起
連續9次上榜
1991年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