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京滬高鐵的前期工作進展,極為緩慢,甚至擱淺停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鐵路要在速度上與民航競爭很多人持懷疑態度。直到2003年,鐵道部新一任領導班子打算大跨越式發展鐵路,京滬高鐵才被再度提上議事日程。並且,高鐵從南京經過的線路規劃,鐵道部這一次也改主意了。
2003年6月13日,鐵道部高速辦約見南京市政府,通報京滬高鐵的最新進展。鐵道部改變主意,放棄了自己原先傾向的北線方案,採用了南線方案。而再向前追溯,南京市規劃局在1986年前就開始謀劃“南京向南”。對於建設者來說,南站,從2008年開始;而對於規劃者們來說,南站,始於1991年。
鐵道部開展京滬高鐵選線,提出“北線方案”,即從
上元門地區,通過隧道過江。南京的規劃部門則拿出“南線方案”,從
大勝關過江。鐵道部牽頭,進行比選得出的結論是:兩個方案在技術上都可行,主要差別在於工程造價、經濟效益、運營條件等方面。
江蘇省和南京市要求南線方案,而鐵道部看好的始終是北線方案。南京力主南線,是放長了眼光。如果從南京北部走,已經不具備擴建條件。
南京火車站雖然前面是
玄武湖、背面是小紅山,景觀很美,但是已經沒有拓展空間。此外,更重要的是,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鐵路帶動城市發展的效果都非常明顯,南京要想進一步發展南部區域,這是個好機會。顯然,高鐵建在哪裡,也就意味著南京今後的發展框架,是繼續囿於老城狹小的空間裡,還是大步向南拓展。最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早在1986年就預留了南京南站地區的規劃空間,早在1991年南京南站就有了“影子”。
鐵道部青睞北線的理由:新線與既有線的銜接方便。清末1900年前後修建的京浦鐵路,即從北京到
浦口;在長江南岸,之後又修建了滬寧鐵路。
浦口火車站、
下關火車站、
南京站,南京重要的火車站,向來都是位於城北。並且,當時鐵道部的人都認為,南京的城市中心就在北邊。另一方面,鐵路的機務段、職工宿舍等都在城北,建成之後,職工上下班都方便。
為了說服鐵道部,南京方面列出了南線的九大優勢:無論高鐵從哪裡走,從完善南京樞紐總體布局的角度來看,都必須建
大勝關長江大橋;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南京城市規劃,城市今後將主要向東南方向發展,大勝關方案符合城市擴展方向;南面的場站位置已預留多年,有較為理想的建站條件;沿線拆遷量小,對城市干擾和環境影響小;利於形成方便的鐵路——航空換乘及鐵路與城市道路聯結條件……不過,這些最初並沒有打動鐵道部,鐵道部仍然堅持北線方案。
雙方意見對峙了好幾年,為了促進高鐵儘快上馬,1995年,南京稍稍“鬆口”。在當年的一份緊急報告裡,有這樣一句話——“南北方案之爭不宜過多堅持,而從規劃上對北線方案提出完善意見為妥”。
南京市規劃局做了兩手準備,針對南線、北線方案,分別做了規劃控制。從1995年起,南京根據兩個方案,開始分別嚴格控制沿線用地建設。而這個具有預見性的做法,使得後來的工作變得輕鬆許多。
南京從2001年起,提出“一城三區”的格局,城市南邊發展的動力已經非常強勁。鐵道部改主意是因為看到了南京多年的堅持是對的;也發現,如果走北線,城市北部的空間已經很侷促,到時候車輛的準備場、作業場選址都是麻煩事。另外,如果採用北線過江方案,存在1000米半徑的控制線,到時車速將受到一定限制。而大勝關可以一路筆直前行。堅持了這么些年,南北之爭就此落幕。南京終於全面啟動高鐵移到城市南部的工作。而北線方案也沒白做,後來,這裡建了滬寧城際。如果沒有超前控制,可想而知,兩條鐵路沿線的拆遷量會有多龐大。
有了十幾年的準備,對於鐵道部的突然改變主意,南京胸有成竹。規劃部門立即成立“京滬高速鐵路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僅用一周時間就完成了《京滬高速鐵路南京段有關情況匯報》,闡述了南線方案概要,以及影響、對策。線路走向敲定,爭執遠遠沒有結束。
原本鐵道部打算用傳統的夯土方式,從地面走鐵軌。夯土方式的缺點,老百姓都深有體會,一條鐵路硬生生就將兩邊的空間隔開了。現在南京城北就是典型的例子,車站及鐵路以南,很繁華,可是以北地區,則發展的較為緩慢。南部新城正是城市發展的新方向,不能再人為築起一道“城牆”將主城與
江寧割裂開來,南京提出:必須採用全線高架的方式。
2006年,鐵道部在北京舉行了一次方案審查會,鐵道部公布了自己的論證方案,方案里仍是地面鐵路線。南京則堅持建高架。從2006年到2008年間,南京市規劃局幾乎每個月至少有人進京一次,在專家發言之前就搶著發言,一遍遍表達南京的觀點。直到2008年3月,鐵道部終於決定採納高架方案。
南京南站地下空間使用鐵道部拿出的方案是中間只有156米寬,只有捷運通進來,除了
南京捷運1號線、
南京捷運3號線的換乘廳,以及設備房和出站通道,其餘部分全部用高填土填起來。其它換乘方式只能在車站外圍。如果從長途汽車站下車後來坐高鐵,直線距離是300多米,但是實際要走1200多米。
旅客拎著行李,要走1200多米肯定累壞。他們立即組織了幾輪規劃論證,來說服鐵道部改變原來的方案。南站地區是丘陵地區,承載條件較好,基岩比較淺,地下20米就可以打到持力層。從成本上計算,地面12.4米做架空空間,成本和高填土方案成本基本接近。經過論證,鐵道部贊成了這個方案。
2008年奧運會前夕,南京南站的規劃設計方案最終塵埃落定,南京規劃局堅持的四條意見全部被鐵道部採納,這四條意見是:交通的零換乘;充分開發地下空間,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實現快進快出大交通格局;按程式審批。特別是前面三條意見,讓南京南站的設計理念領先全國。就在這份規劃方案敲定之前,北京南站開通,落後的交通換乘方式讓公眾詬病,上海的虹橋站也是如此。
南京南站即將開通,被譽為“亞洲第一”強調的也就是服務第一,真正實現了零距離換乘。南部新城總規劃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段進感慨萬千,“我接觸高鐵站的規劃十幾個,做得最好的就是南京南站了,通過上下垂直通道,換乘很方便。”段進稱,前段時間,他帶了一些國外交通專家到南站進行了參觀,大家都非常認同該站的“零換乘”方案,“同時,南京南站引領國際的還有‘小地塊密路網’模式,全世界80多個國家對此進行了統計,發現這種模式不會堵車,非常利於交通組織,而南京南站所在的南部新城就采服了該模式。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南京南站主站房秉承“古都新站”的理念,以中國古典建築構成元素為基礎,
柱廊、
斗拱、雙重屋檐,方正剛毅的直線和簡約優雅的曲線營造出傳統建築的壯美神韻和現代化鐵路車站的恢弘氣勢,完美的體現了古都
南京濃郁的地域風格和特有的尊貴氣質。
南京南站南北兩側主要入口分別採用了8根和6根高大的列柱作為空間構成元素,既突出了建築的莊重感,又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北入口六根立柱寓意“
六朝古都文脈”,南入口8根立柱寓意“笑迎八方賓朋”。玻璃幕牆採用黃銅鏤花的傳統吉祥紋樣作為裝飾構件,疏密有致的傳統紋樣與簡潔莊重的木構穿插組合,與玻璃、鋁板等現代材料有機結合,為建築賦予了濃厚的文化韻味。
南京南站將“山水城林”的和諧意境融入現代交通建築中,屋頂挑棚的方正質樸,列柱空間的巍峨大氣,都給人以歷史時空的縱深體驗;城牆肌理的外牆形式、層層疊疊的檐下空間、柱頂交織的穿插木構,使建築形態與城市特質的深層契合,賦予南京南站濃厚的地域風格和獨特氣質。站台雨棚採用片狀組合型式,頂部設側向的通風和採光帶,既可避免陽光直射,又能獲得柔和的自然光線,形成美侖美奐的光影效果。
南京南站建有15個候車廳,3個站場,15個站台。主候車廳總面積5.8萬平方米,候車大廳南北長417米、東西寬156米,整體東西寬度450米,總高59.96米,二層平台在12.4米高空,三層平台在22.4米高空,站房頂部“南京南站”4個紅色漢字單字大小為8米×8米,大小64平方米,南京南站總建築面積45.8萬平方米,被譽為亞洲第一大高鐵站(根據央視報導另一說為世界最大火車站)。
南京南站主站房由支撐鋼柱、站台層勁性鋼結構、候車層平面箱形桁架結構和屋蓋鋼網架組成,占地面積約65000平方米,鋼結構總面積約220000平方米。總共40000件鋼件結構,全部由南京中建公司製作;南京南站主站房用鋼重量約為80000噸,加上無柱雨篷、附屬工程用鋼,用鋼總量約為110000噸。無站台柱雨棚上設有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近100000平方米。
整體布局
南京南站是一個“橋建合一”的站房,買票、候車、出站、上車都在一個立面上,但不在一個層面上。站房共分五層,地上三層,地下兩層。
地下二層為捷運站台層,捷運1號線、3號線南北貫通同台換乘,捷運S1號線、S3號線東西貫通同台換乘。
地下一層為站房設備、捷運站廳、商業開發層及市政配套車庫。
地面一層集散層,出站及綜合交通方式換乘區域都在這層,四角分別設有配樓,包括計程車場站、公交場站、南京汽車客運南站、鐵路售票處等,廣場東西兩側有計程車停車泊位730個,社會車停車泊位2348個。
地上二層為站台層,28條鐵軌從此層通過,為旅客的到發區域,同時設定有北進站廣廳、貴賓區,也包括1個鐵路售票處。
地上三層為候車層及送站平台,並設有客服商業夾層,共有56個檢票口、100多個的自動檢票機,大廳四個角落各配了1個售票處。
南京南站地面層為換乘廣場,廣場中心區域有
南京捷運1號線、
南京捷運3號線、
南京捷運S1號線和
南京捷運S3號線的進出站口;南北兩側為公交上客區,東西兩側各設出租、社會車的上客區;廣場南側還有一個機場快客停靠帶,可直接去
祿口機場。考慮到南北廣場客流量的分布情況,公路客運南站設在南廣場,占地5萬平方米,市民在這裡可實現鐵路、公交、捷運、長途客車和機場大巴的“零距離”換乘。
站台線路
主要線路
站台設定
截至2018年底,南京南站共有28個站台,1至10號站台供京滬線(上海至南京至北京)列車停靠,11至21號站台供寧蓉線(南京至成都方向)和寧杭線(南京至杭州)列車停靠,22站台供滬寧線的支線(上海、上海虹橋至南京南)列車停靠,23至28號站台供寧安線(南京至安慶)列車停靠。
站台編號 | 路線 | 行駛方向 |
---|
1至10 | | 北京南・天津西・濟南西・徐州東・蚌埠南・鎮江南・丹陽北・常州北・無錫東・蘇州北・崑山南・安亭北・南翔北・上海西・上海・上海虹橋・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興南・桐鄉・海寧西・餘杭・杭州東・杭州・紹興北・上虞北・餘姚北・莊橋・寧波・寧波東・奉化・寧海・三門縣・臨海・台州・溫嶺・雁盪山・紳坊・樂清・永嘉・溫州南・瑞安・鰲江・蒼南・福鼎・太姥山・霞浦・福安・寧德・羅源・連江・馬尾・福州南・諸暨・義烏・金華・龍游・衢州・江山 |
---|
11至22 | | 成都東・重慶北・宜昌東・漢口・武昌・武漢・六安・合肥南・上海・上海虹橋・溧陽・宜興・長興・湖州・德清・杭州東・杭州・紹興北・上虞北・餘姚北・莊橋・寧波・寧波東・奉化・寧海・三門縣・臨海・台州・溫嶺・雁盪山・紳坊・樂清・永嘉・溫州南・瑞安・鰲江・蒼南・福鼎・太姥山・霞浦・福安・寧德・羅源・連江・馬尾・福州南・諸暨・義烏・金華・龍游・衢州・江山・玉山南・上饒・弋陽・鷹潭北・撫州東・進賢南・南昌西・高安・新余北・宜春・萍鄉北・醴陵東・長沙南 |
---|
23至28 | | 江寧西・馬鞍山東・當塗東・蕪湖・弋江・繁昌西・銅陵・池州・安慶 |
---|
運營情況
2016年,南京高鐵客運量3939.84萬人,同比增長24.7%,其中南京南站高鐵客運量3218.08萬人,同比增長30.7%。增幅高出南京市客運總量平均增速6.0個百分點。2012-2016年間,南京南站的客運總量破億,達到10521.56萬人。南京南站高鐵客運量占客運總量的比重也逐年攀升,2016年占比為81.7%,比2012年占比高出18.4個百分點。
(註:南京南站為純高鐵站,南京站為高鐵、普鐵混合站。)根據預測,至2030年,南京南站樞紐年傳送鐵路旅客5822萬人次,公路旅客1100萬人次。
交通換乘
軌道交通
截至2018年底,有南京捷運1號線、3號線、S1號線、S3號線,共4條捷運線路途徑南京南站,並設
南京南站。
捷運線路 | 運營時間 | 可前往 |
| 05:42-23:27 | |
| 06:00-23:00 | |
| 06:00-22:40 | |
| 06:00-23:00 | |
公交線路
截至2018年底,南京南站南北廣場均設有公交站場,北廣場公交站面積1.7萬平方米,安排18至20條公交線路;南廣場設公交、團體車輛停車場,其中公車站場面積8000平方米,安排9至10條公交線路,車站東西兩側都設有公車行駛的專用疏解通道。
線路方向 | 公交線路 | 起訖站點 | 服務時間 |
| 南京公交19路 | 育才公寓至南京南站 | 育才公寓6:00—22:00 南京南站5:15—21:15 |
南京公交84路 | 南京理工大至南京南站 | 南京南站5:20—21:20 南京理工大學6:00—22:00 |
南京公交129路 | 東寶路至南京南站 | 東寶路5:00—21:00 南京南站6:00—22:00 |
南京公交181路區間 | 光卡路至南京南站 | 光卡路6:30—22:15 南京南站6:45—22:30 |
南京公交190路 | 南京站·南廣場東至南京南站 | 南京站·南廣場東6:30—23:00 南京南站5:40—22:00 |
江寧方向 | 南京公交119路 | 武夷綠洲至南京南站 | 武夷綠洲5:30—20:30 南京南站6:00—21:00 |
南京公交791路 | 眾彩物流中心至南京南站 | 眾彩物流中心6:00—19:30 南京南站6:40—20:00 |
南京公交792路 | 出口加工區客運站至南京南站 | 出口加工區客運站6:30—22:00 南京南站6:00—22:00 |
機場大巴
機場大巴由南京南站北廣場西側的
南京汽車客運南站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發車時間為05:00-21:00,每20分鐘一班。此外,南京南站廣場南側還有一個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快客停靠帶,可直接去網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長途車站
南京汽車客運南站位於南京南站北廣場西側,地面一層,是站運分離的一級社會公用型車站, 是中國首家實現火車、長途客運、捷運、市內公交、計程車、社會車輛等6種運輸方式無縫連結和零距離換乘的新型智慧型化綜合樞紐汽車客運站,設有發車位23個,檢票口21個,售票視窗22個,營運班線輻射範圍覆蓋六省。
價值意義
南京南站是國家戰略性重點建設項目
京滬高速鐵路關鍵控制性工程,對中國交通事業發展、對南京經濟社會建設,城市形象提升、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等,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高鐵時代,南京南站是中國“四縱四橫”高速鐵路格局中南北、中西幹線的重要交匯點,進一步強化南京在長三角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南京市的綜合競爭力,並帶動南京從長三角“終點城市”向“泛長三角”1小時都市圈“中點城市”的跨越;進一步推動南京城市新一輪的大發展和大騰飛,引領南京實現新的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
南京交通地位的變化:中國交通樞紐將從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大中心”變為“五大中心”,南京將成為“華東新樞紐”。南京發展方式的變化:南京市區將形成主城、
河西新城、
南部新城“三足鼎立”均衡發展態勢,這裡將成為南京的“新經濟成長極”。南京文化地標的變化:在
中山陵、
夫子廟、
雨花台、
閱江樓等之後,南京將再增加一處文化地標,這裡將成為南京的新“標誌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