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廟閘
- 地理位置: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解放門附近
- 開放時間:6:00至20: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主要功能,傳說軼事,
歷史沿革
武廟閘的水道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東吳時期,吳後主孫皓引玄武湖水進宮,所以當時就有了這條水道。後來明初,朱元璋利用秦淮河和玄武湖等水系作為護城河,也為了控制城內河道的水位,避免水患,在秦淮河、玄武湖及其他河流入水口處,設定了水關、涵閘、涵洞20多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武廟閘以及東水關、西水關。
建築結構
整個水關由兩個半圓形閘道組成,湖水通過第一個閘道,經過過濾網,垃圾和水草被攔截下來。隨後,湖水湍流直下,進入下一個閘道,穿過涵洞,向城牆下方流去,閘道上的磚塊已長滿青苔。
武廟閘內部是總長140米的隧道,全由直徑0.92米的鑄銅管(103米)和鑄鐵管(37米)組成。直到1971年,為了疏通武廟閘涵道,才將100多節明代金屬管道拆除,更換為水泥涵管。增加了一個直接進水口,廢棄了原有閘門。武廟閘原有兩個入水口,為了減緩水流衝擊,兩邊磚牆乃至整個水道都呈“之”字形彎曲,減低流速。尤其是隧道內都裝有鏃刀,刀隨水流而轉,用以切碎隨湖水而來的水草,防止閘口被堵,又可防敵潛水入城。
主要功能
傳說軼事
相傳,明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靖難之師”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便是從這個隧道逃出南京,從此下落不明,成為了明史上的一大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