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藝術(金陵琴派)(金陵琴派)

古琴藝術(金陵琴派)

金陵琴派一般指本詞條

古琴藝術(金陵琴派),江蘇省南京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古琴藝術(金陵琴派)是中國古琴流派之一,它形成於明末清初,藝術活動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南京地區。金陵琴派指法靈活細膩,演奏風格飄逸灑脫、跌宕起伏,尤善以“頓挫”。

2008年6月14日,古琴藝術(金陵琴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Ⅱ-3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琴藝術(金陵琴派)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江蘇省南京市 
  • 項目編號:Ⅱ-34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14日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代表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古琴藝術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實,古琴形制至遲到漢代已經完備。經歷代琴人和文人創造性的發展,古琴藝術不斷趨於成熟和完善。
金陵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流派之一,形成於明末清初,藝術活動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南京地區。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開創一番盛世,南京成為政治文化中心,金陵之地吸引眾多才子名士聚集,其中不乏許多琴人。朝廷招攬名家為皇家樂官,專為皇家譜曲奏樂,於是開始逐漸在此地養成風格。
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政治文化中心逐漸北移,但南京因已有一定時間積累沉澱,且帝都地位仍在,仍有許多琴人在此生活。代表琴家有楊掄等。楊掄,江寧人,《真傳正宗琴譜》(《太古遺音》《伯牙心法》榆章)是他經久不衰之作,其人“為人敏而慎,謙遜少欲”(《伯牙心法序》),奏漏微贈琴具有“參差有節,抑揚有序”得“古韻之遺”(《琴旨》)的風格,在當時琴家黃龍山、楊表正等人的共同影響和江南水鄉的特有環境滋潤下,南京地區的琴派已然形成,在明朝中後期產生不小的影響,當時的“江派”,“江”就是“江左”,主要指現在南京,為金陵琴派的前身。
清末民初,金陵琴派出現了黃勉之、楊宗稷等代表人物,黃勉之創辦的金陵琴社讓琴壇充分領略了金陵氣象。
金陵古琴流派是江蘇四大古琴流派中的重要派別之一。金陵古琴底蘊深遠,由來已久,但“金陵派”一詞卻是後來才有。清代乾隆時期文人王坦的《琴旨》就有早期對金陵琴派演奏特點的描述:“金陵派之參序有節,抑揚有紀,可謂得古韻之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金陵琴派符合儒門“致中”“致和”之意。其後清代道光時期文人陳幼慈在他《琴論》中提到:“動稱宗常熟派、金陵派、松江派、中州派。或以閩派、浙派埋埋蜜為俗,以常熟派為雅,以中州派為正。”
1934年船船陵再,由王心葵、徐元白、夏一峰等人發起創立青溪琴社,活躍金陵琴壇的同時,堅持進行古琴藝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工作。
1954年12月,南京樂社正式成立,社中包含一個古琴組,其後古琴組獨立出來,定名為“金陵琴社”。

基本特徵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金陵琴派融南北琴風於一體,在節奏、指法和音樂意境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金陵琴派強調琴家應具有全面藝術修養,認為只有通過由“琴心合一”到“天人合一”的道路,才可能達到高雅精緻、清澄脫俗的藝術境界。金陵琴派主張琴歌與琴曲並存,反對一味雷同,其指法靈活細膩,演奏風格飄逸灑脫、跌宕起伏,尤善以“頓挫”取勝。
金陵琴派藝術傳承上的特點:一是注重曲、歌並重的傳統,強調服從內容表現的需要,既肯定琴樂有“音出自然,不喜以文拘之”的一面,也不否定琴樂有“原取文諧音,豈可舍文而就音”的一面;二是兼取風應放捆韻、諸派意趣而又自成一體的格調。

代表作品

金陵琴派主要有《關睢》《雁過衡陽》《漁歌》《塞上鴻》《漢宮秋月》《佩蘭》 《 圯橋進履》《鷗鷺忘機》《釋談章》《普安咒》《梧葉舞秋風》《梨雲春思》 《 春山聽杜鵑》《秋塞吟》《風雷引》《長門怨》《平沙落雁》《良宵引》《水仙操》《陽關三疊》《漁樵問答》《靜觀吟》《關山月》《秋風詞》《泣顏回》《憶故人》《慨古引》《大學之道》《秋江夜泊》等。

傳承保護

  • 傳承價值
金陵琴派既是中國古琴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又是南京地區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間音樂流派之一,在中國古琴音樂史占據一席重要位置,並對後世山東諸城等琴派產生較大影響。
  • 傳承狀況
近年來西方強勢音樂文化的衝擊和職業化、專業化音樂教育的發展,使古琴原有的傳承系統遭到破壞。當代金陵琴派在後繼人才培養、曲目整理、音像資料保存及樂器保護與修復等方面存獄婚求膠在著諸多問題。
  • 傳承人物
劉正春,男,漢族,1935年3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傳承人編號是03-0833。由江蘇省南京市申報。
桂世民,男,漢族,2018年5月25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傳承人編號是05-2058。由江蘇省南京市申報。
  • 保護措施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南京市秦淮區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金陵琴社”恢復了每月的雅集活動並一直延續至今,多次組織、開辦古琴培訓班和舉行古琴演出、研討活動:先後舉辦了“劉正春古琴專場音樂會”、“張正吟師生琴友古琴音樂會”、“打開希望之門古琴音樂會”、“江東古韻鋼城之夜古琴專場音樂會”、“金陵琴社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民樂專場音樂會”及“首屆江蘇省古琴藝術研討會"等,這些活動擴大了金陵琴派的凶戶熱影響,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效應,有力地推動了金陵古琴的傳承工作。近年來,在南京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的具體指導下,秦淮區也成立了“金陵琴派保護工程工作組”。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古琴藝術(金陵琴派)項目保護單位南京市秦淮區文化館獲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 重要演出
2019年8月30日,金陵琴派同另外五大古琴流派參加由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樂器協會古琴研究會主辦的“清泉閣‘瀚樂無疆——紀念川派古琴家顧梅羹先生誕辰120周年音樂會’”。

代表作品

金陵琴派主要有《關睢》《雁過衡陽》《漁歌》《塞上鴻》《漢宮秋月》《佩蘭》 《 圯橋進履》《鷗鷺忘機》《釋談章》《普安咒》《梧葉舞秋風》《梨雲春思》 《 春山聽杜鵑》《秋塞吟》《風雷引》《長門怨》《平沙落雁》《良宵引》《水仙操》《陽關三疊》《漁樵問答》《靜觀吟》《關山月》《秋風詞》《泣顏回》《憶故人》《慨古引》《大學之道》《秋江夜泊》等。

傳承保護

  • 傳承價值
金陵琴派既是中國古琴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又是南京地區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間音樂流派之一,在中國古琴音樂史占據一席重要位置,並對後世山東諸城等琴派產生較大影響。
  • 傳承狀況
近年來西方強勢音樂文化的衝擊和職業化、專業化音樂教育的發展,使古琴原有的傳承系統遭到破壞。當代金陵琴派在後繼人才培養、曲目整理、音像資料保存及樂器保護與修復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
  • 傳承人物
劉正春,男,漢族,1935年3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傳承人編號是03-0833。由江蘇省南京市申報。
桂世民,男,漢族,2018年5月25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傳承人編號是05-2058。由江蘇省南京市申報。
  • 保護措施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南京市秦淮區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金陵琴社”恢復了每月的雅集活動並一直延續至今,多次組織、開辦古琴培訓班和舉行古琴演出、研討活動:先後舉辦了“劉正春古琴專場音樂會”、“張正吟師生琴友古琴音樂會”、“打開希望之門古琴音樂會”、“江東古韻鋼城之夜古琴專場音樂會”、“金陵琴社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民樂專場音樂會”及“首屆江蘇省古琴藝術研討會"等,這些活動擴大了金陵琴派的影響,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效應,有力地推動了金陵古琴的傳承工作。近年來,在南京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的具體指導下,秦淮區也成立了“金陵琴派保護工程工作組”。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古琴藝術(金陵琴派)項目保護單位南京市秦淮區文化館獲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 重要演出
2019年8月30日,金陵琴派同另外五大古琴流派參加由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樂器協會古琴研究會主辦的“清泉閣‘瀚樂無疆——紀念川派古琴家顧梅羹先生誕辰120周年音樂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