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琴派古琴藝術

山陽琴派古琴藝術,淮安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陽琴派古琴藝術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沿革,分布情況,基本內容與價值,主要代表人物,

歷史沿革

古琴,在古代稱作“琴”,還有“綠綺”、“絲桐”等別稱。雖說“伏羲制琴”、”神農制琴”、“舜作五弦琴”的傳說不可信,但它的歷史確實是相當悠久了。琴,最早見之於典籍的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周南·關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聯繫。可見,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琴已經流行。

分布情況

淮安原是射陽境內大鎮。東晉義熙七年(411),於此設山陽郡、山陽縣。民國元年山陽縣改名淮安縣。淮安曾有過燦爛輝煌的古琴文明,一度興起的山陽琴派在古琴界頗具影響。山陽琴派早在唐、宋時期流傳甚廣,至明、清之時鼎盛。據《山陽縣誌》所載,明朝淮安有位古琴大家吳歸雲,其字流章,“幼讀書善文詞”,“嘗自造五音譜,凡《國風》、《雅頌》及《白雲謠》、《大風歌》,漢唐以下樂府皆譜入琴中,審音察理,晰及毫釐,人以為神技”。明清達到鼎盛。最具代表性人物有明代大家吳歸雲,清代劉鄂、喬子衡兄弟、楊子鏞、夏一峰等。1921年夏一峰客居南京後,淮安古琴的傳承一定程度上出現斷層,逐漸走向衰落。

基本內容與價值

山陽琴派溯源悠久,藝術風格獨特,為歷代琴家所重視。代表曲目有:《良宵引》、《靜觀吟》、《關山月》、《鷗鷺忘機》、《憶故人》、《漁樵問答》等,旋律優美,演奏技法樸實,更為廣大的古琴愛好者廣泛傳習。
山陽琴派在演奏風格追求琴容端莊,簡樸古拙,氣韻流暢,意境深邃。演奏技法上左手綽、注起始音較為突出,右手撥弦指力緊實,彈奏中強調句讀,有很強烈的吟唱意味,彈奏起來跌宕、悠遠、細膩、和暢。
山陽琴派獨特的演奏風格和技法,在古琴藝術發展歷史上獨樹一幟,承載了無論從歷史、文化和藝術的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山陽琴派古琴藝術的保護,對於挖掘淮安古琴發展歷史、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古琴藝術,推動淮安文化事業的發展等諸多方面,都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

山陽琴派的代表人物有喬子衡兄弟、楊子鏞、夏一峰、凌其陣等人。
喬子衡,清同治、光緒年間的淮安楚州人。其與弟喬子安少時學藝於母。青年時,在淮安城內開裱畫店的同時,又向秦維瀚等古琴大師學藝。此後,喬子衡吸取眾家之長,蓄意創新,《大學之道》、《良宵引》、《靜觀吟》、《醉魚唱晚》、《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等都是其彈奏之名曲,其《秋塞吟》吸納楊氏琴法,以唱弦入手,待調唱足後上琴,用綿指法處理,琴法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秋涼塞外、人情感嘆的情懷。中年時,喬子衡琴藝迅長,名聲享譽江蘇大地。於是放棄裱畫生意,專職教琴為生。喬子衡徒弟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有楊子鏞和道人釋空塵等古琴大家。
楊子鏞也是淮安楚州人,在淮安城以作畫為生。其不僅自身琴藝精湛,更以帶出高徒而著稱於清末的中國古琴行業,甚至現在琴界都把其作為帶好徒的佳話。楊子鏞的得意門生主要有夏一峰與凌其陣兩位大家,他們是現代中國古琴界劃時代的人物。
夏一峰(1883年——1963年),字福雲,淮安楚州人。少時父母雙亡,家境貧困。十二歲入楚州一所道觀,跟隨道師學習器樂和崑曲。因其不凡的音樂才能,十五歲時便被楊子鏞看中後收其為徒傳琴。夏一峰還曾向喬子衡的女弟子許太太請教過琴藝。夏一峰學習勤奮刻苦,琴技進步快。1921年,客居南京,在金沙井崇善堂從事慈善工作。1934年,在南京參加“青溪琴社”。由於南京交通便利,南北各地琴家經常相聚於此,使其得以與不同琴派的琴家進行琴藝交流,特別與廣陵琴派交往甚密,相互切磋,日臻完善。彈琴之時,體態端莊,音節穩準,手勢優美,氣韻流暢,在金陵獨具一格,被譽為“現代金陵琴派”的代表人物。應該說夏一峰超群的琴藝成形於淮安,發展於南京,是山陽琴派最優秀的琴家。建國後,夏一峰被聘為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1954年,與民族音樂家甘濤等創建“南京樂社”。平生操彈二十餘首琴曲,以《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鷗鷺忘機》、《秋塞吟》為最佳。曾與前中央音樂研究所所長、著名民樂家楊蔭瀏合作,將李白詩詞《關山月》配歌,該琴歌深沉悲壯,表現了古代戍邊士卒厭戰思歸的情緒,而被傳唱至今。楊蔭瀏曾為夏一峰的琴曲錄音,整理成譜,輯成《古琴曲彙編》第一集出版。《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中唱老八張)卷六中,收錄了夏一峰彈奏的《靜觀吟》錄音,流傳後世。夏一峰的《靜觀吟》,堅實流暢,從容淡定,篇幅雖小,但演繹得十分精彩。
凌其陣(1911年—1984年),字仁武,又字似石,上海人。上世紀三十年代,凌其陣師從楊子鏞先生學習淮安琴派琴曲《大學之道》《良宵引》《靜觀吟》《醉魚唱晚》等曲。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任瀋陽音樂學院教授,與古琴家顧梅羹創建“遼寧古琴研究會”,並被膺選為副會長。其不僅彈奏古琴技藝叫絕,成為大師,而且還整理、挖掘、搶救了大量的古琴譜,然而可惜的是,在文革中被抄沒殆盡,所剩不足其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