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西側,處古長乾腹地,屬南京市“長乾里古居民區及越城遺址區”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範圍,是距今約3200年—3000年間的商周時期的古城。

截止到2023年12月,長乾古城—西街遺址總計發掘面積12000平方米,發現各類遺蹟500餘處,出土各類考古標本10000餘件,出土文物主要以商周時期為主。南京長乾古城的發掘,將南京建城史前推600餘年。

2020年11月22日,考古發掘的古城,經過考古專家的多輪論證,最終被命名為“長乾古城”。2024年1月17日,南京市政協會議全體大會上,對於“長乾古城—西街遺址”正式提出加強保護,並規劃籌建遺址公園、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乾古城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西側 
  • 所處時代:商周時期 
  • 占地面積:12000 m 
  • 開放時間:暫未對外開放  
  • 類別:古遺址 
歷史沿革,綜述,考古發掘,規劃發展,遺址特點,構成,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名稱由來,相關人物,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開放信息,

歷史沿革

綜述

據文獻記載,原南京主城建城史約2500年。然而,歷史文獻與考古發現存有差異,比如過去並不知道有良渚文明、陶寺文明、石峁文明、紅山文明。這些的早期文明,都是通過考古發現,將原來沒有文獻記錄的歷史進行呈現的。“長乾古城”的考古發現也是如此,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經過6年的考古發掘,發現3100多年前,中原地區商周興替之際,在古長江、古秦淮河交匯處,“最早的南京城—長乾古城”就已經誕生了。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復原示意圖

考古發掘

2017年3月,南京市為提升南京城南整體風貌,南京啟動西街地塊建設開發工作。根據《南京市地下文物考古工作辦法》,必須先考古,後做用途規劃。在西街遺址第一期考古發掘後,專家們給出了“西街遺址的發掘對研究南京古代城市的發展和變遷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指導意見。
2020年開始,西街遺址發掘轉為主動性考古發掘,其中遺址地塊北部一處台地的邊緣發現了一條東晉時期的環壕,隨著考古探方的深度不斷增加,多道商周時期的環壕“浮出水面”。西街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陳大海“通過對出土遺物的類型學分析,結合碳—14測年數據,判斷長乾古城這裡的繁榮期為商周之際”。
2023年12月18日至19日,中國考古學會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召開“長乾古城—南京西街遺址重要成果專家論證會”。會議由專委會主任王巍主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蘇省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的20餘位全國知名的歷史考古學者參加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西街遺址發現的長乾古城是南京城市考古的一個重要發現,該考古發現將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

規劃發展

2024年1月17日,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大會,南京市政協委員建議籌建西街遺址大博物館,對於“長乾古城—西街遺址”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規劃、科學保護,邀請策劃團隊、建築設計師團隊、博物館專家團隊推動遺址活化利用。

遺址特點

構成

“長乾古城”由一處中心台地以及台地外圍環壕、牆基與門道、水井、豬祭祀坑等與築城有關的遺蹟組成。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壕、牆基、水井地理位置示意圖

特點

南京的先民利用中心台地築城,外有長江、秦淮河、花露崗、雨花台、赤石磯等江河與崗阜為天然屏障,具有強烈的軍事要塞性質。台地外圍多道不同時代環壕的發現,提供了古城修築和不斷使用的證據。遺址地塊北部台地東緣環狀壕溝保存較好,發現了多道商周不同時期的環壕。環壕內明顯有塌落夯土牆體,環壕外圍的水井始建於晚商時期。在古代防禦設施中,壕的出現比城更早。以城牆與壕溝相配合的防禦體系,是古代城池的重要標誌。台地東北部一段牆基遺蹟清晰可見,牆基東側約10米處,還發現一條與牆基走向相同的壕溝局部,這段牆與壕的組合,成為此處曾築城的證據之一。另外,遺蹟還有更多表現,證明這裡是“城池”而非“聚落”。“最明顯的就是這裡進行了城市規劃,能看到牆基、門道、水井,台地一角還有用於祭祀活動的豬祭祀坑。”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主要遺蹟示意圖
長乾古城
晚商時期的水井

文物遺存

長乾古城的遺址總計發掘面積12000平方米,發現各類遺蹟500餘處,出土各類考古標本1萬餘件。
長乾古城出土的商周時期遺物較為豐富,有陶鬲陶甗陶鼎陶豆、陶簋、陶觶形杯、陶斝、原始瓷罐、原始瓷豆、玉璧、銅塊以及明顯具有商代特色的帶有三角劃紋、梯格紋等紋飾的陶器。很多出土標本在造型、紋飾等方面體現出南北文化交流交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徵。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出土文物名稱
展示圖片
玉璧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璧
陶觶形杯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觶
陶豆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豆
陶斝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斝
陶鬲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鬲
陶簋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簋
陶罐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罐
陶鼎
長乾古城
長乾古城遺址出土的陶鼎
參考資料: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建康實錄》稱,“長乾是里巷名,江東謂山隴之間曰乾”。古時也把山崗之間的平地稱為“乾”。長乾,大體位於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是南京最早的地名。對於“商城”“越城”“長乾古城”三個備選名稱,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徵詢了國內考古歷史學家的意見。“商城”只能表述古城所處時代,而“越城”浙江也有,只有“長乾古城”既有史料支持,又凸顯南京地域特徵。後經多輪專家論證,西街遺址發現的古城最終被命名為“長乾古城”。

相關人物

2022年初,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希望王巍能夠參與到西街遺址的考古工作中,後“王巍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立後,王巍憑藉自身豐富經驗給予南京考古工作者指導。他聯繫了北京大學實驗室,對西街遺址的多個文物標本進行碳—14精確測年,得出了長乾古城文物距今3100多年的結論。並推測長乾古城很可能與《史記·吳太伯世家》中記載的“泰伯奔吳”這一歷史事件的背景有關。同時他還指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就古城名稱徵詢國內考古歷史學家的意見。後經多輪專家論證,古城才最終被命名為“長乾古城”。作為中國考古領域的專家,王巍還有著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唱作人”,在指導推進長乾古城考古工作的同時,創作了《南京抒懷》這首與南京長乾古城以及南京歷史發展相關的歌曲,通過歌曲展現南京悠久歷史和最新的考古成果。
長乾古城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文物價值

長乾古城是研究早期吳文化的重要材料。長乾古城的考古發現,表明了寧鎮地區出現了商代晚期和西周文化的面貌和因素,為“泰伯奔吳”的傳說提供了研究線索。
長乾古城很多出土標本在造型、紋飾等方面已體現出南北文化交流交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徵。表明至少在商代晚期,長乾古城這一帶已經開始和中原王朝發生了密切的接觸。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分析:“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與黃河流域聯繫的紐帶和視窗,中原的文化通過這裡傳到長江下游,同時這裡也將長江下游的文化傳至中原”。長乾古城的考古發現,是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不僅將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也豐富了古長乾里的文化價值,同時對湖熟文化研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古長乾文化資源激活具有重要價值。

文物保護

長乾古城已經被保護下來,未來將以西街考古遺址公園的形式進行展示和利用。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長乾古城,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大報恩寺遺址西側,屬南京市“長乾里古居民區及越城遺址區”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範圍。
長乾古城
南京中華門長乾里地區實景

交通信息

南京公交19路、44路、62路、87路、88路窯灣街站下車;南京公交2路、16路、38路、39路、63路、110路、126路、136路中華門捷運站下車。
南京捷運1號線中華門站下車。
說明:長乾古城遺址暫處於文物保護及遺址公園、博物館規劃籌建階段。

開放信息

長乾古城—西街遺址暫未對外開放,仍處於文物保護及遺址公園、博物館規劃籌建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