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噹噹又稱龍鳳勝會,是江蘇省的傳統舞蹈,屬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南京溧水,相傳始於明代。過去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演出。舞蹈動作基本保持兩腿半蹲的“馬步”狀,上身略前傾,兩臂始終伸直,動作舒展,跨步大,有靜有動,明顯地保留了中國武術的韻味。主要動作有“三星相會”“過壩”“百鳥朝鳳”“鳳凰三點頭”“犀牛望月”“枯樹盤根”“童子拜觀音”等。整個演出陣容呈八卦形排列,敲擊大鑼大鼓伴奏,無演唱,酷似鑼鼓助威的習武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跳噹噹
- 外文名:Jump dangdang
- 類型:民間舞蹈
- 又名:“龍鳳勝會”
歷史沿革,主要特徵,重要價值,
歷史沿革
跳噹噹是一種民間祭祀舞蹈形式,主要分布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屏鎮原群力鄉愛廉、愛民、涼蓬、堡星村及句容縣郭莊、葛村等周邊村落。江寧、溧陽等地區部分村落也有分布。群力愛廉村、愛民村一帶以當地土著人居多,由於這裡地勢低洼,水災頻發,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生產豐收,當地村民便常於正月或農閒時舉辦各種敬神祭祀活動。據說早在漢代,就興起了“跳噹噹”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祭祀舞蹈活動。明、清以來,尤為興盛,逢年過節或廟會期間,周邊村落都要組織噹噹隊,參與廟會祭祀活動或巡遊表演。1958年,江蘇省歌舞團曾赴溧水採集傳統舞蹈,群力跳噹噹、東屏犟驢舞等均被該團收集採錄。上世紀80年代,經縣文化館整理改編的《跳噹噹》獲南京市民間舞蹈調研獎,大型舞蹈《豐收噹噹》參加南京市民眾文藝會演並獲獎。
主要特徵
群力楊家邊村地處偏僻,環境相對封閉,村民定居於此,因而保留、保存了許多先民在生產、生活方面的風俗習慣,特別是“跳噹噹”這一民俗活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跳噹噹要求家家出人出樂器,參加跳噹噹表演,這樣就使全村沉浸在一種娛樂和節日的氣氛中。一則有利於強調全村的共同利益,增加對村莊的認同感;二則也由於全村總發動,更加突出了它的狂歡性質。農村的民俗文化活動,大都帶有祭祀性質,表現了農村對自然的膜拜和對世界的認知。同時,這種民間信仰也為民俗活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乃至組織保障。
重要價值
“跳噹噹”是一種分布範圍較窄,地域性極強的民俗文化活動,其中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元素,如活動過程中的“收草”、“留草”、“帶草”等儀式,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活動是一種與民間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的文化現象,通過這種活動,農民達到了與神的溝通,與天、地及萬物自然的和諧,因而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