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鐵路

京市鐵路

京市鐵路是南京市最早的軌道交通,是南京捷運的前身,當時中國各大城市中唯一的小鐵路,不僅是南京城區現代化公共運輸事業的發端,也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軌道交通。京市鐵路於1907年10月20日動工,1908年12月竣工,1958年7月12日拆除。

1907年,清朝兩江總督端方上奏朝廷,建議興建鐵路連線滬寧鐵路和南京市區,獲得批准。1908年完成工程,鐵路長約7.3公里,當時設江口、下關三牌樓、無量庵、督署及萬壽宮共6個車站,初名“寧省鐵路”。

1912年,寧省鐵路改稱“江寧鐵路”,1927年又改稱“京市鐵路”。1936年向南擴建延長3.8公里,連線江南鐵路(今寧蕪鐵路),增設建康路武定門中華門3個車站。1958年該鐵路被拆除,連線的寧蕪鐵路也同時被改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市鐵路
  • 動工時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 竣工時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 拆除時間:1958年7月12日
歷史沿革,清朝時期,民國時期,建國以後,工程造價,乘坐票價,票價調整,鐵路軼事,蔣經國書信,下關站爆炸,意外事故,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時任兩江總督端方上奏清政府,修建南京市內鐵路。經批准後,委任江南商務局總辦王燮為工程總辦,聘請英國人格林森(Galiensen)為總工程師,開始測量購地。當年十月,破土動工。次年十二月建成,共花費藩庫公幣40萬兩。
京市火車壹號機車(1930年)京市火車壹號機車(1930年)
1909年(清宣統元年)一月,全線通車,取名為“寧省鐵路”,俗稱“小鐵路”或“小火車”。寧省鐵路全長11.3公里(一說12.5公里),起自下關江邊,跨惠民河,由金川門入城,經三牌樓、丁家橋、無量庵,沿北極閣南麓,兩江師範學堂(今東南大學)後牆,越珍珠河後,在今太平南路東側南折,經過兩江總督署總統府)東牆外,到中正街(今白下路)止。沿線設有江口(今長航客運碼頭)、下關三牌樓、無量庵(後改名鼓樓)、督署(後改名長江路)、萬壽宮(後改名中正街、白下路)共6個車站。
1910年(清宣統二年),清政府在南京丁家橋舉辦“南洋勸業會”期間,又增設了勸業會站(後改名丁家橋站)。寧省鐵路通車初期,有英制機車2輛,頭等二等聯合客車2輛,三等客車6輛,貨車4輛,還有花車1輛、鐵質水車1輛。花車專供兩江總督出行使用;水車專供總督衙門到江邊汲水使用。“寧省鐵路”的開通,極大地改變了南京城南北的交通狀況。
南洋勸業會場內火車(1910年)南洋勸業會場內火車(1910年)

民國時期

1912年(民國元年),“寧省鐵路”更名為“江寧鐵路”。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由上海乘坐滬寧鐵路列車抵南京後,改乘江寧鐵路直達兩江總督署,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穿越南洋勸業會會場的京市鐵路穿越南洋勸業會會場的京市鐵路
京市火車扳道夫(1936年)京市火車扳道夫(1936年)
1927年(民國十六年),“江寧鐵路”更名為“京市鐵路”。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京市鐵路向南延伸3.8公里,與江南鐵路(今寧蕪鐵路)接軌。在延伸線上,增設了武定門中華門兩站,這樣,全線增為9站。
南京淪陷期間,京市鐵路與江南鐵路合併稱為“南寧線”。由於日軍對鐵路只顧占用,不事修繕,所以損壞嚴重。抗戰勝利後,南京市政府接管了這條線路,仍稱“京市鐵路”。因無力維修,路況惡化,列車連續發生出軌顛覆事故。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6月,南京市民寫信給市參議會,提議撤廢“京市鐵路”。他在信中歷數“京市鐵路”的弊端:穿越南京城區交通要道及熱鬧市區時,噪音過大,枕木腐爛,既影響市民睡眠與衛生,又常出事故。參議會把信批給京市鐵路管理處批閱,該處承認情況屬實,卻也無可奈何。
1949年,南京解放後,該鐵路改稱“寧市線”,有關部門對鐵路進行了維修整治。由於該鐵路縱貫全城,經過市區道口達30處之多,直接影響到南京市的交通安全和環境建設。

建國以後

1958年11月28日,經鐵道部批准修建的由堯化門中華門的滬寧、寧蕪鐵路連線建成通車後,隨之拆除了在南京市內運行達50年之久的小鐵路。
京市鐵路時刻表(1948年)京市鐵路時刻表(1948年)

工程造價

“花費40萬兩銀子用時一年零兩個月”
丁家橋站,原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丁家橋站,原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
南京小火車從江邊開到白下路
清末,1907年,端方任兩江總督時,南京城郊遼闊,南京的繁華之地集中在城南的秦淮河一帶,鼓樓尚屬城市北郊,而更北面的下關碼頭,商業日趨繁盛。此地距離市區太遠,而交通工具只有少數人力車和馬車,市民旅客頗受跋涉之苦,客貨轉運很不方便,又因城郊常有劫匪出沒,很不安全。於是,端方奏請朝廷,請求緊接著滬寧車站,建造一條直達市區的鐵路,名為“寧省鐵路”。
京市鐵路建於1907年,實際上是從滬寧鐵路分出的支線,起自下關江邊,過惠民河橋,由金川門入城,經三牌樓丁家橋、鼓樓無量庵,沿北極閣南麓,經兩江師範學堂牆外,過珍珠河後南折,經兩江總督署東側,到中正街(今白下路)止。沿途有江口、下關、三牌樓、無量庵(後改鼓樓)、督署(後改國府)、萬壽宮(後改中正街、白下路)等六個車站。
京市鐵路全線長計工部尺23里(合7.3公里),成本花了40萬兩銀子,用的時間也不多,當年10月動工,次年12月竣工,只有一年零兩個月。聘請英國人格林森為總工程師。
寧省鐵路起點:江口車站(1910年)寧省鐵路起點:江口車站(1910年)
小火車在宣統元年通車,第二年達到極盛。這主要與南洋勸業會有關係。原來兩江總督端方考察歐洲回國後,奏請朝廷在南京開辦了南洋勸業會。當時小火車每月載客數十萬人。

乘坐票價

“小火車,跑得快,坐一坐,真痛快。”
江口車站(1912年)江口車站(1912年)
票價相當於當時4個燒餅的錢
“當時小火車作為市內主要的交通工具,實實在在給南京人帶來極大方便。”已過古稀之年的南京民國文史專家時盛麟對記者說。時盛麟退休前在鐵路系統任職,並研究南京鐵路長達十幾年。他曾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苦苦研究了三年,在他撰寫的《南京鐵路史話》中展示了“小火車”稱呼的由來。時盛麟介紹,小火車因其機車與車廂比一般的火車機車和車廂略窄,加之這列火車線路短,站與站之間距離近,設施簡單,車速也比較慢,因此,市民親切地稱其為“小鐵路”、“小火車”。
寧省鐵路配備英國機車兩台,頭等二等車廂合用1節,三等車廂4節,郵政和行李廂各2節,另有木質篷車、鐵質水車、花車等共17節車廂。花車裝飾精緻,富麗堂皇,為總督的專用車。為了加強管理,無量庵站還設有管理總局,首任總辦為建造者王燮。在當時,寧省鐵路堪稱全國各大城市唯一的小鐵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同時也是南京城區現代化公共運輸事業的發端。營運初始,市民頗感新鮮,加之票價低廉,客流量較大,當時流行一句順口溜:“小火車,跑得快,坐一坐,真痛快。”
京市鐵路穿過金川門京市鐵路穿過金川門
南京市檔案館的一篇鐵路內刊中,找到了當時市民乘坐小火車的“痛快”感覺。這是一篇《閒話小火車》的小文章,文中寫道:“小火車這個名兒,怪好聽的,連小娃兒多知道,從城南開到城北,穿過兩座城門,一日到晚,來來去去,開個不停。吸一支香菸功夫,已經停過了二、三個站頭,票價又低,在南京城裡,真是最經濟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反正閒的無聊,坐上去兜風,頂好頂好……”
南京小火車的票價是多少呢?時盛麟告訴記者,1936年,京蕪鐵路建成後,市內鐵路由白下路向南展延至中華門。當時,從起點站下關到終點站中華門,票價只相當於當時4個燒餅的價格,非常便宜。具體說來,三等客平均為每站五分,全線單程三等票價為二角,二等四角,頭等八角。記者還在檔案資料中看到了南京解放後市民寫的一篇文章:“坐黃包車,從中華門到下關,十張火車票錢,還不肯拉,坐上兩個鐘頭,悶的你發昏。小火車一張票,只有金圓四分六厘六,這幾個錢,替你跑上二十多里地,又穩快,又便利。”
京市鐵路道口事故現場(1947年)京市鐵路道口事故現場(1947年)

票價調整

“1936年又延伸三站,後因多次調價致乘客越來越少”
1946年至1949年竟漲價24次
小鐵路從1912年起不斷更名,先是改名為“江寧鐵路”,1927年又更名為“京市鐵路”。1936年,“京市鐵路”向南延伸3.8公里,與江南鐵路接軌,增設了建康路武定門中華門三站。從此,小鐵路南至中華門,北達下關江邊,每天行車30次,大大方便了南京市民的出行,差點趕上了今天南京捷運一號線。
北極閣下跑著的京市鐵路火車北極閣下跑著的京市鐵路火車
1948年12月,《南京人報》發了一則加開京市號快車的稿件。文章中說,為便利遠程旅客起見,昨日起加開京市號頭等快車,經下關直達白下路,全程僅需29分鐘即可到達,每日上下行對開各六次,票價每位四元,憑票上車,秩序良好,座位疏通,行駛穩快,旅客均稱便雲。根據歷史記載,這條鐵路發揮的最大作用,是在著名的南京保衛戰時的調兵遣將,輸送軍火。南京被日軍占領後,京市鐵路淪入敵手。小鐵路成了日軍運輸的犧牲品,占領者只顧使用,不謀改善,線路、機車、車輛已破爛殘缺,幾不成路。
抗戰勝利後,南京市內小火車在很短的三個月曾一度盈利540萬元,但此後每況愈下,月月虧損。為彌補虧損,後來,自1946年1月至1949年3月竟調整票價24次,由於價格越來越高,乘坐的人越來越少,虧損也越來越嚴重。
寧省鐵路督署府站(1910年代)寧省鐵路督署府站(1910年代)
檔案記載,南京解放後,小火車獲得新生,再度風靡發揮效用。“然而,此路縱貫全城,穿行鬧市,全線平交道口達30多處,對南京市的交通安全、噪聲環境和城市發展影響較大。所以,後來應各方要求,1958年進行了拆除。從此在南京市區運行了近五十年的小火車消失了。”文史專家時盛麟說。
歷史深處的小火車,讓一些老南京人懷念不已。西祠網友楓林細雨在揮別南京西站時,寫下了回憶文章《我坐過南京的小火車》。記者聯繫到他了解相關情況。他姓錢,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火車就是小火車。“1957年我11歲,上國小六年級,當時南京團市委曾組織過一次全市部分少先隊員坐小火車觀光的活動,當時命名為‘兒童專列’,實際上這也是唯一一次為兒童所開的專列。”
錢先生還回憶說:“市內走火車,乃南京一奇。火車行駛很慢,我們經常耳朵貼在鐵軌上,聽火車。聽著火車嗚嗚的聲音傳來,內心充滿了新奇與興奮。”錢先生說,因為當時只有南京的市內有小火車,所以市民一說起它,就充滿自豪之感。“1958年時鼓樓一帶已經比較熱鬧了,但是聽聞在鐵路建造之前,那裡還是一片荒涼,可見小火車在南京城市建設中的作用。”錢先生說。
京市鐵路 武定門站台(1936年)京市鐵路 武定門站台(1936年)
老年人懷舊的心緒,也撥動了年輕人的心弦。為了“感覺”當年的小火車之旅,有一名叫“火車怪客”的網友,懷揣著小火車行進路線圖,騎車重走京市鐵路,還在西祠胡同發帖講述了他不平凡的旅行經歷。也許在他走過的路上,依稀還能傳出小火車車廂內叫賣報紙、油條、茶葉蛋的吆喝聲,家庭主婦閒聊聲和公司職員的竊竊私語聲……

鐵路軼事

蔣經國書信

    下關站爆炸

      意外事故

      “停靠站台時常有人跳車逃票”
      因人員擁擠墜車事故也不少
      當年的南京小火車,運行速度相對於人力車和馬車而言是比較快的,但檔案記載,民間有“汽車跑的比火車快”,並將此稱為南京之“一怪”。
      京市鐵路從大鐘亭旁通過京市鐵路從大鐘亭旁通過
      火車為何比汽車跑得慢呢?王菡介紹說,小火車的車門在車廂中間為推拉門,作為在車廂左右兩側為長條形,中間站人,車頂有拉手,和今天的捷運車廂差不多。“乘客上車時只需用手抓住拉手用力向上蹬,下車時則縱身往下跳。小火車行駛在鬧市區,沿線道口多,站距比較近,剛啟動不久又要減速,因此車速不快。”
      正因為車速較慢,且可以直接縱身往下跳,因此,常有市民不買票,直接逃票來坐車,因為人多擁擠以及跳車所造成的事故頻出。
      四十年代,當時的《首都晚報》曾經報導過拾煤渣的三女孩跳車發生了慘劇。報導中顯示:“今晨8點23分,京市小火車第706次車,由白下路駛下關,到國府車站,尚未停穩時,適有拾煤渣小孩二十餘人,由車上跳下,有三女孩跳車時不慎被輾,造成一死二傷。一個被‘腰斬’,一個腿被輾斷,還有一個被‘破相’。”報導中,該站站長說:“鐵路秩序,甚難維持,軍人無票乘車,無法制止,其他學生及拾煤小女孩,亦無票乘車,見查票員時,競相跳車,視此情形,危險之極。”而在當時南京市鐵路管理處的檔案資料中,對於跳車事件的報告也層出不窮。1946年7月23日,丁家橋工作人員做的報告資料顯示:22日晚10點13分,車尚未停穩,有一軍人由車上跳下並滑下月台,所幸未被軋死。
      北極閣山下的小鐵路(1920年代)北極閣山下的小鐵路(1920年代)
      因人員擁擠墜下車的事故也有不少。鐵路檔案資料中中一份35年7月的簽呈顯示:“26日,忽然發現有一著白褂子黑褲乘客跌臥軌側,經急救扶入室內,詢其致跌之由,竟茫然不知所答,圍觀者或雲‘為鬼所迷’,經擊以二記耳光,方始清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