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治錚

業治錚

業治錚(1918.4.11—2003.1.3),南京人,沉積學、海洋地質學家,中國古海洋學研究和理論沉積學的倡導者,海洋地質科學事業的奠基人,同時是中國地質學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業治錚民國三十年(1941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獲美國密蘇里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業治錚早年從事碳酸鹽岩研究,在中國國內首創碳酸鹽岩結構成因分類,提出利用藻灰岩迭層構造識別沉積環境的原則和方法;在西沙生物礁沉積研究中,首次提出晚更新世風成生物砂屑石灰岩及古土壤層的沉積序列和相模;同時首次肯定中國南海末次冰期風成沉積物的存在,為古海洋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業治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南京
  • 出生日期:1918年4月11日
  • 逝世日期:2003年1月3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密蘇里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海洋地質創始人之一
    長春地質學院創建人之一
    比較沉積學的倡導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民國七年(1918年)四月十一日,業治錚出生於南京,生長在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童年時家庭生活維艱。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畢業於江蘇省立南京中學,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大學地質系。八一三事變後,他隨學校遷往重慶,靠助學金維持生活。
民國三十年(1941年),業治錚大學畢業,到雲南昭通經濟部資源委員會西南礦產測勘處任實習技術員,不久升任助理工程師。他與郭文魁一起調查川西南和滇東北地質。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他們在西昌地區調查攀枝花、瀘沽等地的鐵礦和力馬河鎳礦,並順便考察雲南東北部第四紀冰川。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應中央大學地質系主任張更之聘,業治錚到該系任助教。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業治錚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資助赴美深造,師從拉塞爾研究現代沉積、地下測井及石油地質,並參加了該校河口海洋研究所組織的近岸海洋地質調查。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業治錚轉赴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師從凱勒學習沉積岩石學,翌年獲碩士學位,並成為美國礦物學會會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1950年3月,業治錚回到中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1951年,全國地質工作計畫指導委員會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決定創辦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由喻德淵、業治錚等負責籌建。
1952年,東北地質學院成立,業冶錚任教務長,後任教務長兼岩石教研室主任。
1964年,他與何起祥、孟祥化聯名發表了《石灰岩的結構—成因分類》,提出了中國第一個基於機械沉積作用的石灰岩分類方案。
1964年—1970年,業治錚組建地質礦產部南京海洋地質研究所,任副所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捲中華大地,從而結束了海洋地質研究所初創的黃金時代,業治錚的建所思想受到批判。
1970年,海洋地質研究所撤銷建制,南遷廣東湛江,改為生產單位—地質部第二海洋地質大隊。業治錚等幾位主要技術幹部暫留南京。
1970—1985年,先後任地礦部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技術負責人、所長,同時兼任地礦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
1979年,業治錚兼任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及第四紀地質中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業治錚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
2003 年1 月3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5 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業治錚對中國邊緣海若干重大沉積學問題、沖繩海槽更新世沉積物的沉積機制進行研究,首次總結了生物源、火山源和濁流作用的基本特點。在對西沙群島生物礁沉積作用研究中,他糾正了長期以來對西沙群島灰岩海相成因的認識,首次提出晚更新世風成砂屑灰岩及古土壤層沉積序列和相模式,填補了中國濱岸風砂沉積的空白。
業治錚
業治錚在沉積岩石學和沉積礦床學研究方面頗具造詣。20世紀50年代,為解決中國國家急需,在找煤、找金等地質礦產調查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1950年夏,根據國家基本建設的需要,他與喻德淵先生等組成“北滿”地質調查隊在雞西、雙鴨等地從事煤田和沙金地質調查,不久又奉命調查蘭州阿乾鎮煤田。這些煤田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先後投產,對中國工業基本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業治錚與戴廣秀發表的《松江省樺南縣鴕腰子區含金砂礫之機械分析和礦物分析》一文是用沉積學方法研究冰磧礦床的一個範例。
業治錚系統研究了華北區的鋁土礦,在礦產預測和找礦標誌方面發表了具有指導意義的見解。1956年,他與王文遠一起發表《華北鋁土礦的特徵與成因》,全面闡述了華北及東北南部鋁土礦的分布,分析了鋁土礦沉積與古地理的關係,從而得出礦產預測的寶貴結論。他認為,侵蝕間斷以及基底為灰岩是形成鋁土礦的優良條件,海侵時間愈晚,大陸風化時間愈長,乃對形成優質鋁土礦更有利。由此提出找礦標誌,即石炭紀海侵地區古陸的邊緣皆有鋁土礦沉積,華北地台海侵較晚的淺海地台更是探求優質鋁土礦的遠景地區。
業治錚
20世紀60年代初,當國家開始醞釀海洋地質調查工作時,業治錚查閱大量文獻,寫成評述性論文《某些海洋地質現代概念及其有關的地質學基本問題》,詳述了諸如現代海洋沉積與混濁流作用、海底地形、大洋盆地的結構和沉積厚度、大洋的成因、大陸的形成與地槽的發育等重大問題,為中國海洋地質科學的起步做了理論奠基和輿論準備工作。
  • 論文著作
主要論文
1:郭文魁、業治錚,雲南巧家永善一帶地質礦產,資源委員會經濟地質叢刊,1942.
2:郭文魁、業治錚,西康會理一帶地質礦產,資源委員會經濟地質叢刊,1943.
3:WKKou and CCYeh,Preliminary Note on Quaternary Glaciation of Northeastern Yunnan,BullGeolSoc.China,1944,24:115~124.
4:YHseung and CCYeh,Note on the Fluoresoence Test of Bentonite,American Mineralogist,1949,34(11~12):896~897.
5:業治錚、戴廣秀,松江省樺南縣鴕腰子區含金砂礫之機械分析和礦物分析,地質論評,1951,16(2):38~56。
6:業治錚、王文遠,華北鋁土礦的特徵與成因,東北地質學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地質研究室學報,1956,1:53~59,圖版Ⅰ~Ⅲ。
7:業治錚,編制東北及其鄰省地質綜合圖件的方法,地質月刊,1959,7:41~43。
8:業治錚、吳錫生,中國東北地區的找磷方向與方法,中國地質,1962,(4~5):29~36。
9:業治錚,某些海洋地質現代概念及其有關的地質學中基本問題,長春地質學院科學論文集(第1集,區域地質、構造地質),1962年。
10:業治錚、孟祥化、何起祥,石灰岩的結構—成因分類,地質論評,1964,22(5):378~389。
11:業治錚、何起祥、孫國璋,震旦紀藻碳酸鹽岩石的沉積作用,地質學報,1965,45(4):416~434。
12:業治錚、張明書,沖繩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積物的初步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3,3(2):1~26。
13:業治錚、張明書、韓春瑞等,西沙石島風成石灰岩和化石土壤的發現及其意義,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4,4(1):1~10。
14:業治錚、何起祥、張明書等,西沙群島島嶼類型劃分及其特徵的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5,5(1):1~14。
15:業治錚、何起祥、張明書等,西沙石島晚更新世風成生物砂屑灰岩的沉積構造與相模式,沉積學報,1985,3(1):1~15。
16:業治錚,中國海洋地質調查研究進展概況,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8,8(3)。

人才培養

業治錚主持創建了長春地質學院海洋地質系,參與同濟大學建立海洋地質系,兼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大地與海洋科學系教授。他畢生致力于海洋地質事業,其中10餘年從事地質教育工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大學生、數十名碩士和博士。

榮譽表彰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社會任職

業治錚歷任國家科委海洋組成員兼海洋地質組組長、地礦部南京地礦所名譽所長、研究員,上海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大地海洋科學系教授,並任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岩石礦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地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主編,《沉積學報》副主編,三屆Unesco 與IUGS 的地質對比計畫(IGCP)執行成員(1985—1988),國際沉積學協會(IAS)國家通訊員(1983—1985)。

人物評價

業治錚也是中國地質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為長春地質學院、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的創建和發展均做出重要貢獻。(新華網評
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國家和人民,為中國海洋地質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評

人物紀念

2004年,為紀念業治錚而建造的“業治錚”號地質科學考察船交付使用,這是中國第一艘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科學考察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