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畫派

金陵畫派

金陵畫派,是明末清初活躍於南京地區的藝術流派,以龔賢為首。據畫史載,一般公認者有龔賢樊圻、蔡澤、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陳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為表現內容。其作大多雄偉而秀麗,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畫派中的個人畫風相距甚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陵畫派
  • 類型:藝術流派
  • 為首人:龔賢
  • 起源:清康熙乾隆年間
畫界中流,起源,詳細介紹,主要代表:龔賢,代表作,

畫界中流

起源

康熙乾隆年間,在南京地區出現了一支引人注目的畫派,世稱“金陵畫派”。

詳細介紹

一般認為以龔賢為首的八位畫家代表了這一流派的骨幹力量,他們中還有樊圻高岑鄒喆蔡澤、李又李、武丹高岑。另外還有人把施震盛丹王概等人列為八家。可見,當時的南京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華的畫家。龔賢曾說:“今日畫家以江南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都(南京)為盛,中著名者且數十輩,但能吮筆者奚啻千人!”金陵畫派中的個人畫風相距甚遠,彼此除偶有筆會以外並無深交。他們相聚在南京,用各自手中的畫筆,去描繪出自己的一片藝術天地。他們的藝術成就各不相同,而聲名最高、成就最大的當推龔賢

主要代表:龔賢

龔賢(1618-1689),又名豈賢,字半千,又字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崑山人。長期僑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流寓清涼山。 位居“金陵八家”之首。
他出生於蘇州一個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隨家遷居南京。他生活在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13歲習畫,21歲左右在秦淮河畔參加了復社的活動,其時正值明崇禎末年,復社成員在這裡結社賦詩,講學論藝,挽救民族的危機。由於正直不阿的人品,以及在詩,書,畫上的成就,龔賢已在南京士大夫中嶄露頭角。
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龔賢懷著慷慨悲憤的心情,隨復社成員離開了南京。在長達20年的漂泊生涯中,他頑強地學習繪畫藝術,還寫了大量深沉悲壯的詩歌,傾吐民族志士的一腔忠言。
清順治二年(1664)前後,龔賢的妻子及其他親人相繼有8人去世,他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龔賢再次返回南京居住,已年屆五十,戰亂洗劫後的家鄉呈現出一幅慘景。國破家亡,他舉起悲憤的筆寫下了《登眺傷心處》一詩:“登眺傷心處,台城與石城。雄關迷虎踞,破寺入雞鳴。一夕金笳引,天邊秋草生。橐駝為何物,驅入漢家營!”
在南京,龔賢一家幾經搬遷,最後定居清涼山。他於屋前半畝空地上,築園栽植,命為“半畝園”。又自寫小照,著僧服,手持掃帚,作掃葉狀,懸於樓堂,以示與清朝統治者格格不入,後人因此將他的舊居稱為“掃葉樓”。龔賢晚年幽居於此,賦詩作畫,描寫祖國的江山之美,抒發愛國情感。
孔尚任是孔夫子的後代,是龔賢的一位“忘年交”。1689年,孔尚任來南京,拜訪了龔賢,病中的龔賢講了許多官場上令人痛恨的事。孔尚任十年後完成了名劇《桃花扇》,其中許多內容就是龔賢在南京的親身經歷。龔賢逝世後,孔尚任幫助歸葬崑山故里。

代表作

有:《深山飛瀑圖》、《急峽風帆圖》、《木葉丹黃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