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畫派

天府畫派

”天府”最早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成都地區的代名詞。天府畫派的發展有她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區域文化背景。從歷史文化上更豐富,從區域涵蓋上更寬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府畫派
簡介,發展歷程,相關活動,“天府畫派”畫家名單,

簡介

中國美術史中的畫派,多以地方區域為代表,吳門畫派、金陵畫派、嶺南畫派、長安畫派、灕江畫派等,名稱都以古稱或大的區域概念為主,並未以當今的單純行政區劃為主,例如吳門畫派,並未稱之蘇州畫派,而金陵畫派也非南京畫派,嶺南畫派非廣東畫派,長安畫派非西安畫派,灕江畫派非桂林畫派。“天府”最早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漢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在所著《華陽國志》中稱:“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海’,早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天府之國”於是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成都地區的代名詞。畫派的發展有她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區域文化背景。“天府畫派”從歷史文化上更豐富,從區域涵蓋上更寬泛。

發展歷程

了解藝術發展的階段,能夠幫助觀眾對作品的認識從感受到欣賞,真正體會到美術的內涵。著名美術史家、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魏學峰向記者介紹道,本土現代美術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900年—1938年抗戰爆發前為第一階段;1938年抗戰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第二階段;1949年始—1976年“文革”結束為第三階段(1976年至1996年是藝術創作的恢復和發展時期);1996年藝術多元化局面開始至今,為第四階段。這幾個階段分別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基本上可串聯起成都地區中國畫發展的百年史。
魏學峰說,第一階段,現代美術教育在成都蓬勃發展,美術團體不斷增加,藝術大師入蜀對成都藝術產生了大推動,藝術家群體的多元性也呈現出來;
第二階段,美術教育出現了新的變化,美術團體進一步拓展,入川藝術家增多,對外展覽交流頻繁,抗戰時期,大批知名藝術家來成都定居或短期工作,他們是:徐悲鴻、張大千、陳之佛、常書鴻、呂斯白、唐一禾、董壽平、關良、江小鶼、劉開渠、洪毅然、王子云、趙少昂等人。大後方以獨特的人文內涵和自然風光,吸引他們以成都為活動中心,領略西部山水民族風情。
第三階段,新中國的建立,徹底打破了幾千年的封建文化,舊體制的解體,使每一個文化人都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當時的畫家除一部分留在大學繼續執教外,其他的主要集中在成都市美術社國畫組、四川省文化局美術工作組、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書畫組。這些組織使文化教育界人士及不少靠賣畫為生的職業畫家找到了新歸宿,他們開始人生的重大轉變,在藝術創作的恢復和發展階段,最可貴的是成都此時已形成藝術的梯隊陣容。
第四階段:以1996年劃分一個新的時期,在成都中國畫發展史上本無明顯界點,只是各種畫院、協會展出不窮,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畫家群,藝術的多元性增強,藝術的地域價值和意義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人們力圖建立學術概念。此次展覽也從這四個階段展現天府畫派的整體面貌。

相關活動

20世紀以來,成都地區美術的發展更是突出……為全面梳理和展示天府畫派近現代美術整體實力,由成都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成都畫院、市美術館承辦的《成都美術近現代優秀作品提名展(第一回)》,將於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在文軒美術館盛大舉行。此次展覽將展現本土近現代116位名家的116幅精品力作,涉及國畫、油畫、版畫三大畫種,天府畫派名家大師的作品將悉數亮相。據展覽負責人、著名畫家李青稞介紹,此次展覽是天府畫派的首展,它也將是成都首次大規模、高水準的梳理藝術文脈的高端展覽。
天府畫派人才眾多,此次參展的100餘位藝術家是如何產生的?對此四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青稞透露,參展藝術家的名單出台,經過了層層遴選,能夠代表天府畫派的整體實力。她說,為了體現《成都美術近現代優秀作品提名展(第一回)》的權威性、代表性和學術性,該展覽特別邀請本土藝術界、學術界的畫家、學者和理論家20餘位,分別推薦各自認為百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名單,再由天府畫派學術委員會從這20餘份推薦名單中梳理、遴選出116位《成都美術近現代優秀作品提名展(第一回)》參展藝術家名單。

“天府畫派”畫家名單

一、國畫
孫林、朱佩君米金銘陳子莊張大千、劉浪濤、
陳昌柱、陳承基、羅其鑫、邱笑秋、陳滯冬段七丁
趙建華、姚思敏趙蘊玉唐允明、秦天柱、袁生中、
曾來德、敬廷堯、辜培源、向洋辜毅管苠棡譚昌鎔
二、油畫
馬一平、馬光劍、萬啟仁王龍生、白雲、何多苓
劉嘉偉、吉磊、何工、張小濤、張文源李有行
汪建偉、張國忠、杜泳樵何冠霖何哲生、沈曉彤、
羅發輝周春芽孟濤、鄭德龍、高小華、唐可、
三、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