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名稱
美齡宮建成初期稱為“國民政府主席公邸”,後稱為“蔣主席小紅山別墅”,後稱為“南京主席公邸”、“主席小紅山官邸”、“主席小紅山公邸”、“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興建時原定為
國民政府主席的官邸,後改為高級官員進謁
中山陵的休息處。
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秋,蔣介石正式對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擬建陵園小紅山建築別墅”。10月24日,陵園管理委員會召開第24次會議,由孫科主持,議決“照辦”。
民國二十年(1931年)春開始,小紅山建築別墅由南京市府工務局局長趙志游親自設計,技正陳品善負責主辦。冬,小紅山建築別墅工程全面鋪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小紅山建築別墅竣工,原定為國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後改作去中山陵謁陵的高級官員的休息室。在
淞滬抗戰期間,宋美齡一直陪著蔣介石住在小紅山建築別墅。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小紅山建築別墅在國民政府還都
南京後,成為蔣介石官邸,蔣介石常與宋美齡來此休息、禮拜和度假,故被稱為“美齡宮”。11月,蔣介石為美齡宮會客廳親題“基督凱歌堂”楣額。
1950年,美齡宮由中山陵園管理局接收為公產,改作江蘇省高幹療養院。
1951年,美齡宮“借給”南京市衛生局作為市直屬幹部療養院使用。後來,由於對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美齡宮又“借給”東郊賓館招待重要外賓。“
文化大革命”期間,為避諱“美齡”之名,將附近的公交汽車站“美齡宮”改為“梅嶺宮”。
20世紀80年代初,恢復“美齡宮”的名稱。
1990年9月1日,美齡宮被江蘇省旅遊局併入
金陵飯店。
1991年,美齡宮被中國國家建設部、中國
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
1992年,美齡宮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2月—2013年9月,美齡宮(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進行大修,主要復原建築的歷史原貌及原“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的場景和功能布局,並根據圖紙恢復地下室各區域的場景。
2013年10月1日,美齡宮重新對外開放。
2015年11月,美齡宮(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修繕工程獲得“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
建築格局
美齡宮占地120畝,由正屋、門樓、警衛室、汽車間及花園等數部分組成,正屋門前草地上豎有一塊遺族學校界石。
美齡宮主體建築是一座三層重檐山式宮殿,頂覆綠色
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著1000多隻鳳凰,正門在北側,南側是大平台,用花瓷磚鋪地,圍以34根漢白玉雕花欄桿,每根立柱上各雕鳳凰一隻。美齡宮主樓建築分為地下一層,地面二層。二層與一層之間有個半層。二層北側有個約1米高的躍層,為蔣氏夫婦專用餐廳。地下一層東部分布有侍衛室、衣帽間、機要室等。一層主要作為社交活動和大型宴請場所,設有大廳、客廳、大宴會廳、衛生設施、配膳房等。二層主要為蔣氏夫婦生活、起居場所。有臥室、書房、蔣氏夫婦專用餐廳、浴室衛生間、讀聖經作禮拜的凱歌堂等。主樓的外面有花園,門口有警衛室,門外辟有環形的汽車道,車輛可以直接駛到主樓大門前。
建築特色
美齡宮設計者趙志游是浙江寧波人,為蔣介石的遠親,其留下的一張美齡宮圖紙顯示,整個建築最初設計形似水滴。當代,美齡宮依山勢修造的建築整體設計,形似一串鑲有綠寶石掛墜的珍珠項鍊,兩邊通往美齡宮主樓、長滿了法國梧桐的環形路是“項鍊”,大門口是“項鍊”的連線處,深綠色的琉璃瓦猶如項鍊的寶石掛墜。
美齡宮主體建築採用傳統大屋頂,裝飾以旋子彩繪,藍底雲雀瓊花圖案出自工筆畫家陳之佛之手。美齡宮的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耐火磚外牆,大面積落地鋼窗。二層西側有一個雕花月亮門,配上了移門做隔斷。
美齡宮是一座“鳳宮”,環繞琉璃瓦屋頂的1000多個鳳凰雕塑、屋檐下柱頭上一排鳳翎圖案、二層南陽台34根漢白玉欄桿上的鳳凰,都體現出女性特徵。
歷史文化
傳聞1929年6月1日,宋美齡隨蔣介石參加
孫中山的
奉安大典,路過小紅山,見林海浩瀚,環境清幽,就向蔣介石要求在這裡建造官邸,蔣介石欣然同意。不過,宋美齡選址小紅山或許與緊鄰旁邊的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有關。有該校畢業生回憶,蔣夫人對這所收留國民革命烈士子女的學校極為關心,親自擔任校長。為了便於照顧遺族學校的孩子們,她將官邸選在學校隔壁的小紅山。
獲得榮譽
1991年,美齡宮被中國國家建設部、文物局評為中國近代優秀建築。
2015年11月,美齡宮(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修繕工程獲得“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
交通信息
地址
捷運
公交
站點 | 線路 |
---|
美齡宮(明孝陵博物館) | 南京公交旅遊專線 |
中山陵停車場 | |
中山陵 | 南京觀光巴士東郊1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