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
漢王府。清朝為
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
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
1912年4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結束,在這裡成立了以
黃興為首的南京留守政府 ;1913年"
二次革命"中 ,又成為討袁軍總司令部,
黃興、
何海鳴先後任司令。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這裡仍為國民政府所在地。東花園成為國民政府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西花園則成為國民政府主計處、軍令部,總統府軍務局、首都衛戍總司令部。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從此,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後,總統府先後成為南京市軍管會、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江蘇省省委、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政協等機關的辦公處。
20世紀90年代,機關單位陸續遷出,並於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開始籌建南京
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至2003年3月,建設工作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1999年以來,博物館徵集、收購散落在民間的國民政府印章、照片和重要檔案等珍品,還曾通過一些專家學者和國家有關機構向海外的國民黨人士及其後裔徵集大量文物史料進行復原陳列,主要包括晚清與民國史料陳列、洪秀全歷史文物陳列、原國民政府五院文物史料陳列、總統府文物史料陳列和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等,展示了中國近代史的演變過程。
2005年4月27日,時任
中國國民黨主席的
連戰在訪問
中國大陸期間,曾到博物館內的孫中山先生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及蔣介石辦公室等原址參觀並為博物館題字“和平奮鬥救中國”留念,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五十八年來第一次參觀南京總統府。
建築布局
博物館經過精心的規劃和五年的建設,至2003年已初具規模。博物館總占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目前,景區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保存有較為完整、風格迥異的近現代建築遺存,有中式官衙建築、中式園林建築、西式建築以及民國公共建築等,著名碑碣散布其間。
共分三個參觀區域,中區(中軸線)主要是國民政府、
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
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以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一系列展館和史料陳列,則分布在這三個區域中。
博物館東起東箭道,西至
太平北路,南起
長江路,北至長江后街,占地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有國民政府和
總統府舊址、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舊址、近代史通史館、臨時展覽館、
煦園、旅遊接待服務區、科研行政辦公區七大功能區,建築面積五萬平方米。中部以原國民政府和總統府原址為主線,東部以清代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和原國民政府行政院為主線,西部則以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為主線。遺址博物館的建築匯集了
清末、
太平天國、
中華民國時期的不同風格,建築搭配和諧,獨具韻味。
建設意義
總統府象徵著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終結,而且曾經是清代
兩江總督署和
太平天國天王府所在地,總統府在各個時期的建築交錯疊加但又不顯凌亂,反映了這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風貌。
南京總統府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獨特的建築風格,百分之九十的建築仍在;而與總統府有關的文物則在多年的戰火和社會變遷中流失,館藏無幾,因此博物館最後被定位為遺址博物館,主要展示
兩江總督署、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和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舊址。
交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