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干將
李純,直隸人,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純隨嗣父到北塘依靠二姐夫譚清遠,開設小雜貨鋪維持生計。光緒十五年(1889年),譚清遠為生計所迫投聶士成軍先後任領官、管帶,李純即入營當差,旋任哨官。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李純經譚清遠保送入天津武備學堂第二期。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畢業,以精於德國操法而留堂任靠班(班長),並協助教練軍操。1895年12月袁世凱在小站操練新軍,李純隨之前往任教練。1896年1月任新建陸軍督隊稽查先鋒官。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5月,袁世凱奏設軍政司在保定編練常備軍,李純任教練處(總辦馮國璋)提調,因與袁世凱小妾楊氏為同鄉,並對段祺瑞、馮國璋極力逢迎,備受青睞。1903年初,李純升任京旗常備軍(鐵良任翼長)騎兵營管帶;5月北洋新建陸軍第一鎮(統制官王英楷)成立,李純任該鎮騎兵營管帶。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李純參加清軍河間秋操,在大操場裡唱操,聲震全場,為袁世凱稱賞,隨即升任第一鎮第二協(統領何宗蓮)第三標統帶,駐軍北苑,從此成為袁世凱的親信。1907年7月,李純經鐵良保薦由參將升為副將,調任北洋陸軍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併兼第六鎮隨營學堂監督,駐軍保定。
宣統三年(1911年)4月7日,清廷賞給李純陸軍協都統銜。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李純的第十一協組成第二十一混成協,編入
蔭昌指揮的第一軍,奉命南下鎮壓革命,不久由馮國璋改任第一軍總統官。10月27日,馮國璋指揮清軍猛攻漢口,李純自孝感繞道蔡甸偷襲革命軍側翼,奪得戰略要地龜山。11月6日,李純繼吳祿貞署陸軍第六鎮統制官,並授陸軍副都統銜,13日清軍編為甲乙二支隊逼攻漢陽,李純率甲支隊由孝感分水陸並進,攻辛集、蔡甸、湯家山,27日攻占漢陽,威脅革命軍,12月6日實任第六鎮統制官。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2月5日段祺瑞、王占元、
何豐林、李純、鮑貴卿等九將領自信陽電奏,斥責滿清王公,阻撓共和,敗壞大局,即率全軍將士入京,與之剖陳利害,12日清帝退位,3月15日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9月19日,李純被北京政府授為陸軍中將,改任中央陸軍第六師師長,駐河南信陽,兼豫南剿匪總司令。
1913年2月12日特授以勛三位。3月22日宋教仁案發,4月4日袁世凱令駐信陽之第六師李純部聽候黎元洪節制調遣,5月4日自保定南下進駐湖北,夥同黎元洪監視南方革命黨人,作好內戰準備。5月13日,北洋政府令李純加
陸軍上將銜注(1)。6月袁世凱接連免除江西李烈鈞、廣東胡漢民、安徽
柏文蔚的都督職,令李純特別注視江西方面國民黨人動向。7月6日率第六師進入九江,贛軍
李定魁團因被收買,北退小池口,第二師長
劉世鈞退向南昌。7月12日李烈鈞在
湖口宣布起義討袁,“
二次革命”爆發,
袁世凱立即發表李純署理九江鎮守使,16日任第一軍左司令,火速向江西推進,在
沙河鎮擊敗了贛軍
林虎,24日攻占
新港,25日占領湖口,李烈鈞逃走,31日李純攻占
瑞昌。8月1日
北洋政府給予二等
嘉禾章,2日攻占江西
德安。8月4日李純升任江西護軍使,8日占領江西
吳城,9日占領
建昌,18日第六師
張敬堯部攻陷南昌,大肆淫掠,李純晉授勳二位,27日李純兼江西民政長。9月29日,北京政府令李純署理江西都督兼民政長,李純採取嚴厲的政策打擊國民黨,取締國民黨各級組織、解散省議會、逮捕議員、嚴禁民眾集會、查封報館,南昌出現“逐日刑人”的恐怖氣氛。
1914年1月24日卸兼民政長。6月30日,袁世凱授李純為將軍府“昌武將軍”督理江西軍務,他在江西新建了三個混成旅、三個省防團。1915年8月,北京成立“
籌安會”,
袁世凱稱帝之心漸露,李純積極附和。9月李純由江西進京,追隨
段芝貴等人向袁密呈勸進電。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下令改變國體,21日冊封李純為一等侯,25日雲南
護國戰爭興起。1916年1月2日李純電請袁世凱“早登帝位”,5日李純等北洋將領通電討
唐繼堯,此時全國掀起反袁世凱稱帝的浪潮,2月李純派第六師赴湘鎮壓
蔡鍔的護國軍,大敗,後又轉而附和反對帝制;3月20日
馮國璋和江西將軍李純、浙江將軍朱瑞、山東將軍靳雲鵬、湖南將軍
湯薌銘聯名發出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的電報,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死去,7日黎元洪繼任大總統。7月6日,黎元洪任命李純為江西督軍,兼浦口商務督辦。
三督之首
1917年5月23日黎元洪解除段祺瑞職務,府院之爭空前激烈,6月4日江西督軍李純自天津入京調停時局,6日無功離京南返。8月1日,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進京任代理大總統,8月6日特任李純為江蘇督軍,20日到達南京,21日接任,即告誡文武僚屬及地方各界注(2),23日特派李純兼督辦浦口商埠事宜,以李純為首的“長江三督(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湖北督軍王占元)”成為馮國璋直系的嫡系勢力。9月“護法運動”開始,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李純對皖系段祺瑞借日款、購軍械、準備發動內戰的行為多次表示反對,大閱駐寧軍隊,宣示訓詞注(3),並嚴防南方革命黨。10月20日,李純、王占元、陳光遠(長江三督)聯名提出解決南北問題意見,停止湖南戰爭,撤回傅良佐,改善內閣,整理倪嗣沖部。10月下旬段祺瑞決定派兵入湖南,李純和王占元、陳光遠聯合提出“停止征湘、改組內閣”等主張,向段祺瑞施加強大壓力。10月28日,李純電孫中山,盼銷兵氛,29日孫中山復電,如能恢復約法國會,懲辦倡亂諸逆,即可罷兵,並盼互相提攜。11月18日,李純又聯合王占元、
陳光遠、
曹錕通電主和,段祺瑞被迫辭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職。12月19日,李純致電北京政府,嚴辭拒絕張懷芝部隊假道江蘇進攻湖南,繼續努力謀求和平統一,無果。12月31日,江蘇、江西督軍李純、陳光遠電阻第二路司令張懷芝部魯軍過境,以李純為首的長江三督一再阻撓段祺瑞“武力統一”政策,引起皖系軍閥的痛恨。
1918年1月4日,李純、王占元、陳光遠通電主解散臨時參議院,11日因受主戰派軍人攻擊,電請辭職。1月27日,南方的湘桂聯軍突然攻占湖南軍事重地岳州,刺激了北洋軍閥集團,主戰派占據了上風,28日李純再電主南北調和,30日李純電孫中山等調停南北時局,主停止戰事。2月1日徐樹錚拉攏直系曹錕和奉系
張作霖準備出兵,並強請政府罷免李純、再起用段祺瑞組閣,主戰派大占上風,6日李純通電聲明對和戰問題毫無成見,8日張作霖電責李純首倡調和,10日李純電詆張作霖對南主戰,22日孫中山通電說明時局主張,贊同李純和平救國之議。3月17日
倪嗣沖電徐樹錚,暫勿免李純職,曹錕、
張懷芝均代李疏通。3月18日
吳佩孚占領
岳州,主戰派更加囂張,徐樹錚電張作霖,主
段祺瑞再出,並商處置李純事,擬俟段祺瑞組閣後去李。3月19日,曹錕、張作霖等十五名北洋將領聯名電請段祺瑞重新出任國務總理,李純反對段祺瑞復出,徐樹錚電曹錕、
王占元,盼向李純切實開布疏解,消釋嫌怨,20日徐樹錚親電李純解釋誤會。3月21日,李純以
奉軍許蘭洲旅將由津浦路南下,派兵一旅開赴
徐州阻擋。3月23日
馮國璋被迫再次令段祺瑞組閣,26日徐樹錚電李純,共釋前嫌,津浦路奉軍兩旅暫駐
臨城、韓莊及宿州、
固鎮。
1918年春,山東魯南土匪流竄到江蘇。4月17日,隴海鐵路第五次客車行至
碭山縣楊集,被土匪堆積石頭攔路行劫,擄去乘客13人,死傷5人,李純令
張文生派軍隊追緝剿辦,又令所屬各鎮守使各專責成,限期肅清防區內土匪注(4)。5月9日李純派兵援江西。8月,淮、海、宿各區土匪次第肅清,李純復令第六師抽調一團進剿豐、沛。9月24日,李純拆毀
滁州以南路軌,阻徐樹錚部參戰軍第一旅
王永泉部(
奉軍)開往福建。10月9日
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期滿下台,李純失去憑藉,仍極力調停南北停戰。10月13日被李純阻擋的王永泉旅經疏通後抵浦口。10月23日,李純電
廣東軍政府岑春煊,再主南北言和,11月2日岑春煊電復李純,言和首在使南北無所軒輊,9日李純電徐世昌,南北言和應“法律事實兼顧”。11月26日,李純電岑春煊,北京同意南北各派代表在南京舉行
善後會議(此系北方督軍之主張)。11月27日江蘇督軍李純與日本泰平公司訂購軍械契約,價值六十五萬元。12月2日李純電勸岑春煊擔任南方代表領袖,5日因江蘇督軍李純調停,
北洋政府定
南北和會名為“和平善後會議”,11日南方政府表示同意。
1919年2月6日,李純電南北政府,提議福建陝西及鄂西實行停戰、陝鄂軍停止前進及增援、南北代表派員監視、劃分防區等五條,13日
唐紹儀電
徐世昌要求立即遵行李純所提停戰辦法五條,禁止自日本輸入軍火,北京政府以李純所擬南北停戰辦法五條電知陝西當局督軍陳樹藩。2月20日南北和平會議在上海開幕,李純居中調停之功不可沒,但因
陝西靖國軍和
北洋軍戰事不停,和平會議中止。3月30日陝西戰事停止,4月1日李純、
王占元、
陳光遠、
吳佩孚聯名電請重開
南北和議,李純主張由舊國會完成憲法,追認徐世昌為總統,新舊國會均解散,另行選舉,但為安福系所反對。8月13日浙江督軍
楊善德病故,14日淞滬護軍使
盧永祥兼任浙江督軍,江蘇督軍李純保舉所部第六師師長
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為盧永祥所反對。9月6日李純晉授勳一位。9月26日,南京總商會、
江寧縣教育會、南京地方公會、江寧縣農會、江寧自治辦事處等各團體,推代表向李純獻頌辭注(5),李純回書答謝注(6)。10月6日電請
北洋政府撤換北方和談總代表
王揖唐。10月10日給予一等
大綬寶光
嘉禾章。12月28日
馮國璋病死,
曹錕成為直系新領袖。
1920年1月1日,北京政府授李純陸軍上將。1920年4月曹錕在保定召開直奉八省反段聯盟會議,李純派代表參加。1920年6月
吳佩孚北返至河南,直皖之戰已不可避免,
徐世昌電召張作霖及曹錕、李純同來北京,調停直皖之爭,曹、李謝絕。1920年7月3日曹錕、張作霖、李純通電討徐樹錚,宣布其六大罪。12日,曹錕、張作霖、
王占元、李純、
陳光遠、
趙倜等聯合通電討段,言辭譴責
段祺瑞為“全國之公敵,惟有秣馬厲兵,掃蕩妖氛,以靖國難”。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吳佩孚率直軍大戰皖軍,17日李純通電討
安福系,並密告南方
唐繼堯、
劉顯世皖軍敗況注(7),19日通告各方江蘇戒嚴注(8),但李純因須防備浙江
盧永祥而無力北上助戰,僅能虛張聲勢,遙為呼應,不數日皖系徹底失敗。1920年8月4日,北京徐世昌任命李純為北方議和總代表,想借重李純在南北做調解,李純因覺議和一時無從談起力辭不受,21日再辭北方和議總代表。1920年9月10日,
曹錕、張作霖、李純、
吳佩孚、
王占元、
倪嗣沖、
陳光遠、盧永祥、
閻錫山、
趙倜、
李厚基、
田中玉、
陳樹藩、
張廣建等復
唐繼堯、
劉顯世電,希望迅速進行和議,依法改選新國會,外交訴諸輿論。1920年9月16日北京任命李純以江蘇督軍兼
長江巡閱使。1920年10月2日
北洋政府令“長江巡閱使”裁改為“蘇皖贛巡閱使”,特任李純為巡閱使,1920年10月10日北京政府授李純為將軍府“英威上將軍”名號,他不肯受命,並拒絕了北洋政府要他接濟
龍濟光軍隊的要求注(9)。
此間江蘇各界發動反對財政廳長
文和(李純乾兒子)貪污的風潮,報紙連篇累牘影射他任用非人,
遺禍全省,李純逐漸悲觀絕望。1920年10月11日夜,李純突然死於督軍署內,年僅四十六歲。12日,省長以下各官,和省議會的議長、議員、地方士紳,不下數百人,得了信息,陸續晉署探問,當由齊幫辦會同何參謀長、齊省長,暨家屬人等,公同發表李純遺書並電報等,總計五件注(10),疑點甚多,官方宣布李純是因“憂國憂民”而自殺身亡注(11),14日
齊燮元自行宣布就任江蘇督軍。1920年10月15日,北洋政府令優恤李純注(12),
陸軍部照上將例從優
議恤喪營費一萬圓,一次性給恤七百圓,遺族年撫金四佰伍拾圓三年,齊燮元為李純舉辦隆重的喪禮,其盛況在江蘇全省可以說前所未有。
1921年9月9日,北洋政府令,“故英威上將軍李純功德在民,特準在贛建立專祠”,10月6日又令“準在贛建立已故英威上將軍李純專祠”,南京城東幾十畝旗地闢建“秀山公園”(後改第一公園),園內又建“英威閣”,又在天津街荒墳堆上建一宏大“英威祠”(現為
逸仙橋國小),同時又把天津街易名“英威街”(現中山東路頭條巷附近)。
人物性格
李純惟利是圖,見風駛舵,為人精明幹練;他生財有道,在任期間橫徵暴斂,在津京兩地廣置房地產,是當時天津最大的房產主之一,另投資於工商金融實業,在官場和實業界均春風得意;他熱心教育,曾在天津的河北、河東捐建了三所“秀山國小”,日常開銷也全部由他負擔,同時應教育家嚴修、張伯苓之請捐助南開學校基五十萬元,在八里台南開大學建了“秀山堂”。
其他信息
注(1)——民國期間以師長職務得加上將銜者,李純是第一人。
注(2)——“余奉中央之命督理是邦,任重材輕,深慮隕越。今承各界歡迓,殊弗敢任。但今日得與諸君研究政治,共策進行,使蘇省人民鹹趨軌道,不勝厚望。憶自民國紀元以來,軍民分治,遍處喧傳,余意亦深韙之。蓋軍民兩政,不容有所偏重,舍軍政不足維持秩序之安全,舍民政無以敦促法令之行守。申言之,軍政、民政適以相成者也。自今以始,本省事務關於軍政或民政者,須資共濟之功,無蹈交侵之弊;相處以誠,相助為理,庶幾同德同心,足為地方造幸福焉。所願共事諸君,尊崇法律,保障人權,以期利國富民。區區此心,當與諸君共勉之。余督贛省五年,感情極洽,所以能始終如一者,無非相見以誠耳。此次治蘇方針,第一在力除隔閡。余初蒞此間,情形未能盡悉,諸君皆生於斯、長於斯,凡是邦情形必深知之,時望相見以除壅蔽。如有要務,不妨面陳,其或晷刻忽促,難盡所言,即以書敘祥說,如有可采,無不收納。甚望諸君遇事直言,勿存顧忌於其間。第二在重懲貪墨。官吏婪髒,法所不恕,本省官吏如有賄賂情事,諸君盡可直言,俾余有所覺察,無論其有無奧援,得實即依法懲辦。從前贛省財政廳長貪贓枉法,經余電情政府置重典,此為贛省人民所共知,當亦諸君所共聞也。第三為民除害。凡有害於人民者,莫不以法屏除之;至有利於人民而為餘力所能助者無不竭力維持。今余督蘇,即以為民除害為重也。”
注(3)——“本督軍奉令督蘇,下車伊始,百務倥傯,駐寧各軍隊官佐及分防各處師旅團長,會集省垣,多已接晤,雖倉卒未暇深言,而精神之感契,已覺忻慰無量。其未得晤面之將校士兵,本督軍深以為歉。駐省軍隊擬定期集合,親臨校閱,當面得以指示一切。其分防各屬軍隊,地方重要,未克調離,睽隔迢遙,莫由循問,心尤念之,用特派遣專員前往慰勞,並齎帶銀元交該軍隊長官頒賞士兵,用致注念。附寄像片分贈官長,俾示士兵,如親犒也。惟是誼同指臂,責重干城,輒述款誠,一傾肺腑。本督軍督贛時,與蘇省軍隊向聯一致,所有將校概多同袍舊侶,軍政內情已悉梗概。溯自改革以來,迭經世變,
金陵重鎮,首當其衝,諸將士服從命令,為國宣勤,俾地方得以安寧,人民享其幸福,有裨益於大局,斯諸將士之功也。至平時教育之精神,軍紀之嚴肅,軍聲之優美,為直省之冠,斯諸將士之能服從盡職也。然此皆馮大總統薰陶涵育,有以致之。本督軍以為我大總統舊部,自應遵守舊日規制,率循而弗變,更與諸將士共同勉力進行,期達優美之國軍,以慰我大總統期望之意。本督軍服務兵間將近卅載,待遇將士向無所長,惟自信‘誠信’二字,論功行賞,不敢以愛憎為賞罰。諸將士苟有異功,必有異酬,力之所及,決不敢壅遏而
蔽賢;其有廢弛營務,敗壞軍紀,為我軍人所共棄者,軍有專律,國有
常刑,亦必執法以繩,決不敢姑息而廢法。非敢雲開誠布公,
信賞必罰,耿耿此衷,可與諸將士共
白耳。我軍人為國家之軍人,時時顧名思義,欲求無愧於國軍,自以國家為準的。茲謹與諸將士約者數端:一崇服從盡軍人之天職,二重教育以為軍人骨幹,三遵軍紀期成節制之師,四遵法律期成法制之軍,五衛國民無負國家養兵之意,六愛名譽為第二生命。凡茲所示,言雖數則,守可終身。更有與諸將士共戒者:現當四方多故,險象環生,本督軍之所當盡心、諸將士所當盡力者,寧止於此。顧行遠恆自邇始,源清方期流潔,若紀律不肅、學識不精、職守不講、欲廢荒嬉、散漫懈弛,而徒大言以欺世,謂‘吾眼光甚遠、魄力甚雄’,相矜以名,其實無濟,則為本督軍所不取,亦非國家之所望于軍人也。秋暑方厲,念
於役之苦,操防之勤,而不獲躬往拊循,輒草數言,錄付記室,刊印成帙,分布傳覽,諸將士其共勉旃勿忘。”
注(4)——李純至下屬命令電文曰:“蘇省淮、徐、海一帶,本為多匪之區。近來劫掠居民,
暴奪行旅,擄人勒贖,椎埋作奸,益復肆行無忌。迭據商民呼籲,均經隨時嚴飭剿捕。而地方文武盡心
搜緝,登時破獲者固多,其玩忽因循敷衍塞責者亦所不免。軍隊長官不能平治內匪,地方有司不能懲戢盜風,坐視民生倒懸,商旅
裹足,職守所在,何以自安?現在各鎮守使管區,業經分別劃定,其邳、宿二縣特派七十四旅防剿。各
道尹、縣知事,身膺民社,尤屬責無旁貸。所有江北一帶土匪,應即責成各該文武將吏,各就所轄區域,督率所屬軍警,認真剿辦。限文到一月內肅清,如逾限不能蕩平,定分別酌予懲處,
勿謂言之不預也。”
注(5)——頌詞曰:“秣陵為六朝故都,而亦東南之雄鎮也。國體改革,凡有事
於兵爭者,顧莫不駐兵其間,藉以控制南北。吾民生息於茲,因兵事上之影響,其受禍又較他邑為酷。得名將而綏輯之,安堵不驚,秋毫無擾。回思前日之流離失所,不遑厥居,其仁暴之所施為何如,有不論肌洽[泱]髓而銘感於無極哉!故孫子謂:‘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也。’秀山督軍,建節江南,凡所施政,一以民意為準。他如嚴申米禁、主持和議、懲緝盜匪,又無一不以恤民為歸。吾
蘇民何幸,竟託庇於仁人之字,揆諸孫子生民司命之說,非其征歟!昔者,郭
汾陽出鎮鹹陽,泣諭將士共雪國恥,人人皆感泣受約,一易從前暴掠之為,屯軍河中,將校皆躬自為耕,以故軍有餘糧,野無曠土。汾陽功蓋天下,而恆出以誠,守之以仁,雖
讒惎者多,卒無損於毫末,以其身系唐室之安危者三十年。我督軍李公,惠政所及,首在安民,吾蘇民之安危繫於公之一身者甚巨,方諸唐之令公,洵無愧焉。茲者代表民意,思有以志其惠政,垂諸將來,非諛也。蓋吾民之所身受者永矢弗諼,僅僅為詞以獻之,亦公是公非之不容泯也。既為敘其緣起,用再綴以頌詞,其詞曰:‘治師之道,利於貞正,
易筮丈人,得人斯慶;叔子清德,武惠厚行,澤被南疆,師中之聖。蘇省濱海,形勢夙雄,天塹
扼險,保障
江東;
旌節所蒞,號曰元戎,安民戢武,厥功乃崇。瞻彼
中原,鹹憂塗炭,顧我吳氓,群安里閈。是誰
扶綏?樹茲屏翰,
江濤不驚,烽煙久斷。偉哉李公,勛烈昭垂,百城表率,三吳藩維;繼武前賢,汾陽可追,祝公千秋,身系安危。’”
注(6)——李純答辭曰:“純奉命督是邦,三歷年矣。輒私心忖度,何者足稗士類?何者足振商賈?何者足惠編氓?何者足慰薦紳先生?兢惕恐惶,厥焉知未逮也。乃諸君子責我甚恕,愛我甚誠,五團體以代表邦人諸士榜額吾堂,何德堪此!而又援孫子知兵之意、郭令公救國之功來相比擬,純何人,斯
胡顏悚愧矣。雖然,竊有以窺諸君子之意焉。鐘非考不鳴,水非激不動。諸君子蓋欲藉古人之已事,勖今人以相師,純對此敢不勉哉!夫
王導非
夷吾比也,
溫嶠竟比以夷吾;
陶侃非諸葛比也,
梅陶竟比以諸葛。然網、陶二公治軍,江南大治,晉室卒賴以轉危為安,未嘗不由天下期望之深,同時獲藉之盛,而始奮發振勵,以成偉業而就大功也。純對此敢不勉哉!繼自今尤願諸君子本真正民意,於通商惠工、務材訓農,與夫人民生計之所在,學校盛衰之所關,國家之所以可存而不可亡者,隨時隨事開寤所未知,輔相所未能,庶施之有程,持之有本,不徒三
吳拜諸君子之賜,大局實嘉賴焉。斯純所昕夕以冀,而與有榮光者也。”
注(7)——“十萬急。滇唐蓂賡先生、黔劉督軍鑒:和密。
安福禍國,惡貫滿盈,曹張兩帥,率師討賊。本月十六日開始攻擊,彼軍內潰,節節退卻。現奉直兩軍正在乘勝進攻。鄂、贛方面,
吳光新經鄂督扣留軍署,其部隊或解散,或輸誠;張敬堯部,在鄂者歸鄂改編,在贛者由贛遣散。
妖氛迅掃,不日可告成功。知注特聞。李純。巧。印。”
注(8)——“特萬急。保定曹經略使、
盛京張
巡閱使,分送各省督軍、生長、海軍總司令、各司令、各區都統、各護軍使、行營張督鈞鑒:速生自京浦戰事發生後,謠論紛起,人民恐慌。湘省之潰兵紛來,各處之土匪蜂起。為保全地方秩序、維護人民安寧起見,依照
戒嚴法第二條第一項及第五條得臨時宣告之規定,全省轄境按照警備地域,自七月十八日起宣告戒嚴。特聞,李純。效。印。”
注(9)——10月,北洋政府國務院、
陸軍部電李純:“龍軍遣散無款,請撥江蘇常熟、
江陰左近新沙一千餘頃,並自行借款築堤。經國務會議議決照準,由內、財、陸三部派員履勘,祥定辦法,並與地方官接洽辦理。請查照轉飭沙田局遵照,派員到時接洽辦理。”李純復電曰:“裁遣軍隊,移墾荒天,既樹結束之先聲,又化棄地為有用,藎籌碩畫,欽仰莫名。茲準電咨,苟於遣軍有利,地方無害,敢不協力相助。無如江、常兩縣濱臨長江,潮流湍急,沙田之現狀,視漲落為轉移,滄海桑田,變遷無定,即其中偶有可耕之地,早經民人承種,沙田局招領多年,未經處分之地為樹甚少。且人民之所以趑趄不前者,厥由於該地起伏
五常,不敢為冒險之墾植,築堤以障,不特仍無把握,且關兩邑水利。該軍請撥沙地,原為安居樂業起見,若遽予撥給新沙,無異驅諸
水鄉,將來迫於饑寒,仍不免流為盜賊。在遣軍無絲毫之利,在蘇省受無窮之患,甚非所以體恤遣軍,顧全地方之道。純心所謂危,
期期以為不可。邊省荒僻,待墾甚多,移屯實邊,垂為美政,施之蘇省,寧不背馳!
三吳夙號番盛,戶口
殷繁,無寸土荒棄之虞,有人地稠密之苦,籌議生計,正擬移民,反道而行,
何殊枘鑿。夏間湘鄂搆兵,潰兵紛至,加以華工迭遣回籍,安插未竟,隱患滋虞,水深火熱,何以堪此。前此蘇省紳民見各報披露此案,群情恐慌,來電反對,積至盈尺。人民生計所關,憤激之心迄未能已,倘果派員履勘,勢必激成暴動。純為地方安全起見,據情轉達,為民請命。務請院、部俯念地方重要,取消前議,移撥邊荒,並免予派員來蘇履勘,以安人心。臨電不勝屏營之至。純。支。”
注(10)——李純第一封遺書致齊省長耀琳、齊幫辦燮元:純為病魔所迫,苦不堪言,兩月以來,不能理事,貽誤良多,負疚曷極。求愈無期,請假不準,臥視誤大局,誤蘇省,恨己恨天,徒喚奈何。一生英名,為此病魔失盡,時有疑李督患梅毒,不能治癒,痛苦萬狀,而出於自殺者,即從遺書中屢言病魔,推想出來,其實於情理不合。尤為恨事。以天良論,情非得已,終實愧對人民,不得已以身
謝國家,謝蘇人,雖後世指為誤國亡身罪人,問天良,求心安。至一生為軍人,道德如何,其是非以待後人公評。事出甘心,故留此書,以免誤會,而作紀念耳。李純遺書。九年十月十日。
第二通電致全國各界:和平統一,寸效未見。殺純一身,愛國愛民,素願皆空。求同胞勿事權利,救我將亡國家,純在九泉,亦含笑感激也。李純留別。十月十一日。
第三關於身後的希望:純今死矣,求死而死,死何足怨?但有四樁大事,應得預先聲敘明白:(一)代江浙兩省人民,叩求盧督軍子嘉大哥,維持蘇浙兩省治安,泉下感恩。(二)代蘇省人民,叩求齊省長,望以地方公安為重,候新任王省長到時,再行卸職。(三)蘇皖贛三省巡閱使一職,並未受命,叩請中央另
簡賢能,以免
遺誤。(四)江蘇督軍職務,以齊幫辦燮元代理,懇候中央特簡實授,以維全省軍務,而保地方治安。叩請齊省長、齊幫辦及全體軍政兩界周知。李純叩。十月十一日。
第四致齊幫辦及皖張督軍
新安武軍歸皖督張文生管轄,其餉項照章徑向部領,如十月十一日恐領不及,由本署軍需課,代借撥二十萬元接濟,以維軍心,而安地方。關於皖省,可告無罪。此致皖張督軍、
蘇齊幫辦查照辦理。十月十一日。
第五處分家事遺囑致伊弟
李桂山中將桂山二弟手足:兄為病魔,苦不堪言,常此誤國誤民,心實不安,故出此下策,以謝國人,以免英名喪盡,而留後人紀念。茲有數言,揮淚相囑:(一)兄為官二十餘年,廉潔自持,始終如一,祖遺財產及兄一生所得薪公,並實業經營所得,不過二百數十萬元,存款以四分之一捐施直隸災賑,以減兄罪,以四分之一捐助南開大學永久基本金,以作紀念。其餘半數,作為嫂弟合家養活之費。錢不可多留,須給後人造福。(二)大嫂賢德,望弟優為待遇,勿忘兄言。(三)二嫂酌給養活費,歸娘家終養。(四)小妾四人,每人給洋二千元,交娘家另行改嫁,不可久留,損兄英名。(五)所有家內一切,均屬弟妥為管理,郭桐軒為人忠厚,託管一切,決不誤事。(六)愛身為主,持家須有條理,尤宜簡樸,切囑切囑。兄純揮淚留別。九年十月九日。
注(11)——關於李純之死,頗多疑點。後傳說是李妾與馬弁私通,被李發現後,馬弁將李純擊斃;也有傳說其部下師長
齊燮元心狠手辣,詭譎多變,時有謀取李位而自代之心,因而將其謀殺。
注(12)——大總統令曰:“英威上將軍、蘇皖贛巡閱使兼江蘇督軍、勛一位陸軍上將李純,奠定東南,勛勤夙著,比年邦家多難,該巡閱使坐鎮江表,才略昭宣,群流翕洽,而於和平統一之大計,尤能多方贊導,悉力籌維。乾國匡時,聲施益懋。前以感疾日劇,屢電請假調理,只以時事艱難,東南大局,賴其主持,諭令在署醫治,力疾視事,方冀調攝就痊,長資倚畀。乃本日據
齊耀琳、齊燮元電呈:‘該
巡閱使兩月以來,臥病奄纏,每以時局糾紛,統一未成,平時述及,聲淚俱下,近更疚憂愧恨,神經時復錯亂。本月十一日,忽於臥室,用手槍自擊,傷及右脅乳下,不及療治,登時出缺。手寫遺書,縷述愛國愛民素願莫酬,不得已以身謝國,惓惓於蘇省之治安,國家之統一,
籌慮周密,語不及私。’披覽之餘,
曷勝震悼!該故巡閱使年力未衰,
猷為正遠,乃以焦憂大局,報國捐軀,枉失長城,實為國家痛惜。著派齊耀琳即日前往致祭,給予治喪營葬費一萬元,所有該故使身後事宜,著齊燮元、齊耀琳督飭所屬,妥為辦理。靈柩回籍時,沿途地方官,一體照料。生平政績,宣付國史立傳,並候特製碑文,刊立墓道,以彰殊績。仍交陸軍部照上將例從優撫恤,用示篤念勳勞之至意。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