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劉顯世祖籍湖南邵陽,以小販入黔,歷三世,積為大富。鹹豐間,父祖辦團練,多與回人戰,賜三品官,田產冠於當地。顯世於同治八年(1870年)生,少與弟兄師從雷玉峰,然好問軍旅,不喜詞章。性渾穆,品孝友,有膽略,善採納。其面笑,有笑面虎之謂。十五歲取廩生。戊戌年,隨父辦新學,直言科舉之弊,
興義以此領黔省之風氣。又辦團練,以防會黨之變。庚子後,多與會黨戰,能苦戰,擢為
管帶。三十一年(1905年),
林紹年行新政於貴州,顯世愈倡新學,延請名流,選派留學,創設天足會,聲譽隆於鄉里。其弟兄有留日者,皆師從
梁任公,顯世亦以為榮。
辛亥年,四川保路,黔軍援川。黨人慾趁虛起事,巡撫
沈瑜慶急之,調顯世率五百卒援省。甫至安順,聞自治學會已取貴陽,即通電擁護共和。黨人懌之,遂得長驅入貴陽,任樞密員,兼軍政股長。翌年二月,黨人紛亂,顯世等欲獨霸黔中,故遣
周沆、
戴戡赴昆明乞師。
蔡鍔素與戴戡相得,遂令
唐繼堯平黔亂。繼堯督滇,委顯世為軍務部長。蔡鍔赴京,唐繼堯繼任滇督,戴戡主黔,委顯世為
護軍使。顯世乃合
黔軍為六團,委其甥
王文華為第一團團長,黔省士官生如
谷正倫、
朱紹良、
何應欽、張春圃、李毓華、王純祖等亦競為招徠,黔軍始盛。
袁總統欲稱帝,天下翕然,顯世亦影從之,得授一等子爵。總統聞戴戡與顯世不睦,故召戡入京,改任
龍建章為巡按使,陰欲奪黔軍。顯世因此銜恨。已而唐、蔡反袁,顯世猶疑未決,王文華、戴戡力諫之,終決意獨立,自任貴州都督。令王文華率三團攻湘,熊其勛率兩團,隨
戴戡北進。已而
洪憲覆滅,顯世領督軍兼省長,獨霸貴州。
1917年(民國六年),
督軍集會,顯世遣王文華與劉顯治為代表往,二人素不相得,適
段祺瑞不好士官生,競禁文華出席。文華憤而走,投效孫文。是年
孫文南下護法,以文華故,顯世亦通電護法。時
唐繼堯自領滇、黔、川、陝、豫、鄂六省聯軍總司令,委顯世為副。孫文乃曲己意,拜繼堯為川、滇、黔三省靖國軍總司令,以顯世為副。顯世委文華為
黔軍總司令,率
六團人馬入川,與
熊克武部並轡,大破吳光新軍,取重慶。翌年,逐
周道剛、
劉存厚,取成都。未幾,繼堯自稱滇黔川鄂豫五省靖國軍總司令,以顯世為副。已而
岑春煊卸任政務總裁,補選顯世繼任。
時黔軍多歸心
王文華,顯世甚憚之,遂擢
袁祖銘為師長,以牽制文華,黔軍自茲多內訌。民九(1920年),唐繼堯欲以
韓鳳樓代文華,顯世猶疑。文華時在川作戰,聞此大怒,乃集眾曰:“副帥今一傀儡耳,黔事皆歸於郭重光、
熊范輿、
何麟書之輩,何堪復問!”遂攜
朱紹良、袁祖銘赴滬客游,以避時議,令
盧燾、古正倫、孫劍峰、
何應欽等回師貴陽,託言清君側,殺郭重光、熊范輿,逐顯世返
興義養疴。文華領貴州省長。
顯世奔昆明,乞師於
唐繼堯,適
顧品珍政變,卒不成。翌年,袁祖銘刺王文華於上海,貴州無主,竇居仁、
谷正倫、
胡瑛、張春圃、何應欽五旅爭權,
袁祖銘、
張彭年於鄂組定
黔軍,欲假道川、湘回黔。已而,孫劍峰逐何應欽,黔中紛亂,孫文委袁祖銘為黔軍總司令,顯世為省長。
時唐繼堯已殺顧品珍,顯世正乞師,適何應欽亦在滇活動,疾視如仇,互行暗殺,皆得倖免。翌年,袁祖銘入貴陽,驅盧燾,拒不迎顯世赴任。時駐桂滇軍胡國秀部撤返,假道貴州,祖銘繳其械。
唐繼堯大怒,遣唐繼虞、張汝驥伐罪,輕取貴州,驅祖銘入川。顯世乃復任省長,繼虞任軍事善後督辦,汝驥、劉顯潛任會辦。
滇軍跋扈,顯世不能止。黔軍之張三元、凌國先部皆遁跡山谷,投身
綠林。俄而,財政廳長
唐忠為滇軍團長戮於道路,此顯世之親舊也。顯世慟之,自此不問政事,甘為傀儡。曹錕賄選,
孫文興師伐罪,顯世虛名建國軍副總司令,然已全無力氣。時
袁祖銘已擁兵五萬餘,自稱五省聯軍總司令,中央亦授川黔邊防督辦之職。唐繼堯畏其實力,與通使交好,願交還貴州。民十四(1925年),唐繼堯電曰:“黔省內政,概由黔人自理。”祖銘乃任
彭漢章為貴州
清鄉總司令,
盧燾為行政委員長。顯世遂奔昆明養疴,顯潛返
興義,欲東山再起,卒為彭漢章所破,劉氏遂不能復振。民十六(1929年),病逝於昆明,年五十九。
家族簡介
劉顯世的祖父劉燕山(劉明揚,字燕山)有四個兒子:長子
劉官箴,字銘之,又號洪魁;次子劉官霖,字時之;三子
劉官禮,字統之;四子劉官德,字茂之。
劉顯世的父親
劉官禮,行三。劉家兄弟四人,個個體格魁梧,膘悍有力,喜歡習武,性情粗暴;四人都是敢說敢幹,說打就動手的火炮人物。兄弟四人且喜歡讀書,初涉封建典禮。他們承繼父業後,練勇辦團,聯合鄉紳,勾結官府,鎮壓革命,屠殺人民,稱霸一方,建立了盤江劉家小王朝。
黔西南州《盤江史料輯》說:弟兄均
魁梧奇偉,膽力過人,附近無不敬畏。
劉燕山得諸子之力,家業日興,漸為下五屯首戶。其提倡號召,可以左右人心。劉氏兄弟,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裡,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發展遲緩的貴州
興義縣,
商業資本得不到進一步發展。於是遵循封建社會的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生財之道;放棄榨油,經營土地,善奪巧取,大肆兼併,逐漸成為下五屯的大戶,富甲鄉里。
早年生活
青年時代的劉顯世,不似其父性暴烈,有膽略,外貌柔和,性孝友渾穆,能納人建議,從中取巧。因而有“內實陰險”、“笑面虎”的罵名。
辛亥革命前(即劉顯世四十二歲前),他在
興義主要從事兩件事情:
輔佐辦學
劉顯世任勸學所總董(相當於教育局長),分赴四鄉,勸導鄉紳籌辦初等國小。當時鄉紳
頑固派、老學究堅持八股
科舉制度,反對西學。他們明里暗裡宣傳甚么:“讀洋書,就要信洋教;信洋教,就要滅祖宗”,“誰不是父母所生的呢?能做無父無君的人嗎?”劉顯世以其家庭的權威,到各鄉宣傳科舉制度的弊病;主張創辦新式學堂,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培養人才。經過辛苦奔走,各鄉成立初等國小堂。
僅在1902年到1903年間,
興義建立的初等國小堂達七十多所。貴陽成立通省公立中學,興義前往投考的共十三人,不僅十三名都被取錄,無一人落榜,而且都在前列,不摻雜一名別縣考生,轟動全省各界,使
興義一時成為各方之重。辛亥革命前後,興義以公私費留學的達三十多人。鄉紳耆老對劉家崇拜得五體投地,對劉顯世盡力吹捧,大力渲染稱頌:“精明強幹”、“渾厚友愛”、“其嘉惠地方後進者周且至”、“卓有遠略”。
輔佐團練
劉氏為其血腥鎮壓革命,巧取豪奪,塗脂抹粉。在下五屯
和跋浪亭後院各修了
忠烈祠一座,在下五屯的祠堂上題了一付對聯:“結團體成軍,亂從此定;為同胞流血,死而猶榮。”劉顯世遵循如此庭訓,雖十五入邑庠食廩,卻熱衷於團練,奪功名。廣西遊勇竄貴州,劉顯世放棄舉業,代其父招募舊部進行編練,置身軍旅,開始其軍閥生涯。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劉顯世二十七歲,代理其父官札辦理團練。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游勇茲擾
羅斛、貞豐等縣,劉顯世奉命率團應援官軍。在安龍、
冊亨邊境遭游勇埋伏,官軍大敗,安龍失守。劉顯世敗逃
興義,所率團兵死傷百多人。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壬寅),游勇進攻興義。鄉團聞訊,一面向上申報,一面調駐守泥凼的
靖邊團營中哨到箐口駐防,劉甲耶負責。八月三十日夜,被游勇襲擊,四百多官兵全部被坑。後來把死者埋葬在離城約二公里的水井大隊背後,民眾稱這些墳堆葉“白骨塔”,至今還是這么稱呼。
九月初五(公曆1902年10月6日),黔撫鄧華熙接到告急文書,命貴州
兵備道張敬甫率兵增援,在
興義城邊的
七星廟(今三小)一戰,張敬甫兵敗逃住頂效,興義城失守八日。游勇轉攻
下五屯,劉顯世兄弟以堡據守,苦戰四日未克。十二日游勇撤回縣城,是年十月十四日撤離興義縣。人民陸續回城。
游勇本是自行撤走,張敬甫謊報“收復”、“擊潰”,得到鄧華熙的嘉獎。劉官禮因抵抗有“功”,批准增撥兵一營,叫靖邊正營,連同原來的靖邊團營,由劉統之任統領,劉顯世任團營
管帶,
劉顯潛為正營管帶,薪餉服裝一律由國、省庫開支。後來劉官禮因中風,腳不能行,就令劉顯世代理其事。劉顯世從此掌握兵權。
醜態百出
劉顯世家族在與游勇戰鬥中醜態百出:劉甲耶身為哨所哨官(相當於連長),駐防箐口,卻躲在家裡;游勇兵至,不予嚴備,致全哨官兵四百多入,除一人帶傷逃回報信得免外,其餘全部喪命,而劉甲耶安然無恙;劉顯世聽說游勇兵渡盤江,騎馬到箐口探聽訊息,才行至橫山,聽報信的說箐口失守情況,嚇得從馬上滾下來,四肢癱軟,不敢再走大路,怕碰上游勇兵,被人扶著從小路回家;游勇襲擊
興義前半個月,劉家每天用三、四十匹馱馬進城馱東西到
下五屯,城裡
團防局的槍彈、台炮全部運到劉家;劉家在與游勇戰鬥中,打了敗仗,劉既升官、又發財,成為笑話流傳在興義民間。
革命表現
辛亥革命
貴州人民反清情緒高漲,
張百麟、周素園、黃濟舟等組織“自治學社”,推
鐘昌祚為社長,創立《西南日報》,宣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
平均地權等,介紹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得到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下級軍官的同情和支持。
唐爾鏞、
華之鴻、
任可澄等組織“
憲政預備會”,辦《黔報》、《
貴州公報》,主張變法,鼓吹君主立憲,擁護帝制,抵製革命,得到
官紳的支持和擁護。初期,雙方在報上論戰。後來憲政黨多次向清政府告密,妄圖殺害自治黨人,未能得逞。
武昌起義成功,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湖南、陝西等省宣布獨立,貴州的起義條件已經成熟。自治黨人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貴陽成立了總社,各縣成立了分會。在貴陽,自治黨人取得了陸軍國小堂的學生和幹部的支持,得到貴州新軍下級幹部和多數士兵的擁護;貴州
咨議局中,自治黨成員占三分之二;貴州教育會中,多數贊成革命;巡撫衛隊及巡警道賀國昌、
高等審判廳廳丞朱成侯等同情革命。
貴州起義
張百麟、
黃澤霖、陳蘭生等分別寫信到各縣,調集
哥老會分子來省,起義之日,有七、八百人抵貴陽。縱使新軍不發難於先,而革命亦在所必行。在大好的革命形勢下,憲政黨人為搶奪革命果實,紛紛投到革命之中。
貴州巡撫
沈瑜慶聽到新軍準備起義的訊息後,採取了應急措施:調兩個隊的新軍去防守長寨;調兩個隊去駐守
仁懷,分散了新軍的力量;對剩下留守貴陽的新軍,間日閱視,嚴格控制。同時,急電檄調劉顯世率兵到貴陽保衛。一面提拔胡景棠、
和繼聖為城防營的
統帶,克日募練
成軍,準備屠殺革命人民。
一九一一年秋,劉顯世在
興義連得兩次急電。第一次是
雲貴總督李經羲發來的,令其招募兵丁三千,防滇、黔革命舉事。滇軍起義,一戰成功,劉顯世招兵之舉告吹。同年九月初 (應是十月下旬) 接
沈瑜慶電,劉顯世帶領徒手團防營兵五百人急馳貴陽。兵分四隊:前隊官
王文華、後隊官鄢鼎三、左隊官王慎一、右隊官袁祖銘。九月十四日(十一月十四日),行至平壩、清鎮間的蘆獲哨時,聞
貴陽起義成功,不敢前進,退至安順駐紮。
劉顯世準備帶隊回
興義,前隊官王文華出面勸阻,請求將兵留在安順,伺機應變。王文華說:革命風潮瀰漫,貴州光復,乃順時應人之舉,義當贊助,共建殊勛,若回興義,顯示反抗,必遭失敗,
張百麟與我相識,願代表本隊官兵,前往接洽,表明歸附,當茲光復伊始,需才孔急,必獲錄用,機不可失,望速決定,免貽後悔。
王文華,字電輪,號果嚴,興義縣
下五屯區景家屯人,幼喪父,得母舅劉顯世資助,一九0六年,進入貴州通省公立中學,未卒業即轉入優級師範選科文科班。在校期間,與自治黨人有較多接觸,並參加了貴州陸軍國小
席正銘、閻祟階等人發起的反清秘密組織,受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影響,傾向革命。他勸阻劉顯世回興義,對劉後來的發跡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劉的重視。
劉顯世按王文華的建議:一面派
王進省親見自治黨人
張百麟,表示態度;一面去函
樞密院,試探省方態度,大意是:“本人此次造省,雖系奉瀋撫台之命,然對於諸公主張革命,早已心嚮往之,不謂來遲一步,諸公已先我著鞭,茲欲觀光上國,就便晤教,不卜諸公以為如何?行止惟公等命”。寥寥數語,把兇殘的餓虎,扮成綿羊,劉顯世的兩面派面目暴露無餘。
張百麟接到劉顯世的信後,在樞密院兩次討論:平剛、
黃澤霖等自治黨人認為劉顯世在
興義向來專橫跋扈,不易訓服,不如因而除之;蔡岳認為劉顯世有才,可以利用,令其入省,敢保無他。張百麟以在光復之日,曾宣布兵不血刃而達到目的,認為此時不應嗜殺以貽人口實;並謂劉既輸誠革命來歸,應予容納,以示寬宏。經過爭論,劉顯世被允許入城。
劉顯世入貴陽,駐紮在東門外東山、螺絲山、九華宮一帶,
張百麟見四隊(相當於連)兵精壯可用,即令發槍。領得槍械後,虎臥東山,為
軍政府左翼護衛。
劉顯世既入省,不能沒有位置。軍政府就推他為
樞密院軍事股股長、黔軍第四標標統兼西路巡防統領。原率領的團防營改為第四標一營。營長
王文華,下置四個連,連長
袁祖銘、王慎一、彭佐卿、劉暾吾(當時編制,一標三營,劉未得擴充,所以第四標只一個營)。貴州的辛亥革命沒有經過流血鬥爭,由於自治黨的仁慈,容納了憲政黨人,形成自治、憲政兩黨共圖貴州政權的建立。革命成功以後,兩黨的鬥爭再次公開化,政界、軍界、大紳和頭面人物,不在自治黨、便在憲政黨。自治黨掌握政權後,主要精力集中在維持社會治安、處理日常事務、援鄂、援川等;
憲政黨則集中全力抓權,收買人心,新建“斌漢公”與自治黨的
哥老會抗衡,並通過
官紳、耆老辦
團練軍,擴充實力,準備篡權。
劉顯世住進貴陽,看不起自治黨的領導,認為他們無才、激進、幹不了大事。更看不慣哥老會成員一頭扎包巾,兩綹頭髮分掛兩耳,身披鶴衫,腰佩刀劍,稱兄道弟。他初到貴陽,人地生疏,便去拜訪前清官吏、紳士、耆老,投靠他們,曲意接納憲政黨人。
劉顯世雖然結識了憲政黨,卻有自己的打算。他看到辛亥革命後,人心浮動,公口林立,城中一夕數驚,岌岌不可終日,便組織拉攏一批人,擴大自己的勢力;利用自治黨人的仁慈,收買軍人,招攬一批
興義的留日學生,培植自己的力量。劉顯治、
熊范輿、唐爾昆等,在雲南起義前曾密保劉顯世招兵三千鎮壓革命。雲南革命成功後,他們的罪惡昭然。革命軍抄了唐爾昆的家,拘留了劉顯治、熊范輿等人,請求
軍政府把這些人正法。劉顯世聞訊後,自己不出面,卻向張百麟請求發電報給雲南,調劉顯治、熊范輿回黔。
張百麟不知劉的用意,以為調黔人回黔辦黔事自可照辦。熊范輿得救回貴州,深感劉救命之恩,誓死效忠劉家,以後成為劉顯世主持貴州政權的台柱之一。
劉顯世在貴陽站穩腳跟後,便伸手向軍政府要權,暴露了廬山真面目。他乘軍政府派黔軍援鄂、援川之機,恬不知恥地請求接辦巡防總統,控制貴州軍權。由於自治黨下級軍官的強烈反對,沒有如願。他又請求署安義提督,獨霸盤江八屬,建立稱霸基地,以後再圖霸業,也沒有成功。再請求署安順提督,又遭反對......。多次呈請,均未達到目的,劉顯世更痛恨自治黨。
明的不行,採取暗的,走下面不行就走上面。臨時國會召開各省代表會,劉顯世聞訊,急電請雲南都督
蔡鍔代選劉顯治、
熊范輿為代表出席,妄想撈取臨時政府的承認後,利用臨時國會的招牌進而篡奪貴州大權。他利用雲南把貴州當成附屬省這一弱點,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蔡鍔沒有識破劉顯世的陰謀,代貴州發電給臨時國會,並叫當時住在雲南的劉顯治、熊范輿從昆明出發,參加會議。不料貴州自選代表平剛、文崇高出席,劉、熊到後沒有得參加會議,劉的陰謀破產。
二二事件
劉顯世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更加兇惡,變本加厲,篡權手段“文”的不行,積極準備“武”的。時值雲南軍政府慨助貴州
軍政府軍餉三萬元,槍一千支,子彈五十萬發。劉先將一百支好槍運到興義,武裝其鄉黨子弟;劉顯治、
熊范輿各在這筆款項中取走五千元。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日,由劉顯世、
任可澄、郭重光等憲政黨、
耆老會人刨制了“二·二”事件,開始對自治黨人進行屠殺。“二.二”事件前,由於
憲政黨人、耆老會人的挑撥離間,自治黨內部產生分裂,造成憲政黨篡權的良機。二月二日,憲政黨、耆老會兵分三路,刺殺自治黨主要負責人。
第一路由譚德驥派數十人攻
張百麟住宅,張逃走,殺死彭爾坤。以後張百麟帶陳蘭生營到
貞豐,又被西路巡防軍劉顯潛部預為堵截、擊敗,張走廣西,赴南京晉見孫中山先生。張在貞豐時住彭家,除彭顯丞隨張同走倖免外,彭考丞父子、家人全被
劉顯潛殺害。
第二路由唐燦章率領,偽稱押匪犯到總統部,乘機把巡防總統
黃澤霖刺殺、分屍。為酬謝唐燦章等,給銀三千三百兩,後又委唐為紫雲參將。
第三路兵去刺殺張澤鈞,張逃走,寓居的客人田有光被殺。
“二·二”事變發生時,由於自治黨人意見分歧,按兵不動,僅北路統領李立鑒帶兵馳援,又被胡景棠營所阻。
事變發生後,貴陽秩序一度混亂,不少的自治黨人退出
軍政府,有的流落外省。雖然如此,自治黨仍然掌握貴州大權。
憲政黨、
耆老會的勢力與自治黨相比,無論政治、軍事力量都不足。經過秘密策劃,劉顯世、郭重光等派
周沆、
戴戡等到雲南,效秦庭之哭,乞師平“黔亂”。
蔡鍔偏聽偏信,不顧自治黨人的反對,藉口假道援鄂,派
唐繼堯率滇軍入貴州,對自治黨人、新軍、
哥老會分子和貴州人民進行鎮壓。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唐繼堯到貴陽,扯出在貴陽休息三天、繼續北行的幌子。於三月二日,乘
黔軍不備,攻占各機關。劉顯世帶兵占領都督府,
軍政府代理都督
趙德全隻身逃走。唐繼堯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可惜自治黨人內部分裂,意見不一,沒有進行有組織的保衛政權的戰鬥;僅北路巡防統領孿立鑒率部據
黔靈山抵抗,因力孤勢弱,戰鬥了一天,三月二日夜李敗逃。三月三日,
唐繼堯自稱貴州臨時
都督,革命果實落入其手。這便是貴州人民稱之為“亡黔”時期。
唐繼堯掌握貴州軍政權後,對貴州軍民大肆血洗。首先消滅貴州武裝,鞏固政權。貴州新軍第一標的二、三營駐南廠,被滇軍包圍。新軍部分人突圍,沒有成功,被殲滅。有七、八百新軍未抵抗,也被押往螺絲山下,用機槍全部殘殺。全省的鄉兵一律被解散,其他新軍先後被殲。同時,宣布解散自治學社,取消公口,按冊捕捉自治黨人而殺之。自治黨代理都督
趙德全、社長
鐘昌祚、《西南日報》主筆許閣書、分社李永泰均被殺害。滇軍所到之處,流淌著貴州軍民的鮮血。
劉顯世在這場大屠殺中夥同
戴戡、
周沆、郭重光、
熊范輿、
何麟書等配合
唐繼堯主演了這場血劇。劉顯世由於賣力,得到重用,被晉升為陸軍少將,貴州軍務處處長、軍務司司長兼國民軍總司令。他的第四標王文華營,唐繼堯優予補充,如滇軍制改為大隊,
王文華任大隊長,
袁祖銘為副大隊長。全省新舊
巡防營、
綠營,一律改為國民軍,歸劉顯世指揮。劉氏垂涎已久的貴州軍權,如願以償。劉穿著將軍服,神氣十足地走在貴陽街頭,黔人見之,人人側目。周素園著《貴州陸軍史述要》中:"劉氏自洪箴(劉官箴、字銘之,又名洪魁、劉顯世伯父)以來,覬覦貴州兵柄,處心積慮,謀之迨四十年,至是始如願以償。劉顯世起家巡防,濡染既深,已不能接受新軍事知識。其從兄顯潛等,頑固益出顯世下。然欲造成
一姓世襲,如
播州揚氏,水西安氏之所為。凡黔籍軍事人才,或遁跡田園,或甫自外歸,皆誣以與
軍政府有關係,捕而殺之。"
任護軍使
1913年,劉顯世、
戴戡、
任可澄、張協陸等憲政黨和耆老等並不滿足於已得之利,密謀奪貴州大權。
唐繼堯掌權後,任意擴充武力,軍費開支近百萬元;貴州財政入不敷出,因而激化了
憲政黨人和他的矛盾;劉顯世、戴戡等聯名密電
蔡鍔,請調唐繼堯回滇。
1913年9月,
袁世凱根據蔡鍔電,調唐繼堯回滇任雲南督軍。唐回雲南前夕,憲政黨人召開緊急會議,保薦繼承人。劉顯世、戴戡在滇軍入黔時與唐繼堯水乳相融;顯世弟顯治和戴久在雲南,與滇人關係較深,擁他二人繼唐,既還政於黔人,又都是唐的部下,不會被拒絕。這樣戴戡就被任命為貴州巡按使,劉顯世為貴州護軍使。
滇軍未行,憲政黨、
耆老會內部為爭權產生分歧:郭重光、
周沆、
唐爾鏞不服劉顯世、
戴戡分掌軍政大權,要求留下部分滇軍與之抗衡;劉顯世、戴戡、
張彭年等則密商,一面急電
袁世凱,一面設宴為滇軍上中下部隊長餞行。
唐繼堯本想兼兩省都督,也願留下一部分軍隊在黔。怎奈袁世凱的電報公諸於世,不得已,怏怏率部起程。郭重光、周沆、唐爾鏞獻計不成,不便留貴陽,隨滇軍而走。
滇軍走後,戴戡和劉顯世發生衝突。戴不滿足於巡按使的職權,還想進一步掌握軍權─兼任護軍使。他認為劉顯世是“鄉巴佬”,軟弱可欺,假惺惺地對劉說:“貴州地方很窮,養不了多少軍隊,我想護軍使不必設了,你可以當全省警備總司令,全部軍力只要能夠維持地方就行了。”劉豈是善良之輩,他同樣想獨攬貴州軍政大權。與戴不同的是,他不像戴明目張胆地乾。在當時,軍政分開,劉對此並不深為理解,戴和他談話時,他沒有表態,回來召集部下商議,徵求意見。大家對劉說:護軍使直屬中央,警備司令卻屬於巡按使;將來要向中央或外省說話,警備司令須取得巡按使的同意,並由他承轉,大大不便,請劉不要接受戴的意見。副官長某說:“舍護軍使而就警備司令,無異媳婦要受雙重婆婆的管轄。”劉顯世明確護軍使和警備司令的職權後,採取果斷措施,不通過
戴戡就宣布就
護軍使職。戴戡聞之,大發脾氣,罵劉違反他的意見,公開宣稱說,遲早要把貴州軍政大權抓到手裡。
戴戡和劉顯世的矛盾產生後,戴積極進行抓軍權、分化瓦解劉部下的活動。當時,劉在省的子弟兵大權在
王文華、
袁祖銘手裡,袁與劉的關係不太深,容易動搖,且是一介武夫,無甚作用;王是劉的外甥,又是劉的侄女婿,腦筋空,處事圓滑,若把王說動,奪劉的軍權障礙就不大了。於是,戴從王下手。他抓住王好大喜功的特點,經常與之親近,每周數次和王打牌吃酒,極口稱頌王的才能,稱王為“公”,奉承王說:“公之未來不可限量!”慫恿王不要寄人籬下,大丈夫要敢作敢為,不要妄自菲薄。戴的說項產生了相當影響,王的頭腦開始發熱,對劉的尊重不如從前,背後說劉一些小話,稱劉叫“老者”。
劉顯世智慮短淺,處事遲怠,平時怠於職務,喜歡看小說、為人寫點字、打麻將、打紙牌。然而野心大,想“問鼎中原”,善於用人和抓兵權。掌握貴州軍權後,在政治上依靠熊范輿、何麟書、張協陸等憲政黨人、耆老和清朝殘餘官僚,建立了所謂“元老派”;在各機關大量安置鄉黨子弟,親信隨從,架空了
戴戡的巡按使;在軍事上,他按照辦
團練的辦法,大量提拔親信和
興義帶去的“老一團”的官兵,收買軍人,大肆招攬保定生,羅致貴州的日本留學生,建立了"興義系"軍閥組織;他再建陸軍,編練六個團,第一團(即"老一團")團長
王文華,第二團團長彭文治,第三團團長
吳傳聲,第四團團長張雲漢,第五團團長
熊其勛,第
六團團長
和繼聖。人才不足,則請
唐繼堯揀撥雲南講武學校畢業生來黔補充。以後,劉又接受王文華的建議,把一批日本留學回國的士官生如何應欽、
朱紹良、
谷正倫、張春圃、李毓華、王純祖等充實貴州講武學枝,舉辦模範營,訓練軍官,培植
黔軍新生力量。
明爭暗鬥
戴戡和劉顯世爭權奪利的明爭暗鬥中,在有槍就是
草頭王的
軍閥割據時期,戴的小打小鬧、小動作,同劉相比,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後被劉逼出貴州。
戴戡與劉顯世不合,正符合
袁世凱的心意。袁早想把貴州抓在手裡,只是騰不出手來。當袁解決好川、湘人事後,便圖謀貴州。他先委親信龍建章為
黔中道尹,密令相機行事。袁見黔軍實力雄厚,不敢造次。召戴戡進京,穩住劉顯世,改委
龍建章代理貴州巡按使,美其名曰“調解戴、劉矛盾”。龍建章任巡按使後,借職權大肆擴張兵力,封官許願,委陳官韶為政務廳長,派
李煥廷到粵請接濟槍彈,擬俟力量充足,再設法除去劉顯世,完成袁世凱所賦予的使命。龍的如意算盤未能得逞,因
護國運動興起而告破產。
1915年十一月,
袁世凱稱帝,花了四十二萬元做了一身龍袍,用鑽石明珠作了一頂平天冠,花二十來萬元招選宮女一百二十人,要十四以上、二十五歲以下......。袁世凱的荒淫無恥,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對。當時全國各地掀起反對賣國的《二十一條約》、抵制日貨運動;袁世凱稱帝,更激怒了全國人民,加速了袁的覆滅。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戮此民賊,以拯吾民”。十二月二十五日,
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舉起了討袁護國大旗,通電全國。
討袁護國前,劉顯世對袁世凱是不滿的。龍建章任巡按使在貴州的所作所為,劉顯世看在眼裡,恨在心頭,但在袁的權勢下,劉敢怒不敢言。另外,劉顯世將黔軍將校報
陸軍部審批,
和繼聖、張雲漢是巡防舊將;彭文治、
吳傳聲、熊其勛是隨
唐繼堯來黔的軍人,過去有軍職;而
王文華系一個師範畢業生,陸軍部認為不合格,不同意,所以
黔軍將校官銜一個也沒有批下來。
當時,看軍官不是看才能,而是看牌子,看畢業的學校,儘管劉顯世為王文華力爭,一再說明王的才德,仍不批覆,往返多次,劉傷透腦筋。這時,帝制運動興起,
熊范輿向劉顯世獻策:“投其所好,迎合
袁世凱。”龍建章說:“袁總統既有稱帝的願望,我們就拿個皇帝給他做罷。”在這些人的策劃下,盜用貴州人民的名義,向袁世凱上書,發表“國民推戴書”,宣稱民主共和國體不適合中國國情,請袁世凱晉位
中華帝國大皇帝。爭姘獻媚,得到袁世凱的讚賞。於十二月二十一日,即討袁護國的前四天,袁世凱封劉顯世為一等子爵。將校的任命也批下來了,
王文華、彭文治、
吳傳聲、
熊其勛、張雲漢、
和繼聖、胡錦棠、唐爾昆為陸軍步兵上校,其餘的也授了官銜。任命下來後,黔軍內部分為兩派,有的擁袁,有的反袁,有的受命,有的不受命。
劉顯世、龍建章寫了
奏摺,卑躬屈膝地向
袁世凱爭寵。事隔四天,雲南舉義,組織討袁護國軍,要求貴州回響。劉顯世在這樣情況下,首鼠兩端,猶豫不決。劉出於自保,認為袁世凱勢力強大,控制全國各省,不會垮台;貴州與雲南近在咫尺,又怕滇攻擊,如不回響義舉,新建
黔軍不是滇軍對手,必然被滇軍消滅。他既貪戀袁所封賜的子孫萬世爵位,無意反袁;又感到過去屢得蔡的庇護,不能恩將仇報。故一面電告袁世凱,服從中央,準備出兵雲南,牽制
蔡鍔,只是
糧械兩缺,一時不能行動,請求接濟;一面告訴蔡鍔說,貴州貧窮,軍隊素質差,正在整頓所部,相機援應大軍。劉的兩面派嘴臉,矇騙了袁世凱。袁由中國銀行匯現款大洋二十萬元,這筆款和劉在貴州財政廳提取的十萬,共三十萬大洋,由蔡岳拿到上海,以備今後劉家發生不測之用(由財政廳先提十萬元, 系準備反袁失敗作貴州要員的逃亡費)。
討袁護國
貴州一部分鄉紳、
憲政黨人、耆老是擁護
帝制的,他們假省農、工、紳、商各界名義,一面電請
袁世凱對滇用兵路線不要通過貴州,一面推出嚴仲林、郎雲程、寇子春為代表,兼程赴滇勸滇軍入黔。
劉顯世的從兄
劉顯潛那時任黔西道尹通款北廷,請兵討賊。貴州巡按使龍建章聽到討袁風聲逃離貴州後,袁任命劉顯潛為貴州巡按使,封一等男爵,
開府興義。他在水城
海龍屯(與雲南宣威鄰界)大舉築路,大肆募兵,增兵四路,意在阻止滇軍,反對
護國運動。
劉顯世的親弟顯治系他的駐京代表,日本留學時參加改良派,積極主張擁袁,當看到討袁電文,嚇得全身發抖,手拿電文如篩糠一樣,說不出話來。
貴州軍政各界有不少主張討袁護國的志土,在
袁世凱籌備當皇帝時,貴陽私立達德學校接到
籌安會送來的啟事,復電反對袁世凱當皇帝,列名的有校長聶
正邦,教員
黃齊生、凌雲等二十四人,實為貴州討袁的先聲。
貴州
憲政黨人
戴戡、
任可澄、
張彭年、張協陸等積極贊助討袁。特別是軍隊內在
王文華的運動下,討袁護國情緒高漲。王利用模範營的方便,將
黔軍的軍官召集到省,講清時局,說明討袁護國意義,大家情緒高昂。團長
吳傳聲對士兵說:"現在是我們報國的大好機會,我與大家一起,寧死疆場,決不苟且偷生,讓國賊逍遙自在。"說時態度誠懇,人人感動,準備殺賊立功。
王文華見舅父劉顯世猶豫,針對劉的性格特徵,採取軟硬兼施,逼劉討袁。王對劉發誓,大意是:“你可急電
袁世凱,派
王文華率兵抵禦滇軍,待我率部向東路出發後,你又電袁說,王文華率兵叛變。將來事成,歸功於你,事敗,滅我王家一族。”王健安有這樣一段回憶:
電輪(
王文華)云:“目前袁賊妄想稱帝,推翻共和,這是國賊,決難容忍。雲南業已出兵討袁,貴州亦不例外,如有反對出兵討賊的,便是國賊走狗,(取出手槍擲在桌上)就是我們的敵人,就以此(指手槍)對付”。
蔡鍔密函劉顯世,慷慨其詞,陳述大義及利弊關係,
王伯群等也力陳起義的好處。劉見貴州軍民精神振奮,鬥志昂揚,言必稱討賊,他深切地感到眾怒難犯,在內外壓力下,於是主張討袁護國。討袁護國前,劉一面派
戴戡去雲南向蔡鍔匯報,一面布置出兵;為防止
袁世凱軍隊乘貴州出兵後由廣西侵入,命
張彭年到
興義說服
劉顯潛,命其招募一團兵力防守黔桂邊界。
1916年一月二十六日,在省議會舊址召開民眾大會,宣布袁世凱的叛國罪行,群情憤激,一致要求宣布獨立,出兵北伐,生擒袁氏逆賊,明正典型。
一月二十七日,貴州宣布獨立,劉顯世為貴州都督,通電全國,出兵回響雲南
護國運動。同時張貼了劉顯世、
唐繼堯、
任可澄、
蔡鍔等聯名發出的檄文,從而奠定了西南的護國大業。檄文的大致內容是:“本都督不忍四方豪俊無數頭顱心血鑄造之邦,淪於奸人之手……袁氏縱二、三鷹犬,偽造民意,帝制自為,中外同羞,天人共憤……,順逆既分,勝負可決……,聯合各省義師,共誅獨夫,鞏固民國”。
貴州宣布獨立,貴陽沸騰,全城鋪戶和居民用紅紙大書“鞏固共和”四個大字貼在門上,遍懸五色國旗,人民歡聲雷動,顯示出民眾的真正意向。
熊范輿、劉顯治等反對派,因懾於民眾的壓力,不敢再公開坦露擁袁的言行,卻暗地作了討袁失敗的個人打算。
討袁護國時,貴州的兵力有六個團和一個警衛營。經劉顯世、
王文華、
熊其勛等商議:認為省內安靜,一個警衛營的兵力負責全省治安儘管有些單薄,但還可以對付;便把六個團的兵,全部用於討袁
護國運動,聽從
蔡鍔、
李烈鈞的安排。
貴州獨立後,雲南、貴州合組護國軍三個軍:第一軍軍長蔡鍔,第二軍軍長李烈鈞,第三軍軍長
唐繼堯;蔡、李各率所屬部隊討袁,唐留守雲南。護國軍分左右兩翼出發:蔡部入川,兼圖兩湖;
李部入桂,圖粵、贛、閩。
黔軍分兩路參加:北路司令
戴戡,率黔軍五、六團由
遵義、松坎向川東、重慶方向進軍;東路司令王文華,率黔軍一、二、三團由貴州、鎮遠入湘。
袁世凱派
北洋軍行營總司令
曹琨指揮北洋軍和四川、湖南兩省軍隊與護國第一軍作戰;派粵軍
龍覲光部侵滇,與護國第二軍作戰。
護國軍出師有名,士氣旺盛,捷報頻傳。二月三日,入湘黔軍與北洋軍
馬繼增師、湘西
鎮守使田應詔部作戰,連克晃縣、小關、大關、吳公關、
洪江等;二月十日,入川黔軍與北洋軍第三師
吳佩孚部激戰於松坎,吳敗逃,
黔軍乘勝追擊,兵逼重慶;二月十六日,入湘黔軍乘勝攻克
麻陽、
黔陽、會同、浦市等地;入湘黔軍相繼攻克江安、
南川、綦江等地。黔軍神速勇猛,使川、
湘軍和北洋軍不敢正視。然滇黔軍共三萬人左右,
袁軍十多萬,戰幕拉開,滇黔軍開始節節獲勝,以後袁軍反撲,戰鬥出現對峙不下的局面。
全國討袁風暴不斷擴大,廣東、陝西、浙江、四川、湖南相繼宣布獨立,
袁世凱無法維持其統治,於一九一六年六月在絕望中死去,討袁護國宣告勝利。
勝利後,黔軍整訓成為正式陸軍;劉顯世旋任貴州
督軍兼省長、陸軍中將銜。入湘黔軍七月回黔,入川
黔軍和司令
戴戡留川。這時,劉顯世在貴州的統治更加鞏固了,得意忘形地常對人說:“人們說獨當一省的官不好做,我看只不過是象我當年辦團的事擴大而已”!
護國之役後,劉顯世集團明顯地分成兩大派:
熊范輿、何鱗書、郭重光為首的、劉顯世依靠的政治支柱為一派,叫“元老派”;以
王文華、
王伯群等為首的、劉顯世依靠的軍事力量為一派,叫“少壯派”。兩派從辛亥後滇軍入黔時起,就意見不合:少壯派對屠殺自治黨人不滿,對元老派把持政權有意見,但對王的舅爺無可奈何,認為劉對"元老派"凡事優容和遷就,今後必自食其果;元老派認為少壯派無識無知,夜郎自大,處事專橫,久有除掉他們的心意,也礙著劉顯世,沒有撕破臉。
擴國之役,雙方矛盾激化。元老派護袁,少壯派討袁,劉顯世採取兩面利用的方法緩和了矛盾。護國勝利後,元老派抓住少壯派得勝後的自豪,大作文章,說少壯派翹尾巴,要篡權等,請劉不要姑息養奸,唆使劉奪王的兵權。劉顯世覺得
王文華的權力太大,以元老派的請求為名,在擴編東路軍成師時,命令
劉顯潛為師長,想削弱王的兵權;少壯派則鼓動入湘的
黔軍將校反對,電告劉顯世,大意是功高的不賞,通敵的提升,真是侮辱黔軍,表示不服從命令。
劉顯世無法,只好命王文華為黔軍第一師師長。經此反覆,少壯派更恨元老派。劉顯世在黔軍軍官中的威信也下跌,外侄母舅之爭同時公開化。王文華常對人說:“劉、王兩家本有世仇,統老(劉官禮)以女侍王家,目的是為調和兩姓的矛盾。"當時,封建禮教濃厚,王不這樣造輿論而反對親舅,是為不孝、不得人心的。劉家以劉顯治表現最突出,他一提到王便破口大罵。若不是護法運動興起,兩派矛盾得以延緩,否則王的"清君側"計畫一定會提前進行。
內部爭鬥
一九一七年春初,英國派駐
漢口領事竇爾慈來貴州會勘禁菸,劉顯世派沈仲勘、陳昭令、陳時濟為禁菸專員,委王恩錫為招待員,陪竇爾慈查勘。
英國禁菸會勘專使到來前夕,劉顯世實行
緊急動員,督令各縣區保夜以繼日剷除煙苗,臨時規定各縣各地不分畛域,互相抽查。如在他人土地中取出煙苗來報的,引往查實,每株給報信者錢一千文(即銀幣一元)。一面以金銀、白狼皮和省內土特產饋贈英國專員竇爾慈,進行賄賂。竇由武漢經四川重慶到松坎,取道安順、
興義而後進入雲南。竇在貴州勘查後說:"確無根株"。"過去這些地方煙鍋陳列,煙霧迷人,今天到來,不再嗅到煙氣了。"作出貴州煙毒根除、沒有違約的結論。實際這次勘查,並沒有認真執行,僅順路看看而已,大煙並沒有禁絕。因為煙稅是劉顯世維持其統治的主要經濟支柱。在取得"禁絕"的合法名義後,劉顯世借
王文華提出的籌餉方案為名,於一九一八年又開放煙禁,就使煙毒蔓延全省。
一九一七年,劉顯世擴編
黔軍後,為了軍隊的需要,強將私營”貴陽皮革有限公司"改為軍用製革廠,並將一九一二年
唐繼堯投資十萬銀元建立的"元紀製革公司"改成"江軍製革廠“。同年,為了解決貴陽的照明問題,在上海購買美國製造的75千瓦
透平發電機兩座及鍋爐和設備,投資八萬銀元。
一九一七年四月,
段祺瑞召開各省
督軍會議,不能出席的督軍派代表參加。劉顯世派
王文華、劉顯治為代表參加會議。段祺瑞受劉顯治挑唆,不允許王文華出席,雖經劉顯世調停:指定劉顯治為政治代表,王文華為軍事代表,仍不得出席。王憤而邀游京、滬,在上海晉見孫中山先生,參加了國民黨,就有了新的轉變。
段祺瑞掌握的北京政府,非法解散國會,拒絕恢復約法。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七日孫中山先生率海軍南下廣州,揭起
護法運動的旗幟,通電全國。劉顯世接到孫中山先生的通電,復電擁護。王文華在上海接受孫小山先生的指令,回貴州布置
黔軍,預防北軍侵入黔境,貴州積極準備護法。
孫中山在廣州組織非常國會,成立南方政府,孫為大元帥,推
唐繼堯與
陸榮廷為元帥,唐不就職,自稱滇、黔、川、陝、豫、鄂六省聯軍總司令,稱劉顯世為副總司令,想開創一個唐家王朝,孫中山先生曲意姑息唐繼堯,以其不就職,又特委為川、滇、黔三省靖國軍總司令,委劉顯世為副司令。孫中山先生是想把靖國軍拉到護法的旗幟下,維護南方政府。
劉顯世對護法義舉另有打算,乘護法號召而命掌握陸軍兵權的
王文華出征,陸軍勝,功歸於己;陸軍敗,過歸於王。同時,又命其堂兄
劉顯潛為貴州游擊總司令,建立新軍,與陸軍對峙,另樹劉家一幟。
一九一七年,
段祺瑞乘入川的滇、
黔軍與
川軍劉存厚部交戰時,派吳光新為長江上游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率
北洋軍四個混成旅入川,又特委川軍第一師師長
周道剛為四川督軍,任命劉存厚為會辦,各率所部入滇侵黔;派北洋軍湘南總司令
王汝賢、兩廣
巡閱使龍覲光圍攻粵、桂,妄圖一舉消滅南方政府,達到武力統一中國。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王文華率黔軍由貴陽、遵義、
桐梓入川,第一縱隊司令袁祖銘率一、三團攻克黃角椏,兵逼重慶,第三縱隊司令張雲漢率六團攻
江津,戰鬥二十多日,連克瀘、敘、合、富、資、內等縣,吳光新退出四川,黔軍英勇善戰,聲威大震。北洋軍電請停戰,護法軍因補充調整,川中戰事暫告一段落,雙方對峙不下。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日,川、滇、黔護法軍攻克成都,劉存厚被逼出川境,
黔軍護法之役遂告結束。這時的北京政府內部產生分裂:
段祺瑞堅持以北洋軍的優勢兵力征服西南各省;
馮國璋企圖利用西南軍閥的勢力抑制段祺瑞,主張維持西南軍閥的現有地位。結果,馮的主張占了優勢。
同時,南方政府內部也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南方軍閥
唐繼堯、劉顯世等主張反對段祺瑞,不反對北京政府;為維護自己的地盤,他們阻撓孫中山擴充軍隊。一九一八年五月,非常國會決議:改組軍政府,取消大元帥制,設立政務總裁七人。孫中山雖被列為總裁之一,但是實權在軍閥手中,孫中山拒絕就職,離開廣州到上海,繼續探索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道路,
護法運動失敗。
王文華率
黔軍入川作戰,
劉顯潛在貴州大肆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其募兵方法是:大小不論,多少由之,招得一營人的為營長,一連的為連長,自己出人出槍,……這樣的招募,造成貴州省內的搶官風潮,不少的鄉紳土豪,幾天之內,就當上營長、連長。游擊軍分三路:第一路易筱南(普安人)任
統帶,管轄水城、威寧、畢節到遵義一帶;第二路劉顯潛以司令兼任,管轄安順到
興義一帶;第三路王筱珊任統帶,管轄
獨山、都勻到
銅仁一帶。每路轄四個營,共十二個營,勢力範圍遍及全省。新招的兵和官不懂軍事,
劉顯潛效法
王文華建
黔軍的方法,呈請劉顯世批准,於一九一七年八月成立“隨營軍事學校”,以劉桂初、黃雲白、黃子躍、王興文等主持訓練軍事人才。
在
護法運動中,廣州
軍政府分裂。取消
岑春煊政務總裁職務,補選劉顯世為政務總裁,這是劉氏做官頂峰。在這極盛時期,黔軍內部矛盾再次公開化。
一九一八年,川、滇、黔在成都會師後,李毓華等六人乘王文華回黔,
袁祖銘代理總司令時,電請劉顯世任袁祖銘為師長,劉顯世把電文轉給王文華看,王不允許李毓華等人的呈請。
劉顯治建議任袁為第二師師長,藉詞為:"以示酬勛",實際目的是以袁制王。三月,
王文華回重慶,召開
黔軍軍官會議,將黔軍歸還建制,仍稱為旅,裁撤師一級,架空了袁祖銘這個師長,調袁為總參議。袁懷恨在心,礙著劉顯世沒有鬧起來。李毓華因系發電"請任袁為師長"的領銜人,內調閒職,奪去兵柄。王、袁矛盾發生後,黔軍內部產生分裂。
劉顯世任南方政府的政務總裁後,元老派和少壯派都垂涎貴州軍政大權。兩派都希望當省長、
督軍,為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暗鬥。
一九一九年,王文華、
王伯群弟兄乘全國掀起軍、政分治的機會,提議召開一個
非正式會議,商討貴州政府改革問題,推
任可澄為會長。目的是叫劉顯世讓出省長給任可澄,然後叫任下台讓位給王氏兄弟。任可澄,號誌清,憲政黨人,與
王文華是師生關係,相處較好,叫他出任省長是想避開外侄逼母舅的社會輿論。王文華的發跡是依附劉家的,
劉升一級,王也跟著升一級。劉任了總裁,王認為省長一席當然歸他。沒想到元老派插手。劉顯世開始不知道會議的內容和目的,同意王召開非正式會議。元老派挑唆劉說,會議目的是逼你下台,交出軍政大權。由於元老派作祟,劉對人說:"廢督就是逼死我。"拒絕參加會議。會因此開不成,王氏兄弟做了一場空夢,只好另謀奪權方法。
一九一九年,暴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王文華乘青年運動高漲,在貴州青年中發動了改造貴州的政治運動,組織了"少年貴州會",創辦了《少年貴州報》、補習學校、開演講會、演話劇等,全省各地,街頭巷尾廣為宣傳。改造貴州的政治運動聲勢浩大,嚇壞了元老派。他們也採取了一套拉人的辦法,組織了一批力量與之抗衡。教育會長之爭和柳渝鐵路借款問題是兩派鬥爭的焦點。
教育會長任期屆滿,
王文華主張改選,推出符詩容作競選人;元老派推郭重光繼任。兩派在選舉中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各不相讓,糾紛四起,秩序大亂。元老派向劉顯世請求支持,少壯派不滿,刺殺元老派的政務廳廳長
陳廷策,陳受傷。兩派第一回合鬥爭結束,勝負未決。
柳渝鐵路借款問題。王文華、
王伯群兄弟為了使南方政府調兵方便,建議修築柳州到重慶的鐵路,事前得到劉顯世認可,王伯群才代表省公署向外商簽訂契約。開始討論草約時,大家並沒有意見;到正式簽約時,元老派以築路之外的借款事前沒有協商而反對簽約。少壯派則以軍隊糧餉被扣進行反攻,逼迫財政廳廳長張協陸公布收支賬目(
黔軍入川後,劉顯潛等將軍餉挪用去建游擊軍)。雙方爭論不休,後來張協陸自殺,四川戰鬥吃緊,
王文華返川,這場鬥爭才暫停。
這場鬥爭之後,元老派看到危機已迫,一面建議劉顯世採取緊急措施整編軍隊,有的人還用"辭職"來嚇唬劉顯世;一面推劉顯治出面,先行下手奪王文華兵權。劉顯治乃一懦夫,膽小怕事,書生氣足。他擬好了王文華十大罪狀的電文卻不敢發,要他侄兒劉剛吾藉故路過洪江,把電文交給
黔軍清鄉司令王華裔(筱珊),叫王署名拍發。
一九二0年初,
唐繼堯想問鼎中原,電告劉顯世準備實力,整訓軍隊向北伸展。劉顯世也想擴張勢力,稱王稱霸,回電同意。接著唐繼堯藉口王文華不懂軍事,派
韓鳳樓來貴州代替王文華,控制貴州軍權。劉對唐派韓來貴州主持軍隊事務尚持異議,既不願黔軍落入
唐手,又感到借唐治王是一個好機會。
唐繼堯的第二次密電被譯電員孔憲文交給
王文華的譯電員譚郁之,王當天得到電文,無心繼續在川作戰,揮師回黔,進行了"清君側"的民九事變。
一九二0年十月,王文華對部下說,劉副帥(指劉顯世)已經成了一些人的傀儡,一切政務完全由郭重光、熊范輿、
何麟書等所把持,黔事已不堪問了。
黔軍回師前,王與
谷正倫等密謀,安排
盧燾代理總司令,谷具體執行"清君側"的計畫。一切布置就緒,王藉故醫病,帶著
朱紹良、
袁祖銘到上海(王怕袁在貴州影響"清君側"計畫的進行,所以帶袁去上海),避開外侄逼母舅下野的社會輿論,實是掩耳盜鈴。
黔軍回黔
王文華發電報給劉顯世,大意是
黔軍在川作戰兩年多,經過多次戰鬥已疲憊不堪,現決意放棄四川回貴州。由
盧燾代理總司令,
谷正倫、
胡瑛為正副指揮,率領部隊,主動撤出重慶,陸續回到遵義。劉接到王的電報後信以為真,派侄兒劉敬吾為宣撫使到遵義勞軍。劉敬吾到遵義後,見軍隊整整齊齊,裝備精良,與王電輪說的是兩樣。胡瑛警告劉敬吾說:"你來宣撫,沒有其他變化就算了,如果發生變動,你要負責!"劉敬吾又聽到對當局大為不滿的很多言語後,立即電告貴陽,劉顯世接電後,感到不對頭,採取緊急措施,發電報給劉顯潛、王華裔,命其率部速到貴陽。
劉顯潛部的張三元、凌國先、王梅村各到一營;王華裔部僅到一個連,想繼續調動,巳遲緩不濟於事了。
盧燾到省,
谷正倫密傳
王文華的命令,於一九二0年農曆十月初一(十一月十日)夜,由孫劍峰和何應欽的警衛營執行"清君側"計畫,先襲擊馬棚街、福德街游擊軍,盡俘其眾;谷正倫負責監視督軍署的警衛部隊。他們殺了郭重光、
熊范輿和
何麟書的子侄等人,槍聲響時,劉顯世還恍恍惚惚,初認為是外甥的人與同事鬧不和,準備出面調停,想不到事情落到自己的頭上,只好決心離開貴陽,返回
興義老家。
劉顯世下台,由盧燾代理省長,"清君側"計畫完成。王文華以
黔軍總司令兼貴州省長的身份在廣州再次晉見孫中山先生,孫中山任命他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受命往浙江說
盧永祥。
劉顯世離開貴陽,以督軍的名義設行營於興義,得張三元、凌國先兩個營,企圖捲土重來。
盧燾聞訊派兵追來,只好逃到昆明寓居。旋膺選為
軍政府政務總裁,乞請
唐繼堯出兵援助。因滇軍內部矛盾,
顧品珍於同年(一九二0年)把唐繼堯趕下台,劉只得離開雲南回貴州,另圖它謀。
劉顯世離開昆明後,到處招募舊部,派人到處遊說,一心想恢復失去的天堂。曾先後和王華裔、
袁祖銘、薛尚銘集議,合力興兵,因王、薛被黔軍擊潰未成。
一九二一年三月十六日,王文華被張克明刺殺於上海一品香。張是袁祖銘的老表何厚光所雇派,何又是受袁祖銘、
張彭年所指使。王被刺後,貴州一時無主,群雄割據。竇居仁、
谷正倫、
胡瑛、張春圃、
何應欽等五旅爭權。同時,袁祖銘、張彭年投靠北洋軍政府,在武漢組織"定
黔軍"。招兵兩團組織警衛旅,派人分赴川、湘,假道回黔定亂。
一九二一年夏,貴州出兵參加孫中山的援桂戰鬥,谷正倫、胡瑛等率部出發;援桂戰鬥發生變化;谷部團長
王天培先到桂林晉謁孫中山,即蒙召見。孫中山先生一向對黔軍印象好,垂詢貴州情況。時值孫劍峰趕走何應欽,準備擁護谷正倫回黔主政。局勢混亂,王向孫中山建議讓袁回黔主持,得到採納。幾天后,劉顯世的侄子劉禹嘉來見王天培,將劉顯世想回貴州主政的意圖向王說明,希望王支持。王天培一面電告在
漢口的
袁祖銘,一面介紹劉禹嘉晉見孫中山先生。經王的說項,孫中山任命袁祖銘為
黔軍總司令,劉顯世為貴州省長。
一九二二年,
唐繼堯回昆明繼續執政。
何應欽被逼下台後到昆明準備投唐,劉顯世先到,冤家對頭相遇,不免激起風波。何應欽到昆明不久,即遇刺,但未致命,倉卒走廣東。行刺何的是劉顯世子侄輩派
興義姓李的人去執行。何家方面也派唐念益刺殺劉顯世,未遂,唐反被殺死在郊外。
一九二二年三月,駐洪江的巡防軍東路司令王華裔電請袁祖銘取道洪江,指揮他的隊伍定黔;黔軍精銳一、二團亦遣人迎袁,袁僅率數十人,短槍二十多支進入貴陽,由於原有黔軍陸續舉旗投袁,不費氣力就趕走了
盧燾,奪取了貴州軍政大權。
袁祖銘掌貴州政權後,劉顯世在昆明要求其履行諾言,袁答覆劉氏只能恢復門第,不能恢復政權,曲意慰劉:委張三元、凌國先為團長,劉升昌(暾吾、顯世從侄)為旅長。袁的做法,引起劉的不滿。此時,滇軍駐桂的胡國秀旅不能在廣西立足,想回雲南。
唐繼堯事先電告袁祖銘,讓胡假道貴州回滇,袁應允。
胡部進入貴州黎平、
天柱時,
袁派王天培去設宴慰勞,乘胡部軍官大醉之際,將其部隊繳械後遣散。唐藉機大興問罪之師,以支持劉顯世恢復貴州政權為名,派其弟
唐繼虞和
張汝驥等率兵二次侵黔。
一九二二年秋,
劉顯潛已解職閒居
興義。唐繼堯電聘他為滇黔
邊務督辦。他於十月初宣布就職,召集舊部,先成立三個團,一個大隊,設督辦署於
興義縣。這時,劉顯世在昆明召集流亡的舊部,組成了司令部。臘月中旬(約合1923年二月上旬),
唐繼堯電囑劉顯潛進兵關嶺一帶,劉即出兵進駐關嶺,左邊延伸到
郎岱,右邊延伸到紫雲附近。臘月二十八日,唐(繼虞)、張(汝驥)到興義與劉顯潛秘密協商後,次日趕赴前線。
滇軍入黔後沒有遇到阻擋,行抵黃果樹附近才和
彭漢章的一個營遭遇,激戰二日,彭兵敗逃貴陽。
袁祖銘初聽唐繼堯出兵,認為
唐復主滇政,兵力單薄,無力侵黔,所以沒有準備,待滇軍兵臨城下,欲調兵迎戰,已措手不及,只好放棄貴陽,走
貴定、
銅仁,集中部隊後轉入川境。這時,劉升昌、
易榮黔等
劉顯潛的舊部擺脫袁祖銘的節制,公開倒向唐、劉。貴州政權第二次落入
唐繼堯手中。
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劉顯世復任貴州省長,
唐繼虞任貴州軍事善後督辦,
張汝驥、劉顯潛任會辦。劉顯世復任省長後,除
安順以西各縣由劉顯潛掌握外,其餘黔東、黔南、
黔北均在滇軍蹂躪下。滇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搜括勒索,姦淫婦女,無所不為,民不聊生。政務皆自由處置,不相關白。
黔軍擁劉的易榮黔駐畢節一帶,吳傳心駐獨山一帶,俱遭吞噬,輾轉投向
袁祖銘。
劉顯潛舊部,忠實於劉家的張三元、凌國先等,不堪壓迫,散入山谷,棲身綠林,表示不與滇軍合作,也不願投靠袁祖銘。
劉顯世雖為省長,面對當時糜爛局面束手無策,加上手無兵權,年紀又大,便把軍政大權交給侄兒
劉公亮處理,自己呆坐公署,甘當傀儡。同年,財政廳廳長唐忠被
唐繼虞部的某團長白天殺於大街上。唐忠是劉顯世的特別親信,在殘破局勢下想方設法為劉家統一財政,支撐殘局。由於唐忠的被殺,對劉顯世刺激很大。劉知眾叛親離,投身荊棘,追悔莫及,神經失常,見人嘻笑,語言無次。一九二四年,宣布退職到雲南就醫,省長由唐繼虞繼任。
袁祖銘到四川後,勢力再次發展,到一九二五年已擁有五萬多兵力,自稱川滇黔湘鄂五省聯軍總司令,就是
北洋政府也委為川黔邊防督辦,大有圖霸西南問鼎中原之勢。
唐繼堯畏懼袁的勢力,與袁協商,將貴州交還於袁,滇軍撤出貴州。袁派第一師師長
彭漢章為貴州省長,兵不血刃,二度"定黔"。
一九二五年冬,彭漢章任貴州省長時,劉顯世避跡昆明養病,久治不愈。
滇軍既去,劉家見靠山已倒,劉顯潛、劉升昌率部回
興義,將所有軍隊整編為一個
混成旅,劉新吾任旅長,想俟機再起。彭漢章傾其精銳
楊其昌、
馬明亮、
張紹先三個旅暗中對劉氏形成包圍,一面與劉氏周旋,使其不疑,布置停當,才在興義把劉新吾扣留起來,提出繳械命令。劉升昌本可率部作最後掙扎,因劉新吾被扣,投鼠忌器,只好承認繳械。結束了劉氏軍閥史。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七日,劉顯世在昆明病死,終年五十八歲。
故居
劉顯世故居位於位於貴州
興義城南的
下五屯街道辦事處,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屯堡”式地主、軍閥建築群。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
四合院組成,南北長360米、東西寬130米,占地70畝,為劉顯世本人和其兄游擊隊軍司令、滇黔
邊務督辦
劉顯潛的故居。
劉氏莊園始建於清嘉慶年間,鹹、同時期初具規模。隨著
劉氏家族的不斷壯大發跡,建築也不斷擴大。到民國期間,又大興土木,使之成為全省最大的私家莊園。現存
忠義祠、花廳、書齋、劉顯潛居室、家廟、校場壩,部分城垣、炮樓及法式建築各一棟。
劉氏莊園宏偉壯觀,至今主體建築基本保持原貌。
1983年6月,興義縣人民政府將劉氏莊園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3月,
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和專家專程赴興義視察劉氏莊園,認定劉氏莊園是一處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近現代建築,保存如此完整的莊園,在貴州乃至國內已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