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范輿(1878-1920)字鐵崖,貴州省貴陽縣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甲三十九名進士,後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與楊度組織憲政講習會,任會長;1907年10月熊范輿聯名100多人,第一次上書請開國會,建立民選議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范輿
- 出生地:貴州省貴陽縣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20
熊范輿(1878-1920)字鐵崖,貴州省貴陽縣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甲三十九名進士,後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與楊度組織憲政講習會,任會長;1907年10月熊范輿聯名100多人,第一次上書請開國會,建立民選議院。
自1912年起,郎伯輿先後在都督府、行政公署和黔西觀察使署擔任秘書,分別在戴戡、任可澄和熊范輿等西南政界名流手下供職,主要從事電文翻譯、處理司法文稿等工作。...
熊范輿(1878-1920)字鐵崖,貴州省貴陽縣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甲三十九名進士,後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與楊度組織憲政講習會,任會長;1907年10月熊范輿...
《末科進士與世紀風雲:熊范輿傳》講述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從一名邊陲寒士,到中國歷史上最後一科進士,再到留目精英、清末立憲運動先鋒、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學家,...
憲政講習所亦稱“憲政講習會”。清末資產階級立憲團體。1907年(一說1906年),由楊度與熊范輿於日本東京發起建立。次年初,在國內改組為憲政公會。推熊范輿為會長...
3、李恭忠、黃雲龍:《末科進士與世紀風雲:熊范輿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4、徐萬民、李恭忠主編:《中國引航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
“舊派”和“新派”之分,所以,以劉顯世為首、以劉顯治、劉顯潛等劉氏兄弟為骨幹,以熊范輿、何麟書、張協陸、郭重光為“四大台柱”的黔系軍閥集團稱為舊興義...
憲政講習會是1907年夏成立於日本東京的協會,由楊度、熊范輿等發起,熊范輿任會長。又稱“憲政公會或憲政講習所”。...
劉顯世先將一百支好槍運到興義,武裝其鄉黨子弟;劉顯治、熊范輿各在這筆款項中取走五千元。民國元年(1912年)2月2日,由劉顯世、任可澄、郭重光等憲政黨、耆老...
不料事機泄漏,初九日,雲貴總督署的總文案熊范輿、劉顯冶把新軍不穩的訊息密告李經羲和統制鐘麟同,李、鐘會商後擬下令解散新軍以杜絕亂源。10月30日(農曆...
九年預備立憲與立憲派速開國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因而在熊范輿等人速開國會號召的影響下,立憲派便逐漸形成了一波接一波的國會請願運動。從此,席捲全國的國會請願...
興義系辛亥革命後,貴州興義人劉顯世控制貴州。他依靠熊范輿、何麟書、張協陸和郭重光等人,極力擴張勢力,對貴州實行殘暴的封 建統治,形成政治勢力興義系。興義系有...
10月,憲政講習會會長熊范輿和沈鈞儒等上書朝廷,請速開國會。1907年十一月 11月2日,清廷批准羅馬萬國農業會契約。11月3日,山西紳民在太原召開民眾大會,抵制英國...
熊范輿:他的文壇朋友和兒女親家。參考資料 1. 鄒芝樺,護國將軍戴戡,文史天地,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專輯,2011年。 2. 戴戡,補修報恩橋碑序,郎氏族譜,貴陽文通...
“舊派”和“新派”之分,所以,以劉顯世為首、以劉顯治、劉顯潛等劉氏兄弟為骨幹,以熊范輿、何麟書、張協陸、郭重光為“四大台柱”的黔系軍閥集團稱為舊興義...
朱秉筠 - 彭運斌 - 鄭元楨 - 周觀濤 - 邵從熜 - 朱澤年 - 王鴻兟 - 葉大華 - 熊范輿 - 賈景德陳熙朝 - 王烜 - 王慧憫 - 程叔琳 - 張又栻 - ...
“遴派之府及州、縣、教佐十數人,出洋考察,藉以研究管理之方法,預備將來之任使”;還有鐘昌祚、劉顯治、熊范輿、和保衡等最早在貴州經世學堂和武備學堂接受...
光緒三十三年(1907)秋,湖南紳士熊范輿首先上書請開國會。隨後,雷光宇以全湘士民名義上書,預備立憲公會成員翰林院侍講學士朱福詵專折上奏,皆力陳開國會之必要...
朱秉筠 - 彭運斌 - 鄭元楨 - 周觀濤 - 邵從熜 - 朱澤年 - 王鴻兟 - 葉大華 - 熊范輿 - 賈景德陳熙朝 - 王烜 - 王慧憫- 程叔琳 - 張又栻 - ...
熊范輿 方貞 王敬芳 梁善濟 李慶芳 李素 渠本翹與渠本澄 周樹標 侯延爽 孫洪伊 溫世霖 劉春霖 閻鳳閣 齊樹楷 李榘 籍忠寅 於邦華 陳...
熊范輿在會上發表演說。會後,省內掀起請願簽名運動,並推代表赴北京呈遞請願書。繼之,廣東、江蘇、安徽、直隸、奉天、吉林、山東、山西、浙江等省陸續有代表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