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伯輿(1889-1960),貴州省貴定縣人,貴州社會名流。在雲貴兩省多所學校從教40多年,教授法政學、經濟學、歷史和國文等課程。討袁護國中,他擔任護國軍右翼軍總司令戴戡的機要秘書。民國時期曾任安順、織金縣長;並先後在貴州都督府、行政公署、黔西觀察使署、雲貴監察署、雲南民政廳、財政廳和昆明長江銀行等機構任秘書、科長、主任和顧問等文職。
基本介紹
- 本名:郎伯輿
- 別稱:郎德馨
- 所處時代:民國時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貴州省貴定縣
- 出生時間:1989年農曆8月9日
- 去世時間:1960年農曆10月28日
- 主要成就:討袁護國,民國官員,教師
人物生平,主要事績,相關人物,
人物生平
郎伯輿,原名德馨,1889年農曆8月9日生於貴州省貴定舊縣,即今舊治鎮。其父郎先錦(雲程)是當地宿儒,是討袁護國名將戴戡的業師。郎伯輿自幼與戴戡一起在父親的私塾中讀書,他天性聰慧,加之父親教導有方,13歲即考取秀才。1905年他與戴戡一起進省城,拜在西南學派大師徐天敘門下求學。戴戡赴日留學後,郎伯輿考入當時的新學——西南師範傳習所,師從貴州名人任可澄、陳幼蘇。1907年考入貴州法政學堂,兩年後以當年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1910年赴京深造,考入京師法政學堂,從此成為西南最早的政法界人士之一。1912年,辛亥革命後他返回貴州,開始從教生涯。其時,戴戡也已留學歸國,並逐步占據貴州的權力中心。在戴戡的舉薦下,郎伯輿步入西南政壇。
1912年起,他先後在貴州都督府、行政公署、黔西觀察使署任秘書;
1915-1916年,任織金縣縣長;
1916-1917年,隨戴戡在護國軍右翼軍司令部,四川省政府、督軍府任秘書;
1922-1923年,任安順縣縣長;
1937年起,隨任可澄任到雲南,雲貴監察署、雲南民政廳、財政廳和昆明長江銀行等機構任職。
1946-1956年,在雲南黔靈中學、昆明女中和楚雄中學等學校任教。
1960年,在瀋陽因病離世。
主要事績
自1912年起,郎伯輿先後在都督府、行政公署和黔西觀察使署擔任秘書,分別在戴戡、任可澄和熊范輿等西南政界名流手下供職,主要從事電文翻譯、處理司法文稿等工作。同時他還在貴州法政學堂和南明中學教授法政和歷史等課程。1915年,織金髮生縣長黃桂棻貪污案,郎伯輿奉命前往調查。經縝密偵查,將黃桂棻及其官親楊輝廷等人緝拿送省訊辦。因此案辦得法理嚴謹、證據確鑿,他被委以織金縣縣長,時年僅26歲,從此他開始在西南政界嶄露頭角。為從制度上防止官員中飽私囊,他設定地方經費局,將地方捐稅管理制度化。當時另一個危害民生的問題是盜匪橫行,治安不寧。郎伯輿籲請上級從嚴打擊,並親自督飭區縣警隊清剿盜匪,一年內共緝拿情節嚴重的盜劫犯40餘人,分別依法判處死刑、徒刑或解交省護軍使署。從此織金縣治安形勢大為好轉,為此地方士紳為郎伯輿立功德碑,省政府亦授予他棠蔭章,以資表彰。
1916年,袁世凱稱帝篡國,蔡鍔、戴戡和李烈鈞等共組護國軍分別從雲南和貴州北上討袁,戴戡時任護國軍右翼總司令。郎伯輿聞訊,從織金縣徵募義勇300餘人,送到戴戡軍中。同時自己也請命參加討袁軍,被戴戡委以一等秘書,隨軍處理機要電文和文案工作。右翼軍綦江大戰後,護國軍入主四川。在全國一片討伐聲中,袁賊喪命,共和恢復。戴戡先後被黎元洪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和督軍,於是郎伯輿便在四川省府和督軍府擔任秘書,襄助政務。1917年張勛復辟,任命四川軍閥劉存厚為四川巡撫。隨後,劉存厚以“川人治川”為號召,糾集川軍驅逐黔軍。是年7月5日,川軍猛攻戴戡軍駐地——成都皇城。激戰13天,黔軍終因寡不敵眾,不得不放棄成都,冒險突圍到仁壽縣秦皇寺。18日戴戡戰死,臨終前對郎伯輿和身邊其他人說:“我與共和同生死,今不幸遭逆賊叛國,為賊所算,我不可受賊辱。我死後,爾等若能生還,為我語同志,恢復共和,即為我復仇也。” 郎伯輿自護國軍興起,始終伴隨戴戡南北征戰,至此悲痛不已。事後,郎伯輿護送戴戡靈柩返鄉,公祭後將戴戡安葬在家鄉貴定舊治鎮南門外大學坡。
戴戡殉國後,貴州軍閥爭權奪利日劇,郎伯輿對政事心灰意懶。於是他秉承父親教育救國的理念,回家鄉辦學。1922年,定黔軍總指揮袁祖銘主政貴州,委任郎伯輿為安順縣長,他堅辭不往。後經他的老師陳幼蘇(時任政務廳和財政廳的廳長)反覆勸導,方才接受任命。安順是軍閥的重要餉源,當時社會治安極差,盜匪橫行。他吁袁祖銘派兵,與平壩、柴雲、鎮寧組成聯防,緝拿懲辦罪大惡極的盜匪頭目10餘人,使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是年,袁祖銘為增加軍餉,興辦洋菸印花稅,規定地方政府可提成五分之一為己所有。郎伯輿無力阻止此稅卻恥於由此獲利,他將全部稅收提成都用於補助地方穀倉和縣學堂,得到了地方士紳的讚譽。1923年滇軍入黔,袁祖銘敗走。滇軍紀律敗壞,為禍地方,連縣衙都不能倖免。他們連連派夫派款,稍有遲疑就大打出手,縣衙的衙役都多次被打。時滇軍籌款局長何如純下令安順縣10日內繳餉10萬大洋,郎伯輿忍無可忍,決定抗捐。他指示下屬一文不派,凡事自己一肩承擔。滇軍異常憤怒,但郎伯輿乃社會名流,也不敢造次,只能將他撤職了事。
郎伯輿離開政壇後,先後在貴陽導文中學、第二高中、貴陽師範、貴陽女師、貴陽女中,以及財政廳講習所等處講授國文、歷史、財政學和經濟學等課程。1937年雲貴監察署成立,郎伯輿應其老師任可澄的邀請,到該署任文職,1939年升任主任秘書。任可澄離任後,他轉入李培天麾下,先後在雲南省民政廳和財政廳任秘書,1946年在昆明長江銀行任顧問,並在黔靈中學教高中國文。1947年南京政府籌辦立法會委員選舉,郎伯輿經3千人聯署推薦參選。他便回到貴陽,報經選舉登記所核准,正式參選。但是國民黨貴州省黨部不準其列名為候選人。郎伯輿為此十分氣憤,於1947年12月8日在貴州日報上登報聲明,脫離國民黨。
郎伯輿本質上只是一名教師,他最願意像他父親一樣在家鄉辦學,培養一代青年才俊。自1912年從北京法政學堂學成回鄉之後,他便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期間只是應朋友(戴戡)、老師(陳幼蘇、任可澄)邀請,才勉為其難地介入政務。期間政局一有變動,他便又回去做他的老本行——教書。即使在從政期間,他也常常在學校兼課,或是為政府的各類訓練班授課。40多年中,他曾在舊治鎮辦過高等國小,在貴州法政學堂、南明中學、導文中學、第二高中、貴陽師範、貴陽女師、貴陽女中、雲南黔靈中學、昆明女中、楚雄中學等諸多學校教授法政學、經濟學、財會學、歷史和國文等課程。直到1956年,年已67歲才從雲南楚雄中學退職。
相關人物
其父郎先錦(雲程)是貴州碩儒,戴戡的業師和義父,曾任獨山縣縣長、省禁菸總辦清鄉襄辦。
其妻余希岳,繼妻劉耀華,共育有三男二女。長子郎世俊(1914-1997)是我國自動化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東北大學著名教授。
戴戡:他少時的同學,步入政壇的舉薦人和上司。
陳幼蘇:他在西南師範時的老師,再次從政的舉薦人和上司。
任可澄:他在西南師範時的老師,轉入雲南政壇的舉薦人和上司。
李培天:任可澄離任後他的舉薦人和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