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慶

沈瑜慶

沈瑜慶(1858~1918年),字志雨,號愛蒼、濤園,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沈葆楨第四子,娶劉齊銜之女劉拾云為妻。清光緒十一年舉人,貴州最後一位巡撫。故居現宮巷26號。

清光緒五年(1879年),父死,恩賞為候補主事。歷官刑部廣西司行走、江蘇淮揚道道員、護理漕運總督、兼淮安關監督、湖南按察使、順天府尹、山西按察使、廣東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撫、貴州布政使、河南布政使、貴州巡撫

辛亥革命時交出貴州政權,1918年九月初二日卒,宣統帝謚為敬裕。長女沈鵲應林旭之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瑜慶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53
  • 逝世日期:1918
個人資料,官場簡介,人物年譜,

個人資料

沈瑜慶(1858年12月4日-1918年10月6日),字志雨,號愛蒼,別號濤園,福建省侯官縣人,沈葆楨第四子,為同光體閩派詩人。

官場簡介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會試落第,以恩蔭簽分刑部廣西司行走。李鴻章薦舉,任江南水師學堂會辦。次年,升總辦。光緒十八年(1892年),委辦宜昌加抽川鹽厘局。張之洞移督兩江,請瑜慶為督署總文案兼總籌防局營務處。光緒二十年(1894年),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中慘敗,諸將多被革職。瑜慶為他們解釋開脫,作妥善安排,為海軍再起保存力量。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主辦上海吳淞清丈工程局。庚子拳亂,沈瑜慶上書兩江總督劉坤一,暢言東南互保,為東南互保的形成無疑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秋,任淮陽兵備道,辦學堂、興市政、設農事試驗場、修馬路。旋護理漕運總督,又兼淮安關監督。同年,升任湖南按察使,改順天府尹。入京後,奏請興修京城馬路,辦測繪學校及大量學堂,厘定度量衡制度。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調任山西按察使,不久調職廣東。翌年,任江西布政使。同年十二月,護理江西巡撫,擴充方言堂,改建罪犯習藝所,設立調查局,為實施憲政準備。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回任布政使,因拒用庫款買貢品,遭人中傷被革職。宣統元年(1909年),起任雲南布政使。宣統三年(1911年),調河南布政使,未上任,升貴州巡撫。民國成立後,瑜慶避居上海,以遺老自命。民國4年(1915年),回福州,李厚基聘為《福建通志》總纂,一切皆由副總纂陳衍負責,瑜慶仍留居上海,後卒於虹口寓內。有《濤園集》傳世。

人物年譜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構釁台北番社,意圖占領台灣。沈葆楨奉命赴台視師,曾命諸子每旬寫信,報告學習情況。沈瑜慶多次在信中談到當前中興諸功臣多不知外國情況,不懂處理對外事務,惟兵部侍郎郭嵩燾江蘇巡撫丁日昌等較為通達,卻被朝廷清議所排擠,不得重用。沈葆楨內心贊同其說,於次年(1875年)奉命總督兩江時,即舉薦丁日昌接替自己的船政大臣職務。
光緒五年(1879年),沈葆楨卒於兩江總督任上,沈瑜慶隨侍在旁,手錄其父遺疏。其後,沈瑜慶回福州,購入明朝許友的“濤園”故址,建沈葆楨專祠,並因此自號“濤園”。
光緒十年(1884年),沈瑜慶以恩賞主事入京候選。翌年,中順天府舉人,對副主考官翁同龢執門生禮;後因政見相同,兩人交誼甚深。
光緒十二年(1886年),沈瑜慶會試落第,以恩賞主事簽分刑部廣西司行走。其後,沈瑜慶因李鴻章的書信推薦,為江南水師學堂會辦。翌年,升為江南水師學堂總辦。光緒十八年(1892年),劉坤一督兩江,委沈瑜慶辦宜昌加抽川鹽厘局。由於經常往來武漢,深為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北按察使陳寶箴所賞識,文酒歡會。同年十月,沈瑜慶把長女沈鵲應嫁給林旭
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之洞移督兩江,請沈瑜慶辦督署總文案兼總籌防局營務處。是年,日本挑起中日之戰。前方吃緊,兩江為全國運輸中樞,南北徵調軍隊、將弁及餉械,文書往來繁忙,沈瑜慶均辦理得有條不紊。未幾,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沈瑜慶聞訊大為悲痛。其後,北洋海軍殘存將領薩鎮冰等前來投靠,沈瑜慶在徵得張之洞贊成後,委薩鎮冰為吳淞總炮台官,沈壽堃為鎮江總炮台官,曾嘉祥為江陰總炮台官,其他人亦作了安置。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張之洞委沈瑜慶辦皖岸督銷局,駐大通。同年,劉坤一接督兩江,以沈瑜慶辦皖北督銷局,駐正陽關。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沈瑜慶女婿林旭被殺。噩耗傳來,沈瑜慶作詩《大沽舟中聞友人談都下近事》悼念女婿、憂心國家,有句曰:“千鈞系一發,狂瀾欲轉柁。濯濯少年銳,側眼立頤朵。”又曰:“變故骨肉間,鉤黨方屠戮。士氣既不伸,國勢日以蹙。”從此抑鬱非常。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劉坤一委沈瑜慶辦上海吳淞清丈工程局。翌年,義和團興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沈瑜慶與盛宣懷考慮到“東南半壁華、洋雜處,萬一有變”,則“全局不堪構想”,因此“宜與洋人定約,租界、內地,各擔責任”,以確保東南安定。2人遂致電聯絡湖廣總督張之洞,沈瑜慶趕到南京見兩江總督劉坤一,面陳看法,促成“東南互保條約”的簽訂。沈瑜慶還作為劉坤一的代表,在上海與各國領事簽約。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秋,沈瑜慶任淮揚兵備道。是年乞假回閩,營生壙於福州北門義井,葬林旭夫婦於側,題碣曰:“千秋晚翠(林旭號)孤忠草,一卷崦樓(沈鵲應詞集名)絕妙詞。”又曰:“北望京華,纍臣涕淚;南歸邱首,詞女倡隨。”
在淮揚兵備道任上,沈瑜慶辦學堂、興市政,設農事試驗場,修馬路以達板浦。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沈瑜慶護理漕運總督。翌年,兼代淮安關監督。時有英、德浪人,以洋旗包庇內地奸商,帶私貨闖關。沈瑜慶不畏洋人之威,據約拘其人貨,交領事依例懲辦。同年,沈瑜慶升任湖南按察使,未上任,改順天府府尹。任上,沈瑜慶奏請修京城馬路,請設測繪學校及丈量學堂,請厘定度量衡制度,都得旨允行。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沈瑜慶因得罪權臣袁世凱,被調任山西按察使。旋移廣東按察使。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沈瑜慶升任江西布政使。時兩江總督端方以賑務為名,欲提江西布政司庫銀及關糧庫款以濟私,均被沈瑜慶依例拒絕。贛州有百姓聚眾殺教士、毀教堂,總督欲派兵往剿,沈瑜慶與江西巡撫上疏奏止,妥善處理該事件。後新任江西按察使瑞澄為媚洋人,欲將此事交在滬的外國領事處理,被沈瑜慶阻止。
同年十二月,沈瑜慶護理江西巡撫。任上擴充江西方言學堂,改建罪犯習藝所,設立調查局以備憲政館編制統計之用。是年,沈瑜慶寄信回榕,倡議重修西湖宛在堂,以祀明以來詩人,並捐千金為倡。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新巡撫馮汝騤上任,沈瑜慶回任布政使。馮汝騤欲提庫款辦貢品,沈瑜慶堅決不肯。於是,端方、馮汝騤、瑞澄聯合起來,勾結言官中傷沈瑜慶,沈瑜慶被罷職。
宣統元年(1909年)冬,沈瑜慶起復為雲南布政使。宣統三年,調河南布政使,未上任,升貴州巡撫。沈瑜慶以貴州孤懸邊鄙,遠斷聲援,計畫修建黔渝鐵路,事未成而武昌起義爆發。沈瑜慶遂電請嚴懲武昌失守大員,並擬派兵援川,均不成。
後沈瑜慶引疾去官,到上海當寓公,與清朝遺老瞿鴻機樊增祥沈曾植等結詩社名“超社”,日以飲酒吟詩為樂。
民國4年(1915年)1月,沈瑜慶回閩掃墓,3月,致祭西湖宛在堂。此後,受聘為福建通志局總纂修,局設沈葆楨專祠內,實際事務都由副總纂修陳衍負責,沈瑜慶留在上海養老。民國7年10月6日,沈瑜慶卒於上海虹口沈家灣寓所,著有《濤園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